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照居士注《百喻经》37.杀群牛喻

【白话文】从前有一个人,养了二百五十头牛,他经常赶着这些牛到水草丰美的地方,让它们能随时随地得到饲料。后来有一只老虎吃掉了一头牛,牛主人便想:“我已经失去了一头牛,数目已经不足二百五十头了,还要这些牛做什么呢?”于是他就把其余的牛驱赶到一个深坑里,将它们推到坑底全部杀死了。世上的愚人也是这样。当他们受持了如来二百五十条具足戒,但如果违反了其中一条戒规,心中非但没有产生惭愧之情,也没去真诚地忏悔,反而这样想:“我已破了一戒,已经不是具足受持了,那我还持戒干什么呢?所以就将一切戒律都破掉,不再受持任何一条。就像那个愚蠢的放牧者,把牛全部杀掉,没有留下一头。

【圆照居士注】修行不仅仅是这一辈子的事,而是生生世世的事。水平越低,越有可能会犯错误。甚至有时不经意犯了错,自己都没有觉察。觉察到自己犯错,与浑浑噩噩不知道犯错相比,还要有智慧些。“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

圆照居士注《百喻经》37.杀群牛喻

【文言文】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头牛,常驱逐水草,随时餧食。时有一虎,啖食一牛。尔时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牛为?”即便驱至深坑高岸,排著坑底,尽皆杀之。凡夫愚人,亦复如是。受持如来具足之戒,若犯一戒,不生惭愧,清净忏悔,便作念言:“我已破一戒,既不具足,何用持为?”一切都破,无一在者。如彼愚人,尽杀群牛,无一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