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擔心,我們的基本面還在

2020,開年不順。很多人都說,這一次,中國經濟可能會受到巨大的打擊。

內,有疫情,全國人民要麼慷慨逆行,要麼宅家“坐月子”有力使不上;外,中美貿易戰還沒落幕,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受到嚴重的擠壓。

短時間之內,會如何變化,誰也無法預測。就像在股市上有一句話,股票市場長期看是稱重機,短期看是投票器

短期看,股市反映的是人們的情緒。2020年2月3日,開盤第一天,滬指重挫8.73%,3000個股跌停。隨後的幾天,上證指數從2700多點一路回到了3000點之上。如果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短期看,中國經濟很明顯是受到嚴重的影響。往小了說,一年12個月,一個月不幹活了,那產出怎麼也少1/12吧。但是,中國的大A股專治各種不服。短期來看,沒啥邏輯,情緒說來就來說走就走,反正漲了就好,心裡踏實。


別擔心,我們的基本面還在

短期看不準,長期看,中國經濟該如何發展呢?

當我們提到中國經濟發展走勢的時候,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基本面。那麼,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什麼呢?經濟學家、現任上海交大管理學教授的何帆教授說:中國的基本面,就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只要這個嚮往不變,我們大的經濟走勢就不會變。

為什麼這麼說?

這幾年中國在消除貧困的道路上走的很快。大家看新聞的時候,總會看到,哪個偏僻的村莊,集體遷移到了另一個新建的鎮上。以前出一次村需要好幾天,現在住上了漂亮的樓房。然後,新的鎮上也建起了一些工廠,村民開始進入工廠工作,有了固定的收入。

這不僅僅是現在解決部分困難國民生活的方式,這是人類提升生活品質走向美好生活的一個共同的發展路徑

以前,我們靠的是自然發展的規律。這個地方的經濟發展了,人類聚集了,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新需求,文化、教育、醫療、物質等等方面的發展,催生了更大的分工與協作,從而又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帶了進一步的城市化。於是,正反饋形成,經濟推動城市化,進一步的城市化又推動經濟。


別擔心,我們的基本面還在

而我們現在解決貧困人口的問題,就是從中間開始,直接開始城市化,靠城市化拉動經濟。當然,和靠著經濟發展形成的城市化不同,先城市後經濟的做法,需要前期外力的支持,這就是我們國家現在在做的事情。

所以,無論是脫離貧困,還是追求美好生活,城市化率就是我們的經濟的基本面。這個指標,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

那麼,中國城市化的現狀和走向又是如何的呢?

01

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

在很多事情上,我們並不特殊。雖然我們口口聲聲說自己很不同,但是,實際上,那些大的發展趨勢我們哪個都沒有落下。

世界的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城市化。城市化的底層邏輯是可以滿足大多數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只有在城市,才能以較低的成本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

讓我們看看世界的城市化的狀態:


別擔心,我們的基本面還在

數據來自網絡

截止到2016年,世界上的主要發達國家,除德國(76%)外,城市化率都在80%以上,而我們呢,只有57%


別擔心,我們的基本面還在

數據來自網絡

中國城市化的發展走勢


別擔心,我們的基本面還在

數據來自網絡


中國的城市化,有個明顯的分界線,這個分界線就是1978年。在歷史上,雖然我們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地方。但是,總體上,中國依舊是一個農業為主的農耕國家。在1978年之前,佔中國主要人口的都是農民,基本上都是80%以上。中國歷史上,只有在唐代天寶年間(20.8%)和南宋時期(22%)短暫的達到了20%以上。但是,只是高出了一點點。

1978年,我們的城市化率還只有17.92%。所以,本質上,那個時候,我們還是一個農業國家。隨後的40年,大家都知道了,2019年,我們的城市化達到了60%

02

城市化的另一個趨勢是大城市化


先看一組數據:

1990年全球人均GDP水平不到5000美元,千萬級別人口的城市僅有10座。2013年,隨著人均GDP水平達到了1.1萬美元,千萬級別人口的城市就變成了28座。實際上,從1970年開始,全球30萬以下人口的城市一直在減少,1000萬以上和50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在持續增多。


別擔心,我們的基本面還在

數據來自網絡

全球各人口規模城市數量演進圖。數據來源:UN (2014). World Urbanization Prospects

再看一個數據,截止到2015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大城市率,也就是人口超過100萬以上的城市佔比,除英國(28.6%)外很多都在45%以上。而中國的大城市率呢,截止到2015年底,只有23.8%


別擔心,我們的基本面還在

數據來自網絡


2018年呢,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全球各國人口集聚程度(在100萬人口以上城市居住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美國是46%,日本是65%,澳大利亞是61%,中國呢?是28%。也就是說,一方面,大城市化率是逐漸增加的,另一方面呢,

中國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且,大城市化對於中國這種人口眾多的國家尤其重要。到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最多的前30大城市的人口數量佔全國人口的比重也才25%,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

而中國的發展也符合這個趨勢。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中國城市化也明顯向著大城市化發展。

讓我們看看這些年來,中國人口流動的特點。


別擔心,我們的基本面還在

數據來自網絡

到底流動的方向是如何的?

根據恆大研究院給出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口不斷的流向一線和二線這些大城市。大城市化率的增加速度在放緩,但是,趨勢還在繼續。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切身的感受是,生活在大城市中好像並沒有那麼美好,堵車、上學難、看病難、空氣汙染、生活節奏太快等等等等,甚至催生了一個詞:“蟻民”。那,為什麼人們還是選擇離開看似田園牧歌般的農村和小城鎮,來到了貌似一無是處的大城市呢?

北大的經濟學教授香帥帶領團隊做過一個調研,他們發現,大城市的效率要遠高於小城市。具體說就是,城市越大,人均的財政支出就越小,而財政收入就越大。

舉例說明。比如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中,人均經濟產出是呼倫貝爾、巴彥淖爾等小城市的3倍

。這是收入。

再看支出。對比四川成都、浙江杭州等人口超過1500萬的大城市和湖南張家界、浙江舟山等人口200萬以下的小城市,前者的支出只有後者的一半

收入多三倍,支出只有一半,合起來,從財富增加的角度上看,有6倍之差。這就是所謂的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大者恆大。


別擔心,我們的基本面還在

那麼,大城市已經這麼大了,下一步該如何發展呢?

03

大城市的發展方向是圈層化和多中心化


目前看,大城市的發展有兩種主要的路徑。

1、一種是圈層化

圈層化最典型的就是向東京這樣的城市。從一個單獨的大城市,變成了一個三層的大城市圈:最中間是東京都,外面第二層是東京市,第三層叫東京圈。這中間,軌道交通承擔了90%以上的交通量。咱們做個對比,北上廣深這幾個大城市,軌道交通承擔交通量最大的上海,比例也才是51%,跟人家東京差得遠著呢。所以說,將來隨著城市化越來越高,軌道交通也就越來越發達


別擔心,我們的基本面還在


2、另一種是多中心化

多中心的典型城市就是像北京這樣的城市。比如北京城和通州,成為雙中心;天津,市區和塘沽開發區,形成雙中心。


別擔心,我們的基本面還在


所以,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未來,中國的發展可能體現出以下一些趨勢:

1. 未來,中國的城市化率將逐漸向著發達國家靠攏,將達到70%~80%,屆時還將產生1.4~3億人城市人口。

2. 農村城鎮化,走的就是改革開放到2000年左右,從農村到城鎮化的道路。

3. 小城市大城市化,100萬,10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數量還會增加。

4. 大城市多中心或者圈層化,全國可能會有5~6個超級城市,達到3000萬以上人口。

既然,還有那麼人在逐漸的走向城市,那麼多人大踏步的建設著大城市,而我們還在追求著美好的生活,那麼,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