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王酩和王立平,乐界堪称作曲大王,“二王”作品异彩纷呈,谁更是顶级作曲大师?

苏哥靓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音乐属于文,与小说诗歌一样,因人的鉴赏理解甚至文化水平的不同而评价不一。总体来说,立平先生在旋法上更偏重民族音乐风格的起、承、转、合方面的方整性,在遵循传统音乐作曲技法规矩内发展至完美。王酩先生则喜爱用一句民族音乐主要动机原素,在同宫系统内不断运用调式交替手法来完成,明显感觉到借鉴了西洋转调技法的成功运用,但又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转调,因而使得音乐旋律的跳跃性非常大,表现力更加丰富,进而使得音乐作品充满变化和新颖之感。二者堪称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顶尖级大师。


楚一伯


王酩(1934-1997)比王立平(1941)略大一些,基本上也算同时代的作曲家,他们在60、70年代进入了电影音乐行业并开始了创作生涯,所以两人重要的创作领域都是影视音乐。要拿二人做一个比较还真难分高下。

从代表作来看,王酩的《妹妹找歌泪花流》、《绒花》、《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知音》、《难忘今宵》等,尤以《难忘今宵》作为央视春晚结尾主题曲风靡数十年。王立平的《太阳岛上》、《驼铃》、《牧羊曲》、《大海啊故乡》、电视剧《红楼梦》系列歌曲等。

从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力来看,二者是没有明显差异的。

从旋律写作来看,王酩的美感更强,特别擅长婉转抑扬的旋律进行,他是上海人,所以他的风格更倾向于江南的秀美,深得中国传统音乐音韵、拖腔之要领,这在近百年中国作曲家中显得极为突出。王立平是长春人,也有像《牧羊女》这样美的作品,但整体上则略微大气、朴实一些,像《驼铃》、《大海啊故乡》这样的。他的《枉凝眉》等一方面得益于《红楼梦》自带流量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也显示他对音乐与文学深入融合的功底。

在创作题材方面,王酩曾经在中央乐团从事创作,创作领域显得更为宽阔,他在早期创作了许多的器乐作品,以《海霞组曲》为代表。王立平的创作以影视音乐尤以歌曲为主,在器乐作品创作领域略逊一筹。


聪明泉


提起电影《海霞》,那首《渔家姑娘在海边》至今仍余音袅绕,耳熟能详,而由此改为大型管弦乐交响曲海霞组曲,却仅此王酩独当;1978年的反特影片《黑三角》里的《边疆泉水清又纯》即刻唱红大江南北,李谷一由此红遍全国,紧接着《小花》中的《妺妹找哥泪花流》和《绒花》更让王酩成为1980年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作曲奖,李谷一也成为那个年代王酩影视剧配唱的最佳拍档,难怪当年王酩作曲的电影旋律一出,许多观众便认知是王酩旋律;当1983年的亿万观众守候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时,一曲《难忘今宵》更是家喻户晓,传唱至今,相信十亿中国人几乎个个会唱,这就是伟大的杰作,无人匹敌和超越。然而天妒英才,王酩63岁的短暂生命在1997年便嘎然而止,中国音乐界从此再无第二个王酩。

相比幸运的王立平,在改革开放后的纪录片《潜海姑娘》首用电吉他音乐伴奏,令人耳目一新,随之风靡全国;随后在1979年的电视风光片《哈尔滨的夏天》中《太阳岛上》和《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捧红了年轻的郑绪岚、关贵敏,而《少林寺》中的《牧羊曲》,更是成了中央台的歌声飘过三十年及之后四十年的保留曲目,或许将来的五十年、六十年之后还会延续;而大型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音乐插曲更是宝刀未老的王立平才艺非凡,他曾感叹道:为了《红楼梦》谱曲,几尽闭门造车、废寝忘食,若有重拍续写,估计没有第二个人象我这样耗尽四年半的倾血之作。

王酩和王立平平分秋色,都应成为中国音乐之父作曲大师,若细致比较,王酩应略胜一筹。





苏哥靓


2007年夏,我在深圳偶然认识了一位做珠宝加工的老板王香君。交谈之下,得知他是东北黑龙江人,我就联想到著名音乐家王酩的夫人王香珠,也是东北人。交谈下去得知,他就是王香珠的弟弟,也就是王酩的妻弟。他得知我很喜欢王酩的的歌曲,便送我一本《王酩纪念集》。书中收入了王酩的大部分经典作品,如《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知音》、《青春啊青春》、《难忘今宵》,以及不少珍贵照片,如果不是压在我那堆积如山的书架上,一时难以找出来,真应该拍几张影像与大家分享。我很奇怪,王酩正值艺术创作的高峰,怎么就突然去世了呢?王老板告诉我,主要是因为饮酒过量。王酩是上海人,上海人一般不善饮酒,特别是烈性酒,而王酩却是极其能喝,不醉不休。这一点倒是与东北人酷似。王老板无奈地说:“我姐姐和我们所有人都劝他少喝最好不喝白酒,可他就是不听啊!结果,真出事了。”

1997年12月5日,王酩因脑溢血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

王酩去世后,他的夫人王香继续从事音乐工作,现为中国大众音乐协会法人代表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家俱乐部副主席。

提到王酩,就不能不提到另一位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他们并称作曲界“二王”,都是从改革开放初期走进人们视野的优秀中年作曲家。“二王”的作品同样受到广大歌迷的喜爱,广为传唱。王立平的经典歌曲《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驼铃》、《少林寺》、《牧羊曲》 、《大海啊故乡》、《太行颂》、《飞吧,鸽子》、《大连好》、《江河万古流》、《红叶情》、《枉凝眉》、《红豆曲》、《葬花吟》 、《说聊斋》等可以说家喻户晓。王立平倒是真正的东北人,1941年8月5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一个满族家庭。他比王酩小7岁,今年已是78岁高龄。我在1984年曾到他在北京和平里的寓所约稿,也算有一面之缘。

有人要把“二王”分出个高低,还问“谁更能成为顶级大师”?自古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以为,这种比较本来就没必要,何况还要给他们戴上“顶级大师”的高帽子?这两位都是我尊敬的艺术家,如果一定在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可以称为“著名艺术家”,他们当之无愧;如果要称他们“大师”,我看还是算了吧,经过最近有关上海流浪汉“大师”的网络热炒,谁还愿意沾“大师”这个词的边儿?


业余作家沙金成


你好,我是BestMusic频道的主编南归。


王酩和王立平两位音乐界的大师,都是非常有才华的人,他们也为音乐界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所以在人们心目中,他们二位都是顶级的作曲大师。


王酩老师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作曲系,代表作品有《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青春啊青春》等,还为电影电影《海霞》作曲,作品的情感比较细腻饱满,能够轻松的触动人们的共鸣。

王立平老师是国家一级的作曲佳,一曲红楼梦至今让人无法忘怀,他的代表作品有《枉凝眉》《红豆曲》、《葬花吟》等等,他还创办中国音乐创作著作协会,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两位作曲家,虽然有着相同的职业,但是创作风格和方向确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对于音乐的热爱,两位老师,都是不相上下的,他们都是称的上顶级作曲家的人。



BestMusic频道


王立平的红楼组曲,恐成绝响,怕是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仅就这一点,他在中国音乐史、文化史上,就将永远有一席之地。当然他还有其他方面的贡献,值得研究。


Randjansm


刘炽 傅庚辰 施光南 王立平,王酩 吕远 吕其明 印青,都是作曲大家,个个厉害!


wangzhe116


两位都是多产优产的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俩的作曲风格不同,我认为两人比较不妥。实再要比就是各有千秋,反正我都喜欢。给他俩点一万个赞🌺


刘红兵65


施光南最厉害,刘炽也是厉害。因为没有刘炽,乔羽基本上黯淡无光。


潘龙江悔恨写红尘情歌


王立平、王酩二人,再加一个施光楠,是我国乐坛上的三位大师级作曲家,70年代到80年代,是三位大师辉煌的时代,很多影视剧中的音乐都是他们的杰作。三位大师也各有特色,施光楠的作品关牧村唱的多,王酩一有作品就直接交给李谷一演唱,而王立平的作品直接把郑绪岚捧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