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有的教師課講得“好”,教學成績反而差,原因何在?

有的教師課講得“好”,教學成績反而差,原因何在?

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教師,其課堂教學水平很高,獲得過省市縣各級優質課獎勵。按理說教師講課水平高,教學成績自然也高。但現實卻是會講課的教師所帶班級教學成績並不盡人意,甚至趕不上剛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帶著這一問題,在今年的教學視導中,我每到一所學校,就對該校教學水平高和教學成績高的教師分別進行調查和了解,排除教師個人性格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形成了如下幾點認識:

有的教師課講得“好”,教學成績反而差,原因何在?

其一,“講得好”不代表“學得好”。講課水平高的教師,個人素質都很好,無論是教學基本功,還是處理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都堪稱一流,這也是他們能夠在各類優質課比賽中勝出的主要原因。但正是由於這些長處,導致有些教師重“教”不重“學”,課堂上教師過分發揮自己能講會講的優勢,擠佔了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講課水平不高的教師,卻能在課堂上把大量時間放給學生,或引導學生自學自悟,或進行質疑討論,或讓學生進行高效訓練,對學生非常實用。

教學包括教和學兩方面,講得好不代表學得好。這就像學習汽車駕駛技術一樣,教練可以很生動地講解掛檔、松離合、踩油門、剎車等基本原理,學員也能夠聽明白,但要真正學會駕駛技術,需要學員花費大量時間反覆操練。由此可見,課堂上留出足夠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是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的。

其二,“聽明白”和“記住”不是一回事。基礎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初中階段,讓學生記憶、積累知識仍是教學的主要任務,沒有一定量的知識積累,就談不上能力的提高。課講得好老師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概念、原理、知識點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便於學生記憶和理解,考試時應當能得高分,然而卻事與願違,原因有二:

一是這些知識大多是由教師“講會的”,學生並沒有真正學會,看似聽明白了,印象也不深,考試時自然難以應付。二是這類教師大多比較自信,認為學生當堂已經學會了,考試自然不成問題,於是就不注重平時的複習和鞏固,造成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有些老師雖然講課不那麼生動,但知識點砸得很實,還能拿出大量時間讓學生複習鞏固,學生的考試成績自然會好。

遺忘是人在學習時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研究表明,學生要掌握一個英語單詞需要在不同的時間段重複9遍才能記住。只靠聽一節課就讓學生記住所學知識是不現實的。因此,講課好的教師也要改變“以講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質疑和討論,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其次,要根據記憶規律,注重對知識進行歸納,形成體系,並及時指導學生鞏固和複習學過的知識。

有的教師課講得“好”,教學成績反而差,原因何在?

其三,“記住了”並不等於“會用”。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是應用,因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是教學的目的和歸宿,否則即使學生對知識背得滾瓜爛熟,問題情境一旦發生改變則無所適從,自然不會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課講得好的教師應在教材研究上下工夫,對知識和方法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學會思維技巧,掌握不同類型題目的解題方法,教學成績的提高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