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為什麼要把秦國往死裡整?

文物春秋


趙高是歷史上有名的陰謀家,秦始皇去世之後,發動沙丘政變,以秦始皇名義賜死公子扶蘇,矯詔擁立胡亥為帝。秦二世胡亥即位以後,趙高又唆使胡亥殘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忠臣良將,並鼓動秦二世繼續實行秦始皇暴虐的政策,引起天下大亂,最後導致秦王朝迅速滅亡。



那作為秦始皇及秦二世的心腹大臣趙高為何要處心積慮地搞垮秦王朝?

歷史上有種說法,趙高本為趙國宗室遠親,家族流亡到秦國。而趙高的母親在秦國因觸犯法律被處刑後身體殘缺,然後被收入秦國的專門收容刑滿犯人的隱官,趙高兄弟二人都出生在此。


因此,趙高的身份十分卑微,而且有汙點的。這無疑使趙高在高貴的秦國貴族及大臣們面前始終抬不起頭來,心裡極度自卑壓抑。所以,趙高只有更加勤奮地學習律法,希望得到秦始皇的重用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趙高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引起了秦始皇的注意,開始提拔趙高為中車府令,還讓趙高教幼子胡亥判案斷獄。趙高善於察言觀色,逢迎獻媚,很快就博得秦始皇及其兒子胡亥的賞識和信任,而這一切只是趙高高明的偽裝,他心裡早已因為秦國對其母親處刑及滅亡了自己母國趙國而對秦王朝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因此趙高處處諂媚秦始皇及其幼子胡亥,並在始皇帝死後,有預謀地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為帝。趙高因擁立之功得以掌握秦國大權,此時志得意滿的趙高開始展開他蓄謀已久的復仇計劃,徹底敗壞秦帝國,秦帝國的暴政導致天下義軍突起,秦帝國最終在內憂外患下迅速滅亡。


漫話史海


說趙高要把秦朝往死裡整,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沒有秦朝,便沒有他趙高。秦朝滅亡,他趙高也會隨之滅亡。趙高不會不清楚這一點。他不是要秦朝滅亡,而只是想獨攬大權,作威作福。因此,他殺了公子扶蘇,蒙恬兄弟,殺了李斯,殺了始皇的眾多兒女,又殺了二世胡亥,擁立了公子嬰。他擁立子嬰,也只是個名義,子嬰對此十分清醒,因此與二子合謀,果斷地殺掉了趙高。

趙高是趙國人,與秦始皇同歲。始皇贏政出生於趙國,趙高的母親是贏政的乳母。贏政與趙高是兒時的玩伴。後來贏政回秦國做了太子。趙高和其母親也來到了秦國。也許是發現了趙高是有野心的人,贏政的母親趙姬令人閹割了趙高,讓他做了贏政的貼身太監。趙姬反對給趙高以權力。但始皇登基以後,還是讓趙高做了中車府令,掌管印璽,並讓他做了小兒子胡亥的老師。這為秦朝滅亡留下了禍根。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始皇瘁死於沙丘。死前留下遺詔:以兵屬蒙恬,以喪會咸陽而葬。

這個遺詔是寫給長子扶蘇的。意思很明確,即要扶蘇回咸陽主持葬禮並繼位。當時扶蘇和將軍蒙恬在長城戍守。

趙高截留了遺詔,以利害關係脅迫丞相李斯與他合謀,立胡亥為帝,並造假詔,賜死了扶蘇和蒙恬。

這便是著名的“沙丘政變”。從此,煊赫一時的大秦王朝迅速走向了滅亡。

趙高有野心,本性殘忍。又因為被閹割,從內心深處仇恨贏氏。始皇在,他只能做一條馴順的狗。始皇死,他便就張開了毒蛇之口,瘋狂齧人。這是本性始然,不足為怪。但害人者,必自害。趙高機關算盡,最終也只落了個身首異處,被誅三族的下場。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趙高不是要把秦王朝往死裡整,而是趙高在追求自身慾望的過程中帶死了秦國。

趙高的慾望

趙高出身低賤,但因為自身有才學(懂律令,是個書法大家),又是秦始皇的遠房親戚,就被安排做了秦始皇的私人秘書。等到秦始皇病逝沙丘時,趙高恰巧侍奉在旁,趁此機會聯合李斯、胡亥,篡改了秦始皇遺詔,矯詔殺死了扶蘇蒙恬,改變了秦朝的命運。

在胡亥登記後,趙高為了穩固權勢,討好胡亥,先後逼死或者陷害了秦朝的大量宗室、文臣武將,包括同夥李斯。眼看著朝中無人能夠阻擋自己的權勢,趙高為了進一步掌握權柄,迎合胡亥享樂的私慾,建造供電,自己全權處理朝政,讓胡亥沉迷在遊樂享受之中,漸漸失去了對朝廷的掌控,趙高通過指鹿為馬成功印證了自己對於秦廷的掌控程度。

此時,關東的起義已經如火如荼,趙高不得已接連排除人馬平叛,但對內趙高眼看著自己僅僅在一人之下,妄想著自己也是秦始皇的遠方親戚,就想著篡位稱帝,在假借叛軍的名義殺掉胡亥之後想要登記卻發現無人支持,無奈之下胡亥只能選擇支持子嬰,妄想著繼續掌控子嬰,做一個實權派,可最終被子嬰設計除掉,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趙高從在秦始皇去世這種變天的關鍵時候,為了避免讓與自己不和的扶蘇即位,保住自己的權勢選擇支持胡亥上位。胡亥上位後,趙高還是為了保住權勢選擇除掉宗室和大臣。為了成為丞相,他選擇誣陷李斯併成功,可在成功並耍了一段威風后,趙高又不滿足了,他這次瞄上了胡亥屁股底下的座位,此時的秦王朝已經因為趙高的胡作非為而滿目瘡痍,最終在搖搖晃晃中徹底坍塌,而趙高也隨著秦王朝的覆滅而身死。

趙高最初因為權勢的原因而作出了影響秦王朝的決定,但此時還有李斯,在起義變得 漸漸不可控時,李斯曾經上書要求胡亥減輕天下負擔,,但胡亥專寵趙高,趙高又胡作非為,為了權勢誣陷李斯,秦王朝的大腦就在趙高一步步向上爬的時候漸漸變得瘋狂起來,秦王朝的滅亡也就不遠了。

秦王朝的滅亡是在趙高追逐自身權勢的過程一步步實現的,可以說是整個秦王朝給趙高做了陪葬品,是趙高在追求權力的頂點過程中被趙高給帶死了,而不是趙高一心想要秦王朝覆滅。


天天故史匯


這個問題問的有意思,我們知道秦國的滅亡趙高可是有著很大的責任的,趙高在秦始皇在世的時候深受始皇帝的器重,基本上始皇帝的生活雜事都由其負責,時間一長,趙高在始皇帝的心中已經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了。

後來始皇帝在路途中去世,而這個消息也只有趙高跟胡亥、李斯他們幾人知道。隨後趙高就開始了他“往死裡整秦國”的戰略計劃了。


趙高生前這麼被始皇帝器重,但始皇帝死後他卻這樣對待他留下來的秦帝國,說真的有點忘恩負義了。他極力縱容秦二世胡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一方面還除掉了李斯,他可謂是秦朝朝政陷入混亂的罪魁禍首了。

為什麼趙高要忘恩負義呢

我個人認為趙高這麼做如果說沒有深仇大恨他是不會這麼做的。

其實之前有人認為趙高的母國是山東六國中的趙國,趙高為了給死去的親人報仇而這麼做的,這個觀點也遭到了人們的反對,但我覺得這個觀點也算說的通。



這個觀點大概說趙高的父親和他的兄弟在長平之戰中陣亡,年幼的趙高只能跟母親相依為命,但好景不長,母親也被秦國繁重的徭役累垮而去世了。母親的死使得趙高更加痛恨秦國。為了尋著機會,他一開始憑藉自己熟練的駕馬車技進入了秦始皇的視野裡,後來更是為了貼近秦始皇不惜淨了身,這也就有了趙高滅掉秦國的後續了。


湯姆貓談歷史


趙高確實把秦嬴宗室,秦帝國的忠實臣子往死裡整。他想整絕這些人後,他當秦朝的皇帝或者秦國的國王。這個觀點可以從的《高祖本紀》找到依據:

及趙高已殺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中。

這是想當關中王,皇帝是當不成了,因為他說變秦帝國為秦王國了。

而《李斯列傳》又記載:

(趙高)入告二世曰,山東群盜兵大至,二世上觀而見之,恐懼,高即因劫令自殺。引璽而佩之,左右百官莫從,上殿,殿欲壞者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

這篇的章節中找到想當皇帝的確鑿的證據了。趙高想取代秦二世而代之當然皇帝,他搶了傳國璽自己戴上,但迫於壓力沒得逞。


那麼,不整乾淨秦嬴宗室和骨鯁大臣,趙高就出不了頭,更不可能爬上丞相高位,矇蔽秦二世之後,又劫令皇帝自殺,把皇帝的傳國玉璽拉過來自己佩帶。之所以沒當上皇帝,是上面引用中的"百官不從","天弗與"。

但是他轉了腦子一下,立了子嬰,想緩和一下自己的對立面,條件成熟後,殺子嬰而當上最高統治者。他不死,他這條心也會不死的。

趙高為什麼那麼恨秦始皇帝和朝中的高官顯貴呢?在沒得勢之前,他隱忍不發,在得勢後瘋狂報復。這與他的成長環境有關係。

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賤。秦王聞高強力,通於獄法,舉以為中車府令。

這兩句話簡單扼要地說明了趙高的出身非常低,出生於人人鄙視的罪犯之家;趙高有才能,在秦始皇稱帝之前,就因為是獄法專家而受重用,在秦王左右作爪牙臣。


他在低下的奴僕一樣的職位上,看多了高官顯貴的種種驕奢優渥的生活姿態和高高在上的貴族特權,由此深深地養成了自卑的扭曲性格和反抗的動力之心。他因此刻苦學習,不斷進步,秦始皇看他有進步心,辦事幹練"強力",讓他當了少子胡亥的老師。並找準上升突破口,盡力"師以生貴",借學生優秀而使自己顯山露水,並以此出人頭地。

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決獄。

由此教育少子胡亥取得好成績,得到秦始皇青睞,隨時跟隨前後。這還不行,趙高犯了大罪,蒙毅把他治成死罪。秦始皇可惜他的治讞才能,網開一面,這也是趙高"因才免罪"的又一次逃避牢籠之災。

秦始皇推行文字統一,趙高和李斯同寫標準文字範本,深受秦始皇喜歡。由此成了倖臣。掌管核心機要文書檔案。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

這是對學習成績良好的兒子胡亥的獎勵。

那麼多兒子,就胡亥一個人親自侍候而從,秦始皇很看好胡亥的,說明趙高的教育方法厲害。也說明趙高確實個憤發圖強的人,他有了目的而自強不息,這一點值得效法。


沙丘之變,他抓住時機,膽大心細,陰謀籌劃,取得極大成功。由此擠身決策層。至此,他掌握了人生的主動權。

首先先矇蔽秦二世,然後瘋狂報仇雪恨,欺騙妄殺公子扶蘇,鞭撻朝中元老,馮劫,馮無忌,李斯,蒙恬兄弟相繼被治成死獄。

嚴刑而刻法,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

二,再以帝位無二人,慫恿秦二世殘殺自己的兄弟姐妹

公子十二人戮死咸陽市,十公主碟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狙連坐者不可勝數

三,在朝中換血,除舊換新

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

四,矇蔽秦二世不聽朝,趙高邪說,以便自己專權決斷,徹底斷絕外面音信傳入宮內。

天子稱朕,固不聞聲。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聲聞,群臣莫得見其面,故號曰"朕"。

五,找替罪羊替自己背鍋,培植親信弒殺秦二世,與楚軍將領劉邦談判分關中而稱王,這些都是趙高的拿手好戲,他確實害慘了秦帝國以及後來的秦王國。

趙高是整垮秦朝的力量之一;是摧毀秦朝的統治的另一種勢力。但是,他的心地和行徑極其卑鄙無恥。他不被秦嬴末代國王子嬰滅族,也要被項羽滅族。因為他禍國殃民,心地歹毒,行為卑鄙。


劉一千五


趙高作為道家法派最優秀的實踐家,其一度十分飛揚跋扈進行專權,最後的結果是造成秦王朝的暴斃。

後世的儒家取得對道家反抗勝利,掌握話語權之後,將這一道家流派稱之為法家,只有這樣,儒家才能對他們進行口誅筆伐,畢竟儒家不好意思對自己曾經的思想啟蒙者,自己的道家老師大罵,甚至可以說是詛咒,他們也忘不了是道家方士為他們擋屠刀受到了秦始皇的坑殺,史稱“焚書坑儒”。

道家講究“道法自然”,就是說他分為“道自然派”和“法自然派”,“道自然派”應該是黃帝學派,傳世典籍是《道經》,在儒教中的地位相當於天主教的《聖經》;“法自然派”應該是老子學派,傳世典籍是《道德經》,其優秀理論傳人是韓非子(確切為韓國王族),實踐家是李斯(應該是蔡國貴族)及趙高(史載為趙國王族)。

秦始皇“焚書坑儒”實際上相當於保留儒教道家的“法自然派”而消滅儒教道家的“道自然派”,至於儒家,當時還沒有邁上儒教的領導層,只是平民階層的代言人。

道家,則是屬於儒教的貴族祭司階層,是統治階層,不管是“道自然派”,還是“法自然派”,都是領導儒家的,他們的政治主張儒家一般應當稱之為“春派”(道家道派,主傳教及建設)和“秋派”(道家法派,主肅殺及懲戒),所以孔子提出了著名的“春秋大一統”思想,就是主張道家的宗教流派應當實現統一,諸侯國世俗政權也應當實現統一,以使人們的力量集中,人多力量大,完成以往思維不敢想象的功業。

趙高的行為,就是道家法派對帝王權力的覬覦,由於無法完全摒棄人們的帝王神權的思想根源,所以他被動選擇了專權而沒有改朝換代,其進行的取代秦王朝的努力是歷史上有名的“指鹿為馬”,主要目的就是要明確秦二世胡亥“是人非神”,沒有統治的合理性,但是整個朝堂還沒有達到他能夠完全控制的地步,所以他放棄了建立“趙王朝”而繼續維持“秦王朝”。

但由於秦王朝在宗教領域的三次大的失誤,一是秦始皇尋訪長生不老藥未果,導致其未立太子的做法為世人所恥笑,二是道家道派對此宗教失誤頗有微詞,秦始皇惱羞成怒,實施了“焚書坑儒”,三是秦二世被道家法派強制“指鹿為馬”,加之《韓非子》“造神三方法”使民眾獲得了世人皆知的機會,使人們堅定了自己的無神論者信仰,敢於推翻宗教神權的統治,由此引發了對秦王朝的暴動,併成為“星星燎原”之勢,則是違背趙高本意,是他不願意看到的局面了。

一句話,趙高在秦始皇死亡之後,作為道家法派與秦二世展開了對秦王朝政教合一政權的爭奪,卻為楚漢爭霸創造出了空間和機會,是典型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也深刻印證了“堡壘都是從內部功破的”這個千古真理。

這與李自成與吳三桂相爭,卻成就了多爾袞的功業是一個道理。

趙高事件的另一個啟示就是,道家法派,也就是後來稱為的法家容易形成對帝王統治權的干預,所以封建社會的帝王都不在明面上採納法家學說,對其束之高閣,這就是其思想根源。


河東來



125878215蜂獾


秦的失敗主要原因不在趙高,主要問題還是出現在秦始皇用人方式上,秦始皇所用的有很多人才,趙高,李斯等等都是在某方面有特長的人才。但這些精英人才只有秦始皇一個所用,其他的人掌控不了這些人,也就是說他們之間的鬥爭是由秦始皇一個人來制衡,秦始皇在,誰也不敢動,秦始皇不在,就象群老師沒上課堂的小學生。秦始皇的手下不是一個團隊,沒有組織成一個團隊,這是大秦迅速失敗的原因。秦始皇應在死之前培養一個執政團隊,可能是他本人沒想到自己那麼快就死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