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历史上称王称霸的越国,为何没有被列为战国七雄呢?

一滴泪丶忘却一切


简单来说,是因为越国没能撑到秦灭六国。

战国七雄只包括两部分,秦国和六国,最终的结局是秦王政攻灭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朝,这七个终场角逐的选手,就被称作战国七雄,而越国、中山国、宋国等,都是在之前就被淘汰了。

越国为何会被淘汰?原因很简单,实力不足嘛,不过越国并不是一直实力不济,人家曾经也是阔过的。

战国第一场:春秋余韵,战国前奏

这一时期,活跃在华夏大地的国家数量仍然不少,最为强大的是四个,即齐晋楚越。

《墨子·节葬下》记载:“今之好战之国,齐晋楚越,四分天下而有之,墨子非攻,诸侯力征,南有楚越之王,而北有齐晋之君。”

越国最为风光出名的无疑是越王勾践时期,西施结局的谜团、卧薪尝胆的毅力和灭吴称霸的功业,都足以让人们产生好奇。但除了这一时期,越国的曝光度几近于无。

其实无论是在勾践之前还是之后,越国的国力都不算太弱,《管子》记载:“桓公曰:‘天下之国,莫强于越。今寡人欲北举事孤竹、离枝,恐越人之至,为此有道乎?’”

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曾经跟得力大臣管仲商量过如何应对越国的威胁,巧合的是,越王勾践就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当然,这是因为春秋五霸说法不同的缘故,现在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两种,一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二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只有第二种才符合齐桓公跟约为勾践同台竞技。

在灭掉吴国后,勾践北上争霸,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越国在中原的影响力大大增强,还收留了被国内三桓驱逐的鲁哀公。

勾践去世后,后继者继续努力,越国实力继续增强,得以名列四强。

不过第一场的四强全都是假货,因为他们很快都走向了衰落,齐国权力由姜姓吕氏逐渐转向田氏;晋国也被卿大夫家族掏空,卿大夫家族之间的战争才是晋国主流,最终角逐出赵魏韩三家,其中以赵氏最强;楚国在春秋末期连都城都丢了,至今仍在恢复;日后统一天下的秦国更是完全没有强国的样子,连年乱政,日益衰弱。

还有越国,在勾践前465年去世后,越国陷入了数十年的内乱,三代接连发生弑君事件,史称“越人三弑其君”。

第一个弑君的是越王朱勾,他是勾践的曾孙,也是让越国成为四强的强大君主,在杀死父亲越王不寿后,朱勾开始了三十余年的执政时期,将越国推向顶峰,却也埋下了灭亡的伏笔。

战国第二场:强晋的沉沦与魏国的崛起

在朱勾接连对外征战,灭小国(滕国、郯国)、逼大国(齐国在南部修长城防御越国进攻)的时候,曾经的春秋第一强国——晋国,却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赵襄子去世后,赵氏陷入长期内乱,魏氏取而代之,成为三卿最强者,此时魏氏家主是前445年登上家主之位的魏文侯,在任内,魏文侯任命李悝变法,广泛选拔了乐羊、吴起、西门豹等名臣,魏国成为改革先锋,也享受到了改革福利,到前403年,周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三家分晋,战国七雄全部集齐。

在魏国成为诸侯的那段时间,越国处于越王翳统治,他是越王朱勾的儿子,也想继承霸业,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越国在他统治下不仅没能再次伟大,反而逐渐衰落了。

在继位初期,越王翳还曾发兵攻齐灭缯(依附齐国的小国),但到了在位后期(三十余年后),田齐已经度过草创期,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楚国也已恢复不少实力,越国被齐楚夹击,中原霸权已成泡影,而且占领数十年的吴地仍然不稳,吴国旧贵族依然有所图谋,越王翳不得不迁都于吴(今苏州),加强对吴越地区的控制。

越王翳是第二位被弑的君,在他晚年,他的弟弟豫连续谋害三个王子,以夺取王位继承权,还想除掉太子诸咎。

诸咎担心自身被害,先发制人,驱逐叔叔豫,又发动宫廷政动,杀害父亲越王翳。不过没多久,诸咎就被越人诛杀,越国无主,陷入内乱。

越国内乱之际,潜藏的吴国势力开始抬头,吴地拥立之子错枝为王。越人不甘让吴人操纵,越国故地的卿大夫寺区率兵攻杀豫,随后废黜错枝,拥立越王翳之子之侯为越王。

之侯是第三位被弑的君,他被弟弟思弑杀,其弟无颛被拥立为越王。至此,越国内乱才告一段落,可接连上演的弑君弑父大剧牵连了太多越国权贵,也影响了国计民生,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霸业继续衰落。

战国第三场:七雄崛起没落与败者退出

魏国的霸业持续了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代人近百年,东收田齐小弟(田齐刚建立时依附魏国),西夺秦国河西,北灭中山国(后复国),南抗楚国,可谓雄极一时。

魏国的强大来源于变法,这自然引发其他国家的效仿,如齐国邹忌改革、韩国申不害变法、赵国赵烈侯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当然,最为成功的,无疑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经过变法改革后,这些国家的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提升最大的是秦国,其次是齐楚两国,秦国跟越国天高地远,搭不上边,齐国跟楚国才是致命的。

更要命的是,没有变法的越国仍然想要重振霸业,越王无颛将国都迁回故都会稽后,休养了十余年去世,其弟无疆继位,发兵攻打齐国,却被齐国忽悠去攻打楚国。

然而楚军却是早有准备,越军攻楚,反而成了羊入虎口,遭遇惨败,越王无疆被杀,越国大部被楚国吞并。

由于越王无疆生前没有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越国残余并没能再次上演复国奇迹,反而是走向分裂,越王无疆的长子玉和次子蹄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并沦为楚国附庸。

越国在战国时期曾有短暂的风光时期,与之相同的有宋国和中山国,宋国前286年被齐所灭,中山国前296年被赵所灭(第一次是魏,复国后被赵国消灭),他们都有接近七雄的实力,但都没有变法,也都没能撑到最后。

越国衰落被灭是个很漫长的过程,在此之间,魏国衰落了,秦国崛起了,齐楚崛起又衰落了,赵国也崛起了,于是乎,就有了秦赵之间的对决——长平之战!

这场战役以秦国惨胜告终,不久之后赵国在魏楚帮助下赢得邯郸之战的胜利,保住了国都,秦国没能灭掉赵国,但六国之中,再无能够单独抵抗秦国的强国。

战国第四场:七雄归一

这场决赛悬念比较小,秦国发起统一之战,自此扫六合,一统天下,至于越国,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海洋之中。


平沙趣说历史


大家好,我是头条历史创作者“老罗侃史”,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上,普遍把三家分晋这个事件视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这一年大概是公元前376年(韩魏赵三家正式瓜分晋国王室)。

而根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於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於徐州。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

可见,在楚威王的时候,越国的大部分土地被楚国占领,越国的王室宗亲分崩离析,很多逃到了海上或海边等地,进入今天的福建,并且也朝服楚国,可以说这个国家几乎不存在了。而楚威王是在公元前329年去世的,离三家分晋只有40多年,离秦始皇统一六国(前221年)还有一百多年呢。

综上,越国这样一个在战国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国家,怎么能被列为战国七雄呢?

如果满意我的回答,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里面还有更多关于先秦历史的文章哦!


孤舟钓江雪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区别在于。霸主只有一个,都是老霸主衰落,新霸主上位。七雄则不然,是可以并列而存在的势力。

经过大鱼吃小鱼的兼并,周朝的诸侯国在战国时期没剩下几个。吴国首先称霸打残越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灭吴国,成为新霸主。吞并了吴国的越国,地域庞大,兵车千乘,强横一时,成为仅次于楚国的天下第二大国,若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越国完全能够成为和七雄并列的势力。



越国虽强,但是地缘不好,周边就是齐国和楚国两个超级老资格强国。齐楚两国谁也没有把握吃掉越国。勾践死后,新越王无疆为了争霸,率兵攻打齐国,却被齐国游说掉头攻打楚国,由于长途奔袭,越军疲惫,齐国釜底抽薪,越国精锐被楚国一举歼灭,越国也陷入内乱,各个王子之间攻伐不休,楚国趁机灭越。


倘若越国不主动出击,图强自保,定能成为与七雄并列的强国,按照秦国灭掉楚国,齐国投降,天下一统的顺序,藏在齐国楚国身后的越国很有可能会成为秦始皇最后一个灭掉的国家?

历史就是这么的怪,大家可以参考秦国旁边的巴国和蜀国,这两个国家加一块比秦国大几倍,和越过不相上下,但是巴蜀两国相争,秦国得利,统一巴蜀,秦国正式崛起。其实看一看巴蜀和吴越很像,都是生不逢时的国家。


睁眼看西安


很简单,因为越国没有陪秦国走到最后。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所以说越国是不可能算在战国七雄之列的。

越国确实在春秋后期非常的强大,灭了吴国,又北进称霸,当时越国统治了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上海等地,已经是和齐国接壤了。在越王勾践的带领下,越国一度成为了春秋末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其实在战国初期的越国依然是很强大的,但是越国发生了好几代的内乱,导致国力衰弱,到了越王无疆的手里,想恢复昔日越国的荣光,但是自己偏偏又不是这块料,其实这个时候的越国还算是一个大国,但是无疆被齐国玩的团团转,本来去攻打齐国,但是竟然被齐国说的又去打楚国,结果越国大败,无疆被杀死,本来这个时候越国如果内部和睦的话还是有机会翻盘的,但是无疆死后各个儿子都争夺王位,结果是被楚国灭了。但是越人一直没有归顺楚国,在闽越一代一直建有国家。

这个时候的越国已经是不存在了,后面虽然都是越人的后裔建立了很多国家,但是势力太小了,一直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在这里设置了闽中郡,这些越王都被去了王号,然后归顺了秦国。

我们可以看到无疆去打齐国是在公元前306年,之后被楚国所灭,而战国时期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才统一天下,所以说越国在战国中期的时候就被灭了,没有陪秦国走到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的战国七雄都是陪秦国走到了最后。,


中国历史研究所



越国不但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也是战国初期的四大强国之一:魏齐楚越。

曾经把诸侯打的满地找牙的越国,却迅速被衰落,最终被楚国所灭。

越国衰落的原因有三:

一、越王勾践兔死狗烹之后,再无顶尖人才为越国效力。这是越国衰落的最根本原因。可以说,是越王勾践葬送了越国。

二、越国地处荒蛮之地。被地域歧视。越王欲招贤重用墨子。被墨子拒绝。主张兼爱的墨子居然也地域歧视。

三、邻国纷纷变法图强。而越国不进则退。

这三个原因导致越国衰落,最终被楚国所灭。

由于越国被灭国较早,所以没有排进战国七雄之中。


杨朱学派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个励志的对联。但以为越国弱小只有三千人马就不对了。

越国可以追溯到夏代的少康,是大禹之后。越国与中原较远,文化落后但实力不错,与楚国同是中原文明的边缘。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晋国扶持吴国对抗楚国,楚国扶持越国对抗吴国。伍子胥和孙武两个超级大V的加盟,使吴国武力暴涨,几乎灭掉楚国,回头打暴偷袭的越国,后来夫差俘虏了越王勾践。

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中了西施美人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掉吴国,这事大家都知道。

越灭吴之后,实力很强,风头超过近邻楚国,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勾践称霸中原并迁都至琅琊,也就是诸葛亮的山东老家,由此可见越国之强大。

战国的标志是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越国在战国初期也发生了国君层面的动乱。勾践死后,越国三代都发生了弑君的事件,所谓“越人三弑其君”。越国因内乱持续,国力受损。而与越国接壤的楚国、和齐国日益强大,越国无力中原争霸,统治中心又回到南方。

小国们间于齐楚、朝秦暮楚,而公元前306年的越王无疆,既想打齐国又想打楚国。楚威王早有灭越之心,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调查了5年,准备充分之后,楚威王领军进攻越国,大败越军,杀死无疆。越王无疆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继承人,他的儿子们各以正统自居,纷纷建国,越国分裂。公元前333年楚国占领越国核心地域,越人向闽越和岭南迁移。

进入战国,越国争雄面对是强大的楚国和齐国,相比齐国和楚国,越国更远离中华文化核心区域,招商引智更难。想想楚国还被称为南蛮,何况越国?思想文化和科技人才吸引不到,只能强盛一时。战国中后期七国争雄时,越国已经靠边站了。

越国的没落与秦国的崛起区别在哪?一是地利不同,秦居关中,四塞之地,有地利优势。二是秦国人才政策好,吸引到能人,从商鞅到韩非子和李斯,从使用间谍郑国到吸引孟尝君田文为相,秦国的人才政策可谓超强。三是秦国国君层面的内乱少,明君多。

回答完毕,敬请指正。


龙久于池


其实,虽然没有“战国七雄”的名分,但作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的越国,一直到战国前期时,依然是响当当的超级大国。

春秋战国之交时,作为大禹的子孙,越王勾践踩着吴国成就霸业后,他也果断作出了重大决定:迁都琅琊。接下来的八十九年里,坐拥琅琊要地,势力渗透到中原大地的越国,更是战国早期惹不起的存在。《墨子》形容说“今天下好战之国,齐楚晋越”。俨然战国早期“四大强国”之一。而与越国“齐名”的齐国,更发出哀叹:越,猛虎也!

哀叹越国是“猛虎”的齐国,更遭到多次胖揍。特别是越王不光在位的三十六年里(公元前412年至公元前376年),齐国不但被越国打的割地求和,还屈辱的送上大批男女奴仆。在越王不光与齐鲁两国的会盟现场,鲁侯给越王驾着车,齐侯恭敬陪站一旁。套话剧《茶馆》的台词说:“两大强国侍候我一人儿”。实在无比拉风。

那“拉风”到这程度的越国,却为何与“战国七雄”名分无缘呢?因为别看这越国强的时候够横,衰落却也十分快。到战国中期时竟就找不到影儿。如此刺激的大起大落,主要也因三条原因。

一:放弃琅琊

越国在战国时代的霸业,以越王勾践公元前468年迁都琅琊为开始。凭着这优越的战略位置,越国才可以北揍齐国西怼楚国,不停的扩张霸业。

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以琅琊为跳板北进中原的越国,等于是陷入到齐楚两强的夹击里。从越王勾践的亲外孙楚惠王在位起,楚国就趁越国鏖战齐国的机会,频频对江淮用兵,到楚惠王过世后不久,楚国更灭了越国的小弟莒国,兵锋直逼越国都城琅琊。

哪怕对手下败将齐国,越国的仗,也是越打越难。虽说战场上不太给力,但齐国毕竟经济发达,每次再大的损失,经过一段和平建设就能恢复过来。越国却不成,别看多年以来兵力强悍,可其治下的江淮乃至长江地区,当时全是老少边穷,经济条件相当差。战场上猛如虎,后劲也越来越不足。嚣张下的窘境,正如学问家庄子一针见血:(越国)虽猛虎也,而今已死矣。

偏偏战场上生猛的越国,外交政策也十分迟钝,长期以来的风格,就是能动手绝不吵吵。无论对齐国还是楚国,常见一言不合就开打。地处直面齐楚兵锋的琅琊地区,粮食物资都不能自给,还要千里迢迢从江南运输,越打胜仗越吃力。所以就是在“拉风”无比的越王不光时代,越国再次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放弃琅琊,迁都姑苏。

乍一看,放弃琅琊,可以躲避齐楚两国的兵锋,更可借长江天险避险。可如此一来,进取中原的跳板,也就拱手送人。北上中原?争霸天下?这路,越国自己给堵死了。

从迁都姑苏的那一刻起,越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也就打了折。争锋中原的威武,不复存在。

二:越国内乱

迁都姑苏的决定,虽说槽点满满,但也情有可原:越国家底不足,迁都至少是卸了大包袱。可问题是,为什么做了几十年的大国。越国的国力,怎么还这么不赶趟呢?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越国高层,多年来无休止的内耗。

其实,当中国历史进入到战国时代时,新兴的越国,正面临空前的历史机遇:秦国此时还羽翼未丰。北方老牌强国晋国,正陷入内乱瓜分里。齐国与楚国也是一堆麻烦。如果越国能抓住机会玩命发展,别说称王称霸,一统天下的可能性,也是十分大。

可越国高层的一出出内乱,却不停拖慢了越国的脚步。先是越王勾践的重孙子朱勾,就是靠杀了父亲越王不寿“上位”。虽说“政变上台”后,朱勾也不停向北拓疆,把越国版图推到极盛,可这“坏头”,遗患无穷。

所以,待到朱勾的儿子越王不光迁都姑苏三年后,大乱再次爆发:先是越王不光听信弟弟谗言,杀死自己三个儿子,太子诸咎愤然发动政变,又把越王不光杀死。而后越国战乱不停,诸咎死于战乱里,诸咎儿子错枝几年后被废,最后由越王不光另一个儿子无余登上王位。

这场“诸咎之乱”,庄子感慨说“三世弑其君”,王宫血流成河,战乱波及越国全境。然后无余在位十年后,又在政变里被杀,由无颛继承了王位。意图重振国威的无颛,将都城又搬回老家会稽,然后又进行了十八年励精图治。可是,经过前面一系列元气大伤的折腾,越国想要重现荣光,已是镜花水月。

三:变法图强的邻居

就在越国陷入无休止的内乱时,战国历史恰进入新阶段,各大强国纷纷变法图强,国力加速度发展。就算无颛等人奋起追赶,可内耗加发展良机的错失,已让他们不赶趟。

偏偏两大邻居齐国和楚国,都赶上了这变法春风。特别是楚国,当越国还是贵族分封制时,经过吴起变法的楚国,已建立强大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力遥遥领先。偏偏看不清形势的越王无疆,还要高调北伐中原,然后就被齐楚两国带进沟里:齐国派使节,鼓动越王无疆打楚国,早把越国当肥肉的楚威王呢?当然也是顺水推舟,一顿“反杀”把越国打的稀里哗啦。然后越王无疆被杀,越国大地,尽数被楚国吞并。

越国,这个战国早期曾震撼天下的超级大国,就这样划上句号。从内耗的伤害,到战略眼光与发展理念的偏差,越国“加速度”衰败的过程里,太多教训,值得深思。

参考资料:《战国策》《竹书纪年》《吕氏春秋》《庄子》


历史风云录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

越王勾践在卧薪尝胆之后终于报了十年前的亡国之仇,随后勾践又北上与齐国和晋国等中原地区的传统强国会盟,而周元王也最终承认了越王勾践的霸主地位。越王勾践就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但是越国却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因为它很快就衰落了。

勾践去世之后,他的继承者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对外不断受到中原诸侯国的压制(在公元前378年迫于压力而迁都,放弃了中原争霸的机会),内部则一直动荡不安,特别是在王位继承人的问题上曾经爆发多次内乱。

越王无彊三十七年(前306年),越王曾经有志于北伐,与中原诸侯再次较量一下,但最终没能成功,其原因也很单纯——越王无彊本来想伐齐,但是齐威王却说:“楚国离你这么近你不去打,为啥要远征我大齐国啊?你舍近求远不太明智吧!”越王无彊一听有道理啊,所以他就放弃北伐齐国而是向西攻打楚国,但结果却是越国大败而回,越王无彊本人也被杀(于是越遂释齐而伐楚。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彊,尽取故吴地至浙江)。

越王无彊这次失败之后,越国就彻底的一蹶不振了——他被杀之前从未确立自己的继承人,于是越国在外患之中又增加了一层内乱,当时的情况是:“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

即,越王无彊之后的越国就分裂称了多个小国,并且必须靠臣服于传统强国才能立足,于是曾经强大的越国再也没有与中原争衡的机会,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国史通论


战国七雄和春秋五霸不一样。春秋时期只要曾经称霸过,就可能被列入霸主行列,但是战国时期,则要求国家一直坚持到秦国统一前才算“七雄”。


越国在战国前期曾经强盛过一阵,但后来被楚国所灭,所以无法算入“战国七雄”。与此类似的还有宋国,宋国在战国前期,宋康王时期,也曾经强盛一时,多次击败楚国、魏国和齐国,灭掉滕国等小国,但同样是因为最后被齐国所灭,所以也没有位列“战国七雄”。

战国早期的越国和宋国,都曾经是一时强国,但因为后来被更强的国家所灭,所以没有被列入七雄。

“春秋五霸”中,称霸是君主而非国家,称霸的君主死后,这个国家如果国力下降,可能就不是霸主了,五霸的地位是前后相继的关系而非同时存在的关系。“战国七雄”则是以国家而论,而非以君主而论。七雄是同时存在的,而非前后相继的。


越国在战国初期还是相对比较强大的,但是被楚国楚威王击败后,国家分崩离析,几乎就不存在了,一般的战国形势图也把原来的吴越之地算成楚国领土。

大部分战国地图上,越地都是楚国领土。

战国时期持续了二百年左右,战国的后一百年,越国是没有参与到列国纷争的和中原的统一战争中的,战国时期各国的会盟也几乎没有让越国参与。所以越国没有被后来的史学家列入“战国七雄”之中。


象眼观天下


从各种资料来看,至少在战国中期,越国还拥有一定的实力

其实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春秋五霸一共有很多版本,其中两个版本比较流行,一个是《史记》中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另一个是《荀子·王霸》中认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再回到问题当中,为什么在春秋时期最后称霸的五霸之一越国,在战国时期为何没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除了越国之外,还有《史记》版本中的宋国,也没有位列战国七雄。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越国在战国初期就被灭了,所以没有上榜,这是不对的,越国和宋国在战国时期存在很长时间,尤其是宋国,基本就是在战国后半期被齐国吞并的。

在战国初期,越国曾一度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讨伐齐国,可见实力的强大。

从《史记》中关于赵武灵王继位的情况来看,至少在战国中期,越国和宋国还是很有实力的,赵武灵王继位的时候,应该就算是战国中期了,当时魏、秦、楚、齐打起赵国的主意。

(看当时越国的地盘还是挺大的)

当时是魏国虽然已经开始衰落,但是也算是强国,除此之外就是战国三强秦、楚、齐了,可以说,这四个政权要是联合起来搞点事情,那还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年轻时候的赵武灵王赵雍命令全国戒严,随时准备应战。在外交方面,赵雍联合韩、宋、越、娄烦等国形成一个小联盟,一同对抗强国入侵。

主要来说就是宋国牵制齐国,越国牵制楚国,韩国和赵国对付秦国和魏国,最终使得各国图灭赵国的野心没有达成。

由此来看至少当时越国还可以牵制一下楚国。

那么,越国为什么没有位列战国七雄呢?

主要还是看对战国七雄的评比,纵横认为,从越国在战国时期的存在时间,影响力,地理位置以及对战国发展的作用角度来说,越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必须要立国时间长

战国七雄最先被灭亡的国家是韩国,也就是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一共就九年时间,这是最起码的标准。

(战国中期越国被灭)

越国是在公元前306年攻打楚国被反打,最终灭国,相比于越国来说,宋国存在时间更长,一直坚挺到公元前286年,比越国多挺了20年,然而也没有上榜,从这一点来说,还是未能陪跑全程。

必须要有一定的影响力

越国在春秋时期一直试图北上争霸,虽然最后完成了争霸,但是越王勾践死后,面对内部的矛盾无力解决,然后开始走下坡路。

战国初期,越国也一直想要秀自己的存在感,但是在齐国和楚国崛起的过程中,吴国贵族也有复仇的倾向,最终使得越国逐渐退出争霸的行列。

越国从"诸咎之乱"后,宫廷中不断上演弑君弑父的悲剧,越国贵族间的互相残杀,造成越国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经济倒退。

七雄中最弱的两个国家,韩国和燕国虽然存在感弱一点,但是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燕国联合五国击败齐国,在战国时期也是一件大事。

越国地理位置太偏,不利于其持续争霸

战国七雄中,实际存在感比较强的应该是中原各国,围绕赵魏韩的秦楚齐相互争霸,然而越国地处长江下游,不仅生产力不如其他国家,就连对外战争也都是处于不利状态。

公元前306年,越王无疆还想要北上攻打齐国秀一下存在感,后来决定攻打楚国,当时楚国也在北上征战,国内处于空虚状态,最后被越国一下子打败了。

(中国地势图,西高东低)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越国攻打是仰攻,作战不利,而楚国打越国就是俯攻,相对来说更容易一些。

越国在战国时期没有进行变法图强措施

以纵横对战国的理解来看,战国和春秋存在本质的区别的地方就是,战国普遍进行变法,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战国七雄之所以能够成为七雄就是因为都是通过变法来完成的,比如魏国魏文侯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齐国齐威王改革,赵国胡服骑射改革,燕国燕昭王改革。

(商鞅变法)

相比较而言,越国还是和春秋时期没有什么变化,新时代当然是新景象,越国显然有点落伍了,就从这一方面来说,也不够战国七雄的格。

综上,想要成为战国七雄,必然是最后陪跑到秦国统一之战的,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影响力,最后是否进行变法也是重要的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