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除夕本是團圓之夜,可是很多漂泊在外的遊子卻無法返鄉。

古往今來,多少淪落天涯的遊子,在除夕之夜寫下了令人肝腸寸斷的詩詞?

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望家思獻壽,算甲恨長年……

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唐詩三百首》裡的一首詩,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

這首詩名為《巴山道中除夜抒懷》。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這首詩的作者名為崔塗,是晚唐詩人。

史書中關於他的資料並不多,只知他大約在888年前後在世。

在唐僖宗年間,他曾高中進士,但是仕途卻十分坎坷。

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外漂泊,足跡遍佈巴蜀、吳楚、秦隴等地。

按照現在的說法,他也是一名資深驢友。

唐朝最出名的驢友應該是李白了,一邊遊玩,一邊寫詩,留下了無數不朽的詩作。

崔塗雖然也漫遊天下,也寫詩歌,但是他的詩歌卻常常是充滿了羈旅的惆悵,這首《巴山道中除夜抒懷》便是他最出名的一首作品,入選《唐詩三百首》,道盡了獨在異鄉的孤苦。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首聯點明瞭地點,道盡了旅途的艱辛。

“三巴”是巴郡、巴東、巴西的合稱,大概就是四川那一帶。

崔塗有段時間漫遊巴蜀,這首詩應該就是那時候寫的。

崔塗的生平不詳,後人根據他的“試向富春江畔過,故園猶合有池臺”推測他大概是浙江一帶人。

古人交通不便,浙江和四川相隔萬里,難怪他會說“迢遞”。

而且巴蜀一帶是出了名的地勢險要,李白曾言“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詩人孤身一人,離家萬里,漂流在險峻的道中,心中的惆悵可想而知了。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進一步突出詩人的淒涼處境。

屋外是覆蓋著皚皚白雪的亂山,而屋內陪伴他的也只有那一盞孤燈,在這樣淒冷的夜裡,詩人心中該是何等孤苦。

這兩句詩人連用四個形容詞,“亂”、“殘”、“孤”、“異”,營造了一種極其悲涼的環境,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他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悲涼心境。

尤其是“亂”和“殘”字最為後人所稱道。

“亂”的不僅是深山,還有詩人紛亂的心;“殘”的也不僅是雪,還有詩人內心的淒冷。

這兩字看似寫景,實際確實抒情,一語雙關,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讀來令人心碎。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這兩句寫的很是直白。

因為多年漂泊在外,他和家中的骨肉越來越疏遠,反而是身邊陪伴的童僕,讓他越來越覺得親切。

原本若是在家中,兒女妻妾環繞,想來詩人應該是不會和童僕多親近。

古代等級制度森嚴,這也是人之常情。

可是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多年來陪伴在他身邊的只有童僕,自然會生出親近之意。

這樣看來,崔塗比起很多漂泊異鄉的遊子來說,也算是幸運了。

像高適“旅館寒燈獨不眠”、戴叔倫“寒燈獨可親”,崔塗好歹有個童僕相伴,而他們卻是真正的孤身一人,更顯悽慘。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最後一聯是詩人情感的迸發。

“明日”二字暗合題目中的“除夜”,過了今晚,便是新的一年。

他在漂泊中又度過了一年,是多麼渴望可以早點結束這流浪的生活,所以他用了一個“新”字。

他希望明年是全新的一年,這大概也是很多人的願望吧。

而除了羈旅之愁,這裡還隱隱流露出了一種對時光流逝的無奈之感。

當時的詩人已不再年輕,每過一年便少一年,因此心中也是十分惆悵。

唐代無名詩人在除夕夜,寫下一首高水平的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全詩到此結束,可是詩人所抒發的那種羈旅天涯、思念家人的愁苦之情,卻是綿綿不盡。

即使千年後再讀,仍覺得心碎。

後世對這首詩的評價也非常高,《批點唐音》曾言“絕無字眼,自是工緻,一字不可易”

蘅塘退士也將這首詩選入了《唐詩三百首》,足見水平之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