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內陸,既不靠海,也不產油,瑞士為何如此富有

國家似個人,大國拼塊頭,在地球上橫衝直撞。小國拼技巧,如螞蟻在象群間輾轉騰挪。小國生存,尤為艱難,為求生存,只能各顯神通。例如,因地理位置優越,做外貿起家的新加坡,韓國;因受祖上蒙蔭,賣石油發財卡塔爾,阿聯酋;因划船技術出眾,從美洲搬回黃金的葡萄牙,西班牙。可又不靠海,家裡又沒礦的瑞士人,是怎樣走上發家致富路的呢?

身居內陸,既不靠海,也不產油,瑞士為何如此富有

瑞士所在

要弄清瑞士怎麼致富的,一定先得知道他有多富。2018年,瑞士人均GDP8.2萬美元,高居全球第四。村裡最壯那位——美國,人均GDP6.2萬美元;歐洲最壯——德國人均GDP4.7萬美元。你可能會說,盧森堡,澳門人均GDP比瑞士還要高。可架不住他們總量小啊,一年GDP總額也就600億美元左右,瑞士是其10倍以上。

身居內陸,既不靠海,也不產油,瑞士為何如此富有

瑞信大廈

雖然瑞士國土面積只有4.1萬平方公里,不到浙江省一半,比海南稍大。但若把他放在全球來比胖,其GDP總量也只能排到第20名。體格還是相當不錯的,不像某些富裕小國那樣弱不禁風。探清了瑞士的家底,那就來看看他怎麼致富的。

與世無爭,悶聲賺錢

最為保持中立國時間最久的國家,那就就是瑞士。瑞士中立的歷史相當悠久,自1815年後從未捲入過任何局部戰爭和國際戰爭(包括一戰和二戰在內)。在這人類歷史上,最血雨腥風的200年時間裡,身處歐洲腹地的瑞士,竟做到了毫髮無損。這不僅為自己的發展贏得了機會,更吸引著動亂時期,各國的財富大量湧入。

身居內陸,既不靠海,也不產油,瑞士為何如此富有

不論是各國商賈名仕,還是政客明星,甚至是希特勒,都樂意把財富存放在瑞士。這持續150年以上的避險財富湧入,造就瑞士成為了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依託其嚴格的保密機制,領先的資產管理業務,順勢造就了瑞士銀行,蘇黎世再保險公司,瑞士信貸,安達保險等一系列當今世界的金融巨頭。

瑞士的永久中立國地位,優美的自然環境,還吸引了“國際紅十字會”,“世界貿組織”(WTO),“世界衛生組織” (最新中國人民對WHO比較瞭解),“萬國郵政聯盟”,“國際電信聯盟”,“國際氣象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等國際機構,紛紛在此設立總部。這又促進了瑞士的經貿交流進步一提升。

身居內陸,既不靠海,也不產油,瑞士為何如此富有

萬國宮

術業有專攻

低端玩家賣原材料,比如俄羅斯賣石油、木材。巴西賣牛肉,礦石;中端玩家來料加工,比如前些年的東方大國生產衣褲、箱包;高端玩家尋求暴利,比如山姆大叔賣飛機,賣芯片。瑞士小國寡民,沒有齊備的工業體系,受到很多限制。但他眼光賊尖,看到了醫藥,鐘錶這兩項高技術高產值的暴利行業。

全球四大鐘表集團中有三家是瑞士企業,分別為Swatch(斯沃琪)、勞力士和RICHEMONT(歷峰集團)。前兩家公司,大家應該耳熟能詳,最後這家歷峰集團好像沒有聽過。但是他家的品牌,如雷貫耳——從卡地亞到積家,從江詩丹頓到萬國,從萬寶龍到登喜路都屬於歷峰集團。特別是進入新千年後,其55%的銷售利潤,都收割於東亞地區。

身居內陸,既不靠海,也不產油,瑞士為何如此富有

如果你沒錢,可以忍著不買表。但如果有藥物能使你起死回生,減輕病痛,你一定會在所不惜。世界三大藥企中,除了美國的輝瑞,另外兩家制藥巨頭羅氏,諾華都是瑞士企業。西方的胖子們一直把持著製藥這個高技術領域,直到2019年中國兩家藥企——“中國生物製藥”,“恆瑞醫藥”才終於出現在世界藥企Top50強的名單末尾。我們也有一顆想當胖子的心。

身居內陸,既不靠海,也不產油,瑞士為何如此富有

瑞士還擁著世界500強名單上排在“中國工商銀行”,美國“通用汽車”之前的嘉能可公司(貿易集團);排名第69位的雀巢(食品);排名328位的ABB(電氣集團)。除此之外,瑞士還在酒店管理,高端機電領域有所建樹。只有800萬人口的瑞士,竟然擁有14家世界500強公司,牢牢佔據著部分高科技高利潤行業尖端位置。

身居內陸,既不靠海,也不產油,瑞士為何如此富有

瑞士迷人風光

被喻為花園國度的瑞士,常常被人讚譽為自然風景最美的國家,吸引著無數遊人前往。常常也有中國遊客調侃,在瑞士吃過此生最貴的面(180元人民幣一碗),最貴的餃子(30元人民幣一個)。那是因為有高端產業帶來的高回報,惠及到瑞士最普通崗位,如收銀員、貨車司機、清潔工人等身上,其薪資都在1萬人民幣/月以上。

身居內陸,既不靠海,也不產油,瑞士為何如此富有

回望祖國,那些還在貧瘠土地上掙扎的人,那些在髒亂小作坊埋頭不語的人,那些為了孩子的明天而不見陽光的人們。正因為中國不缺這種韌勁,我們才可以從百年前的蜷縮在地,到今日的擊拳相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和平安定與戰略發展眼光,是小國瑞士崛起的關鍵。如今,中華民族正在這條路上匍匐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