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妈妈面前,我没了选择“爱好”的权利

小编寄语: 我们应该去“发现”孩子的爱好,还是去“培养”孩子的爱好?




在妈妈面前,我没了选择“爱好”的权利

⧉ 爱德华·马奈《吹笛少年》,约作于1864—1866年

最近看到很多人用各式各样的爱好赚钱:游戏、插画、刻章、折纸……

看着别人把爱好变成能赚钱的特长,我忍不住在内心感慨。

小学时,因为我的母亲,我放弃过很多爱好。

我不能看小说,只能看作文书。

我不能看绘画书,只能看课本和习题集。

我不能和朋友们下游戏棋,因为我的母亲认为“玩物丧志”。

我小学时,她就把我的游戏棋、玩具、漫画书都扔了。

她剥夺我除学习外的一切兴趣。

我被她关在家里,要求做题,被逼着上各种补习班,没有时间出去和小伙伴耍。

我渐渐失去了与人交际的能力,失去了锻炼情商的机会,变成一个不善言辞的人。

当然,她也给予我“爱好”,强加的“爱好”。

在我二年级暑假里的某天早上,她突然拉起还在睡觉的我,带着我去报了个电子琴班。

从此,我开始了被迫练琴的日子。

我不喜欢电子琴。在此之前,我甚至没有听过电子琴音乐,不知道电子琴是何物。

突然就被要求每天练琴,占用了我大量的休息时间。在父母严厉的目光和教鞭下,我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对他们来说,培养“爱好”的目的在于展示,在于攀比。

我性格内向,她逼着我上台表演电子琴时我很痛苦。

也许你觉得有这样的机会难得,要珍惜,但其实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她只给我报了那一期的少儿电子琴班,第二期便不再续费了。

她只是想让我比别的孩子多一个才艺,能展示给大家看。

再比如,我喜欢画画,从小就喜欢。

学前班时,她给我报了绘画班,我很开心。

但学了一期后,我被带去参加绘画比赛。

当时我对比赛很恐惧。我不想去,到了赛场门口也不愿意进去。

之后,我的绘画课便被她停了,我再也没能得到上绘画班的机会。

即便我后来向她要求过,也依然被拒绝。

她说:“你不愿意参加比赛,那你学了干什么?”

而现在,她开始抱怨我为什么不多出去和别人交际,交友不广。


在妈妈面前,我没了选择“爱好”的权利

⧉ 爱德华·马奈《吹泡泡的男孩》,作于1869年

现在的我,已经习惯待在家里。我的爱好不广,也限制了我的交际圈。

我的幸福感指数很低,经常质疑自我,质疑人生的意义。

这些感觉,我母亲当然是体会不到的。

她总是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家庭,同时,也总是用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

她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和父母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我有时会想:

拥有兴趣爱好有什么错呢?

为什么兴趣爱好要分个高等低等?

为什么要去跟别人对比呢?

所谓的爱好,唯一的标准难道不应该是自己喜欢就好?

现在,我想我已经找到答案。

自己的爱好,自己喜欢就好,自己坚持就好。我已经不再是父母能管束的年龄,只希望一切为时未晚。

我相信,像我这种情况,在很多中式家庭中都有。家长不允许孩子拥有偏离父母期待的的爱好。孩子们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哪怕这个爱好并不费钱。

当家长的掌控和孩子的兴趣发生冲突,问题就出现了。

作为这种问题的受害者,我想向天下的父母们呼吁一句:请尊重孩子的意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