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厨和太监都同样住在皇宫,为什么御厨不用“净身”呢?

猫眼观史


历代帝王都有后宫佳丽三千,为了保证血统纯正,对于出入宫廷的男性都要求严格,宫廷内务有粗重的活计,宫女们做不来,所以便有了太监这个职务,为了避免太监与宫女与后妃之间有淫乱宫帏之事,太监进宫前都会自愿被净身。




而同样在皇宫出入的御厨,却不用净身,原因很简单。一是御厨为技术人员。他们和御医是同一个级别的,不像太监一样在宫中随时能够接触到女眷,所以御厨可属于专业技术型人才,与后宫女眷没有直接接触。

二是御厨大多来自民间,皇帝的餐桌上能吃到五湖四海的菜,都是因为厨师来自不同的地方,如果入宫当厨师还要自愿净身,那估计没有人愿意来做这个工作了。


御厨的日常:宫廷厨房在古代叫做“光禄寺”,到了清朝,改叫做“御膳房”,由内务府统管。皇宫里的御厨都是以一道菜走天下的,这道菜可能是御厨家里几代人的传承,味道也是独一无二的。御厨只负责掌勺炒菜,其他的挑水、烧火、配菜、切菜都有专门的太监完成,一个御厨的岗位就在灶台上,四五个人打下手。

御厨的职责是:负责皇帝和皇后的饮食。皇帝皇后如果传膳,御厨就开始颠勺炒菜,别说去后宫接触女人,就是连厨房所在的御膳房院门都出不去,司膳太监会一直盯着御厨炒菜出菜,经银针试过毒后,再装到食盒,送到皇帝的餐桌上。



在御厨料理完本职工作后,没有人传膳了,就可以正常下班了,御厨们会回自己家,并不是居住在宫中。只需要拿上一块证明自己身份的腰牌,出入宫门提交身份凭证,就可以出宫去了,也就不会发生皇帝所担心的事情了。


狂热历史


太监要净身,不是因为住在宫里,而是因为工作特殊,平时会频繁接触到女眷,比如皇帝和妃嫔在干那事之前,敬事房太监要背着没有穿衣服的妃子到皇上的卧榻上去,发生身体接触是常有的事,容易“擦枪走火”。



所以紫禁城的工作人员净身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与会女眷发生接触,而不是看他们是否住在宫里。对于在宫里工作,但与女眷又没有接触的人来说,是不需要净身的。

这类人里面最典型就是御厨、太医以及大内侍卫。另外,军机处也在宫里,军机大臣平时在隆宗门内办公,难道军机大臣也要净身了才能出入宫廷?

军机大臣、大内侍卫、太医就不说了,单说御厨和御膳房。

紫禁城内的御膳房有两个,景运门外有一个膳房,称“外膳房”,又称“御茶膳房”。这个是制作皇帝大宴群臣的“满汉全席”以及偶尔为值班军机大臣备膳的厨房。离女眷居住的后宫隔了“十万八千里”,跟太医院共处在一个院落内,所以这里工作的御厨是完全接触不到女眷的。(清朝成婚但未封爵赐府的皇子也住在这附近,比如道光和咸丰继位之前就住在离外膳房只有两堵墙之隔的“南三所”)

皇帝居住的养心殿也有一个厨房,位于养心殿的正南,是一个独立院落,称作“养心殿御膳房”,又称“大内御膳房”。

这个厨房离后宫近,理论上说可以接触到后宫女眷,但因为是独立院落,院里院外都有值班太监看守,叫膳和传膳也都是由太监负责,厨子只管做菜就行了。所以在这个内厨房工作的御厨也接触不到女眷。(养心殿御膳房和军机处就隔着两堵墙)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宫里的太监,不全是端茶送水的服务人员,也有很多是有一身技艺的技术型人才。比如御膳房里,除了身体健全的御厨外,也有很多御厨皇家专门培养的太监厨师。还比如皇帝身边的大内侍卫不能随意进出后宫,所以后宫太监中就有一些太监是经过专门训练后的搏击高手,专门在后宫保护皇帝的安全。

古代内廷之所以训练这些太监,也是如前文所言,把正常男性与宫廷女眷发生关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PS:武艺高强的太监在古代是真有,只是不允许配刀而已,平时练习空手搏斗。

总的来说。古代对淫乱宫廷这种事情一向是严防死守,身体正常的御厨、太医、大内侍卫虽然在宫里工作,但他们平时接触不到女眷。不仅他们接触不到,就连普通太监想见后宫妃子也不容易。这些人的任务是把本分工作做好就行了,太医负责看病就好了,御厨负责把菜做好就完事了,大内侍卫负责把宫里的大门守好就行了。想跟宫女勾搭?想都别想了。不可能的事。


Mer8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御厨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皇宫内的女人们。

真正有机会接触到女人的,不是大内侍卫,而是太监和太医。

太监不要说,他们接触女人没关系。

太医则不同,他们可是标准的男人。无论昼夜都有人在紫禁城内太医院值班。一旦出现急病,他们就必须在太监陪同下进入后宫诊断,哪怕是夜晚。

有人问?那么太医不是一头扎入饥渴美人堆中,艳福无边,应该阉掉。

其实,太医根本就不可能乱搞。

一来太医到任何地方,都有太监、宫女的监视;二来太医通常都是七老八十的老头子,对这事没兴趣;三来太医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不可能为了这点小事冒着满门抄斩的大罪。

如果说太医不能乱搞,御厨就更不行了。

御厨的数量其实非常多:据史料记载,“养心殿御膳房”设有庖长(厨师长)2人,副庖长(副厨师长)2人,庖人(厨师)27人,领班拜唐阿2人,拜唐阿20人,承应长20人,承应人44人,催长2人,领催6人,三旗厨役57人,招募厨役10人,夫役30人。

然而,这些御厨是无法离开御膳房的。

每天他们早早来值班,晚餐结束以后离开,留下一些值班人员。

这些御厨的活动区域,严格限制在御膳房,如果随意乱遭就是死罪。

很多御厨在紫禁城服务了10年,都没有见过皇上。

那么,御厨的菜怎么交给后宫的女人们,当然是靠太监了。

“司膳太监”就是负责做这个的,七品执守侍总管太监100人,抬水差使太监10人,专司上用膳馐,各官馔品及各处供献、节令宴席、随侍、坐更等事。

所以,御厨根本见不到后宫的女人,不存在搞女人的可能性。


萨沙


御厨和御医其实本质上差不多,都是祖传手艺,一招鲜,吃遍天。所以不要看御膳房规模庞大,皇帝一顿饭有多少个菜,

其实真正的御厨就做一道菜,而且为这个御厨配备的红案、白案助手就好几个。


其实不是说他的水平不能做很多道菜,往往恰恰相反,御厨水平很高,可以做很多类型的菜。而是这道菜很有可能从他爷爷辈被选中,他们家世代就在宫里专门做这道菜。厉害一点的有资格做两道以上的菜。因为术业有专攻,这道菜他做到了极致,别人另一道菜也做得极致。

这就和御医一样,有的擅长治儿科,有的擅长治妇科。每个御医都有祖传秘方,每个秘方都是几代人传承的心血。御厨做的菜也一样,一道菜代表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心血和荣誉。比如清朝御厨雅咯穆就靠一道“黄金肉”,养了十几辈子人。


所以御厨很显然和御医一样,在宫内是属于专业技术性人才。

但是比起御医来说,他比御医还无法接近宫内的女人呢。因为他只需要负责做菜,做好之后,备一点放在那存根,然后是福是祸,就在那等待结果。

全程菜品都由传膳的太监用食盒传到各宫,饭菜从做出来到皇帝和后妃们吃到嘴里,至少半个时辰以上,所以可想而知,这饭菜还会好吃么?


所以很多能够受赏赐的御厨,大都是做汤菜的,因为汤菜里加点荤油,可以长时间保温。也因为此,满洲的皇帝更喜欢吃火锅。

正因为全程御厨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和宫里的女人接触,所以不需要割。

别看御膳房人很多,动不动就四五千人。但实际上,真正的厨子不超过几十个,加上红白案、切墩、剥葱的和“行政总厨”(庖长),通常不超过三百人。


其他那些实际上就是太监,这些人其实就相当于真正厨子和宫里面女人之间的防火墙。

宫里面要吃什么了,他们传话;做好了,他们端进去;宫里问责了,他们负责来追究责任;宫里面赏赐了,他们负责传赏。

话说回来,真正做菜的御厨实际上比御医还惨呢,御医好歹在七八个太监和老嬷嬷的全程监督下,还能接触到宫里女眷。很多御厨做了一辈子菜,连皇帝和宫里女人的脸都没见过一次。


炒米视角


都别抢,我来答。

御厨是古代皇宫中一群特殊的存在,其所特殊之处无非是不必像寻常太监们一样“净身”,那么同样是男人的厨师们为何却不用“净身”呢?简单来说分为两个方面:

  • 没有交集的可能性

太监之所以要净身是因为他们要侍候嫔妃们,有的人可能会说既然皇帝这么担心嫔妃们和太监私通,为什么不全部用宫女呢?这是因为宫中有很多体力活是宫女无法承担的,在体力上男性占据很大优势。

另一方面古代人信奉阴阳平衡之说,如果宫中全部都是女性,只有皇帝一位男性,那么无疑是阴阳失衡,这恐怕对古人来说是极为不详的。就拿我们最近的清代来说,大家不难发现受到宠信和器重的往往都是男性太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宫女受到皇帝太后的信任而掌大权,成为他们身边的红人。

就算自古以来那些权倾朝野的宦官也都是男性,这主要也是男权社会下女性退居幕后,无法承担更多的工作职责导致的缘故。而厨师之所以不必净身,是因为他和嫔妃们没有交集的可能性,首先厨子们的活动范围都被限制在厨房以内,不得私自在皇宫内活动。

其次厨子们饭菜做好以后,都会有专门的太监去给嫔妃、皇帝们传膳,也是用不到厨子的,除非皇帝召见的特殊情况。拿清代的御膳房来说,它在布局上就不可能和嫔妃们产生交集。下图是紫禁城的平面图,御膳房所在的位置是南三所的内务府。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南三所是孤立的,而紫禁城又分为外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分布位置上御膳房就属于外朝。而嫔妃们都居住在“东西六宫”中(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西六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启祥宫(太极殿))。

而御厨们想要从外朝的内务府穿越重重侍卫把守进入东西六宫和嫔妃们私通,恐怕连内务府的大门还没有迈出去就被打断腿了。所以这基本上杜绝了御厨和嫔妃们私通的可能性,所以御厨自然就不必净身了。

  • 身份不对等

作为皇宫中除了皇帝以外没有净身的一群男性,既然他们没有机会主动巴结嫔妃,那么嫔妃们有没有可能主动去和他私通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双方之间的身份首先就不对等,嫔妃们属于最顶端的资源分配者,想必也不会自降身份去和整天在厨房里打转的一群男人私通吧?

而且嫔妃们的出行也受到严格控制,除了举行国家大典的时候她们可以离开内廷到外朝,平时基本没有机会到外朝,更别说自降身份到御膳房那种地方去了,否则养那么多的太监宫女来干嘛,无非就是跑腿的。

综上所述,总之因为双方之间没有一丝半点可以发生交集的可能性,所以即便御厨们不必净身,所以皇帝也不担心。就像能够出入嫔妃场所的御医们也不必净身,虽然御医们可以进入嫔妃们的居所,但是都需要接到指令才行,而且他们的出入记录都是被记录在案的,一查什么都知道了。

宫廷是一个等级森严,制度严格的地方,除了嫔妃们自己主动想要偷腥以后,基本上下面的人是没有机会可以和嫔妃私通的。另外御厨在皇宫中虽然属于地位低下的一群人,但是这个群体也诞生过一两个出名的人物。

如商朝时期的伊尹,他就是干御厨出身的,伊尹的养父就是一个奴隶厨师,所以他后来也学会了烹饪。他的烹饪技术不错,而且又懂得治国之道,因此他后来既是王族的厨师,又是那些富家子弟们的教师,因此很有名气。

最后被商汤王委以重任,辅佐对方开创了商朝,可见真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此外,历史上的御厨们虽然没有爆出和嫔妃私通的丑闻,但是直接把皇帝给杀了的却不少,如北齐皇帝高欢的长子高澄原本准备发动政变为帝,结果却被自己的厨子兰京给刺杀了。

又如辽朝第四位皇帝耶律璟就是被自己的一群近侍包括厨师在内的辛古等六人一起杀死,总之来说这些都是因为制度不完善导致的缘故,换做明清时代,这样的事情显然是可能发生的。


围炉谈史


皇宫里除了皇帝阿哥以外还有不少人带家伙,并非只有御厨。这与皇宫的范围以及功能设定有很大关系。以故宫(紫禁城)为例,分为内廷和外廷,内廷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注意:这里只居住皇帝一个正常的男人,其他的人就是太监和皇妃、宫女。(太子、皇子们另有住处)。而外廷的人就多了,太医、御厨、卫士、杂工等等,就拿御厨来说,不用净身有两个原因。

(1)御厨工作的地方叫做御膳房,嫔妃们住在内廷,两者虽说不至于老死不相往来,但女眷基本不会到御膳房来,而饭菜做好以后由司膳太监传入宫中,御厨没有进入内廷的资格,所以不用担心厨子给皇帝戴绿帽子。

(2)厨师是个手艺活,太监大部分都是幼年进宫,纵然有些后来粗通厨艺,但要想练到御厨的水平是非常困难的,只能交给社会招聘,而御厨入宫以前都是行业大佬级人物,这些人收入可观,不愿意为了跳槽把自己传宗接代的家伙丢了,再说了成年人做手术的难度大,死亡率也高,阉割不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御厨进不去,御医能进去,会不会趁机给皇帝戴绿帽子。这事也十分困难。首先宫里人多嘴杂,哪个太医来过,什么时候来,为什么来都有记录,有专门的人稽核。其次给皇后嫔妃看病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一旦有什么行差踏错,轻则被训斥,重则丢饭碗掉脑袋,哪有心思搞外遇,再次御医也是手艺活,社会招聘人员,往往资历较深,年纪较大,对于宫里那些女人没有什么吸引力,像《甄嬛传》里,沈眉庄居然还怀了温太医的孩子,这也就电视小说YY一下,想都别想。



日慕乡关


在皇宫中有三类工作人员,男人不需要“净身”:太医、御厨和侍卫。

他们为什么不需要“净身”呢?因为他们工作地点远离后宫,寻常的值班地点是固定死的,再加上各种杀头的规矩,根本没有私自接触后宫的机会。

就拿清朝“御膳房”说来

乾清门里面的区域才是正式的内廷,要到后宫必须经过乾清门,过了乾清门,各宫、各殿、各院还要被一道道红墙分割成一块块。

就连“内务府”这么高级别的单位,也只能在乾清门外边,更别说“御膳房”还属于内务府的下属单位。清朝内务府要出了乾清门,右拐隆宗门,往南走一大截路才到内务府的小偏门。

“御膳房”在哪儿呢?“御膳房”全名叫“御茶善房”。清宫有两处“御膳房”。

出了乾清门左边,靠近养心殿的小的,叫“内御膳房”。出了乾清门,右拐景运门,往南要走大老远,在“南三所”边上的叫“外御膳房”。

两处御膳房都是单独的院子,要从御膳房到后宫,起码要经过好几道门的盘查。独立院子中的御厨们绝对不能随意串门走动,不然就是杀身之祸。

御膳房小院门一关,这“御厨”就别想什么美事了,你就踏踏实实的颠勺做饭吧,别说去后宫,就是出御膳房院子都难。

此外,还有司膳太监们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就这样做出饭来,太监们还要银针验毒。至于挑粮、挑水、买菜、传菜这些活,都有专门太监伺候,也轮不到御厨们出门。

太医院的位置在更偏远,出了乾清门在景运门外,“南三所”前面是“外御膳房”,隔着“南三所”往东后面才是太医院和御药房。平常太医们就在这里值班,不能乱串。

遇上看病,太监们全程陪同,诊断病情记录、用了什么方子、抓了什么药都要记下来,根本没有机会想什么艳遇。


尔朱少帅


严格来讲,在古代皇宫之中所有的女性群体都是皇帝的禁脔。除了太监之外,任何接触皇宫女性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但御厨和太监虽然同在宫中,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和所接触的人和事物是完全不同的。何谓御厨?御厨就是指古代专门给皇室烹制食物的厨师。我们就拿清朝来举例子,御厨所工作的地方叫做御膳房。清朝时期皇宫内膳房众多。景运门外的膳房,称“外膳房”,又称“御茶膳房”。另一座膳房是专为皇帝服务的膳房,位于养心殿正南,称“养心殿御膳房”,又称“大内御膳房”,为一独立院落,院内有一座东西走向的排房,其南侧为南库。

此外,在圆明园、颐和园等等御园内,也设有膳房,称“园庭膳房”;在热河、泺河、张三营等行宫设膳房,称“行在御膳房”。除此之外,后宫之中各嫔妃娘娘们也都有自己的膳房。但他们的膳房并不设置御厨。或者她们的厨子就是太监这个群体兼任的。清朝时期御厨大多为宦官,因为清朝时期御膳房归属内务府管理。而内务府本身就是掌管宫廷事物的太监所组成的机构。所以他们并没有什么男女之防。即使不是太监也没什么什么关系。因为御厨基本上活动范围就是在厨房之中。他们根本就见不到任何皇宫之中的女性群体。别看他们伺候了皇帝一辈子伙食。但基本上没有几个人能见到皇帝或者皇帝的嫔妃。他们和皇室的一系列沟通交流都是通过太监来完成的。所以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净身。

就好像御医一样。御医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治病的宫廷医师,他们只服务于皇帝及其皇帝宫廷中的家眷,直接听命于皇帝、指定的大臣、娘娘等,间接听命于其它后妃、皇子等。御医和御厨一样,同样服务于皇室,但他们可比御厨强多了。起码他们可以直接见到皇帝或者后宫嫔妃,当然了,御医也是不需要净身的。因为每次御医在给皇帝或者皇帝的女人看病时,身边肯定会伴随着太监,而御医想要给嫔妃看病,根本也不能直接触碰对方,需要以丝线或者锦绣相隔,即使如此,太监也会在旁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就是为了确保不会发生不必要的风化事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太监这个群体在皇宫内无数不在。太监就是服务皇室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确保皇帝不会被戴绿帽子,所以太监们都必须要挨一刀净身。就像我们上边所说,皇帝不允许除他之外任何雄性动物出现在皇宫大内之中。但皇宫之中肯定需要干杂活的人。最早时期宫闱之中虽然使用女官,但先天条件所限,女官实际上并不好用。所以才诞生了太监这个群体。太监需要伺候皇帝以及皇帝嫔妃的衣食住行。自然而然就需要给他们净身,只有这样皇帝才能放心的使用他们。而他们也是历朝历代皇室最贴心的一群人。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书


现在在大一线城市,很多的写字楼,不少的单位也开办着食堂,雇请了不少厨师。

食堂一般是开在地下室的多。

估计很多人看我说到这里,本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已经明白了。

对,那些厨师只可以在地下室工作区域转悠,不可以上楼的,一楼大厅前台也不行。

更有正规严格的高档食堂,后厨人员连餐厅也不可以进入。

至于说菜品的口味,客人的意见啥的,有专人管理的,不用你厨师操心,让你怎么做你怎么做就是了。

不会做!走人!听不懂“外行人”描述的菜品口味?走人!

所谓“君子远庖厨”也!

那些高档人物都文质彬彬的,干干净净的,吃着菜好吃了,没有必要,也没有意愿一定要看看厨师的。

说,有吃饭的吃完饭了,一定要见见厨师的,那要么是演电影,要么是电影看多了的棒槌故意装蛋,厨师忙得很,不一定愿意见客人呢,人厨师还等着下班呢!

说回皇宫,天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

凡人怎么可以随便就进入神仙家呢,跪拜在下面把供品放在那里就好了。

放在那里?请看地图!

哦,看不到御膳房是不是,不奇怪,我让诸位看的是故宫是怎么样个格局,不是看御膳房在哪里。

什么样的格局?

他并不是一个大院子,他是一个很多小院子组成的大院子,其中门户众多,各成一系。

每一个小院子都有门有墙有锁有守卫,不要说厨师了,那些宫女太监也不可以乱串门户的。

再说,那些厨师也走不出御膳房,那些贵妃宫女什么的也进不去御膳房。

一个厨师在御膳房工作一辈子他也不一定能有机会见到一个宫女或者妃子。

有的宫女,甚至有名分的妃子也可能多少年见不到皇帝一面呢?为什么?她们不敢乱走也,更不敢说去皇帝的必由之路上去堵截了,不要命了吗?

上面说过了,故宫并不是一个大院子大家四处可以乱走,谁属于哪个小院子,谁可以进去哪个小院子,是有章有法的,不尊章守法者,死!

既然可以物理隔离,也就犯不上阉割隔离了。

生理阉割也是要成本的。

太监则不同,太监是要进入卧室工作的,必须阉割隔离。


葭明通半瓶历史


御厨不住皇宫,这点先纠正一下。

御厨的身份也不是很低,而且发展空间广阔,良妃“魏璎珞”和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都是“御厨世家”,到了父辈才有了勉强算是不错的职位,阉了御膳房工作人员,那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和胤禩这一脉就全完了,更何况御膳房的管理层都是八旗子弟······

从编制上来看,御厨属于内务府管理,他的管理者肯定是满洲八旗包衣,总不能把内务府都阉了吧,施工队呢?紫禁城的维护保养几乎是不间断的,能把木工、泥瓦匠也都阉了?那皇家的活儿就没人干了。

从皇太极时期开始,御厨这种角色部分由汉人担任,最早的满洲人生活条件艰苦,也很朴素,一切都以实用为主,后来的宫廷也是慢慢由俭入奢,对吃喝的要求逐步提高,包括后宫女眷的首饰衣服也不仅限于金银和普通绸缎。

建州从来不缺汉人,有土生土长的建州本地人、关内逃难而来的灾民,也有从关内、关外掠夺来的人口或称奴隶,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拥有一技之长,有的擅长种地、有的擅长打铁、有的是大明溃卒或者俘虏有从军经验,有的擅长做饭等等,一般都能让他们发挥所长。

注:逃到关外的汉人中,山东人居多,并非到了乾隆时期才开始“闯关东”。

为什么御厨不用“净身”呢?

①御厨的工作地点固定,不敢、不能也没机会在皇宫里乱窜。

这一点在刚开始“岗前培训”的时候,内务府肯定交代过,御膳房也是独立的大院,有侍卫看守,没法随便走出工作地点,实际上也没有哪个厨子冒着砍头的风险窥伺宫中情况,全家都难逃一死。

②内部管理方面,虽然膳房人员众多,但领导层二十多人全部由侍卫担当,把御厨和各类厨工看得死死的,御厨们偷懒都费劲,跑出去根本不可能。

③御厨并不在宫中过夜,他们都有自己的腰牌“通行证”,上书详尽的个人信息和体貌特征,宫中一块,御厨一块,跟接头对暗号一样,比如玉佩一分为二,接头的时候对得严丝合缝才是自己人,侍卫们也不可能认识所有人,所以御厨进门的时候两块腰牌要吻合并且信息正确才能进去。

④到了皇帝用膳的时候,都由专职太监传菜,而且“手续”繁琐,皇帝皇后基本上都只能吃凉的,御厨不负责端菜,他只能在灶上或者休息室待着。

太医也是如此,他们要想走入后宫需要由太监引领,穿过层层守卫后给后宫女眷诊病,并且必须要几位太医同时在场,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必须记录下来,配药、熬药都有专人负责,无需太医,而且必须有太监宫女从旁侍应,严禁“离岗”,所以温太医的事情只能在《甄嬛传》里发生,除非温实初掌握空间系魔法,否则绝无可能。

乾隆年间,膳房始分内外,内膳房主要伺候帝后妃嫔,外膳房则主要供给侍卫、大臣们的饭食,共计400多人。

皇帝每天正餐二次,点心、茶水的进食次数不定,但需常备,紫禁城通电以后才改为一日三餐,以乾隆帝为例,每天为他准备的食物够几十人吃,如果折成现银够几千人吃喝的。

随着满洲皇帝入关日久,他们的饮食结构也在改变,所以御厨的结构也随之调整,乾隆帝是一位非常顾念祖制的皇帝,一般人想不到,他早上四点多起床后除了必要的洗漱和饮食,第一件事是恭读祖训家法,可是后来他饮食上的操守也有所改变,初时最爱吃满洲火锅,后来改食北方火锅,菜品也以鲁菜、苏杭为主,每年大概吃200多次火锅,有时候一天三顿都是火锅,但是满洲特色菜也并不是不吃,只是相对较少而已。

为什么爱吃火锅呢?口味只是一方面,主要是乾隆帝想吃热的,其他菜等他入口早就凉透了。

皇帝的口味有所变化,则御厨的人员结构也随之调整,外聘御厨不多,最多的还是满洲厨师,包衣用着比较放心,满洲皇帝是不会把他们净身的。

同属火锅满洲、北方火锅差别也不是太大,所以御厨中以掌握火锅手艺的满洲御厨居多,其他御厨每个人都有特色菜,因为皇帝的菜谱已经极其丰富,所以新菜不多,御厨们都是一生努力做好一种或几种菜即可,不需要样样精通。

康熙帝日常比较节省,如果他想吃鸡,那么他点的菜基本都是鸡,如果要吃羊肉,基本上桌上都是羊肉为主料的菜,这样可以避免浪费,雍正帝更加清淡,以素食和汤粥为主,乾隆帝相对就奢侈了很多,他们的御厨也会随着皇帝的口味而在人员和菜品上有所变化。

注:满汉全席是绝对存在的,满席六等,汉席五等,所谓满汉全席是对两种宴席菜品的合称,并且在《大清会典》中有着极其详尽的记录,这是大清官方资料。

御厨们一般都是顶级厨师,所以把皇帝的吃喝伺候好了另有赏赐,有时金银有时布匹,看皇帝心意了。

皇帝对厨师有一定了解,哪位御厨擅长做什么菜品,基本都知道,有的御厨就是皇帝有所耳闻后从民间挖来的,哪会不知道名字,皇帝往往把御厨的名字和菜品挂钩,在清宫记录中,经常会出现比如“叫XXX做菜”的皇帝口谕,并且同一道菜必须同一个人做,换个御厨做菜一旦味道变了,那是要接受处罚的。

太监之所以被净身,无非是因为作为皇宫中的基层服务人员,每天有大把的机会接触到皇后和妃嫔等皇帝家的女人,而且越是等级较高的妃嫔,按宫制晚上越需要太监们值夜,如果他们有正常男人的能力,那皇帝就睡不着了,所以净身是作为太监的基础条件。

御厨每天回家并且有着固定的工作地点,院落有专人看守,上班期间有25个主管盯着,偷懒都费劲没有任何机会跑出去,皇帝没必要把御厨净身,何况其中大部分都是上三旗包衣。

还有一点,皇帝为了得到更好的服务会从民间招揽御厨,菜还没吃到口先把厨子给阉了,谁还敢出名,这是对整个饮食业的无差别打击,遇上脾气大的断了自己香火我也不给你好好做皇帝也没辙,他的目的是要吃好,而并非杀人,他也不想御厨带着滔天的怨气做菜。

方方面面原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条还是有效、有序的管理,御厨根本接触不到后宫女眷也就没有必要净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