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学暂停《圣教序》的临写,上手隶书和颜真卿,大咖们觉得如何?

雨幕74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其见宝于世者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在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基础上再结合学习颜真卿的书法,路子是正确的。颜真卿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

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为颜真卿行草书代表作之一。作品中充满忠义之气,显示了他的刚直不阿的品格。

此帖圆厚含蓄,有篆籀笔意,行笔贯通,是学习行书的很好范本。

将颜真卿行书学习后,可将颜体行书和王羲之《圣教序》打通,作综合临摹,用颜体行书笔法结构特征来临圣教序,用颜雄浑开阔的笔意临王《圣教序》产生一种新面貌。和原帖形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是带有创作意味的临帖,首先还是要以作过准确临摹为前提。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为笔者所书,谢谢指正。)











神韵轩书法


你的《祭侄文稿》,临出了一丝王羲之的味道,哈哈,不知你怎么会想起这样一条奇怪的学习书法的“线路图”。

王羲之行书与颜真卿行书是行书史上不同的两大发展方向,二人是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

王羲之行书秀媚典雅,字形峭瘦,笔画中较多侧锋,其字恰如江南美公子,轻摇折扇,漫步杨柳岸边,浅吟低唱。

而颜真卿行书雄强苍涩,以中锋为主,绞转腾挪,如稳重长者,执杖而行,不疾不徐,沉着肃穆。

练习王羲之行书,多同时兼习汉隶,因二者一脉相传,练习汉隶有助于理解二王。

而练习颜真卿行书,多同时兼习小篆,因颜行多用篆书笔法,篆籀意味较浓。

从你的临作来看,尖、细的东西较多,很明显这是王羲之的特点,尤其是一些收笔处以指尖勾挑而出,这已经是病笔。

临帖不仅仅是临出原帖的样子,关键是学习古人的笔法。

以你所写的“使”用例,原帖从第一笔起就是中锋,该字转折虽多,但都以绞转书写,故笔画厚实沉着。

但你写的“使”字,浮而飘,墨杀不入纸,尤其最后一笔,笔锋调不过来,直接以侧锋扫出。其原因就在于笔法不对,似是而非,侧锋过多。

练习书法,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在于方向性错误,建议你在王羲之和颜真卿中选定一家,静下心去练习。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两张照片,第二张的几幅字临的很好,能看出来确实是有天赋的,倒是第一张临的很差,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所临,按道理说同一时期同一人用心临帖,应该差别不大的。

临《祭侄文稿》的问题在于,用笔略浮,字未入纸,没有写出颜真卿的宽博之姿,雄强之态,沉郁之气。

临时可以试着换一支笔,用短锋,笔腹稍粗的兼毫笔。或者鸡巨笔,甚至可用秃笔。(因唐人多用鸡巨笔)。

另外在用墨上,要有层次感,浓淡焦分明。笔画粗细要明显。


墨池烟云


王羲之的《圣教序》和隶书还有颜真卿的帖都有笔法上本质不同!

下面分别来看他们的可取之处:

1. 王羲之的《圣教序》侧锋为主,笔画干脆,棱角分明,方笔居多,笔画连接翻折迅速有力,字体方圆兼备,刚柔并济,变化多端,姿态万千,可学之处,数不胜数,值得终身临习!

2. 隶书以中锋为主,横竖笔画以直画为主,结构平稳,笔画间距匀称,字体方正。

3. 颜真卿的特点,高大雄强,正气大方,中锋为主,笔画横细竖粗,横画头粗尾细,竖画中粗边细,横竖笔画都略向内弯曲,勾捺独特,早中晚期笔画特点变化较大!得王羲之笔法精华,在笔画丰满,雄厚方面已发挥到极致,也值得终身临习!


水墨江南2020


刚上学能写成这样,已经相当厉害了,就颜字通篇来看,显得平了点,颜字的笔画粗细是很强烈的,不同行之间的墨色轻重,润燥对比都是十分明显的,这就是所谓的行气。如图4注解所示。

张迁碑字的布局的秘诀是上对齐,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写君字要高一点,写矮了有大麻烦,古人写尊者,位置都要高靠,字体也要大一点,落款一般位置较低,字体也是小小,反应一种谦卑的态度。

与你分享一点自己的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

手机找到一张2015年临的张迁图1,还很嫩。图2是林散之,图3是梁启超临张迁,大神们是这样写的。与你同勉。






江川31


楼主写的也是我这段时间常写的帖子,我是王羲之的帖子临秃了笔再去写祭侄文稿,张迁碑和礼器碑的练习也是为了练颜体字时能多一些篆隶笔意。我也是这样自学,个人认为路子应该没错。





冷静面对85987691


看了你的临帖,写的已经非常不错,笔法、字形、结构、点画、神态也比较到位,但总觉还是老颜的祭侄稿多点,少了和尚的爽健和霸气。颜鲁公的祭侄稿虽然是天下第二行书,毕竟字里行间充满了悲愤和郁闷的心情,所谓“写到灵魂最深处,方知无我更无人”,这就是心情的流露不由自主的跃然笔端,如果再在圣教序上多下点苦功夫,联合二者的优点,则可更上一层楼。这只是我个人见解,不到之处敬请见谅。


清风79468855


图二写的不错。图一的字写的轻飘,尤其多处出锋象鼠尾,(这是我们习书者禁忌的),出锋时要干脆利索,并且要送到位,不可草草收笔。临书时要认真读帖,不仅要读其守黑部分,更要分析其执白部位,轻重,涩疾等等,个人浅见,见笑!


狂草控


只要喜欢,不管临摹谁的字都可以,但是要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寰球文化视野


噢不错。我临了乙瑛和张迁,现在是勤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