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5 6歲的孩子吃飯,學習拖拉的問題?

高老師解題


雖然我還沒有孩子,但我認為孩子吃飯是可以進行引導的,比如:大人和孩子一起吃飯;給孩子喜歡吃的食物;或者利用孩子的興趣進行誘惑,比如和孩子說:你好好吃飯,一會兒帶你去公園玩或者給你買一直想要的玩具等。

學習拖拉的問題,我覺得小孩子可能都會有的,不用過分著急。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建立起興趣,給孩子看一些可以學習的動畫片或者有趣的視頻。再或者,讓孩子當老師,體現出他的優越感,而不是家長教孩子,我相信會有一定的效果的。


張沂寶1003


我小時候特別自覺,無論是寫作業還是吃飯,寫作業我一般中午休息的時候都抓緊寫,比如中午十二點放學,下午兩點半上課,因為離家近,來回也就走半個小時的路,吃飯差不多半個小時,剩下的1個多小時我就抓緊寫老師留的作業,如果老師上午沒留作業我還不高興呢。我知道,中午寫完下午就可以不寫或少寫了,騰出時間看動畫片和出去找小朋友玩。

關於吃飯,我媽小時候就逼我必須吃完,不能浪費,哪怕吃撐著了或實在沒胃口。比如我不愛吃茄子,他們就想著法做燒茄子,蒸茄子,茄子汆,直到有一天愛吃了,不愛吃豆角,他們就剁餡包餃子,燉肉放好多豆角,直到愛吃。

在我成長過程中,我見到很多孩子吃飯慢、學習拖沓的,這還真不是這幾年出現的問題。我也疑問為什麼他們都會這樣呢?

所以說,一方面,外界的干擾是必要的,作為家長要使用強制手段,不要跟孩子講什麼民主,哭會怎麼了,打幾下怎麼了,不爭氣當差生好嗎?更不要幻想有一天孩子自己會發奮圖強,我前面說的那些孩子,30年後的今天100%是平庸狀態,對,100%!

另一方面,以身作則。我發現身邊學習不費事,而且特別好的家庭教育非常好,不是父母是老師就是機關幹部、醫生,相反很多家裡是工人、農民出身(不是歧視)的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就是那麼回事。家長在外忙顧不上,說藉口吧確實也是事實,但我見過同學的媽媽晚上10點多下班回家,現把我同學從被窩裡拎出來檢查單詞的。我看現在孩子的培訓班很多家長都在外面玩手機,而不是關心裡面的學習情況。孩子成長,我們要陪伴,不是人在那兒就完了,心也要跟孩子共鳴。


御花匠


都是被慣出來的毛病,一般都來自爺爺奶奶輩的溺愛。解決也非常簡單,直接斷糧(包括一切零食主食)只給涼白開,先餓一天,不行就繼續,不學習就不給飯吃,好好學習才有其他零食獎勵。你要說捨不得那麼就沒必要來此提問了。我女兒從小就不會有這些毛病,為了管孩子和我母親爭論不止一次,到目前為止她都很聽話,我也一直力所能及滿足她的願望。



許仙284849166


別人都說小孩子要從小管起,大了就不好管了,一點都不假,我也深深的體會到了,從小養成了好習慣,比什都強,我的兩個孩子就是,我做了飯都是端到桌子上,什麼都準備好叫他們吃飯,吃了飯筷子碗一放不管了,我洗洗刷刷,所以說教育從小抓起,日常生活都教他們幹,希望我說的能夠幫住大家。


小申美食


我們時常聽到有些家長和老師抱怨孩子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你急他不急。究其原因,與孩子的個性特點、年齡特點、教育環境、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有關。然而,行為方式決定行為能力,孩子磨磨蹭蹭一旦形成習慣,補救非常困難。並且,生活上磨磨蹭蹭的壞習慣會遷延到學習、交往等多方面,引起一系列後果。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凡人生之需要的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只要繼續培養下去,自然會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陶行知先生的話表明,從幼兒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最“根本”所在。如何改變孩子的拖拉現象呢?🤔🤔🤔

  招數一:

  超越畏難情緒

  原因:

孩子畏難情緒,認為任務給他的心理壓力超過自己的上限。我接觸到的7歲孩子玉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我讓她描紅數字,她立馬就在那裡左顧右盼地說:“太多了太多了。我肯定描不完。”我於是鼓勵她說:“你描完了,我就獎勵你玩一會你最愛玩的拼圖。”

  在跟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我發覺孩子真的從心理上認為自己完不成任務,於是只讓她做其中四分之一就讓她玩拼圖,她爽快地答應了。後來我又接著讓她做另外四分之一,她有了上次成功的經驗,更加爽快答應,後來的任務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分配給她。下一次我就鼓勵她一次做三分之一,慢慢地二分之一,最後一面全做完。孩子的自覺性越來越強了。

  方法:

  孩子因為覺得任務太多而遲遲不肯動手時,家長需要把任務分成幾個小塊,每次只完成其中一個小塊就給予孩子一定的休息時間,這樣孩子就更有信心開始著手學習。

  招數二:

  關注孩子身體能力

原因:

孩子身體能力不足,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我接觸到8歲的麻豆就是如此,坐一兩分鐘,就會隨意走動,左顧右盼。需要動好一會才能安靜片刻。導致這樣的原因一般是孩子的前庭不穩定,刺激不足,需要通過不停的動來讓自己平衡。後來我們讓孩子多進行一些拍球、走平衡木、盪鞦韆等運動,刺激孩子的大腦,讓孩子能夠安靜下來。

方法:

  當發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導致拖拉時,就需要去鍛鍊孩子的注意力,尤其是身體能力,讓孩子能夠安靜下來。千萬不要訓斥孩子。只要做到提醒孩子他們偏離目標就夠了。一開始不要對孩子安靜下來的時間要求過高,引導孩子漸漸“刷新紀錄”。應當讓孩子動靜結合,在孩子學習15分鐘至30分鐘後安排活動,這樣更能保證安靜的“質量”。

  招數三:

  清除環境中的誘惑

原因:

環境中誘惑太多。例如上面提到的樂樂就是環境中有動畫片這個誘惑吸引著他。要想讓孩子能夠把學習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減少環境中的誘惑是很重要的。

方法:

  方法當環境中有太多影響孩子學習的因素,一定要去根除。例如,做作業的房間最好不要有電子產品和零食。

  招數四:

  獎懲要明確

原因:

獎懲不明確,孩子主動學習和拖拉的代價一樣的。就如我們成年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有時公司的工作,明明提前一個星期就交代了,我們卻要拖到最後一天晚上熬夜完成。因為並沒有影響到工作,所以很多人就並不會太在意。要是影響到工作了或者公司的制度是越早完成越好,大家的積極性也會更高。孩子也是如此,如果說他們拖到最後一刻才完成和積極主動完成,結果都一樣,他們可能就會習慣拖到最後一刻。

方法:

  鼓勵孩子積極主動的學習,獎懲要明確,這樣孩子才會更加主動。

  招數五:

  克服學習困難

原因:

孩子學習存在困難。針對這樣的情況,那就不用多說,家長先要解決的就是幫助孩子紮實基礎知識。

方法:

  紮實孩子的基礎知識,使孩子學習更輕鬆自如,孩子學習更主動。

  所以,想解決孩子的拖拉,一定要先理清孩子拖拉的原因,對症下藥,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樊登聽書育兒精選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思考良久,思前想後,我覺得還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換位思考。作為家長首先應該多從孩子角度去想問題,思考問題,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日常行為及活動規律,悉心傾聽孩子內心的訴求。對於孩子自己完成的任務,家長要及時給予認可和鼓勵。

2、制定任務規則。對於孩子吃飯不規律、挑食、吊兒郎當,我個人認為最好制定一個激勵制度,要任務明確、目標清晰、獎罰分明,可以分階段分目標實施,引導孩子逐步樹立時間意識、責任意識、規範意識,並根據對任務的完成度,給足對應的精神或物資獎勵,以示認可和鼓勵。只有這樣才會慢慢改變孩子陋習,形成正確的生活方式。

3、學習目標明確,計劃合理。首先,我始終認為學習要做到勞逸結合、鬆緊自如。其次,家長要幫助孩子認識時間的寶貴和重要性,並制定互相監督計劃。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本身缺乏時間概念,也不知道時間對他來講意味著什麼,所以積極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與孩子要有充分的溝通,通過正反舉例講述,時刻警醒孩子,讓孩子充分理解時間對他的重要性和唯一性。再者,我們可以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準時打卡。自覺、準時完成任務的應該堅持表揚,必要時,可以適當給孩子一些獎賞。


聯捷科技


到朋友玩,經常發現小朋友學習吃飯的時候不專注,不是跑來跑去,就是玩這玩那,一會玩手摸腳,一會抬頭望天,能20分搞定的事,結果耗費一個小時,搞得父母疲憊不堪,火氣沖天,父母這邊落下個出力不討好的尷尬境地,而孩子那邊卻有極大得滿足感,既玩的開心,又控制了父母,當然這對孩子很不好,影響孩子的消化吸收,學習就不不用講了。

孩子拖拖拉拉大部分原因還在於教育方面的問題,孩子是一張白紙,從出生到5-6歲的年齡都是在學習和模仿,是父母在這張白紙上塗滿豐富的色彩,所以要麼父母有拖拉的習慣,要麼父母就用成人的方式去約束孩子,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經常有我們需要解讀的密碼。可惜,許多父母總以自己成人的角度去看待、思考孩子的問題,一點都不瞭解孩子的問題其實往往隱藏著他們真實的擔憂、憤怒、失望、傷心等情緒。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受限於經驗和知識的多寡,很難用言語說明清楚,他們主要是依靠行為語言表達。經常表現出拖拖拉拉的孩子,其實內心是無助的,情緒是不愉快的,暗藏在這種行為背後的無聲話語是:“我鬥不過你,我就要這樣做才舒服!”

換句話說,拖拖拉拉的行為,其實隱藏著孩子對父母總是催促的不滿與報復,隱藏著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敵意。而敵意之所以產生則是因為父母在與孩子的情感互動中,鮮少甚至從沒有承認、接受、瞭解孩子的情緒,只是堅持己見,一味地對孩子的行為橫加干涉。

要想改掉孩子拖拖拉拉的毛病,首先不要對孩子有太多的關注和要求。例如孩子在吃的方面出現問題,通常是因為父母在孩子的飲食口味上總是加入太多自己的喜好,而且嘮叨地吩咐孩子“應該吃什麼”“多吃什麼”“快點吃”之類。這會影響孩子的思維和判斷能力,制約他們味覺和聽覺的神經感受,慢慢地,孩子會以厭食的方式對抗父母的關注。父母最好的做法是,首先提供用合理的餐內容、用餐時間,向孩子表現出愉快而津津有味地享用食物的榜樣。

要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合理規範孩子的行為,並一貫堅定地執行規範。在孩子的行為上,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孩子需要一個明確的判斷標準。當們知道家長允許的行為界限時,他們就會覺得安全,並會養成行為上的自律性。比如說學習第一次二十分鐘,孩子可以接受,下一次也是二十分鐘,到了第三次孩子可能會問,“媽媽,你為什麼不催我多學一會,我還能再學一會,孩子的要求得到滿足,進取心就會加強。

還有一些小對策可能大家都嘗試過,比如讓孩子多運動,少吃零食,增加飲食的趣味性,主動參與到做飯當中來,這些都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嘗試。就說這麼多人希望對各位有一點點作用,晚安。


良品文化


說到這個問題,個人覺得這個就是父母的行為模式決定著孩子的行為表現,孩子的時間觀念通常就是從五六歲左右才開始形成,而大約在八歲以後才逐漸穩定。拖拖拉拉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懶惰,其實,拖拉只是一個習慣,並不是一個人的個性特徵,也不是性格缺陷。家長在著手幫孩子改掉這個毛病時,必須讓孩子知道這一點:拖拉只是一種不良習慣,而且是可以改變的。家庭影響孩子拖拖拉拉的行為可能與父母自身的行為有關。有些父母平時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報紙,有些父母也會因為疲倦或懶惰而拖延該完成的工作,這些行為在潛移默化間影響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養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拖拖拉拉等不良習慣。因此,父母不妨先自我檢查,為孩子做個好榜樣。父母溺愛對孩子小心服侍、百般疼愛,是許多家長對待孩子的共同方式,鼓勵是一種激發、勉勵的行為,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可以讓孩子振作精神,對於改變孩子做事拖拉的現象也有一定的幫助。反之,責備與打罵則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甚至讓孩子都開始質疑自己!

對待孩子做事拖拉的現象,家長們也要分情況來幫其改正。做事不熟練,沒有掌握操作技巧而導致的磨蹭和速度慢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急需加以改正的,孩子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家長這時要教會孩子一些必備的基本技能,培養孩子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比如說怎樣穿衣服、洗漱能更節省時間,怎樣收拾自己的房間更快更方便。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f54526c729b46a392234ae15748493d\

雙胞胎寶寶生活日記


1:孩子吃飯拖拉,其實不是孩子拖拉,媽媽總抱怨孩子做事慢,磨蹭,覺得孩子做事跟不上自己要求的節奏。

2:如何解決呢,我們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這個時間點做什麼,而且需要再這個時間點把事情做完,我們應該將“趕快”變成“我希望”需要慢慢去引導孩子的一個時間觀。

3:而作為父母應該減少負面情緒,這樣孩子更容易冷靜,孩子們不被負面情緒干擾,做事情也會更有效率。

所以不妨耐心點。用心感受孩子的每一點成長和進步吧



時光未老愛已荒涼


五六歲的小孩子正是淘氣的年齡,喜歡看動畫片,喜歡模仿比自己年齡大的人的行為。現在是網絡的時代,年輕人即使在吃飯的時候也是手不離手機,of course,小孩子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不吃飯也要看電視,或者坐在飯桌旁用手機看動畫片。所以,我們要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我們要有耐心的去教導孩子,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可以溫柔的對他說好好吃飯才會使身體健健康康喲,才可以長高,像奧特曼一樣酷一樣帥喲等等誇獎他好好吃飯的話

如果孩子一直用手機看動畫片,在吃飯時候你可以對他說手機有輻射,會讓你的漂亮的大眼睛變得難看,手機也需要休息一會的,然後順便把他的手機沒收,在好好跟他溝通;

自己做飯也要注意合理的搭配營養,有孩子喜歡吃的,也要做一些有營養雖然孩子不太喜歡吃的,在吃飯的時候由他喜歡吃的慢慢引導他喜歡上吃需要補充的營養食物;

孩子吃著吃著可能會亂動,比如會翹起二郎腿,還會跑著玩,手機拿著吃的亂扔,這時我們就要注意自己的坐姿哦,告訴他翹二郎腿對你的漂亮腿不好,好好坐著吃飯很帥喲,會變得更加可愛更加漂亮喲!

我們平時可以在工作之餘,坐下來好好的跟孩子交流一下,一般五六歲的孩子思維都可以跟上我們了。在吃飯的時候也可以講些吸引孩子的話題,可以增加孩子的食慾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