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都讲了什么?主要讲了三个道家核心思想(附金句)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分享庄子的道家思想。《庄子》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其中内篇7篇,分别是著名的:

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庄子内篇的名言金句在文章最后)。

一般来说,内篇是《庄子》的思想精华,但是你会发现这7篇内篇,并没有什么组织结构。有讲人生态度的、有讲宇宙万物的、有讲休养生息的,也有讲圣人和圣王思想的。那到底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庄子的道家思想呢?

《庄子·内篇》都讲了什么?主要讲了三个道家核心思想(附金句)

第一个故事是梁惠王和庄子的对话,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也就是很大的意思。惠子说,我用这个大葫芦去盛水,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惠子感慨说,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砸烂了。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庄子给惠子做了一个比喻。庄子说,宋国有一家人,他们善于调制不让手龟裂的药膏,世世代代以这个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就一起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做这种药膏,也只不过所得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游客得到药方之后,来游说吴王。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冰天雪地里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因为士兵们使用了这种药膏,所以手脚不生疮,于是大败越军,吴王就划割土地封赏他。

庄子说,你看同样的药方,有的人用它来获得了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来维持生计,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而导致的。你这个大葫芦这么大,你不能用来做瓢去舀水,那你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系在腰间去游泳呢,这样不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了吗?

在庄子的书中,后面我们还会讲到,这样的故事有很多,这就是庄子和老子在表达上的不同,庄子擅长用寓言故事启迪人思考,而老子表达的思想更加简单直接,没有半点含糊。

讲了这里,你可能觉得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讲了事物的相对性,两面性,而且事物的两个是相互相成,可以相互转换的。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 其实就像我们之前的音频说过的,越是简单的东西,越难以把握,因为简单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庄子·内篇》都讲了什么?主要讲了三个道家核心思想(附金句)

其实在道家思想的深处,我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是变幻莫测的,事物永远处于变化之中,这其实是一种辩证法思维,不管是“反者道之动,还是福祸相依”都是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只有好的一面,也不仅仅是坏的一面。而这种辩证法思维,才是道家思想之所为称为哲学思想的根本原因。

在和老子和庄子同时代的西方,也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的哲学家对宇宙的构成,事物的变化规律提出过很多简单而深刻的洞见。比如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也是阐述了世界是变幻莫测的。我们两次踏进的河流,我们脚底的水显然都不是同样的了。对于世界是变幻莫测的,古希腊另外一位哲学家巴门尼德则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理论,那就是“存在论”,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存在”,存在是唯一真实,和永恒不变的。

其实不管他们的思想是否正确,而他们的本质是一种辩证思维,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这才是哲学精神的本质。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免费阅读上千篇精品文章,或者你也可以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第一篇:逍遥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有用和无用


第二篇:齐物论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庄周梦蝶


第三篇: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庖丁解牛


第四篇:人间世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矣


第五篇:德充符

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第六篇:大宗师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第七篇:应帝王

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