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文|桂魚秋風鍍 砍柴書院專欄作者


知乎上曾有人問過一個問題:你覺得有什麼重要的技能,或者智慧是很多人還沒有領悟到的?

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認慫。

在生活中,競爭是一種好的成長法則,但也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拼命去爭。有的時候,懂得示弱和認慫,其實也是一種高級的智慧和修養。

比如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梁冠華老師扮演的朱高熾就是一個懂得認慫的主。

身為朱棣的長子、大明帝國的未來儲君,朱高熾表現得非常慫,總是被弟弟們各種欺負,在父親朱棣面前,朱高熾往往嚇得連話都說不利索,唯唯諾諾。

如此慫包軟蛋,連他的兒子朱瞻基都有些輕視他。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但歷史上的朱高熾果真是這副“慫樣”麼?

決計不是,朱高熾號稱“明仁宗”,一個“仁”字,足以彰顯出後世君王百姓對他的肯定與愛戴。

那朱高熾為什麼還要表現的那麼慫包軟蛋呢?因為他需要示弱,他懂得認慫。

懂得示弱與認慫,有時就是一種高級的智慧與修養。

金正昆教授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智者示弱,愚者逞強。”說的就是,真正厲害和聰明的人,很多時候會比較慫。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對更優秀的人認慫,是一種教養和尊重

作為從靖難之役中九死一生的燕王朱棣,雄猜剛愎是他與生俱來的天性,軍隊主帥打沒了,皇帝親自上,朱棣先後五次親征蒙古,打的蒙古部落最終分裂。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朱棣在前線征戰,大後方的穩定工作自然就交給了太子朱高熾,朱高熾一邊協助處理朝中政務,一邊調集糧草供給前線。

可是,即便他殫精竭慮、日夜不休,還是因為疏忽大意出了紕漏,被朱棣狠狠地訓斥了一頓,甚至被他的兄弟嘲笑。

要知道,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朱高熾鎮守北平,饋給糧草,撫卹百姓,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沒有出絲毫差錯,為什麼老爸帶著他兄弟去胖揍蒙古人,朱高熾卻屢屢犯錯誤了呢?

我個人認為,朱高熾在故意認慫裝傻,好讓他老爸朱棣放心。

畢竟朱棣也是個權力慾望極高的皇帝,雖然及不上他老爸朱元璋廢丞相分六部、高度集中皇權的壯舉,但他也創造了一天忙於政務只休息2個小時的記錄。

要知道朱元璋在世時,即使在批閱上千奏摺、還幫著百姓處理雞毛蒜皮的小事的情況下,每天仍保持著2個時辰(也就是4小時)的休息時間。所以朱棣絕不是個昏庸皇帝,甚至還是個妥妥的工作狂。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明史》中寫他“事無鉅細,鹹決於上”,就是說他稱帝后操控權柄,永不放權的銳氣。

所以朱棣在跟蒙古人幹架時,自然不會忘記派人監視他大兒子朱高熾監國的一舉一動,也會趁人不備,突然干涉朝政,改變原有部署,打得朱高熾措手不及。

面對這麼優秀強悍的父親,朱高熾會怎麼辦?如果撂擔子不幹了,父親肯定會對他極為失望,朱高熾一脈的利益受損。

如果表現太過完美,秋毫無犯,又免不了父親的猜忌:這小子,表現得這麼好,該不是想籠絡大臣,登基當皇帝吧。

在這種情況下,朱高熾能做的就是儘可能認慫示弱,偶爾犯一些錯誤,讓老爸朱棣稍微寬心:這小子處理問題還欠點火候,還得我敲打歷練。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這樣做既滿足了父親朱棣的權力慾望,也不影響自身發展,朱高熾的慫,裝得恰到好處。

中國有句古話說“虎父犬子”,意思是老爸像老虎一樣威猛,兒子卻像小狗一樣慫,聽著雖然不好聽,不過有人強勢有人示弱,一家人倒也相處和諧,其樂融融。

當然也有反例,康熙皇帝與太子胤礽就是“虎父熊子”,兩個人都很優秀,也都很強勢,誰都不想認慫,結果自然是個悲劇。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懂得認慫,是因為有正確的自知之明

在《大明風華》裡,朱高熾不僅對他老爸朱棣裝慫,對他的兄弟朱高煦、朱高燧也認慫。

老二朱高煦勇武過人,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朱高煦曾經多次救他老爸朱棣於危難中,朱棣見他大喜,鼓勵他說:“勉之,世子多疾!(努力吧,你大哥身體不大好)”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這種縱容與寵愛,更加助長了朱高煦奪嫡的野心。

在他大哥朱高熾面前,朱高煦飛揚跋扈,毫無人臣之禮,甚至預謀武裝奪權。

老三朱高燧掌管錦衣衛與諜報勢力,自然也想爭奪太子之位。

但很奇怪的是,朱高煦始終不以為意,在兄弟面前,他以禮相待。

甚至他的弟弟們嘲笑他是“廢柴大哥”時,朱高煦也是唯唯諾諾,連一句反擊的言語都沒有,慫包至極。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朱高熾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強項是當個守城之君,一線打仗他做做後勤補給還行,要是真刀真槍的前線廝殺,他遠遠比不過老二朱高煦。

論軍事,他差一點;論謀略,他也比不上老三朱高燧,畢竟朱高燧掌管錦衣衛多年,也算是個把玩權謀的高手,幹特務工作的人,有的是奸詐謀略。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朱高熾有自知之明,這兩種優點都不具備,所以他容忍兄弟們的頂撞行為,更是在比他優秀的兄弟面前裝慫示弱,畢竟國家還需要他們一起治理。

同樣的,朱高熾也會放下身段向兄弟們請教軍事謀略與權謀之法。

《大明風華》裡,“朱家五子”討論研究軍事戰役的場景,就是真實的寫照。

只有真正明白自己的長處和短板的人,才會知道什麼時候應該認慫。

法國作家蒙田曾說:”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說,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徹底瞭解自己。”

優秀的人,都會有自知之明。這份自知之明會讓人變得謙遜,當身處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時,要放低姿態向別人請教和學習。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懂得認慫,需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感

印象中,“太子”這個職位是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但是我們發現朱高熾很多時候會主動迴避他“太子”的身份。

《大明風華》劇中,朱棣親征,讓朱高熾監國,結果朱棣回來就要看朱高熾在監國期間的奏摺。

朱高熾委屈地對兒子朱瞻基哭道:“我監國已經累成這樣了,你爺爺還是不相信我。”本就肥胖的他一時間竟站不起來了,被朱瞻基攙起來後,再由兩名太監架著回屋。

在朱棣面前,朱高熾也大吐苦水、積極認慫:“這活我幹不了,當您的太子不成,我當您兒子總行了吧。”

言語真摯,一下子戳中了朱棣的內心柔軟處。

是啊,這孩子往大的方面講是本朝太子,往小的方面講還是我的親生兒子,我一手撫養長大,是不是我對他要求太苛刻了?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朱高熾主動降低身份,用倫理親情感染朱棣,最終獲得諒解。

擁有過高的身份感的人,會把自己與他人區別出來,讓自己顯得格格不入。

這會讓我們在受到萬眾矚目的同時遭受千夫所指。

所以我們不妨降低身份,迴歸自我的最初狀態,用最原始的風貌感染他人,這樣我們一樣能獲得諒解與尊重。

朱高熾,這個歷史上最“慫”的太子與儲君,既沒有他父親朱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霸氣,也沒有他兄弟征戰沙場、建功立業的豪邁。

他像個默默無聞的“功狗”,在父親面前裝慫,在兄弟面前示弱,他用他的謙虛忍讓換來大明王朝政權平穩過。

他愛惜民力、不好殺伐,與民相息,這種仁君,也許史官不會用激昂的文字書寫,卻值得民眾永遠愛戴與敬仰。

“一秒變慫”過後,我們會滋生“一念之仁”,“慫”是表象,“仁”是根本。

適當認慫、懂得示弱,這個世界從不缺強者,只缺大智若愚的“慫人”。

他因貪吃差點當不上皇帝,在位不到一年,卻開創了“仁宣盛世”

【排版|匆匆 審核|沐漪】

【每日話題】關於朱高熾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柴叔愛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