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宮頸癌晚期,這個案例給所有過早進行性生活的女性敲響警鐘

23歲宮頸癌晚期,這個案例給所有過早進行性生活的女性敲響警鐘


她十幾歲就開始性生活,23歲查出宮頸癌晚期,腫瘤太大侵犯直腸,大便從陰道排出,最終放棄治療。我們今天就告訴您,過早進行性生活,這項檢查必須做!


“十年前一個23歲的年輕姑娘來到李楠大夫的門診求診,因為這是她見過的最年輕的患者,所以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3歲,這麼年輕卻跑來看腫瘤婦科,這背後有什麼隱情呢?


李楠大夫告訴我,這個叫張旭(化名)的女孩出現了性生活後出血和白帶異常的情況已經有很長時間,一直也沒當回事兒,這次是因為太嚴重才來的醫院,經過檢查發現已經是晚期宮頸癌了。”


23歲宮頸癌晚期,這個案例給所有過早進行性生活的女性敲響警鐘

圖:直腸、陰道、子宮是“鄰居”


宮頸的腫瘤已經侵犯到了子宮外的組織,整個盆腔都被腫瘤佔據,旁邊的直腸也受到了影響,所以失去了手術的機會,只能通過放療來治。


但因為腫瘤太大已經侵犯直腸,以致這個大腫瘤沒過多久就把她的腸子頂穿孔了,大便竟然從陰道里排了出來。張旭最後選擇回老家,放棄了治療。


這是一個令人遺憾的故事,可是又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年輕姑娘得了晚期宮頸癌?知道了真相後我決定把它寫出來警示大家,因為這是很多女性都有的一個習慣,都有的一種不在意。


很多女性都感染了它,離宮頸癌還有多遠?


23歲宮頸癌晚期,這個案例給所有過早進行性生活的女性敲響警鐘


宮頸癌是威脅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見腫瘤。當年因為梅豔芳的離世,宮頸癌這個病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然說導致宮頸癌的原因有吸菸等生活方式的因素,但有一種叫做HPV的病毒卻是直接的罪魁禍首。那麼一旦感染了HPV真的就會引發宮頸癌嗎?


李楠大夫說,宮頸癌與HPV病毒之間的關係還是很明確的。德國生物學家豪森在70年代就開始研究兩者之間的關係,2008年還因為這項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獎。


感染HPV病毒確實是患宮頸癌的一個必要因素,醫學專家曾經在宮頸癌患者的標本里檢測發現99.7%的患者都感染過HPV。所以都通過抑制HPV的感染來杜絕宮頸癌的發生的一個有效的途徑。


HPV為何與宮頸癌助紂為虐?

23歲宮頸癌晚期,這個案例給所有過早進行性生活的女性敲響警鐘

圖:子宮結構示意圖


子宮頸相對子宮體更容易發生腫瘤,這是為什麼?這跟宮頸的地理位置有關,宮頸和陰道相通,容易通過性生活把外界的感染病原體包括HPV病毒帶進來。


而HPV病毒又有嗜上皮黏膜性的特性,而陰道和宮頸上皮的細胞都是鱗狀細胞,也就是說HPV就喜歡在這兩個地方存活。


而子宮體位置靠裡一些,上皮細胞性質也不同,所以不容易遭遇病毒的威脅,子宮體癌則多是由於內分泌因素造成。


問題來了:感染了HPV一定會得宮頸癌?


我也經常能遇到身邊的朋友體檢完了拿著HPV陽性的檢查報告慌張的問我該怎麼辦?這是不是已經得了癌?


李楠大夫說,HPV感染其實很多見,女人一生中尤其是在性活躍的年齡二三十歲,感染HPV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


西方國家20多歲的女性HPV感染概率甚至高達80%。但這並不可怕,因為我們身體有強大的免疫功能,80%以上的HPV感染都在兩年之內,通過我們自身的免疫功能清除掉,這也就是所謂的一過性感染。


23歲宮頸癌晚期,這個案例給所有過早進行性生活的女性敲響警鐘


那麼什麼樣的感染最後會發展成宮頸癌呢?記住兩個關鍵詞:1、高危型HPV,2、持續感染。HPV病毒有一百多種類型,其中又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化驗單上都有寫。


持續性感染的概念目前認為連續兩年高危HPV檢查都是陽性就叫持續,符合這兩個條件才可能發展為宮頸癌。這個發展過程大概需要15年。機理大概是HPV病毒融合到了宮頸細胞裡進一步發生基因突變和癌前病變最後發生宮頸。


HPV到底從何而來?


23歲宮頸癌晚期,這個案例給所有過早進行性生活的女性敲響警鐘


李大夫說,HPV最主要的傳染途徑就是性傳播,所以一個女性有多個性伴侶是件很危險的事兒。那公共浴池、馬桶、泳池會傳播HPV病毒嗎?這些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也屬於應該注意的範疇。


李大夫碰到的這位23歲的女患者張旭從來不做婦科檢查,經過問診得知她很年輕十幾歲時候就開始了性生活,而且有多個性伴侶。


所以我們可以猜測大概在很多年前她就感染了持續性的高危HPV病毒,自己沒關注過,缺乏對疾病知識的瞭解所以才有了這個慘痛的結局。


感染了HPV治不治?


低危型HPV與宮頸癌的關係非常薄弱,通常不需要治療。但如果是高危型,還是要遵醫囑定期檢測病毒對身體的影響,並結合宮頸刮片的結果進行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