不順時,靜處之

莊十墉 調味品創業者莊十墉

不順時,靜處之

關羽被殺後,如果張飛不打士卒,不天天叨嘮著立刻報仇,劉備估計死不了,三國的歷史也許得重寫。

縱然有萬人敵的勇武,猛人張翼德終歸還是誤在了急躁的性格上。

在歷史的畫卷中,一邊有徐徐不疾,鎮定自若的管仲,張良,諸葛亮們,一邊是卓卓趨前,勇武雄姿的李廣,張飛們,可豐功偉業的墓碑上,前者貢獻更大,也更被後人瞻仰。

早在2000多年前,寡靜的老子就洞察了靜躁的緣機:靜為躁君。

靜是躁的主宰啊。

人在靜時,方能復原重生的胚芽。

松柏能否參天,本源不在枝葉而在根鬚。樹根是喜靜的,在寂了的泥土裡,才能心無旁騖的吸收著養分。人們總是規勸孕婦靜心的養胎,那是因為嬰兒也喜歡靜的安謐,他才能更加充分的理解媽媽的胎動。在萬物起始的地方,靜是無時不在的。

造物的神秘在於,每一個生命體都有重生的本能。迴歸與起始的地方,本能也許就在那裡,而靜不就是回去的指路明燈嗎?

人們總會感概腦子不夠用,而科學研究表明,大腦才使用了不到百分之十。是什麼阻擋了大腦的功效開發呢?

是慾望。

美豔女人讓心靈馳騁,珍饈美味讓味蕾開放,靡靡之音讓耳朵放縱,而頭腦需要什麼來滿足?

馳騁的心靈,開放的味蕾,放縱的耳朵無疑是令人快樂的,而這種快樂也是無底洞的快樂,是需要更大的砝碼去滿足,否則,人便陷入了空虛的苦痛深淵。

慾望就是那顆藥丸,吃了,不是在尋找藥丸的路上,就是在享受藥丸的途中,全然沒了空隙照顧頭腦的需求。

而頭腦的食糧卻是恬然無味的靜。只有飽足了食糧,頭腦的智慧才會產生。只是在慾望與處靜的選擇中,芸芸眾生啊,又有幾個抵擋了慾望的誘惑呢?

而靜則生慧,卻又現實的擺在那裡,由不得人們去改變。

處靜了,更多是心靈的靜,也不是反對動,畢竟能動是推動萬事發展最直接的動力。而靜動結合,以靜御動的動更是具備張力的。

萬獸之中,獅子老虎是兇猛的,可是,獅子在跳躍之前,那入靜的定力攝人心魄的,你不知道它要幹什麼。力有萬鈞的老虎,平日裡,緩緩的挪騰著步履,容易讓人們誤解為無力的病貓,可是,這兩雄發作的時候,那動的力量令人震撼,不可匹敵。

倘若沒有了靜態,又怎能感覺到這動的巨大張力嗎?

靜的妙處數不盡完的,恰如豐富的腦細胞,只待開發而已。

現代社會,車水馬龍,霓光亂舞,周遭多是浮躁的因子,處一靜室,得一靜心,多麼的難得。

可是,縱然不易,與內心平和的追求是人類不變的願景,而處靜便是唯一的修心之路。

因此,靜下來,可以作為日常行動的座右銘。特別是困難的時候,更需要先靜,至於如何走出困境,如若入了靜,靜的妙處功能自然發揮,還需要我們急燥燥,括燃燃的行動嗎?

一切順著靜的指引,自然而然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