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无名诗人在除夕夜,写下一首高水平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

除夕本是团圆之夜,可是很多漂泊在外的游子却无法返乡。

古往今来,多少沦落天涯的游子,在除夕之夜写下了令人肝肠寸断的诗词?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唐诗三百首》里的一首诗,道尽了独在异乡的孤苦。

这首诗名为《巴山道中除夜抒怀》。

唐代无名诗人在除夕夜,写下一首高水平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的作者名为崔涂,是晚唐诗人。

史书中关于他的资料并不多,只知他大约在888年前后在世。

在唐僖宗年间,他曾高中进士,但是仕途却十分坎坷。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外漂泊,足迹遍布巴蜀、吴楚、秦陇等地。

按照现在的说法,他也是一名资深驴友。

唐朝最出名的驴友应该是李白了,一边游玩,一边写诗,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作。

崔涂虽然也漫游天下,也写诗歌,但是他的诗歌却常常是充满了羁旅的惆怅,这首《巴山道中除夜抒怀》便是他最出名的一首作品,入选《唐诗三百首》,道尽了独在异乡的孤苦。

唐代无名诗人在除夕夜,写下一首高水平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首联点明了地点,道尽了旅途的艰辛。

“三巴”是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大概就是四川那一带。

崔涂有段时间漫游巴蜀,这首诗应该就是那时候写的。

崔涂的生平不详,后人根据他的“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推测他大概是浙江一带人。

古人交通不便,浙江和四川相隔万里,难怪他会说“迢递”。

而且巴蜀一带是出了名的地势险要,李白曾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人孤身一人,离家万里,漂流在险峻的道中,心中的惆怅可想而知了。

唐代无名诗人在除夕夜,写下一首高水平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进一步突出诗人的凄凉处境。

屋外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乱山,而屋内陪伴他的也只有那一盏孤灯,在这样凄冷的夜里,诗人心中该是何等孤苦。

这两句诗人连用四个形容词,“乱”、“残”、“孤”、“异”,营造了一种极其悲凉的环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悲凉心境。

尤其是“乱”和“残”字最为后人所称道。

“乱”的不仅是深山,还有诗人纷乱的心;“残”的也不仅是雪,还有诗人内心的凄冷。

这两字看似写景,实际确实抒情,一语双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读来令人心碎。

唐代无名诗人在除夕夜,写下一首高水平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这两句写的很是直白。

因为多年漂泊在外,他和家中的骨肉越来越疏远,反而是身边陪伴的童仆,让他越来越觉得亲切。

原本若是在家中,儿女妻妾环绕,想来诗人应该是不会和童仆多亲近。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这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多年来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童仆,自然会生出亲近之意。

这样看来,崔涂比起很多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说,也算是幸运了。

像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戴叔伦“寒灯独可亲”,崔涂好歹有个童仆相伴,而他们却是真正的孤身一人,更显凄惨。

唐代无名诗人在除夕夜,写下一首高水平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最后一联是诗人情感的迸发。

“明日”二字暗合题目中的“除夜”,过了今晚,便是新的一年。

他在漂泊中又度过了一年,是多么渴望可以早点结束这流浪的生活,所以他用了一个“新”字。

他希望明年是全新的一年,这大概也是很多人的愿望吧。

而除了羁旅之愁,这里还隐隐流露出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

当时的诗人已不再年轻,每过一年便少一年,因此心中也是十分惆怅。

唐代无名诗人在除夕夜,写下一首高水平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

全诗到此结束,可是诗人所抒发的那种羁旅天涯、思念家人的愁苦之情,却是绵绵不尽。

即使千年后再读,仍觉得心碎。

后世对这首诗的评价也非常高,《批点唐音》曾言“绝无字眼,自是工致,一字不可易”

蘅塘退士也将这首诗选入了《唐诗三百首》,足见水平之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