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我們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往往要在多年後才能看清其本質

叔本華:我們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往往要在多年後才能看清其本質

叔本華:我們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往往要在多年後才能看清其本質


叔本華說:我們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往往時隔數年之後才能看清楚。既如此,我們為眼前的所謂“好事”過於歡喜或者為眼前的“壞事”過於悲痛,都是不足取的,因為眼前的“壞事”或許在數年之後我們才清楚地意識到是一件好事,對我們人生的成長、生命意義的發揮具有重大作用;相反地,我們眼前的所謂“好事”,數年之後我們或許才會看清的本質上具有巨大的“壞處”,也就是說,好事或者壞事,當前還未定呢,特別是對於我們人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要待數年之後才能看清其本質。

我國古代《老子》中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淮南子》中講述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老子》和《淮南子》都表達了一種“禍福相倚”的哲學觀點,和叔本華上述哲學觀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叔本華:我們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往往要在多年後才能看清其本質


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他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也是這兩種哲學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叔本華哲學汲取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哲學的精華,正如他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這部代表作的“序言”中所說的:“如果讀者在神明的柏拉圖學院中流連過,那麼,他就有了更好的準備”,說是學過柏拉圖哲學的讀者對於讀懂他這本難懂的著作有所幫助。

同時,康德哲學也是讀懂叔本華這本著作的基礎,叔本華是對康德哲學進行改造之後形成自己的哲學體系的,在上述“序言”中叔本華說道:“康德的哲學對於我這裡要講述的簡直是唯一要假定為必須徹底加以理解的哲學”。叔本華的此“序言”說得確實很有道理,我們許多人仰慕叔本華的哲學,從而試圖讀懂他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書,但是老是讀不懂,就是因為缺乏對康德哲學的瞭解。只要是學過康德哲學的人,比如認真拜讀過康德的名作《純粹理性批判》的讀者,閱讀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也就容易理解得多。


叔本華:我們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往往要在多年後才能看清其本質


叔本華對當時負有盛名的黑格爾哲學嗤之以鼻,諷刺說黑格爾的哲學是精神上的醜鬼,是耍弄語言遊戲,長篇大論講述連他自己也不懂得的東西。

叔本華哲學對尼采、薩特、維特根斯坦等人的哲學有著深遠影響,尼采所著《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本身就是尼采哲學的代表作,由此可見叔本華對尼采哲學的影響之巨大。


叔本華:我們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往往要在多年後才能看清其本質


叔本華哲學還對弗洛伊德、馮特等心理學家的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觀念,和叔本華所強調的“意志”“意欲”也是較為相近的,弗洛伊德他本人就承認他的“本我”觀念是由叔本華首先發現的。

叔本華說:“我們只有在時隔數年之後,才能夠以正確的眼光看待別人的行為和自己的行為。”


叔本華:我們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往往要在多年後才能看清其本質


一幅比較粗糙的鑲嵌畫,在近處是看不懂他的本質的,距離過近也就看不到這幅鑲嵌畫的美麗,也看不到它的醜陋,只有將鑲嵌畫的距離移遠些,直到足夠遠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欣賞這幅鑲嵌畫。對於發生在我們人生道路上的重大事件,就像是粗糙的鑲嵌畫,近期發生的重大事件,我們還沒有進行正確評判的能力,只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才能看清這些事件的本質所在。

我覺得,叔本華的上述哲學觀點,和我們平時說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也是一個道理。置身於森林之中,只會見到一棵棵的樹木。但是我們走遠些,回頭看這片樹木的時候,才會發現森林之美。


叔本華:我們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往往要在多年後才能看清其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