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暖簾,日文寫作“暖簾”,這種名稱最初出現在鎌倉時代(1185-1333)。“暖簾”一詞本意為“門簾子”,與“禪宗”一起傳到日本。起初,禪院裡的僧人,山村裡的農民,海岸邊的漁夫或小鎮上的商販,習慣在門口懸掛一塊布簾子或自編的草簾子,叫“垂席”或“垂筵”。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14世紀中葉,我國元朝順宗年間編纂的禪書《敕修白丈清規》傳到日本,無著道忠先生在註釋裡寫∶“棉布覆簾面,防風氣,故言暖簾。敕修清規月分須知雲,四月候天氣,僧堂內,下暖簾,上涼簾”。意思是,平日用來擋日光用的簾子叫“涼簾”;寒冷時期,為了防風寒,在涼簾上又覆蓋一塊布簾,就稱“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暖簾懸掛於房屋、牆壁、門廊或窗戶,簾子從底部到接近頂部處被分割成兩部分或多部分,以有利視線和方便通行。暖簾有多種材質、尺寸、顏色和款式。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暖簾因其形狀和大小分為“長暖簾”、“半暖簾”,極短而寬的稱為“水引暖簾”等。暖簾(鑽過布簾進去)是日本人進屋時的習慣,,即做彎下腰鑽進去之態。由於材料多為木綿(棉布)或麻,故“暖簾腕押”(與門簾比腕力),則是指喻“徒勞無益、毫無效果”之意。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名的《年中行事繪卷》和《粉河寺緣起繪》的畫卷裡,描繪了許多民家門口掛的長暖簾和短暖簾,不過當時都是些無字無圖案的普通棉布。暖簾真正風行的時代是在奈良時期(公元710-794),那時的人們在家中和店鋪裡用布來遮陽防塵。


後來,店家們意識到,在特定時間掛起這種門簾,以宣佈自己開始營業是一種吸引人的方式。因此,店家把紋章和字號染在門前的簾子上可以讓顧客一眼就認出自己的店鋪而且店鋪的營業狀況也一目瞭然。直到現在,商店入口處掛出暖簾有“正在營業”的意思,打烊後一般就收起來。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暖簾上一般為漢字、圖標及日文字母,設計方式較為傳統,偶有現代設計。室內暖簾主要用於分割用餐區與廚房或其他操作間,有防煙塵之功用。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但日式的暖簾到如今早已超越了其原本擋風遮塵亦或是“幌子”的初衷,而更傾向於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繼承精神。


雖源於中國,卻知於日本。反觀中國,對於傳統以及傳承不夠重視,以至於太多文化發展過程中就日漸式微。暖簾,成為了日本的代表物品。


走進一條深深的巷子,這裡或安靜,人煙稀少,那麼便不去想那繁華,看青磚白瓦,欣賞路過人家的暖簾,用本子和畫筆記錄下來。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或熱鬧,人來人往,那麼便跟著人們一起,買些小食酒水,看各式各樣的印花,觀察各家不同的暖簾。


精緻素樸的暖簾掛在門前隨風飄蕩。成為了一個易被忽略的極美之境卻在定睛看它時給你無盡的美感綿延。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有一種冬日的風景,叫暖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