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美食大国,八大菜系各有各的特色,但除了这些台面上的美食,自古以来还是存在着很多“禁菜”的,这些菜之所以被定义为禁菜,无外乎是烹调过程过于残忍,或是长期食用有害身体健康,今天跟大家说的这道“禁菜”,从制作到入口,这“菜”都是活的,而且只能靠酱油来维持生命。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那么这道“禁菜”到底是什么呢?别急,我们先从成语“脍炙人口”说起。

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见过,可很多人以为它是含贬义的,毕竟“脍”和“炙”看起来都有点儿血腥,肯定不是什么好话,但这是个褒义成语,“脍”是形声字,意为指“切得很细很薄的肉”,“炙”是会意字,意为“用火烤的肉”,这“脍”和“炙”都是人人爱吃的东西,所以脍炙人口比喻的是“人人赞美的事物或传诵的诗文”。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虽然“脍”最初的意思是“切得很细很薄的肉”,但有时肉经过烹调后就丧失了本味,同时口感也不够鲜嫩,所以人们便开始推崇吃生肉,鱼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称为“鱼脍”。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中国人吃生鱼片的历史可以最早可追溯至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周师于彭衙迎击猃狁,凯旋,大将尹吉甫私宴张仲及其友人,主菜就是烧甲鱼和生鲤鱼片。《诗经·小雅·六月》中曾记载:“饮御诸友,炰鳖脍鲤”,这“脍鲤”就是生鲤鱼片。秦汉之后,人们食用的“脍”通常都是鱼脍,随即又创造出了一个“鲙”字,专指生鱼片,但“脍”和“鲙”还是会经常混用。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吃生鱼片得蘸酱啊,所以《论语》中也有对“脍”类食品“不得其酱不食”的记述,酱料讲究“春用葱,冬用芥”。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还详细介绍了一种豪华蘸料“八和齑”(ji一声)的做法:用姜、蒜、橘、白梅、熟粟黄、粳米饭、盐、酱等八种调味料制成,色泽金黄,搭配上洁白如玉的生鱼片,就有了隋炀帝下江都吃鲈鱼脍的经典名言:“所谓金齑玉脍,东南佳味也。”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到了唐朝时期,鱼脍不再是宫廷私享,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国民美食TOP 1,人们对它的喜爱甚至夸张到出门看见条小河,都会就地取材搞条鲜鱼来片了吃,也正是这个时候,鱼脍传入了日本,直至今日,日本人对生鱼片都极为喜爱,当然也取决于自身的地理条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举两得~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生鱼片虽说吃的是生鱼肉,但毕竟是在鱼已经死了的状态下千刀万剐,它并不痛苦,所以那道被很多人列入“禁菜”的是它的亲戚们——生腌河鲜。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生腌”就是在这些河鲜、海鲜还活着的时候用酱油腌制,本是在河里游来游去欢快吐泡泡,突然水变成了酱油,为了活命只能靠喝酱油为生,等它们喝饱了肉也入味了——是的,可以吃了。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生腌濑尿虾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生腌河虾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生腌蟹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生腌血蚶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生腌膏蟹

“生腌河鲜”吃的就是那份原汁原味的鲜美和营养,但大快朵颐的同时真的是挺残忍的,还活着呢就被生吞活剥,实在不忍直视,所以“生腌”这种做法曾一度被人们列为自己餐桌上的“禁菜”。

除了中国,日本和韩国也有食用活物的传统,比如日本人用酱油来浸泡小银鱼,吃的时候筷子上的小鱼还在摇摆挣扎,韩国更是有一大特色“生吃活章鱼”,看他们吃的时候都害怕章鱼足上的吸盘粘在嗓子眼,实在是残忍。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而且水产品中大多都有寄生虫,没有经过高温烹调很难杀死,长期生吃损伤肠胃不说,肚子里还会有很多寄生虫,经典案例就是东汉时期广陵太守陈登,他是个鱼脍发烧友,天天吃顿顿吃,结果肠道里全是寄生虫,康复后好了伤疤忘了疼,转身又吃上了,最后就是因为贪吃鱼脍挂掉了,所以建议大家以后还是少吃或不吃生食吧,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成语“脍炙人口”延伸出的一道禁菜:靠酱油续命,吃的时候还在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