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不吃主食會造成什麼危害?

敏敏25959


我的朋友,高血糖的那位朋友,每餐我問他,吃了多少飯,都跟我說,“小半碗,米飯吃多了血糖會高”。

有的糖友認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了,而血糖主要來自米麵等主食,因此每餐只吃少量主食,但是,這樣做是不對的。

在WS/T 429-2013《成人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導》中,明確了碳水化合物對糖尿病患者的能量貢獻,應為50-60%,其中一半來自全穀物。

少吃主食降低血糖,是對糖尿病人飲食控制的一種誤解,20世紀初的時候,醫學界曾認為血糖升高主要是由於攝入主食過多造成的,但隨著醫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在合理控制量的基礎上提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不但不會造成血糖升高,還可以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糖耐量。

如果主食的量不夠,能量就會缺乏。為了補充機體需要的能量,吃進去的魚,肉等蛋白質物質類食物就會被當作主食而被消耗掉。久而久之,身體無法維持正常的肌肉量,整個人就會逐漸消瘦下去。而長期肌肉萎縮,會讓人逐漸使去運動能力。不吃或少吃主食,能量不足,還會導致患者精神焦慮,情緒波動,甚至睡眠不好,多思多慮。

所以,必須再強調一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主要是指控制食物提供的總熱量與熱量較高的脂肪,對於含較多複合碳水化合物的主食來說,在總熱量範圍內適當控制即可,不必過分限制。

事實上,最近幾年,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廣泛應用於醫學研究,在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制上,科學家已經證實,2型糖尿病是腸道菌群紊亂引起胰島素抵抗引起的慢性代謝綜合徵,在主食,特別是全穀物中,含有對腸道益生菌至關重要的膳食纖維(這些益生菌的基因中,有特異結合,代謝膳食纖維的片斷,而有害菌對膳食纖維的利用率則很低),所以,糖尿病患者減少主食的攝入來控制血糖是不妥的,正確的做法,是把每天的總熱量,分配50-60%給碳水化合物,其中一半的能量(總能量的25-30%)分配給全穀物(燕麥,藜麥,蕎麥,雜豆等),這樣既能在當前延緩血糖波動,增加飽脹感,從長遠來看,對調節腸道菌群十分有利,而且也是飲食結構中最重要的可溶性膳食纖維來源之一。

參考文獻:北京協和醫院,梁曉春等主編《糖尿病家庭醫學全書》

瞭解更多2型糖尿病的飲食干預知識,請按右上的+關注無炎生物


無炎生物


糖尿病人不吃主食,通常餐後血糖不會劇烈升高。

啊,這不很好嗎?!這樣不就把血糖控制了,不就可以治療好糖尿病了?!

慢點,先不要激動,不要以為發現了什麼新的糖尿病治療方法。這不過就是所謂的升酮餐治療法,確實可以讓餐後血糖不會太高。

但是,但是,但是(關鍵是這個“但是”,老師教的,重要事情一定要說三遍)。

糖尿病人的危害並不是只有血糖升高那麼簡單。

為什麼健康指南要求碳水化合物(就是主食)對人體熱量的貢獻要達到50左右?因為,人體活動需要足夠的能量,這要靠主食提供,如果長期不吃主食,人體就無法獲得足夠的能量保障。

不吃主食,採用大量脂肪來代替,這樣熱量是滿足了,可血脂、膽固醇增加了,脂肪肝出現了,變成了肝硬化,再發展成肝癌,翹翹。本來糖尿病只不過是不死的癌症,結果卻過早地死於癌症,你願意嗎?

其次,大部分脂肪是通過肉食獲取,這樣就會增加蛋白質攝入,蛋白質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久而久之,腎炎、腎功能衰竭等就會找上你,透析麻煩一大堆,你願意嗎?

不同的營養素是不同的器官必需的,主食主要提供的是碳水化合物,就是糖,是大腦必需的營養素,長期攝取不足,最後等著你的就是老年痴呆。你願意嗎?

總之,用不吃主食控制血糖,是治標不治本,後患無窮。糖尿病人,應該採用科學的均衡營養,控制血糖,避免併發症發生,才是正道!


王強的價值經營


糖尿病人最好不吃大米、饅頭、麵條、玉米這些主食,因為這些主食代謝後產酸,屬酸性食物。日本著名醫學家筱原秀隆研究成果;血液PH下降0.1胰島素的活性就下降30%,所以糖尿病人減少酸性食物攝入是必要的。其實有很多鹼性食物可以替代產酸的穀類食物,如根莖類的紅薯、土豆、胡蘿蔔等,堅果類的核桃、板栗、杏仁,蔬菜類的食物等。減少穀類、肉類產酸食物的攝入對血糖的穩定是有作用的。糖尿病患者不吃和減少穀類主食攝入,不但無害而且有益。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入?

糖尿病患者會生成大量乳酸,而乳酸對糖尿病人來說危害最大,幾乎所有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都是血管和微循環的堵塞,而乳酸就是罪魁禍首。乳酸和尿酸不同,尿酸大多沉積於血管外,如痛風石,不會導致血管和微循環的全面堵塞問題。而乳酸則不同,乳酸是沉積於血管內,可以導致血管和微循環的全面堵塞。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都是血管和微循環的堵塞導致的。那體內乳酸不高會導致血管的全面堵塞嗎?當然不會。所以糖尿病人減少酸性食物攝入對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是有意義的。


鹼性能改善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嗎?

當然可以改善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朱凱軍,杜非洲,張玉琴.複方樟柳鹼聯合全視網膜光凝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研究[J].北方藥學,2017,14(11):104-105. 摘要:目的:研究複方樟柳鹼聯合全視網膜光凝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84例(112眼),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均進行全視網膜光凝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聯合應用複方樟柳鹼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6.67%)高於對照組(65.38%),實驗組視力水平明顯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複方樟柳鹼聯合全網視網膜光凝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能夠更好恢復視力,提高治療效果。】

糖尿病患者應該瞭解一些關於酸鹼方面的知識。人體血液PH7.35~7.45,胰腺分泌液PH可達8.8,其鹼性在男性中排名第二,在女性中排名第一。胰腺分泌液PH較高,是否說明我們的胰腺需要更多的鹼性物質來維持正常代謝?當鹼性物質不足會不會對胰腺代謝造成紊亂或者傷害?30年來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跟我們飲食的變化密切相關。由於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餐桌上的酸性食物如肉類、穀類、酒類逐步增加,糖尿病以越來越多。

穀類,大米、饅頭、麵條、玉米、蕎如果少吃或者不吃可以嗎?

當然可以。古人類學家能追溯人類歷史至500萬年~700萬年。人類以採集型的鹼性食譜持續了進化的500多萬年,採集的食譜如:水果類、堅果類、綠葉類、根莖類的食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鹼,屬鹼性食物。人類誕生以來喝的是天然水,地球上的江水、湖水、泉水99.9%以上是鹼性水。人類喝天然鹼性水、吃採集型的鹼性食物進化而來。自然選擇就只能讓適應這些飲食的DNA持續傳遞,讓不適應這些飲食的DNA淘汰。也就是說,人類的DNA只可能按照鹼性水和採集型的鹼性食物編碼。所以就不可能對現代酸性為主的飲食產生適應性。糖尿病人少吃主食不會對健康造成傷害,相反有益。


人類伴有狩獵行為大約從中石器時代開始,距今約10萬年~1.8萬年。1萬年前人類開始刀耕火種,開啟了農耕文明,主要種植穀類。而肉類、穀類代謝後產酸,屬酸性食物。由此人類膳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食物中伴有了酸鹼變化。但人類的DNA早就完成了編碼。也就是說,現代人的DNA和石器時代人類祖先的DNA沒有什麼差別。所以不吃穀類主食不會影響健康,反而有益。


降酸聯盟


營養師小糖來為大家解答。糖尿病人需要吃主食,不吃主食會嚴重威脅到健康。很多糖尿病人覺得,主食升糖速度快,不吃主食就能控制血糖,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不吃主食不僅不能控制血糖,反而會讓血糖失控。



不吃主食最直接的危害就是低血糖,發生低血糖時會心慌手抖,出冷汗,注意力不集中,嚴重低血糖得不到及時矯正甚至會休克,甚至是死亡。如果長期不吃主食,還會間接導致肉蛋類食物攝入更多,使得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多,加重血脂紊亂和肥胖問題,進一步也會加重血糖問題。不吃主食也會導致營養不均衡的問題,降低身體免疫力,更易生病,更易被併發症侵襲。

所以糖尿病人必須吃主食,還要定時定量的吃主食,一般說來,輕體力勞動的成年人每餐可進食2兩左右的主食,以各種雜糧飯為主,也可以吃雜糧饅頭、雜糧麵條、雜糧粥等,儘量不要吃精白米飯、白麵、粉絲、涼皮等。為了降低主食對血糖的影響,糖友們最好採取少食多餐的飲食模式,在控制總熱量的前提下每餐少吃點,儘可能的多吃幾餐,不僅能避免餐後血糖過高,還能有效的避免低血糖。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夠幫到大家,記得點贊哦~祝大家週末愉快,血糖平穩!


糖人健康網


不吃主食,可以生酮飲食。如果不懂生酮又不吃主食,一定會觸發低血糖,然後身體被迫通過脂肪蛋白質的糖異生作用升糖,導致酸性毒素大量累積甚至酸中毒。

生酮飲食是指通過高脂肪低碳水的食物方式,讓身體從糖代謝轉變為脂肪代謝過程。只不過脂肪代謝的過程中會產生代謝中間產物酮體,而被稱為生酮飲食。生酮後,脂肪供能能量更充沛,不易飢餓,血糖也更平穩。

生酮飲食並不可怕,也並無危害。北極圈的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一生中只有魚肉和海豹肉,產品單一到不可思議。但是平均壽命可達80多歲。除了身材矮小易患佝僂病(半年不見陽光的極夜時間導致),沒有其它疾病。說明高脂肪低碳水飲食對於身體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至於有些醫生擔心的酮症酸中毒,我想是因為不瞭解。生酮時的酮體含量只有4,而酸中毒要達到20以上,兩者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但是,我不建議你嘗試生酮飲食,不是因為生酮不好,恰恰相反,生酮飲食可能是目前最有希望逆轉糖尿病的辦法,至少國外很多生酮機構的成果來看是這樣。這兩年生酮飲食越來越被關注,就是源於其獨特功效。

我不建議你嘗試生酮飲食是因為你是糖尿病,而糖尿病的血糖狀況容易惡化,如果沒有專業機構專業醫生或者營養師來現場指導,非常容易出問題。生酮飲食最擔心的就是一邊生酮一邊又吃澱粉類食物,導致生酮狀態消失,既而又引發低血糖問題。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家真正有實力調理糖尿病的生酮機構。作為08年就操作生酮調理的業內人士,如果你沒有專業指導,不要貿然嘗試。我們在北京的療養院也因為無法取得相關許可,前後嘗試了12期,在獲得了明顯的調理效果後,不得不放棄該項目。

或許隨著生酮調理的效果越來越確切,國家會放開該療法的管控,到那時,也許我能有幸做你的生酮康復指導。

vista給你的全是乾貨!在悟空的327個回答。

關於糖尿病膳食調理,生酮飲食,應激反應等可搜索我的問答。感謝點贊關注轉發,留言必回。





vista營養師


很多糖友得了糖尿病後,覺得主食對血糖的影響大,對主食控制的特別嚴格。其實,這樣做對糖尿病人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糖友不吃主食危害多!

糖尿病人不吃主食容易引起低血糖,對於糖尿病人來說,高血糖雖然可怕,但是低血糖更可怕。長期的低血糖容易引起昏迷及呼吸衰竭,對糖尿病人極為不利。

如果在不吃主食的情況下,主要能量來源從碳水化合物切換為蛋白質和脂肪,蛋白質代謝加強,產生的尿素增加,給肝臟和腎臟帶來負擔。

因為缺乏碳水化合物的幫忙脂肪無法充分分解,產生大量的酮體,使血液酸化,身體必須儘快把它排出去,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如果酮體在體內大量蓄積,會造成酮症酸中毒,從而加重糖尿病的併發症。

糖友如何科學吃主食?

主食是我們日常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是主要供能來源,而且是我們人體獲取能量的最經濟、最主要、最清潔的來源。對於糖尿病來說必須要吃主食。但是吃主食咱有講究:主食要多樣化、粗細搭配(多選擇慢消化、高膳食纖維、低血糖反應的主食,比如燕麥、蕎麥、黑米、紅小豆、芸豆、幹豌豆等各種粗雜糧。),粗雜糧的比例佔主食的三分之一,不要超過二分之一。

總結一下就是糖友們千萬不要因為控制血糖而刻意的戒掉主食,糖友們一樣可以打造科學合理的餐盤,主食必須不能少。


錢多多營養師


糖尿病是一種嚴重的疾病,由胰島素激素的分泌受損引起,導致血糖水平升高。

主食其實就是精碳水化合物,減少精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就可以了。

一旦得了糖尿病,除了藥物治療,整體飲食很重要,因為許多常見的食物會帶來好處或不同後果。而不是僅僅簡單的不吃主食的問題,因為有的是營養均衡的,也有的是偏食單一的。

1,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包括土豆、芋頭、麵包、玉米、麵食、大米、荸薺、大豆等,是糖尿病患者也不應該經常吃或者需要減少攝取的食物。

2,糖尿病患者不應該吃太多堅果,包括花生、腰果、松仁、核桃等,因為吃大量的堅果不利於保持體重,控制血脂水平。

3,糖尿病患者不應經常飲用軟飲料、酒精飲料等,也不應過度使用調味品,包括鹽,醬油,醋,味精,姜,桂皮,八角,胡椒和其他香料,因為過量飲用飲料和使用調味品對控制血糖毫無幫助。

4,糖尿病患者易發生高脂血症,並引起多種慢性併發症,因此膽固醇的攝入量應該嚴格限制,常見的高膽固醇飲食包括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鴨、鵝、動物油、內臟和動物部位、蛋黃等。

5,為了避免血糖、血脂和膽固醇水平的異常升高,糖尿病患者需要避免爆米花、薯片、香腸、奶酪和餅乾、香草奶昔、冰淇淋、炸薯條、奶酪、漢堡等垃圾食物。

6,糖尿病患者需要避免白糖、紅糖、冰糖、葡萄糖、麥芽糖、蜂蜜、巧克力、糖果、蜜餞、罐頭水果、軟飲料、果汁、甜飲料、冰淇淋、餅乾、蛋糕、果醬、甜麵包等,它們含有大量單糖,可以直接影響血糖。


隨性的薇薇


我是崔幽幽,喜歡我的觀點,就關注幽幽吧,愛👄你們呦!!!相互學習,一起來吧😁



糖尿病患者要三餐規律,嚴格檢測血糖變化。飲食上要清淡。儘量多食雜糧,膳食纖維豐富,升糖緩慢的食物。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吃主食會造成血糖不穩定。尤其是在注射了胰島素後或者口服了降血糖的藥物後。沒有及時的吃主食,只是以蔬菜水果,代替主食。會造成低血糖發生,症狀是,冒虛汗,腿發軟,休克,昏迷。更嚴重的情況會導致身體酸性化,存在一定幾率酮中毒。



糖尿病是血糖性代謝慢性病,只要科學的飲食,通過注射胰島素或者口服降糖藥物,定期複查血糖。還是可以控制好的。

下面小編列出升糖指數GI參考值及常見的食物升糖表


崔幽幽


糖尿病患者的主食要求相對嚴格,並不是不吃,這類人群也是要究竟營養均衡性的,人體的所需要的營養有七大類,包含主要從主食供應的碳水化合物,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若是不吃主食也會帶來一定的傷害,如:

  • 加重糖尿病。碳水化合物是血液裡血糖的主要來源,若是不吃主食,出現碳水化合物的缺乏,從而造成代謝紊亂和胰島素分泌不足的現象,使的胰島素降糖能力下降,致使的血糖升高。

  • 營養不良。碳水化合物是身體供能的主要營養物質之一,若是缺乏,身體的能量將出現供應不足,若長期這樣下去,身體的脂肪和蛋白質也被消耗到一定的極限後,容易出現身體逐漸消瘦,營養不良等症狀。
  • 易造成酮的中毒。酮是脂肪的代謝物質,若是不吃主食,身體過度的分解體內脂肪,則將會出現它的代謝物質酮,加上營養不足,代謝能力下降的情況下,酮極易引起中毒現象。
  • 易變更加肥胖。有些糖友不吃主食,但是飢餓時會轉移到吃其他零食來代替,如堅果類或者低營養的食物,而這裡食物是最容易吃的過量,而且熱量也比較高,總體就會造成脂肪的儲藏越來越多,自己也將比原來還會發胖。

控制糖尿病最好的辦法就是合理均衡飲食,知道哪些是應多吃,哪些應少不吃,而不是不吃,


營養師May姐


糖尿病人不吃主食會怎樣?

一是極易誘發低血糖。糖尿病是由於血糖過高引起的,所以一般我們就認為糖尿病只會高血糖了。其實糖尿病患者的根本原因是糖代謝的調節功能紊亂,導致血糖的調節異常,血糖的波動很大。因此糖尿病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儘量的保持血糖的穩定。而不吃主食,意味著糖的攝入不足,加上患者血糖的調節能力差,血糖很快就會被身體用掉,而出現低血糖現象。別說不吃主食了,糖尿病患者稍微餓一陣子,就有可能出現低血糖症狀,所以只要出外,包裡都會放幾塊糖,在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及時的含嘴裡,避免出現低血糖。

二是容易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前面說了,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謝調節功能是有問題的。不吃主食的時候,身體就會起動“糖異生”途徑,來生成糖,滿足身體的需要。同時會調動脂肪參與功能,而糖異生的原料也有一部分是脂肪分解的中間產物,兩者疊加,使脂肪分解的加速,產生的丙酮等酸性物質來不及處理,就會導致中毒——代謝性酮症酸中毒。這種中毒對大腦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因為這些酸性物質能直接進入大腦,傷害神經系統。這些都是對健康傷害很大的。

所以糖尿病患者還是要適當的吃一些主食,保證體內糖代謝的正常運轉。吃主食時少吃白米百米,可以在做米飯的時候加入一些粗糧、雜糧、豆類等,延緩吸收速度,讓食物中的糖分緩慢的進入血液,避免血糖的大幅波動。不建議完全不吃主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