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佑:华语流行音乐的“教父”,他当之无愧

2016年美国著名摇滚、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鲍勃迪伦在美式歌谣的传统下,创造了全新的诗意的表达。

世界震动!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将目光投向音乐艺术家。而鲍勃迪伦击败的对手有万年陪跑村上春树、叙利亚流亡诗人阿多尼斯。

当一切冷静之后又感觉并不意外,鲍勃迪伦用他的一生诠释着他心中的诗意。

随后就有学者提出,如果中国要选出一位音乐家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想来想去也只有罗大佑了。

他的音乐,即使抛开作曲,单拿歌词咀嚼,一样唇齿留香,弥漫着诗意的气息。

华语流行音乐的“教父”,他当之无愧!


罗大佑:华语流行音乐的“教父”,他当之无愧


小时候在老家西部山村,崇山阻隔,那时我们并没有多少娱乐,外部新鲜事物的接触机会同样寥寥,听首歌都要拿个本子来相互抄歌词。

即便这样,能听到的歌曲也并不多,其中就有一首《童年》。还是小朋友的我并不知道写这首歌的人是谁,也不关心是谁。

就这样,这首歌唱了一年又一年,其他歌曲换了一茬又一茬,《童年》还在,它过了初中,过了高中,直到进入大学。

大学的日子悠闲又充满哲思,同一寝室的同学常会就某个问题展开玄谈辩论。

我们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注改革,关注矛盾……像每一代着眼时代的学子一样。

我们又享受悠闲,我们恋爱,我们肆意着青春……如每一个同龄的年轻人。

罗大佑便在此时以他独有的面貌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他像一座宝库,我们越挖越深,越挖越感觉不可思议。当我们终于探底他的整个人生,将他的作品与它的时代相印,又与我们当下的时代穿插,才不得不感叹罗大佑当真是流行音乐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网络上各种媒介关于罗大佑的文章很多很多,但文章的模式却大同小异,以“纪传体”的方式回顾一个人丰富不寻常的人生,像一篇简约版的由他人写成的“自传”。而对于他的作品,多以专辑与专辑来整体论述,太过粗糙。

在这里并不在渲染本篇文章观点有多新,角度有多好,只是有感于目前的流行音乐界呈断崖式的自由落体,特别在周杰伦淡出之后,年轻一辈却再出不来甫一出道便惊艳绝伦的创作者,最重要的是没有思想、没有文化底蕴。

由此,我就更想分析罗大佑的“教父”地位是如何炼成的。


罗大佑:华语流行音乐的“教父”,他当之无愧

▶▶年轻时黑衣、墨镜、长发的罗大佑


假如对罗大佑的音乐进行一个大概的分类,按照歌曲承载的思想深度,可大致分成四种类别:

第一类,校园民谣的青涩年华。

代表作:童年、歌、错误、乡愁四韵、闪亮的日子、恋曲1980、青春舞曲、稻草人等等。

其中《错误》、《乡愁四韵》是分别对郑愁予和余光中的诗进行直接谱曲,曲调弥漫着古典之美。

这是年轻的罗大佑,是青涩浪漫的青年。一首《童年》写出了所有人最无邪天真的小时候;那两首诗歌是我们大学时风花雪月最文艺的浪漫;《闪亮的日子》、《恋曲1980》、《青春舞曲》等是年轻人的多愁善感,对易逝的伤怀。

这一类的罗大佑比对大陆,相当于九十年代的老狼、叶蓓,21世纪初的水木年华、朴树。至于如今新生代,虽然也有《北京东路的日子》,但就诗意的优美已经无法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了。而在所有这一类中,就作品的美学而言,罗大佑显然更典雅,深具东方传统之美,其中以《乡愁四韵》为最。


罗大佑:华语流行音乐的“教父”,他当之无愧

▶▶华语流行音乐开天辟地的专辑《之乎者也》


第二类,有一定人世阅历的个人情感与生命的体悟。

代表作:光阴的故事、你的样子、野百合也有春天、告别的年代、是否、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爱的箴言、小妹等等。

这一类别的作品太多了,且首首经典。这时的罗大佑经历了社会的复杂,他对时间、生命、情感的理解彻底超脱了校园民谣高墙封闭式的美好浪漫,进入人生体验阶段。不再是生命没有经历浸染,最初的轻飘飘形态,而是已经掺入了个人对现世的感悟。

很多歌手都会表达个人情感,但更深入对生命的体悟却寥寥无几,只一项便可筛除99%的歌手。

这一类的罗大佑比对大陆,相当于九十年代写《那一年》、《两天》时的许巍,目前最新一代的音乐人中只有赵雷、宋冬野等民谣歌手,他们的歌曲同样描刻了对世事的感悟,却又有不同。民谣的形态是故事,一首歌一个故事,而罗大佑和许巍则更深入的将故事情感提炼升华,如诗意般深沉隽永。

罗大佑写光阴逝去与《时间都去哪儿了》不同,写感情悲剧苍凉的《你的样子》就绝不流于爱啊恨啊之类浅白表面,写普通人的向往用“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意象,写离别则从个人上升到那个共同年代的告别。

总结出来便是,此类作品罗大佑在故事的基础上,采用意象的堆积或类比进行艺术手法上的提炼,而不是直接讲故事的更简单手法。

个人觉得,罗大佑和九十年代的许巍算这一类的天花板,而新一代中只有赵雷的《画》达到这一层级。


罗大佑:华语流行音乐的“教父”,他当之无愧

▶▶香港开办“音乐工厂”时


第三类,站在更高的视角,有历史厚重的情感表达。

代表作:东方之珠、滚滚红尘、恋曲1990、追梦人、海上花、明天会更好

一部作品要想承载住历史的厚重,就须要创作者将自己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站在文明之上,穿透时间的洪流。无论何种艺术,皆是如此。

而能做到这一层的音乐人,都是一个时代的艺术家。

《东方之珠》自不待言: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一首歌便将香港的历史沧桑、如今的东方明珠地位、曾经的饱经忧患、以及黄色的脸的家园刻画得入木三分,那种厚重感扑面而来。这真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

还有《滚滚红尘》中对张爱玲与胡兰成一生纠葛的爱恨描写:

来易来,去难去,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爱恨的千古愁。

《恋曲1990》中对人生、天涯、家等意象苍凉的刻画:

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你将已经踏上旧时的归途。

《追梦人》则是对作家三毛传奇一生的总结提炼:

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

这一层级的歌曲值得我们一听再听,值得去逐句分析回味。那种美感与深刻会净化我们的灵魂。

而想要进入这一层级,创作者必须具备极高的文化素养与视野高度。

对比大陆,真正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一块红布》;2000年后的许巍屹立于这一层,他的《蓝莲花》、《第三极》等;前两年创作出《平凡之路》的朴树也迈入了这一层。相比而言,朴树的文化素养要稍弱一点,但他对生命的体悟却极深,若非经历大起大落、喧嚣宁静,是写不出来《平凡之路》的。

当然写出《青花瓷》的周杰伦也位于这一层,只是这里对标的是大陆音乐人。

至于新生代,最有希望的还是未来的赵雷。他与许巍年轻时很像,但后来许巍研读佛经后,自身的文化底蕴有了质的蜕变,这也是他能写出《蓝莲花》和《第三极》这样厚重作品的积累储备。

个人的感情终究太单薄,历史的厚重需要更厚重的文化来承载。赵雷值得期待,但还需提高。

所以大陆这20年的流行音乐最高成就者,非许巍莫属。


罗大佑:华语流行音乐的“教父”,他当之无愧

▶▶最冷峻最具批判的罗大佑


第四类,继承传统文人的批判意识,对现世的拷问和对人的关怀。

代表作:之乎者也、亚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变、未来的主人翁、鹿港小镇、皇后大道东、美丽岛

这一类,值得大书特书。它代表了最具罗大佑个人特色,也是他最高成就所在,虽然他在前面三类中都做到了该类别的最顶尖。

纵观华语乐坛,能踏入这一层级,且挖掘如此深刻的,唯有罗大佑。

李宗盛没有,周杰伦也没有。

这里不是说他们的作品不好。而是指一踏入这一层,他的音乐便跳出了流行音乐的范畴,具备了如小说、诗歌、艺术等针砭时弊的功能,音乐也就成了承载作者思想,记录时代的工具。

音乐不再是音乐,而仅仅是一种载体,核心成了它要表达的思想。

这样的作者便不再是歌手或音乐家,而是文人,是知识分子。

前面分类时便言明“继承了传统文人的批判意识”,若创作者不具有文人的批判意识,他是永远也踏入不了这一层的。这也是先前说明李宗盛、周杰伦也不能的原因。

《之乎者也》是罗大佑将传统解构,嘲讽当时的老辈人物像个老夫子一样只是一味的指责年轻人,却不聆听他们的想法,其实那些老夫子自己脑子都不清醒,就胡乱发表意见。

现在听听我们的青年他们在讲什么

但是要想想到底你要他们怎么做

《鹿港小镇》表达的是城市工业化的进程中,乡村传统消失了,而底层人民在城里改变命运的梦想幻灭,等想回去时,才发现故乡也已回不去了。

归不到的家园鹿港的小镇,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

整首歌如诗如画,萦绕着一种宿命般的无奈悲凉。很难想象,这首歌是罗大佑第一张专辑的第一首歌,起点实在太高。

在罗大佑此类所有作品中,最最重要的是《亚细亚的孤儿》、《现象七十二变》、《未来的主人翁》。它们分别刻画的是台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三部作品构成了一幅长长的画卷,写尽了台湾的最主要的时代思想。

其中《现象七十二变》已经收录入我们大学语文教材,作为诗歌学习:

随着都市现代化的程度

每个人多少追求一点幸福

是个什么样的心理因素

每年要吃掉一条高速公路

在西门町的天桥上面闲逛

有多少文明人在人行道上

就像我看到文明车辆横冲直撞

我不懂大家心中作何感想

本来只打算摘录这一点,但这首歌词实在太好了:

眼看着高楼盖得越来越高

我们的人情味却越来越薄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

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苹果价钱卖得没以前高

或许现在味道变得不好

就像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俏

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

而《未来的主人翁》则是立足当下的时代进程,对未来的预言:

每一个今天来到世界的婴孩

张大了眼睛摸索着一个真心的关怀

每一个来到世界的生命在期待

因为我们改变的世界将是他们的未来

最最厉害的是,罗大佑在1983年就已经预见到了游戏与电脑对未来孩子们的影响: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

1981年IBM才刚刚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而罗大佑其后便准确预言了它对未来孩子的影响。你无法用语音来形容他对世事的洞见之明。

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是流行音乐的歌手?甚至简单的音乐家?

罗大佑:华语流行音乐的“教父”,他当之无愧

▶▶和老友组“纵贯线”时


上面具体解析了罗大佑作品的四种分类,接下来将进一步分析为何他能被评价为华语乐坛“教父”?

最重要的有两点:

一是,他拓展了流行音乐的边界。

一如“宋词”,在苏东坡以前,尽是男欢女爱,伤春悲秋,风格绮丽靡靡,而至东坡蔚为大观,对于世事、生命感悟,无一不能入词,“宋词”由此方入大雅之堂。

又如武侠到金庸手中,才摆脱草莽文学,成为雅俗共赏的类型文学。

而流行音乐到了罗大佑手中,他将西方摇滚乐的精神和中国传统文人的批判精神比较系统地融入流行音乐,既提升了流行音乐的美学高度,又前所未有地凿入了深刻性与严肃性,极大地拓展了流行音乐的边界。

至此人们才发现原来流行音乐也可以承载严肃的哲思。它不只是娱乐大众,表达自身情爱,还可以成为时代的记录工具。

二是,对时代和民众的关怀。

罗大佑的音乐往往都有一种大时代感。通过批判,展示出他对时代的思索,以及对普通民众的人文关怀。批判从来不是目的,渴望世界变得更美好,才是真正现实主义批判的精髓。

罗大佑对音乐边界的拓展是开创性的,对时代和民众的关怀又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与人文气息。在思想性和开拓性两方面,他创造了一座难以超越的丰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