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國家一直在提倡工匠精神,但技術工人的待遇卻遲遲沒有改善,導致國內的製造業,似乎目前後繼無人,很多小工廠招不到人,很多這一行的人紛紛轉行。

這一行,累,髒,窮。培養一個熟練的人,需要三到五年,高級人才需要十年以上,人才的流失,這一行在失血。

“為保持經濟競爭力,中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師(支撐“中國製造”的工業技師)。”下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如何處理好工匠精神與技術工人之間的關係。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中國應尊重技工,工資不再與學歷掛鉤!

這些年來,泛文憑現象導致中國院校忙著升級,中專升大專,大專升本科,重學術研究,輕技能操作,畢業生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只有28%的本科生和碩士生能在4月份以前找到工作,而全國技工院校的就業率卻始終保持在96%以上。

在製造業強國,摘得世界技能大賽金牌的“藍領冠軍”,所受關注及影響力一點不比體育明星差。但在我國,目前技術人才的培養依舊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正視”,高級技工短缺,技工教育體制不完善,工作苦且不被重視,我國技能職業人才的培養正經歷著種種困難。

國家要發展,民族要復興,離不開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共同努力!優秀的技術工人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理該得到全社會的更多的重視,也只有得到了更多的禮遇和尊重,中國這隻重要的隊伍才能不斷的發展壯大和進步!

下面給大家來講一個真實又普遍存在的例子:


本人從2003年開始就做數控慢走絲加工至今十五個年頭了,現在在天津一家國企當管理,說說我這些年的感受吧,開始的時候幹這行很自豪,模具行業當時是很吃香很高大上的行業,回家說起是幹模具的人家都會高看你一眼,因為當時的普工工資一個月也就幾百塊錢,而2004年開始幹慢絲這行已經每月拿到5000+的薪資待遇了,隨著貨幣的不斷貶值和人工的上漲,普工現在每月工資較之前都翻了6倍以上,而我們這行的平均工資翻了不到一倍,回家都不敢說自己還在幹老本行,連年的熬夜身體也垮了,連當初心裡唯一自豪的薪資待遇也沒優勢了,東西越做要求越高,壓力越來越大,機械是一門需要沉澱的專業,苦累髒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非凡的毅力是不可能堅持下來的,堅持下來了的最終結果也無非就是還有個“工程師”的光頭銜罷了!


德國是怎麼樣對待技工的呢?


德國技工工資高於全國平均工資,技校畢業生的工資幾乎普遍比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高,大學畢業生白領的平均年薪30000歐元左右,而技工的平均年薪則是35000歐元左右,不少行業的技工工資遠遠高於普通公務員,甚至高過大學教授。

由於德國技工的工資高,製造業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畢業生放棄讀高中繼而讀大學的道路,直接進入職業學校。德國的職業教育由政府全額撥款,一個學生一年可獲政府4100歐元的教育經費。學生在職業學校學習期間就被企業“訂購”成為企業的準員工,企業要按規定向“訂購”的技校生每月支付600-800歐元的學習津貼。

德國社會對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這才讓德國技工的工資普遍較高。德國實幹者更是人才輩出,他們以精湛的工藝技術創造了享譽世界的“德國製造”。雖然德國曆經風雨,但德國製造讓德國經濟穩健增長,牢牢地支撐了歐洲的危局。歐元區至今屹立不倒,德國製造功不可沒。

德國製造之所以如此強悍,關鍵是這個國家積蓄了豐厚的“工匠”資源,包括工程師、高級技工、普通技工。德國的工匠精神就是嚴謹、規範、一絲不苟,規定螺絲需要擰五圈,他們絕不會擰四圈半。無論是工程師還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絕活,有的是祖上傳承,但更多來自遍佈德國的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甚至應用技術大學,此外德國行業協會的培訓和企業內部的實地訓練也非常普遍。

問題是,為何那麼多德國人甘願做技工而不是普遍追求高校文憑?

1、在德國,做技工不丟人

在德國人看來,每個人所做的事情不過是分工不同而已,無論是政治家、教育家、企業家、工程師還是技工,他們僅僅是職業之別,不存在尊卑貴賤。德語“職業”一詞,意即天職或上帝的召喚,每個人從事的職業,從“天職”的意義上看都是神聖的。正因為如此,德國人做事認真負責,能靜下心來做好分內工作。

2、技工同樣也有很高的收入

普通技工2000-3000歐元(約14500-22000人民幣)的收入,一點也不比大學畢業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高級技工則是企業之寶,他們的收入更高,養家餬口已經不在話下,而且還可以買房買車,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就算是一人養家,同樣可以到國外度假或專注於自己的業餘愛好,比如名酒收藏、古董字畫收藏等,這些並不是只有受過高等教育人士才享有的“專利”。

從職業學校畢業出來的同樣是人才,他們也有機會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工資和海外補貼。我的一個朋友從技校畢業後就職於辛克全球貨運,工作幾年後被分別派到北京和上海擔任技術主管,不僅能存下很多錢,而且每年還邀請父母到中國旅遊。

3、德國的教育通道對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均非常暢通

從事技工的人,如果想“轉換跑道”,也可以申請進入應用技術大學繼續深造,畢業後拿到國家承認的碩士文憑。當然也可以通過補習,取得“Abitur”(完全中學畢業文憑)後,同樣也可以申請綜合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德國上學沒有年齡限制,屬典型的活到老學到老的範例。因此,如果大學課堂上見到白髮蒼蒼的老頭老太太,那根本就不足為怪。

由於德國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觀念、技工也享有較高的收入、隨時可以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所以不少德國人寧願選擇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比拼大學文憑。正因為如此,德國不僅有眾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也有大量“腳踏實地”的實幹者。

再看看德國的福利

1、禁止節假日休息日上班

第一是改善受福利者的地位,首先,在勞動保護政策方面,國家法律嚴格規定,禁止招收童工,禁止讓18歲以下的青年工人上夜班,禁止休息日和節假日上班,禁止讓孕婦在產前六週,產後八週上班,除每週休息兩天以外,每個工人每年享受六週帶薪休假。

德國人嚴格遵循節假日不上班的規定,到了禮拜天,連商店都關門了,商店的服務員說,我是人,我也要休息,要尊重我的人權。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2、德國人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

德國人現在要的不是更多的收入,而是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德國現在的情況是,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數是這麼算的:雙休日102天,再加40多天的帶薪假,還有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再休20多天。

在德國,一旦企業拖欠職工的工資,則由政府先支付給員工。企業欠員工多少錢,政府就給職工多少錢,先讓職工回家,接下來的事就變成了政府最後一次工資,和違法企業之間的事。德國政府先出動警察局、檢察院介入欠薪事件。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3、企業欠薪 政府先還

在德國,一旦企業拖欠職工的工資,則由政府先支付給員工。企業欠員工多少錢,政府就給職工多少錢,先讓職工回家,接下來的事就變成了政府最後一次工資,和違法企業之間的事。德國政府先出動警察局、檢察院介入欠薪事件。

4、德國勞動局為工人提供優質培訓服務

德國還成立了由工會、僱主協會和國家公務員代表各佔1/3的各級勞動局,負責向工人介紹勞動崗位,提供職業諮詢,促進職工教育,組織進修和改行培訓,在改行培訓期間,勞動局要為進修和改行培訓的工人提供無息無償的補助、信貸、生活費。一句話,德國的勞動局不是一個只收錢不幹活的擺設,而是真正為職工服務的組織。

5、夫妻分居也有補助

假如夫妻不在一個城市裡面工作,丈夫為了去另一個城市讀進修學校而跟妻子分居,如此國家要給錢的。另外,工人回家探親,路費由勞動局支付。假如工人不想兩地分居,要妻子搬過來,全家都搬過來,那麼,行李搬運的費用也由勞動局支付。

6、工資只加不減

在德國,工人工資的變動只能做出有利於工人的決定,即只能加工資,不能減工資,即使企業倒臺了都不能減。假如企業真的破產,那麼最後一次工資就由政府支付。德國建立了一個全面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網極其嚴密。它保障了聯邦共和國公民的生存,並在他們面臨疾病、工傷事故、失業、殘疾、衰老以及死亡風險的時候,提供了廣泛的社會保障,從而使得聯邦德國成為戰後世界中最大的社會福利體系。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7、享受優越的社會保障

失業保險方面,凡在失業以前三年之內交過至少360天義務保險的工作者,只需繳納費用的一半,即可領取失業保障金。如果你是一個有孩子的父母的話,如果你需要撫養子女,你可以領取最後工資的68%。如果要是你不養孩子,就只能領取最後工資的63%。但最多不能超過832天,在這期間,你無需納稅,在2年零100天內你是可以不納稅的。 在醫療保險方面,僱員只需繳納一半的保險費,其配偶和子女均有權免費享受這個福利,一人交保險全家吃(子女沒有工作)。在養老保險方面,凡年滿65週歲的男性和年滿60週歲的婦女,只需有15年繳納過一半的保險費(相當於七年的保險費),就有權利享受正常養老金,等於最後淨工資的2/3,任何人都一樣,總統、總理和小學校園幼兒園阿姨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是最後工資的2/3。

8、職工工傷可得賠償

在工傷事故保險方面,職工無需繳納保險費,一旦發生事故,由保險機構負責提供全部賠償金。另外,一旦出現工傷事故,老闆就要賠錢。因此,德國的機器一般都很安全。如果機器太危險了,老是發生工傷事故,老闆賠不起,還不如把這個錢省下來造機器,增加安全性減少汙染,這樣多划算。因為,一天到晚賠錢,老闆受不了。

9、孩子生得越多補助越多

不管收入狀況如何,德國人可以享受每個月為第一個子女領取50歐元,第二個子女開始就上升為100歐元,老三就是250歐元,老四是500歐元,老五1000歐元,老六2500歐元,老七的時候就是5000歐元。這個錢每月都可以拿,一直到孩子年滿27週歲!

有話說:

1. 當下經常可以看到“實幹誤國,炒房興邦”的言辭,雖有失偏頗,但不失為現製造業從業人員的尷尬的現狀。

2.整個社會對製造業的意義認知並不高,技術工人的待遇與普通工人的待遇並沒有根本的傾斜。

3.由於社會各方面的原因,對技術工人的認可並不高,社會地位低下,大多數工人兄弟心裡也有一定的自卑感。

4.政府對工匠精神還停留在口頭表達的階段,還沒有具體的措施,如果有措施也是先從國有企業開始,這也加劇了這個行業的人才流動和流失。

5.當前經濟形式下,一個技術工人根本養不了一個三口之家,這也打擊了這部分人的信心,和行業的人才斷層。

6,離開這個行業很容易,但要是培養一個從業的人才,可不是分分鐘的事,到頭來損失的還是社會,國家。

製造業工人10年前和現在的對比,有些心酸...


在製造工廠從事技術工作已經超過十個年頭,當我靜下心來思考這些年在製造業經歷的一路變化,不禁感慨萬千…這到底是怎麼了?我們的製造業為什麼會變得如此結果?

10年前受人尊重 10年後被人瞧不起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10年前工資4000元 10年後工資6000元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10年前用國產機床,10年後用進口機床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10年前學技術,10年後練嘴皮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10年前工匠精神,10年後娛樂精神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10年前很充實,10年後很迷茫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技術工人沒有尊嚴,拿什麼談“工匠精神”?

如今,我們看到了政府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弘揚工匠精神”,看到了央視開始報道製造業,這些都讓我們製造業人看到了新的曙光。

我們更希望,制訂政策、關乎製造業命運的那些專家、學者、官員,能深入基層瞭解製造業的苦與痛,別再只講好話、空話,制訂一些脫離行業的方案。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笑容燦爛的製造人,我們希望看到充滿生機的製造企業,我們希望看到強大的“中國製造”!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要讓工匠精神立起來,首先必須在體制機制上讓技術工人包括所有誠實勞動尋求生存發展的勞動者,真正能夠安身立命,有尊嚴、有地位,有好的生活、好的發展、好的前途。只有實現勞動真正光榮、工匠受尊崇,工匠精神才有生長之基,才能發揚光大。

人類社會是靠人的勞動發展起來的。勞動創造價值。勞動有體力、腦力之分。儘管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從事腦力勞動的人越來越多,但人類社會仍離不開體力勞動,而且體力勞動的技術含量會是越來越高,特別是那些有一技之長的技工與匠人。

曾幾何時,在我國,“勞動者最光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僅是響亮的口號,也外化於相關制度、內化於人們的行為中。

愛崗敬業的掏糞工時傳祥、售貨員張秉貴、鐵人王進喜、技術革新能手王崇倫等,都是家喻戶曉的全國勞動模範,是眾人矚目、景仰、學習的榜樣。那時工廠的八級技工,是企業的“牛人”、眾人眼中的能人,其經濟、社會地位之高,足以證明“勞動光榮”絕非虛言。

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與社會的價值觀發生了鉅變,權力與金錢成了許多人頂禮膜拜的對象。人們視能賺大錢、能飛黃騰達者為“能人”“成功人士”,這些人也往往是社會名人,為社會所推崇,而那些默默耕耘、誠實勞動的匠人以及身懷絕技、身手不凡的技工、“土專家”則淡出人們的視線,甚至為人所不屑。

長久以來,在一線勞動似乎已成為“不光彩”“沒出息”的代名詞,企業工人中稍微有點出息的或者說最好的出路似乎只有進入管理層。已持續多年、困擾企業多年的“技工荒”,不能不說與這種社會現實有關。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即使在“金藍領”逐漸吃香的當下,技術工人仍在不斷流失。不難看出,在企業的待遇、地位低,缺乏勞動獲得感及榮譽感、個人尊嚴感、社會認同感,是主要原因。的確,近年來在企業,儘管一些技工的收入提高了不少,但與技術、行政管理人員相比,其“低人一等”的地位並無多大改變。

一位國家級技術大師的感受尤為真切:無論技術多高的工人,都得受哪怕職位最低的幹部管理,只要帶“工人”二字,就沒有發言權,崗位可被隨意安排,任務可被隨意增減……最終其只好通過借調到機關培訓部門來提升尊嚴感。

由此可見,“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傳統觀念在正走向現代化的中國依然根深蒂固,它固化在一些至關重要的制度安排中、社會價值中,進而固化在人們的觀念裡。

為什麼整天空喊“工匠精神”,卻對技術工人的低薪視而不見


現如今,高考仍是大多數學子尋求好前途的首選,每年此時,數百萬考生包括老師家長揮汗如雨、準備衝刺的場景都會重現,每年對高考考生及考試現場的種種“保衛戰”都會上演。

即便是那些選擇職高的學生或家長,又有多少不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無奈選擇的?如果任由這種狀況發展下去,發揚工匠精神恐怕是奢談。

誠實勞動、敬業愛崗、專心致志、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是任何時代、任何行業的發展之基。尤其是當今中國,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打造製造業強國、實施工業4.0戰略,都離不開大量技術工人的支撐,也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領。

而要讓工匠精神立起來,首先必須在體制機制上讓技術工人包括所有誠實勞動尋求生存發展的勞動者,真正能夠安身立命,有尊嚴、有地位,有好的生活、好的發展、好的前途。只有實現勞動真正光榮、工匠受尊崇,工匠精神才有生長之基,才能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