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喝什么酒?有什么依据吗?

豫酒网


【文藏来答】

玉泉酒方了解一下~酗酒误国的故事不少,因此清代自清太祖努尔哈赤时就定制,饮酒仅限三巡,相当节制。其实当时,处于创业阶段的后金时期经济短缺,吃饭成了最大难题。酒乃粮食精华,酿酒极费粮食,故而太祖严禁以粮食造酒,并且定下了限制饮酒的严格制度。康熙喝马奶酒、雍正喝酒养生、乾隆爱喝玉泉酒!

清 金錾“同心欢乐万年”戒酒扳指 故宫博物馆藏

康熙皇帝畅饮马乳酒

清康熙皇帝自己不饮酒,并劝诫别人少饮酒,但是也有一次例外。

康熙皇帝曾四十余次巡视塞北,多次举行木兰秋狝。康熙皇帝在围场举行野宴,招待蒙族各旗首领和亲王,借以联络感情并增强友谊。喝了几杯马奶酒

清 金錾“同心欢乐万年”戒酒扳指 故宫博物馆藏

「不饮酒」的雍正皇帝

其实,雍正皇帝也是饮酒的,只不过他注重的是酒的药用与养生作用。如他在雍亲王府时,就搜集「龟龄集方」,继位后又于雍正八年(一七三〇年)首创开笔仪式上饮屠苏酒、以求除瘟避疫的先例—而这也是出于健康养生的目的。

清 库使额尔得尼款银酒提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与玉泉酒

清乾隆时期始酿制玉泉酒。此酒因多在秋季或在春季取「天下第一泉」的玉泉水酿造而得名。春秋两季,北京雨水少,玉泉水则最清最洁,适宜酿酒。京城西安门内建有酒局房二十四间,由六名酒匠、两名酒尉专司负责。玉泉水酿酒,原料配制与一般水酒不同,具体为每糯米一石,加淮麹七斤、豆麹八斤、花椒八钱、酵母八两、箬竹叶四两、芝麻四两,可成造醇美浓香的玉泉旨酒九十斤。

喜欢传统文化的朋友们欢迎来【文藏APP】!更多古代文化、历史,文物鉴赏等你来看哦!

清乾隆 白色地套蓝色玻璃团寿字酒盅 故宫博物院藏

嘉庆皇帝饮酒

嘉庆皇帝也经常饮酒,每日酒量不等,少则六七两,多则十两、十二两,有时甚至一天要饮用十四两、十五两。嘉庆九年(一八〇四年)五月十六日,嘉庆皇帝初次游湖,当天饮用了四两太平春酒及十两玉泉酒(两皆清制,十六两为一斤)。当月二十四日,嘉庆皇帝二次游湖

,这天饮用六两太平春酒、九两玉泉酒。(喝的还不少)

清乾隆 白色地套蓝色玻璃团寿字酒盅款识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宫廷用酒

逢三大节和宫中大事是宫廷用酒最多的时候。此外,日常生活中酒也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就来看看清宫中都在哪些场合用酒,用些什么酒。

年节大事用酒

每到腊月三十,茶膳房首领会同药房首领将大黄、桔梗、白术、肉桂各一两八钱,乌头六钱,菝葜一两二钱等研和成细末,用缝囊装好,悬在药房井内,离水三尺。正月初一子时取出,用木瓜酒一斤、冰糖面五钱一同煎熬。这便是开笔仪中饮用的屠苏酒。席饮用。屠苏酒向有「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之谓。新年伊始,帝王总是处处寻吉利,因此皆要饮用屠苏酒,以求除瘟避疫;同时,皇帝也以此酒赐赏近臣、后妃等人。

清 同仁堂如意长生酒仿单 故宫博物院藏

皇帝祭坛祈谷、祭典社稷、祭天祭地、袷祭太庙等,均要连续斋戒三日。在这三天之内,除了不食葱韭蒜之外,也不饮酒。但祭祀典礼之上要供十五斤酒。每年正月祭祀谷坛,二月祭社稷坛,五月夏至日祭地于方泽坛,十一月冬至日祭天于圜丘,孟冬和岁暮袷祭太庙,五月端阳、九月重阳、清明节、霜降节等,均要有所祭祀。祭祀典礼之后,将祭祀所用的玉泉酒作为福酒,先进呈皇太后,再分别赏赐后妃、诸王、阿哥、公主和军机大臣等人。

清 同仁堂参茸药酒仿单 故宫博物院藏

端午节饮雄黄酒的习俗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神农本草经》云菖蒲「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本草纲目》载有服食法:「取菖蒲一寸九节者,阴干百日,为末。每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久服耳目聪明,益智不忘。」并说:「端午以酒服,尤妙。」每年五月初五日,清代皇帝、后妃、大臣等将雄黄加入酒内饮用,辟邪、除恶、解毒。

在康熙、乾隆年间举行规模盛大的「千叟宴」时,皇帝除分赐王公大臣等茶饮之外,还有「亲赐厄酒」的礼仪

本文选自《紫禁城》杂志2016年2月刊,作者苑洪琪等,原文标题《清代宫廷用酒》


文藏


满人起源于东北大森林,是马背上的民族,喝酒是家常便饭。清12帝基本都喝酒,至于哪个最能喝哪个不能喝历史到没有记载,但其中有几个对酒却颇有研究。

最有名的莫过于雍正皇帝,此君早年笃信佛教,经常和和尚混在一起,搞的大家都以为他与世无争,后来人家不声不响获得了继承权,可见功夫了得。做了皇帝的雍正佛性大减,但追求长生的理想越来越强烈,不仅经常炼丹服药,就连喝的酒也是十分讲究。相传雍正皇帝对药酒情有独钟,什么龟龄酒、松陵太平春、春龄益寿酒、八仙长寿酒、五加皮药酒、状元露、黄连露、青梅露、红毛露、参苓露等等,不一而足,口味如何无从考证,但都打着养生的旗号。

不知道有没有喝过鸿茅药酒!

到了乾隆皇帝,口味又发生了变化,可能是身体较好,没有老爹那么可以追求长生,对酒的口味要求更高。相传乾隆皇帝曾命人比较天下名泉,最终认定北京西郊玉泉山的水最好,不仅用来泡茶,酿酒也相当OK,所以就让光禄寺下属良酝署以玉泉山的水作为底料,用糯米、淮麹、豆麴、花椒、酵母、箬竹叶、芝麻做基料酿酒。据说嘉庆皇帝就特别好这口。

此后的道光、咸丰年间宫里都以玉泉酒为准,没有新作问世,反倒了慈禧太后这个老婆娘,喜欢附庸风雅,虽其本人并不善于饮酒,但却以赢台的莲花心为原料,配上一些草药,酿出一种新酒--莲花白,相传这种酒:

其味清醇,玉液琼浆。

玉泉、莲花白被认为是清宫两大佳酿,至于口味如何,无法考证,解放后虽然全国各地出了不少宫廷玉液,但多数以名称作为宣传噱头,与真实宫廷酒并无继承关系,口味与否也就无从谈起。



日慕乡关


清代宫廷用酒的制度化,始于顺治七年(1650),在内务府下设酒醋房,掌管御酒的酿造及贡酒的管理。

记载中御酒的种类很多,如竹叶青酒、玉泉酒、葡萄酒、乳酒以及具有中药成分的屠苏酒、雄黄酒、苦露酒等。

玉泉酒是清宫中经常饮用的白酒之一,因该酒用玉泉水所酿制,故名。

宫廷中不仅饮用玉泉水,而且用玉泉山水酿酒,玉泉酒一般在春秋两季由光禄寺酿酝署酿造,其配料主要有糯米、酒曲、花椒、酵母、箬竹叶、芝麻。乾隆朝以后,清宫用玉泉酒的记载很多,有时内膳房还用它做菜。

据档案记载:乾隆帝晚膳经常饮用玉泉酒。乾隆时期的一次千叟宴就用了400斤玉泉酒。嘉庆帝有时一次饮用玉泉酒多达十三四两,其一次寿辰设酒宴即用了340斤。慈禧太后时期,每天内膳房用玉泉酒1斤4两。据统计,光绪十年(1884)共用8080斤玉泉酒。

通化葡萄酒为清代宫廷贡酒之一,宫中经常饮用通化葡萄酒。

通化葡萄酒是以生长在长白山的山葡萄酿造而成。据清代史料记载:“葡萄有紫碧圆长之别,一种山产者,实小味酸,有黑白二种,其中小而深黑者,吉林用以充贡。”



乳酒亦为清宫用酒之上品。

乳酒是用牛乳或马乳为原料经发酵制取的蒸馏酒,这种酒是蒙古人的日常用酒,其酒精含量很少。据《本草纲目》中记:乳酒始于元代。清制,张家口外马群总管、盛京养什牧牛群,每年要送交乳酒2887斤;外藩蒙古每年进贡乳酒9小瓶。这些酒由光禄寺负责管理,凡宫廷需用,均向光禄寺领取。据《内务府则例》载:每年清宫要向光禄寺领取乳酒160瓶,每瓶13斤8两,共计2208斤。


《康熙起居注》记有:康熙二十三年(1684)六月,康熙帝巡幸塞外,赐给随行王、大臣、侍卫以及蒙古王公乳酒,与众人欢聚畅饮的情形。六月二十一日,晴空万里,微风清凉,一望无边的蒙古 草原,数万马匹往来其间,无有边涯。这一天清晨,康熙帝率领王、诸臣、侍卫于黄幄前阅视马匹、骆驼、牛、羊牧群。随赏赐众臣及王公5000余匹马,并奏乐赏诸臣等乳酒。康熙帝环顾一下王、大臣说:“此酒朕牧群内马乳所蒸之酒,系牧马首领送来,故于阅视牧群处与王及诸臣饮之。今日日色融和,又在塞地,尔等各宽心畅饮。”随遣近侍传谕满洲、蒙古官军,令饮之,众人皆欢然喜悦。


邓海春


清朝皇族人口众多,搬到宫外的诸王府宗族,朝廷虽然管生活费,但不会逼着你必须吃什么菜喝什么酒,宫外宗族的话买民间的酒也行。宫里的酒不是买的,所以没牌子(囧),算自家酿的:光禄寺下属良酝署就是负责给皇家酿酒的,每年春秋两季取京西玉泉水酿酒。用糯米加豆、麦曲、花椒、酵母、箬竹叶、芝麻制成。至于传说中皇帝们喝的养生酒(如“松苓酒”)、宫中节日用酒(如“雄黄酒”)等一般是在此白酒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相传,菊花白酒、莲花白酒是清末宫中两大名酒,清末民初徐珂编《清稗类钞》中记载:“瀛台种荷万柄,青盘翠盖,一望无涯。孝钦后每令小阉采其蕊,加药料,制为佳酿,名莲花白。注于瓷器,上盖黄云缎袱,以赏亲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另外据说清末的宫廷也有了洋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