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十六字,课堂上档次!

课堂是教师教学最重要的阵地,抓住课堂才能够真正抓住教学的效果。“高效课堂”、“自主课堂”、“特色课堂”、“生本课堂”、“任务课堂”等一系列的课堂形式异彩纷呈。先进时尚的课堂教学理念百家争鸣,多彩新颖的教学手段更是百花齐放。

备课十六字,课堂上档次!

那么,教师在课前究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够让我们的课堂精彩不断?答案无疑是两个字:备课。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可以说备课是本、是源、更是魂。

备课?备什么?怎么备?如何备得好?每一位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无法避免这样问题。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课前准备的充分,课上才能大展拳脚。在多年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中,我将一半的精力都用在课前的备课中,并通过四个方面,总结了16个字。每节课前都从这16个字入手,将教学进展的淋漓尽致。

备课的四个方面分别为:备教材、备课标、备学生和备方法。

1

备教材

全国各地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形式多样,涵盖面广。从教材的难易程度来说(相对于全国高中生),处于中上等水平。基于此种现状,固定的教材不可能满足所有地区、所有层次的学生使用。这样就需要教师严格把关教材,适当地对教材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与调整,来尽量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1

omit(删)

首先要omit(删)。教师在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后,对教材中难度较高、完全超出学生接受和掌握水平的篇章要大胆删剪。否则,学生学得吃力,教师教得痛苦,事倍功半成效低。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对英语失去信心和兴趣,甚至望而却步。那么,教师将不适合的文本删去后,是不是等于该部分就无法呈现给学生,该模块(单元)即为空白呢?Of course not。

2

replace(替)

及时的replace(替)至关重要。教师要预先就本模块(单元)的话题搜集相关资料,尽力遵循“前沿、趣味、多样”等原则,丰富学生的阅读需求,真正将阅读变成悦读,达到让学生主动去读,即从知识广度上对学生做潜移默化的铺垫。但教师所选材料必须接近学生现有水平,让学生有信心去读,经过学习能够得着,吃的消,忌高深、防潜燥。如果教材已经符合学生现有水平无需替换的话,教师则需对学生进行适度地拔高训练,让更有能力的尖子生有所突出与发挥,正所谓“因材施教”。

3

add(补)

这时对原有课本进行补充则很有必要,即add(补)。补充话题涉及但教材上没有呈现的单词、短语或表达方式;补充教材上体现但没有总结整合的语法现象和规律等,即从知识深度上对学生进行能力拓展,真正将阅读变成乐读,节奏感强,将无声变有声,让阅读成为习惯。

4

adapt(改)

最后为adapt(改)。编写教材的人通常是教育教学的专家或多年从事教育教学方面的编辑,用词与表达皆为书面正式用语。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对英语的领悟力、掌握程度和对语言的基本功参差不齐,且总体上并没有完全达标。这样就需要教师将课本上的一些书面用语灵活处理为口头表达形式(有时为刻意简化)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这样化繁为简,就更有针对性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既可以兼顾教材,又可以把握学生,可谓求同存异,各展所长。

2

备课标

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会有一定经验的积累,通常体现在对教材把握很准。但由于各地所选用的教材版本不同,高考就无法以一个版本的教材为基准,这样就会出现教材与考试标准不完全一致。鉴于此,教师就要将教材与课标(课程标准)相融合,当教材与课标有所出入时,教师就要尽量以课标为准绳,对教材进行适度调整。建议做到以下四点:

1

comprehensive(全)

‍高‍‍‍‍中英语教师要对高中阶段所教授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依据课标,对高中三个年级,要有计划的逐一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在基础的一、二年级,教师需下一番苦工,将课标里所列学生必须掌握的各个知识与能力要求(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必要时需进行集体备课,吃透课标,挖掘课标中所蕴含的信息,避免将课标要求有所疏漏。‍‍‍‍‍‍‍

2

precise(准)

‍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就是要对知识把握准确,传授精确。只有先做到了精准无误,才能谈及其他教学艺术手段。课标不同于教材,它只有提纲契领,没有具体表述,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才能对课标知识做全面的把握,做到全而洁、精而准‍。‍

3

key (重)

教师在传授课标的同时,更要把握住不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重要性,甚至是同一知识点在不同语境场合下所体现的程度,即不可千篇一律,而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课标在对学生不同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上,不可能程度相同,这时教师就要凭借着自己积累的实际经验,借助教师间相互取长,来突出教学的重点。所谓重点知识重点讲,讲得细,讲得清,讲得到位,讲的灵活。次要知识一般讲,重了解,倾理解,讲的轻松,讲的简洁。尽力做到不偏、不怪、不繁。‍

4

appropriate (度)

凡事都要有个度,知识也不例外。再重要的知识也不应讲授的高深莫测,再有用的尝试也不应该扩展的漫无边际。课标只有对知识的列表,并没有对知识程度的标注。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在方式与程度上都不尽相同。往往一个知识点教师应该讲授到什么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教师要对大量的试题(尤其是可信度高的高考题)进行分析、推敲与筛选,通过其考频、重要性、灵活度等方面对其做精准的把握。在避免讲解不到位的同时,也要切忌过犹不及。准确把握“度”才是发挥学生学习效果最大化的捷径。

3

备学生

许多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常常凭借自己多年丰富的经验来把握重点、难点。但往往这些活动都是教师单方面进行的。而受教育的对象是与教师有着年龄、理解力、观念等都有差异的青少年。教学是双边的,一个巴掌拍不响。也许教师认为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恰恰是学生已经掌握较好的,而教师认为次重要的或简单的知识,反而是学生认为棘手的或陌生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教师一切从受教育的对象出发。也许在一张崭新的白纸面前,经验有时会显得更加苍白。‍

教师首先要将学生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大致分为四个层次:skilled(行),OK(会),weak(弱),blind(盲),并针对这四个层次斟酌出应对策略。‍

‍‍常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在深刻了解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业务过程中,了解掌握对方的状况也尤为关键。在学生目前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教师要目标性强地、有意识地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出等级,同时就一个知识而言,将学生归为不同级别加以分层教学。‍

1

skilled(行)‍

skilled(行)‍意味着学生对一部分知识掌握的很透彻,甚至可以充当教师的角色为其他学生答疑解惑,可谓“兵教兵,兵更精”。同时也能表明在同一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上,这些学生已经过关,甚至优秀。‍

2

OK(会)‍

OK(会)‍则表明学生对已授知识已经合格,在没有过深的拓展与探究的情况下是可以应对的。教师应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多花时间,因为通常这部分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占大多数。但教师也需知道,学生学了不等于学生懂了;学生懂了不等于学生会了;学生会了不等于学生熟了。要在已会的知识上进一步做文章,朝着拔高的方向努力。同时也要让这一部分学生不止步于此,从会到熟,提中促优。‍

3

weak(弱)‍

weak(弱)‍是指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牢靠,吃的不透,稍加变化便应付不来。这部分学生是教师攻克的难点。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为这部分学生设计一些让他们首先充满自信的问题,也可以将难度不高的问题留给他们。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有一种自卑情绪,底子薄、基础弱,是他们认为自卑的理由。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鼓励比仅仅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在一些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刻意的去简化问题、改编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但同时也要让这些学生感觉到给予他们的问题,虽然降低了难度,但并不等于没有难度,这样就会从学生的心理上安慰他,从情绪上调动他。

4

blind(盲)‍

blind(盲)‍是指学生的知识盲点,以及教师在某个阶段没有估计到的学生。知识盲点通常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指的是学优生知识盲点。学生在经过多次的测试和训练后,对绝大多数的知识能够完全掌握,但由于测试和训练的层面、方式以及知识覆盖面的不同,可能往往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能被集中反映出来,然而一些次重要的知识点往往被忽略或一带而过,在学生的头脑中未及时留下印象,或印象不深。另一类是指的学困生知识盲点。他们在一些知识的问题上,还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概念,甚至在短时期内无法完全接受该知识。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为他们制定学习计划,突破他们的难关,进行全方位的“扫盲”。‍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针对学生做一番研究、调查、分析,我们的教学才会大步向前,这也迎合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外因把方向,内因占上风”的教育理念。‍‍

4

备方法

学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被研究对象,他们是一群“活”的、有思想的群体,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各具特色,甚至每个同学之间的差异大相径庭(没有对比性)。教师在备对每一个学生的教授方法时不可单一,必要时要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只属于、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通常教法应符合以下四个原则:

1

accessible (易)

教法,首先一定要简易。教师要有一种能力,就是化繁为简,将复杂、拗口的表述简洁化、将晦涩的知识形象化、将枯燥的方式趣味化是教师值得研究和修炼的基本功。但简约而不简单,能将最简单的东西讲的与众不同,讲的别出心裁,往往是一件更难做的事儿。教师大可不必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教学手段,有时“易”、“细”、“凡”的教学方法反而效果更佳。

2

fresh (新)

现如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完全被学生所接受,甚至是与时代脱轨。教师就要根据自己的教授对象,尽快地研究出适合于学生自身发展的方式和方法。而最基本的要做到:理念创新,观念更新,方法革新。就像“新”这个汉字的书写,由“亲”和“斤”构成。只有方法新颖了,学生才愿意与教师亲近;只有头脑新颖了,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斤两。亲其师,信其道;信其师,爱其道。教师的“新”会促进学生的“新”,教师的创造理念会促进学生的创造力。近几年呈现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不同风格与形式的授课方法,教师不防灵活一试。

3

flexible (活)

没有一个公式是万能的,就像没有一个方法是完美的一样。视听说、暗示教学、全身反应、认知法、交际法、任务型、情景教学、直接法等等,教师可以将这些不同的方法与不同情况的学生相匹配。俗话说:最适合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最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甚至教师在针对同一个学生处于不同时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不应相同。教师一定要事先将学生的情况摸清,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教与学才能高效结合,有时会超额完成任务,达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4

practical (实)

即实用,有实际意义。教师在没接触实际的教学之前往往会储备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理论方法,但教师从教后会发现,理论的方法与实际学生的表现并不能完全对应,更有甚时会出现严重的脱节。我们常说理论指导实践,但理论也往往从实践中总结、吸取而来。具有实践性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科学的理论。一切从教学实践出发,一切从学生出发,这样的理论方法才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教师不断探究,勇于实践就一定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最佳的实践方法。

综上所述,备课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年轻教师(新教师)尤为重要。正所谓:课上一刻钟,备课做足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掌握备课“16”字,并将其做好,会让你的课堂上一个更高的档次。只有在备课上下足功夫,课堂这出戏才会唱的韵味十足,回味无限。

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进修于北京大学和英国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特邀学术交流教师;辽宁省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沈阳市高中英语学科命题组成员;沈阳市研究型教师;新疆塔城市荣誉教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