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昌齡的詩詞,品他的邊塞豪情和對朋友的真摯情感

唐朝的詩詞聞名天下,詩人更是比比皆是。意境開闊,奇崛險怪風格的韓愈,浪漫主義詩李白,以史為詩的“詩史”杜甫,自我嘲諷的杜牧等,然而寫七言絕句著稱,被稱為“詩中天子”的人卻就一個,那就是邊塞詩人王昌齡,他一生寫過不少的詩詞,其中以邊塞詩,送別詩為主,詩詞風格雄渾蒼茫,慷慨激昂,詩詞多反應塞外邊關的將士們英勇豪邁,不畏艱苦一往無前的精神,也寄託出他對塞外將士們的深切關心之情。

讀王昌齡的詩詞,品他的邊塞豪情和對朋友的真摯情感

一、崇尚俠義立志報國的王昌齡投參邊塞

王昌齡的家境十分貧窮,靠父母的辛勤耕種來供他讀書,貧寒的家境使王昌齡過早的成熟,他在年輕的時候第一離開家鄉去塞北遊歷,在這時期他寫了一首《塞上曲》,這首詩是一首樂府體裁的詩詞,也是一首反戰時,詩詞的頭四句這樣寫道,蟬鳴空山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這幾句秋天邊塞景色的描寫,通過描寫,邊塞,桑林,寒蟬這幾個景物都是在詩詞中典型的悲傷的代名詞,讓人讀起來感到無限的悲涼,他描寫這些無限悲涼的景物的目的是為了反對邊塞的戰爭作背景和感情上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寫邊塞的戰士,對他們寄託了無限的關愛之情,從來幽並客,皆共沙塵老。與另一個詩人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表達了完全相同的詩詞用意。詩詞在最後兩句,告誡人們不要學那些自持勇武的遊俠,自命不凡的把駿馬誇耀,作者通過對這些所謂的遊俠進行了諷刺,也表達了自己厭惡戰爭的心情。

讀王昌齡的詩詞,品他的邊塞豪情和對朋友的真摯情感

二、王昌齡的邊塞詩風格特點

唐朝是一個十分強大的王朝,對外不斷的擴張,加上繁榮的經濟和各民族像文化不斷的融合,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詩人,當然在這種環境下更造就了一大批的邊塞詩人,王昌齡正是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帶著這種追逐功名的夢想和愛國的豪情來到了邊塞,流傳至今的充滿豪情壯志的邊塞詩,他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切身的體驗,詩詞真實感人。他的邊塞詩詞雖然不是最多的,但是每一篇詩詞都是佳作,他在詩詞風格意境開闊,在他的詩詞《《從軍行七首,其四》中,“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在開篇即給我們展示一個地域開闊的戰爭背景,通過對“長雲,雪山,遙望這些描寫來渲染的環境,和地理的幅員遼闊,為下一句其他的鋪墊的作用,充分表現了邊塞將士們的決心,將軍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突出了將士們的決心,也顯示出了戰爭的殘酷性,王昌齡寫了兩首《出塞》,其中一首詩詞中表達了詩人希望有能力將軍來鎮守邊塞。也感慨的邊塞的戰爭不斷。

讀王昌齡的詩詞,品他的邊塞豪情和對朋友的真摯情感

以平凡的語句,寫出了豪邁的詩情,詩詞語言流暢一氣呵成。詩人在這首詩詞裡對邊塞戰爭進行了高度的總結,把寫景,寫物,抒情高度的結合在一起。在詩詞中融入了非常複雜的豐富情感。使的詩詞有很深的可讀性,給人以深深的思考。詩詞的第一句最是耐人尋味的,明亮的月亮掛在天上卻是秦朝的,可是邊塞將士們守護的地方,卻是漢朝的,真的是歷史不斷地變換,可見戰爭連綿不斷,第二句是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說的是邊塞和內地相隔有萬里之遠,這裡是虛指,說明空間的遼闊,“人未還”,表明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戰爭使多少男兒葬身在邊塞,再也不能夠回到家鄉。同時也抒發了詩人的悲憤之情。怎麼樣才能讓邊塞沒有戰爭,像李廣將軍一樣有能力鎮守邊塞的將軍出現,是詩人和邊塞人民的希望的結果,“但有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如果飛將軍李廣還在,絕對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過陰山的,這就是詞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出發了感想,表明了希望飛將軍李廣這樣的能夠出現,守衛邊塞,這一句洋溢著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現在充滿力量和豪邁之情,也表達出了對朝廷的腐敗和將帥的無能的諷刺之意。

讀王昌齡的詩詞,品他的邊塞豪情和對朋友的真摯情感

三、王昌齡的詩詞藝術表現手法上多種多樣

他的詩詞充滿了誇張和豐富想象力,詩句孤城遙望玉門關,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這種想象充滿了意境,體現出來邊塞詩的特點,意境開闊雄渾有力。在《從軍行.其一》中,這首詩刻畫了邊塞戰士們思鄉之情 第一句“烽火城西百丈樓”,烽火城是古代有烽火的邊塞城,在外敵入侵時,白天點燃會冒出來狼煙,晚上則是以看火光來識別敵人的來襲。百丈樓是邊塞

讀王昌齡的詩詞,品他的愛國主義情懷我對朋友的真摯情感

城裡的高樓。烽火城和百丈樓都是邊塞特有的景物,這一句點明瞭的地理環境,又籠罩著沙場的氛圍,下句“黃昏獨坐海風秋”,說的是在秋天的黃昏下,邊塞將士一個人孤零零的坐在城樓上。陣陣寒風從青海湖吹來,他一個人坐在那裡的思念著家鄉,後兩句“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邊塞的將士從懷中拿出一隻羌笛,推起來一首低沉哀怨的關山月,笛子發出嗚嗚的聲音,如泣如訴的笛聲,讓人聽了心裡為之一緊,聽到了笛聲的將士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思想,開始懷念起家鄉。詩詞中的手法卻非常的巧妙,沒有正面描寫邊塞將士們思念家鄉,而是通過描述遠在萬里的妻子思念丈夫,由寫景轉到抒情,來打動了人們的心。王昌齡這首詩非常有特色,在寫法上,他非常巧妙地把情和景相互轉換,前三句都是寫景,後一句是抒情。寫景時採用層層遞入的方法,通過反覆的渲染環境和氣氛,為最後一句的抒情做足了準備,讓人讀了印象深刻。王昌齡不但邊塞詩詞偏偏是佳作,他的送別詩也是首屈一指。下面我們來說一說他的送別詩詞的特點。

讀王昌齡的詩詞,品他的邊塞豪情和對朋友的真摯情感

四、王昌齡送別詩詞的特點

王昌齡的送別詩十分有特點,不論在審美角度還是藝術手法上,都與其他的詩人不一樣,一般的詩人在做送別詩時,都用楊柳和風月來表達依依不捨的送別之情,王昌齡雖然也會選擇像如明月來表達自己的離別之情。如《送郭司倉》中“明月隨良緣,春潮夜夜深”,王昌齡把自己悲傷的心情,用明月的皎潔來作比較,自己的想留客的心情用淮水的顏色來抒發出來,自己心中的愁苦,用春潮和明月這兩個景物表達出來。當然王昌齡的詩詞不侷限傳統的表達意向,而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法,在他所作的送別詩中,江被描寫成寒江,夜被說成寒夜,蟬為寒蟬等,每一個物象都被他賦予了濃重的感情色彩。通過這些不用的意向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使詩詞更加通俗易懂。

讀王昌齡的詩詞,品他的邊塞豪情和對朋友的真摯情感

從古至今,朋友之間的感情都會被歌頌,在朋友之間離別之時,詩人們更會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依依不捨之情。詩詞語氣非常的簡單,卻融入了豐富的感情。王昌齡的詩詞特點就是這樣,淳樸真摯,所做的詩詞都是發自內心,情真意切,讓人讀了感同身受。如《芙蓉樓送辛漸》就是一首較典型的送別詩,第一句“寒雨連江夜入吳”,說的是秋天的涼雨連夜撒入吳地江天,今天送走朋友和我感到無限的悲愁,秋天的寒意不僅瀰漫在滿天的江水中,更是融入了離別的兄弟心中,王昌齡沒有細寫秋雨的細節,這將視覺聽覺和豐富的想象力結合在一起,說出入吳的雨勢,從而烘托出“平明送客楚山孤”的意境開闊,後兩句的“洛陽親友來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說出兩個有人在分手時候相互惦念難捨難分之情,這裡的“玉壺”,表示純正的品格。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你到達洛陽後,如果那裡的親友問你我的情況,就告訴他們,我的心像純潔冰清的冰放在玉壺裡一樣。王昌齡說這句話的原因,是他不拘小節,遭到平庸的人的議論而遭到了貶謫,這句話也是對那些汙衊他的人的回擊,表示了自己不願屈服和妥協的精神。

讀王昌齡的詩詞,品他的邊塞豪情和對朋友的真摯情感

王昌齡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他用滿腔的愛國主義熱情寫了不少流傳至今的邊塞詩,他又是一位重情重義的詩人,現存有不少意境高遠,充滿深情厚誼的送別詩。他的詩詞以七絕著稱,在唐朝詩詞中的佔有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