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習俗,太公分豬肉的由來竟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然而今年的清明節格外的陽光明媚,非常適合上山拜祭。

清明節習俗,太公分豬肉的由來竟是!

一家幾口,甚至整個家族的人齊聚一堂,準備好香燭,紙錢,還有少不了的燒豬!

午飯過後就擔著東西出發了,現在很多人是去墓園拜祭,簡潔方便,而我還是繼承傳統地上山拜祭,關鍵是墓園坑位太貴了,,,

經過長途跋涉,一路上斬草除根,開山劈木,終於找到祖先的墳頭。

整理一下墳頭的雜草,就開始燒香,拿出酒水小菜,準備拜祭。

清明節習俗,太公分豬肉的由來竟是!

誠心拜祭過後少不了燒紙錢,保佑家族上下財業興旺。其實長大後你會發現,這一切都只是走個形式而已,清明節其實就是讓家族的親朋戚友有個機會相聚一堂,吃吃喝喝,相互問候,敘敘舊,順道有關照的關照一下,沒關照的倒杯茶。

清明節習俗,太公分豬肉的由來竟是!

拜祭過後,重頭戲出場了,就是太公分豬肉!

其實太公早就已經雲遊太空,現在的太公分豬肉都是鄉親們籌錢,又當地大隊負責籌備,買燒豬,拜祭後切成一份份,然後分給大家拿回去,就當作是一個好意頭,寓意安康,團聚。

原來一開始的太公分豬肉是每年的清明,重陽,由村裡德高望重的太公,分發燒豬肉給村裡的男性,以提高自己在村裡的聲望。

現在這個傳統延續下來,現在更多的是象徵著家族的團結與凝聚,分到手的豬肉被稱為“福肉”,並以此來取吉獲福。

清明節習俗,太公分豬肉的由來竟是!

相傳廣東人“太公分豬肉”是由一位清朝的大學士,告老歸田時帶回來的。

因滿人喜食豬肉,人死後殺豬從葬。用上完好無缺的燒豬做祭祀的犧牲,以示祭祀人的虔誠,於是祭祀神明用“福肉”這一風俗被帶了回來。

太公分豬肉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再是分男不分女了。

只要是本村人,都可以領取一份,這點正是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現在豬肉已經不再是什麼稀罕物,太公分豬的肉只是圖個意頭,沒人在乎多少,就是大家圖個樂。

相比以前,人們連肉都吃不上一口,那時候分到豬肉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因此這個傳統延續下來,也寓意著幸福生活。

清明節習俗,太公分豬肉的由來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