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祥云县深化“救难急”改革改革拓宽便民服务渠道

本报讯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抓住被列为国家和全省“救急难”试点县的契机,紧紧围绕“兜底线、救急难”的工作目标,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推广典型经验,不断深化“救急难”改革,使这项工作实现了从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升级发展,“急难救”工作能力取得新的提升,增强了群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畅通了便民服务渠道,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兜底和安全网编密得更加牢固。

随着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出台和脱贫攻坚力度的加大,一大批贫困户正在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过上幸福生活。相比之下,非贫困户家庭一旦出现大病或遇到重大不测,由于扶贫政策覆盖面不足、救济不及时等原因,不能得到有效帮助,势必部分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对此,祥云县完善政策措施,明确“救急难”目标任务,健全完善“救急难”政策措施,增强可操作性,对“救急难”工作目标任务、政策落实、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了“救急难”工作的政策保障,有效提升了急难救助工作能力。

在深化“救难急”改革中,祥云县立足当地实际,以全面建立急难救助长效机制为核心,充分发挥公安、城管、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单位在急难对象发现、及时救助等方面的优势,及时、主动救助遭受困难群众。同时,依托乡镇、村(社区)组干部,及时了解、发现、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其提出救助申请并协助落实,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使急难对象救助帮扶实现由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的转变。祥云县政府办、民政局及10个乡镇开通12条社会救助热线,畅通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和有关人员报告急难情况渠道,县、乡(镇)、村各级救助工作人员在接线后第一时间解答疑难、提供帮扶。

在推进“救急难”工作中,祥云县着力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依托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村(社区)为(便)民服务站(点),设立统一“救急难”救助受理申请窗口,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窗口工作机制,负责对本辖区“救急难”救助工作的综合协调、政策咨询、业务统筹等工作,同时建立“首问负责制”和“分办、转办”工作制度等,加强各部门配合,明确各部门职责及分办、转办流程和办理时限,为遭遇急难问题的群众提供“绿色通道”。自2014年“救急难”试点开展至今,全县各级采取主动救助、先救助后审批等多种措施,对遭遇急难特困家庭136户进行了及时施助,支出“救急难”专项救助金44.18万元,有效防止因病脱贫、因病灾致贫等问题。(通讯员 陈应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