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默夫婦》:影帝影后上演奪子大戰,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克萊默夫婦》是好萊塢一部經典家庭劇情片,講述了克萊默夫婦離婚及爭奪孩子撫養權的經過。這部影片於1979年上映,1980年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在內的五項奧斯卡獎,成為當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

未來的好萊塢超級巨星達斯汀•霍夫曼和梅麗爾•斯特里普,也是在這部影片中,各自捧得自己演藝生涯的第一座小金人。

《克萊默夫婦》:影帝影后上演奪子大戰,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當年和《克萊默夫婦》一同角逐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還有一部非常有名的戰爭影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科波拉更為著名的作品是《教父》三部曲)。

一部看起來很瑣碎的家庭片,何以打敗一部偉大導演的宏大戰爭題材影片?最有說服力的原因是,《克萊默夫婦》有更大的社會現實意義。據說,影片上映後,美國的離婚率大大下降了。

時隔40年再看這部影片,發現它對於我們當下的社會,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女性如何擁有自我?男女在婚姻中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些都是我們當下社會的現實問題。

《克萊默夫婦》:影帝影后上演奪子大戰,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一、看似和睦的家庭,妻子為什麼要出走

克萊默夫婦一家是典型的美國家庭,丈夫泰德是公司高管,收入頗豐。妻子喬安娜在家專心照顧年幼的兒子比利。

但影片一開頭已經危機四伏:喬安娜滿腹心事地哄兒子睡覺。她向兒子道晚安,也像在和兒子告別。接著她就開始收拾行李。

這時候,丈夫泰德還在公司和上司聊天,公司人都走完了,他才想起該下班了。這時,上司告訴他,公司接下來要把一項重要業務交給他。如果做好這項業務,他就可以升任公司的創意總監了。

泰德的前途看起來一片大好。

但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泰德躊躇滿志地回到家,卻發現妻子已經準備好行李,要離開他!

泰德馬上要面對的不是大好前途,而是第二天手忙腳亂的早餐。

《克萊默夫婦》:影帝影后上演奪子大戰,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這時觀眾會不禁產生疑問:老公前途一片光明,兒子可愛懂事,這難道不是很多女人期待的嗎?連大文豪巴爾扎克都說,嫁給一個勤奮的丈夫,是女人的幸運!喬安娜為什麼還要離家出走呢?

泰德也是這樣想的。他說自己每天辛苦工作,賺錢養家,眼看就要成功了。可喬安娜把這一切全給毀了。

故事進行到這裡,我們會發現,泰德關心的只是他自己,他的工作,他的努力,他的感受。卻沒有細心體會一下妻子的心情。泰德甚至責怪妻子的閨蜜,卻始終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關於婚姻中女人的出走,在《克萊默夫婦》上映的100年前,易卜生的戲劇《玩偶之家》就開始出現。喬安娜和"玩偶"娜拉一樣,用出走向丈夫宣佈:"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人。"《玩偶之家》被稱為"婦女解放運動的宣言書"

《克萊默夫婦》:影帝影后上演奪子大戰,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女性在很長時間內,都是男性的附屬者。女性被各種習慣思想和勢力束縛,有的連自己的名字都沒有,更不用說追求自我價值了。

在《玩偶之家》的結尾,娜拉終於衝破了傳統男權的枷鎖,離家出走。但就像魯迅在《娜拉走後怎樣》中擔心的,當時的社會給予女性的生存空間依然非常狹小,娜拉的結局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但100年後,女性的地位已經大不相同。如果把喬安娜比作現代的娜拉,那麼,《克萊默夫婦》就是在講述娜拉出走後的故事。

《克萊默夫婦》:影帝影后上演奪子大戰,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二、女性走出婚姻後,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獨立

喬安娜義無反顧地離開泰德。當她再次出現在泰德面前時,已經是一名成功的職業女性了。喬安娜此時的年薪,已經超過泰德事業最高峰時的收入!

為什麼喬安娜會有這麼出色的成績?

受過高等教育是喬安娜和娜拉之間最重要的區別。

關於魯迅對娜拉出走後的擔心,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認為魯迅忽略了一個細節,娜拉有個朋友是職業女性。這位朋友可以幫助娜拉成為一名職業女性。

有人幫忙就能成為職業女性嗎?娜拉具備職業女性的教育水平和素養嗎?養尊處優的她,能經受職場的風雨嗎?

《克萊默夫婦》:影帝影后上演奪子大戰,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魯迅一生只寫過一部愛情小說叫《傷逝》。女主人公子君的命運,好像就是在印證魯迅的看法。子君在婚姻中失去了精神自我,離開後卻鬱鬱而終。子君不是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但她依然無法獲得經濟獨立,所以也無法實現真正的自我。

哲學家克爾凱郭爾說"人生有三大絕望",分別是不知道有自我,不願意有自我和不能夠有自我。這三大絕望也是女性獨立的絕對障礙。有任何一項存在,女性都無法獲得獨立活出自我。

女性獨立,首先要知道自我,然後願意實現自我,還要有能力實現自我。

《克萊默夫婦》:影帝影后上演奪子大戰,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喬安娜是幸運的。她知道有自我,知道自己是個獨立的人,而不是靠男人養活的附屬品。她願意有自我,希望在婚姻中和丈夫保持平等。如果不行,她就離開。更重要的是,她有喜歡並擅長的專業,具備獲得經濟獨立的能力和素養,從而能夠擁有自我。

《克萊默夫婦》從影片主題來說,是一部宣揚女性獨立的影片。但就影片本身來講,女主人公的戲分卻很少,喬安娜的扮演者梅麗爾·斯特里普最終捧起的小金人,是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

但影片把鏡頭主要聚焦在男主人公泰德身上,不僅沒有削弱影片的主題,反而更凸顯了女性的重要性。為什麼這麼說呢?

《克萊默夫婦》:影帝影后上演奪子大戰,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三、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不只是女性要解決的難題

Facebook的首位女性董事會成員、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曾說過,每次接受採訪,媒體總會問她怎麼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係。她非常討厭這個問題。為什麼男性成功人士從來不會被問到這個問題?

《克萊默夫婦》中,丈夫泰德的經歷告訴人們,男性同樣需要平衡家庭和事業的關係!

喬安娜離家後的第二天早上,泰德和兒子手忙腳亂,把廚房弄得一團糟也沒做好早餐。而在影片結尾,父子倆已經能夠非常默契地共同完成,並享受一頓完美的早餐了。

在這個過程中,泰德付出了事業上的代價。為了照顧孩子,泰德經常遲到早退,在工作中頻頻失誤。結果不但到手的項目沒了,最後還被公司解僱,失去收入來源。

《克萊默夫婦》:影帝影后上演奪子大戰,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所謂福不雙至禍不單行。泰德剛失業,前妻就起訴要兒子的撫養權。沒有收入的泰德為了不失去兒子,不得不降低要求,先找到工作再說。男人在工作和家庭出現矛盾的時候,同樣需要做出選擇。

喬安娜離家後,泰德心中的天平,始終向兒子向家庭傾斜。在法庭上,喬安娜也看到了這一點。

曾經泰德一心忙於工作,對妻子兒子缺乏關心。喬安娜一直放心不下,怕兒子得不到體貼的照顧。最終,泰德對兒子的付出和愛,兒子對父親的依戀,讓喬安娜放棄了撫養權。兩人關係得到和解。

《克萊默夫婦》:影帝影后上演奪子大戰,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婚姻生活是複雜的,它不是簡單的1加1等於2。家庭生活和家庭事物,也不可能被簡單粗暴地一分為二,分工明確,涇渭分明。

比如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庭就出現了父親缺位的現象。儘管現代教育理念都在強調父親的重要性。但仍有很多父親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早上出門孩子還沒醒,晚上回來孩子已經睡著。孩子經常幾天都見不到父親,更別說陪伴和交流了。

演員鄧超就在一次採訪中說,要息影回家陪女兒。因為有一天他要離家上班時,女兒摟著他大哭不要他走。這讓鄧超覺得,作為父親,他需要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就像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的:"在孩提時期,我不能想象還有什麼需要比父親的保護更強烈。"

《克萊默夫婦》:影帝影后上演奪子大戰,這才是婚姻的真相

一個家庭的分離,會有不同的理由,呈現各異的過程,從而也反映出人間的眾生相。《克萊默夫婦》反映的是社會發展中,由於女性自我意識覺醒而產生的問題。也正因為女性思想的進步,為了孩子,兩個人最終能夠和解。

影片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國。但不得不承認,40年過去,它依然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關於婚姻、家庭、孩子的問題,依然會讓觀眾在享受藝術的同時,引發無盡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