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行業是否會再次出現三足鼎立局面?

__小易


我認為不會。2017年8月,百度外賣被餓了麼收購,在線外賣行業形成美團外賣與餓了麼兩強對壘的局面。2018年4月,餓了麼被阿里收購,半年後與口碑一起組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全面對標美團點評。


至此,在線外賣行業的競爭上升為阿里、美團點評的集團戰,雙方實力雄厚且野心勃勃。新殺入者或許能在短期內斬獲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在線外賣行業打的是一場持久戰,長遠來看,即便新殺入者實力與阿里、美團點評相當,但未必會像兩大巨頭一樣捨得持續投入、不懼虧損,這決定其註定無法與餓了麼、美團外賣比肩,成為在線外賣行業第三極。


因此,在在線外賣行業馬太效應加劇的大背景下,我認為再次出現三足鼎立局面的可能性幾乎為0。另外,多說一句,即便餓了麼整合百度外賣,又有阿里大把資源和資金加持,但其與行業老大美團外賣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後者市場份額已超過五成,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一家獨大成為大概率事件。


雙方外賣營收的對比更為直接。2019財年(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餓了麼+口碑總收入為180.58億元,美團外賣2018年外賣收入為381億元。餓了麼加上主打到店的口碑,收入竟然不敵美團外賣的一半,差距不止一點點。更尷尬的是,阿里收購餓了麼1年來,阿里本地生活收入分別為26.12億元、50.21億元(餓了麼、口碑並表)、51.59億元、52.66億元,營收增長開始乏力,追趕美團外賣基本無望。


連餓了麼在與美團外賣的競爭中處於劣勢,那些對在線外賣行業感興趣的玩家真該好好掂量自己幾斤幾兩,三足鼎立就更不可能實現。


龔進輝


這應該不會出現了。未來外賣就是美團外賣和餓了麼之爭。

當初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結束了“三國殺”格局,實際上這個錯誤的決策也是導致餓了麼最終賣身阿里,創始團隊出局的很重要的因素。

賣身阿里之後的餓了麼,已非從前的餓了麼。阿里實際上在之前復活口碑就是為日後吞併餓了麼做的鋪墊。

在外賣“三國殺”時代,餓了麼搏命市場份額,百度外賣背靠百度補血搶份額,而美團則不緊不慢跟隨,變身“新美大”的美團產業鏈遠比餓了麼、百度外賣要長很多,拼補貼二者必輸無疑。最後,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想依賴市場佔有率來贏得最終勝利,耗盡本就不多的籌碼,正中阿里下懷,全資收購。

阿里將餓了麼收入囊中,其生活圈產業鏈將獲得大大拓展,也盤活了線上流量導出線下體系的困擾,以及其一直未能完全掌控的最後一公里的物流配送體系。

這樣,外賣之爭實際是阿里系,與背靠企鵝系獨立發展的美團之間展開。如此高大的門檻,誰還能挑戰呢?


保險人老戴


目前順豐已經進入到了外賣行業,並且發展幾位迅速。順豐作為快遞業的巨頭,順豐有底氣和任何一個巨頭之間進行一戰。2017年的順豐和菜鳥一戰之後,雙方雖已經達成了和解,但同時我們可以看到,順豐和阿里之間並不會處於下風。並且順豐和騰訊、京東的同盟關係也得到了鞏固。

未來無論與美團還是餓了麼的外賣之戰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狀態。2017年時順豐曾與百度外賣有過短期的合作,2017年7月順豐曾與麥當勞達成過麥樂送業務合作並且如今仍然有著密切的合作。順豐以同城配送的形式逐漸進入到了外賣、生鮮產品等行業,將會通過自身完善的團隊在這一行業獲得一席之地,而順豐從來不會盲目的發展自身業務,必然會一步一個腳印的深耕同城業務,就像之前快遞業基本是加盟制的時候,它依然堅持直營一樣。通過它一步一個腳印腳印的發展必定會產生外賣行業新的經營方式。

而如今美團、餓了麼的快速發展,也逐漸開始轉型從補貼到增加提成,開始逐漸有商戶對其產生了厭惡的情緒,而以服務為基礎的外賣行業其實不僅僅是服務點餐者而應該是雙向的服務。商家也是外賣行業的主要服務對象,之前媒體已經爆出了多起平臺通過手頭資源對商戶進行霸凌的事件,下線商戶封鎖賬戶的事情時有發生並且很多時候都是無端的發生的。希望外賣業的良性發展。


鐳射Q


短期看:美團必勝餓了麼

理由:美團做垂直最後一公里服務,從技術到專業,再到落地服務,餓了麼如今被資本方制約了,美團專心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為商家經營上下游服務,從上下游配送到經營數據支持,美團都落地做的不錯。餓了麼有的上下游受資本方制約,有的模塊靠阿里,從用戶來說,我們更歡迎美團這樣的專業性,不喜歡餓了麼這樣的壟斷性強制服務。拿菜鳥說,沒菜鳥快遞送到家,有了它自己取不說,態度還差,服務就脫離了。

長期看:美團未必勝餓了麼

理由:美團垂直領域專注,沒有餓了麼長尾效益。阿里從賣場場景到實體背後數據都佈局完整體系。從金融支付到線上線下賣場更完善,在大數據時代,餓了麼要是利用的好,勝出每團也是有可能的。

綜合兩家來看,阿里公司文化不是做極致服務為使命的,不是消費者對服務的最高追求,只是站在商業立場做的產業技術支持,服務需要落地的執行,不是隻有技術就可以把服務做好。從電商到外賣等領域,阿里都是說的美好,不會做實打實的落地運營。之前做電商沒有快遞,後邊先來菜鳥,後邊賣運輸線,意味控制物流分發口和配送口就可以統一江湖?在小城市菜鳥差到極點,因為人不集中,服務配送差的很。還是京東,順豐,郵政讓人放心。

說白了,阿里就是一個純生意人,以生意為中心,不是以客戶為中心,時間可以檢驗真理。


城農商務


不會的。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就BAT,現在百度退出了,沒有誰有實力挑戰騰訊支持的美團和阿里旗下的餓了麼。

滴滴外賣很難做大

要想在外賣行業站住腳,你必須得有錢,非常有錢。你的競爭對手美團,自身的體量就不小,後面還有騰訊支持;餓了麼現在屬於阿里巴巴了,你滴滴能在資金上拼得過這兩個巨頭嗎?雖然滴滴去年融了很多錢,但是滴滴的戰線也鋪的廣,既要進軍國外市場,又要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不知道還有多少錢能投入到外賣業務上。

馬太效應

什麼是馬太效應?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這在互聯網行業尤其明顯,互聯網行業很容易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比如,電商行業淘寶和天貓佔據了過半的份額;網約車領域滴滴佔據了絕大多數份額。社交領域,騰訊一家獨大。因為互聯網行業,邊際成本很低,多服務一個客戶的成本幾乎為零,所以用戶規模越大越好,這樣更容易攤薄成本。

兩強爭霸

美團外賣和餓了麼還在激烈競爭,任何新進入者都必須想好怎麼樣面對這兩個巨頭的競爭,不要當炮灰。目前,美團外賣和餓了麼體量已經非常大了,人均服務成本就比較低了。滴滴剛進來的話,網絡效應沒有形成,規模效應也沒有,在成本上就會比美團和餓了麼高,競爭上自然會處於劣勢地位。


所以說,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不會出現的。


愛寵雜貨鋪


現在就已經有第三者插足了。美團,餓了麼,滴滴。。。還有其它亂七八糟的,挺多的。主要以美團,餓了麼為主,滴滴現在在開拓市場,其它的都是一些當地的外賣平臺。


沒被渴死的魚


短期內不會出現三國鼎立,長期看有可能出現, 具體原因

1,從當前看,美團外賣市場佔有率高,餓了麼則處於劣勢狀態,但是吧,阿里巴巴有做淘寶的經驗.我覺得阿里巴巴做餓了麼也會做起來的,而美團屬於新成立的新秀公司,經驗積累還不夠,美團還需要沉澱,成長,但是我覺得,

2如果找到外賣盈利模式了,人們外賣習慣也培養出來的,還是有巨頭來投資外賣的,要知道這個世間最不缺乏的就是錢,缺的是好項目,

3之前阿里巴巴的淘寶做的好的時候,出現了京東,後面京東和淘寶做的不錯的時候又出現了拼多多,唯品會等好多品牌,所以說,不可能美團或者餓了麼能佔領了這個外賣市場,後面會出現不止美團,餓了麼的其他外賣平臺


稀飯伱笑


希望外賣平臺多多益善


用戶4837414852667


三足鼎立不存在的,美團都快被餓了麼吊打了。外賣之戰其實就是騎手物流之爭。我這裡餓了麼已經吊打美團了。相信蜂鳥迴歸的城市都是如此狀況,美團的眾包終究模式太單一,玩不過餓了麼點多種物流配送模式。訂單少的片區使用派單騎手少的點我達。訂單集中的高爆發商圈使用模式自由騎手眾多的蜂鳥。品質商家使用專送。美團的眾包在訂單多時候能發揮低價騎手多單配送。保證騎手能被平臺綁定。一旦出現競爭對手美團眾包好日子就完了。以下是我隨手拍的一個商家訂單,我這裡基本是這個情況,美團做不到餓了麼四分之一,前提還是餓了麼訂單絕對比美團貴,配送費是看距離的,美團是2.5元的。所以兩家不要看目前全國份額差不多。像我這裡這種核心城市美團基本被吊打


地麥


本人目前就職於某外賣平臺,行業經驗2年。


提問中的“巨頭湧進”指的是滴滴在9大城市開展外賣業務吧。


我的答案是:滴滴湧進外賣行業,不會導致再次出現三足鼎立局面。下面是我的個人分析:

1、目前餓了麼(含百度外賣)+美團外賣兩大平臺分別的市場佔有率都在50%上下。滴滴從0開始到三足鼎立難度可想而知。

2、外賣的行業壁壘要比打車的行業壁壘要高得多,很難進入,更別說從兩大巨頭手裡搶奪市場份額了。打車鏈接的是用戶跟司機,外賣行業鏈接的是用戶、商家、配送。只有有流量就有用戶,但是很多商家都是簽約獨家,商家入駐一個平臺需要比較大的維護成本,最難的是物流體系,讓滴滴在建一套物流體系成本是很高的。

3、滴滴從一個打車軟件變成打車+軟件,很難獲得用戶的認可和清晰的辨識。(用戶想到滴滴首先想到的是打車,難於和外賣聯繫在一起)

4、外賣行業是個非常燒錢的行當,美團外賣、餓了麼外賣都燒了好幾年了,現在還是虧損。滴滴你真的準備好拿大把錢出來燒嗎?你家股東同意不?

5、美團背後有騰訊、餓了麼背後是阿里,都不是吃素的,作為後來者你連資本優勢都沒有,你拿什麼跟人競爭。何況阿里和騰訊還是滴滴的股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