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愛的禮讚

《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愛的禮讚

沃爾夫岡·阿瑪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在歌劇領域的創作呈現出多彩多姿的風貌。自他10歲時所作的《第一誡律的責任》,到35歲去世前所作的《魔笛》與《狄託的仁慈》,共有24部之多。如果將這些作品加以歸納整理,大致可分為正歌劇、喜歌劇與歌唱劇三類。莫扎特定居維也納後,憑著在那裡完成的《後宮誘逃》,在歌劇創作上獲得了認同。此後,莫扎特便根據作家博馬舍的名作《費加羅的婚禮》創作了一部同名喜劇,此時的莫扎特已進入了創作的成熟期,《費加羅的婚禮》於1786年5月1日在維也納布爾克劇院首演。《費加羅的婚禮》首演時儘管非常成功,但不久之後,維也納卻不再上演了。原因有二:一是原作的內容在徹底地諷刺貴族社會,於是受到貴族們的排斥;二是當時的維也納人仍舊偏愛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劇。所幸的是,同年12月《費加羅的婚禮》在布拉格上演後,獲得空前的成功,這才使得這部歌劇繼續上演。後來莫扎特受邀訪問布拉格,更感受到終身難忘的快樂和榮耀。

《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愛的禮讚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描寫了作為平民的費加羅,同垂涎於他未婚妻蘇珊娜美貌的貴族主人阿爾瑪維瓦伯爵之間的鬥爭。歌劇對貴族社會進行了淋漓盡致地揭露和諷刺,對貧民的愛情進行了禮讚。莫扎特在創作這部歌劇時充分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蕩的貴族老爺同獲得勝利的聰明僕人形成鮮明的對照,並以此作為整個劇情發展和音樂描寫的基礎。劇中的平民費加羅以機智、勇敢和勝利的姿態出現在舞臺上;而貴族的虛偽、墮落則遭到無情諷刺和揭露。莫扎特通過喜劇性的愛情故事,運用智慧和膽略取得了鬥爭的勝利,終於二人幸福成婚。

《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愛的禮讚

莫扎特大部分的歌劇序曲都使用奏鳴曲式,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序曲》也不例外。首先,音樂直接從主部主題開始,主題為重複樂段,每段由兩句構成,第一句旋律為急促的音階式八分音符齊奏,在1、3小節處使用了休止符,句子的結尾乾淨利落,這種長句與短句的緊密結合體現了費加羅和蘇姍娜急於完成婚禮的興奮心情。第二句延續前面的情緒,整體氣勢大大的擴展,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連接與轉位和絃的運用共同營造了充滿力量的音樂情緒。其次,連接部使用連續的快速八分音符,音樂川流不息,時而在主旋律上,時而在伴奏織體上,採用模進與重複等技法使音樂充滿了動力性,和聲上多采用D-T的連接方式,最後進入D音A大調。再次,副部主題從A大調的D開始,升四級與D的連接、伴奏織體的不穩定均具有離調的性質,讓人感到忐忑不安,預示著費加羅婚禮的曲折。由此可見,音樂情緒的轉化與劇情整體情況的吻合是歌劇 《費加羅的婚禮》序曲創作的特徵。

《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愛的禮讚

《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是一首妙趣橫生的作品,它概括了普通平民的性格特徵,烘托了喜劇中勝利的歡樂氣氛。從中不難看到費加羅機警、幽默的形象和蘇珊娜聰慧、美麗的倩影。這部序曲是世界上各個著名樂團常演的作品。堪稱為一部精緻的、濃縮的“袖珍交響曲”。這部序曲的篇幅不長,莫扎特在這部作品的寫作中也沒有使用歌劇中的音樂主題。但是同歌劇本身有深刻的聯繫,它包涵了歌劇所要表達的思想、風格和情感,是愛的禮讚,世界上沒有哪一場婚禮像《費加羅的婚禮》那樣,如同珍珠一樣玲瓏剔透,又似陽光一般熱情溫暖,在歷經兩百多年歲月的淘洗後依然煥發青春的生命力。莫扎特可以說是最具知名度的古典音樂家之一,作為音樂史上古典主義時期的代表人物,《費加羅的婚禮序曲》中他運用清新典雅的旋律,優美均衡的音樂為我們詮釋了古典主義的理性與和諧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