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太原的李淵遲遲不起兵,他到底在謀劃什麼?

古人行事,時常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且這樣的思想早在戰國時就被人們寫進了《孟子》。而在隋朝時,在李淵即將揭竿而起時,他也在尋找這樣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契機。

隋煬帝在位中後期,這位早年頗有作為的君主,逐漸走向昏庸。大業元年(605),隋煬帝下令開始營建東都洛陽。之後,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也開始動工。各地的馳道、北方的長城,都陸續出現忙碌的工人。而在西域、高麗,一陣陣的黃沙也被隋朝的兵馬掀起……

隋朝末年,太原的李淵遲遲不起兵,他到底在謀劃什麼?


在隋煬帝如此的統治之下,隋朝百姓,生活愈發困難。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施加的種種壓力,最終都落到了最底層的民眾身上。而被壓迫的脊樑,不是就此摧折,便是奮起反抗。隋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頻發。大業九年(613),劉元進佔據蘇州一帶,並自稱天子;楊玄感在黎陽縣 (今河南省浚縣)反叛,之後直逼洛陽……


而隋朝這樣的亂局,對於李淵來說,就是一種"天時"。各地群雄競起,這給李淵創造了契機和保護傘。隋朝的統治被砸出了裂縫,李淵才有了可去分一杯的羹。而由於不是出頭鳥,這也能增大李淵軍的存活幾率。而面對這個大局,李淵從一開始就是在等待合適時機的人。不然憑藉他在朝中的地位,他早在隋煬帝走向暴虐的時候,就可以對楊家動手了。


而對李淵而言,他所需要的"地利",並非單純的一方山水,而是山水之中蘊藏的人才,也就是他所看重的"人和"。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西北)人。李淵之父是北周的柱國大將軍,且擔任安州總管。其母獨孤氏,是北周八柱國之一的獨孤信的第四女,與隋文帝之妻獨孤皇后是姐妹。


隋朝末年,太原的李淵遲遲不起兵,他到底在謀劃什麼?

李淵早早地承襲了家族"唐國公"的爵位,此後歷任千牛備身、譙州(今安徽亳縣)刺史、岐州(今陝西鳳翔)刺史、隴州(今陝西隴縣)刺史、滎陽(今河南滎陽)太守、樓煩(今山西靜樂縣)太守、殿內少監、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李淵成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兩年後,正式留守太原,擔任晉陽宮正宮監。而太原,正是李淵起兵反隋的地方。


李淵在太原要等的,可以算作是兩類人。一類,是不加入己方,但自己能利用的人。另一類,則是能加入自己,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人。


由於李家與楊家的微妙關係,李淵若主動起兵,則容易給人留下話柄。畢竟,表兄弟之間居然刀劍相向,李淵作為臣子居然主動謀反,這哪一條,說出去都有損李家的顏面。故而若是李淵手下有人想叛亂,李淵再找藉口將自己鎮壓者的身份轉化為起義者,那麼輿論對李淵就會友好一些。而這樣的反叛者,還真的被李淵給等到了。

隋朝末年,太原的李淵遲遲不起兵,他到底在謀劃什麼?


大業十三年(617)二月,李淵轄區內的鷹揚府校尉劉武周起兵,自稱天子,還與匈奴勾結,意圖南下奪取天下。隋煬帝認為這是李淵失職,要治李淵的罪。故而當隋煬帝將矛頭指向了李淵,李淵便"無奈"起兵。

而李淵要等的第二波人,則是他的兒子和忠臣。在李淵留守太原時,其長子李建成就奉命留在了河東,來招納賢才。對於李淵而言,李建成作為自己未來的第一接班人,他自然是不適合缺席起兵這樣能建功立業的大事的。故而李淵需要等,等這個寄託了自己期望的長子,帶他帶來忠於父子二人的賢才。

另一方面,李淵需要在起兵以前,確保自己有足夠軍事力量和財力。因而他在太原的按兵不動,實際上還是在積蓄力量。李世民、裴寂等人,很早就在勸李淵起兵,但李淵一直在等。隋末各地起義頻發,這樣的局勢意味著李淵一旦起兵,那麼將要面對數量眾多的各地勢力。且隋朝軍隊尚存,官軍也是一大力量。因而要保證自己起兵後不會被立刻消滅,李淵就還需要時間來壯大自己的勢力。


隋朝末年,太原的李淵遲遲不起兵,他到底在謀劃什麼?

在劉武周起兵以後,李淵就曾以抵抗劉武周叛軍為由,派李世民、劉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與其說李淵是單純地在太原"等",倒不如說他是以靜制動,在暗中蟄伏。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大多數都是耐得住性子,心思深沉之人。他們不像項羽一般追求在戰場親手殺敵,而是更喜歡像劉邦一樣追求運籌帷幄。面對烽火再"等"那麼一會,在李淵看來,才更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