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十一)宋钘、尹文

本文由《胡适的北大哲学课》读书笔记整理而来。

中国哲学简史(十一)宋钘、尹文

宋钘,大概与孟子同时,大约是公元前360至290年。在《汉书•艺文志》中,《宋子》十八篇被列入小说家,现在已经失传了。

尹文,曾说齐湣王,大约是公元前350至270年。在《汉书·艺文志》中,《尹文子》一篇被列入名家。现存的《尹文子》有上下两篇。

中国哲学简史(十一)宋钘、尹文

知识论及主张

《庄子·天下篇》论慎到、田骈一派,说是“齐万物以为道”;论宋钘、尹文一派,说是“接万物以别宥为始”。“齐万物”是要把天下万事万物都看作是“一”,无论它是有所可,有所不可,只是听任自然。“别宥”就不同了,《吕氏春秋》说:“别宥则能全其天”,别宥是要把一切蔽囿心思的事物都辨别得分明。慎到一派主张“无知”,主张:“莫之是,莫之非”。宋钘一派主张正名检型,明定名分。

救世学说及主张

《尹文子》中有“禁暴息兵,救世之斗”的话。《孟子》记载了宋钘要去楚国劝秦楚停战。这跟《庄子天下篇》中论宋钘“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等评价是相互印证的。《孟子》说宋钘的游说策略是:“将言其不利”,这跟墨家“非攻”的议论相同。

胡适怀疑宋妍、尹文是墨家别支,除了“非攻”的言论之外,还有“日夜苦战,以自苦为极”的墨家精神也体现在宋钘身上。在《荀子·非十二子》中,是将墨翟、宋钘并称的。“见侮不辱,救民之斗”,也有墨子遗风。墨子说:“君子不斗”,别人骂你是狗、是猪,对你有什么伤害呢?墨子主张不要搭理这些人。宋钘也认为看到侮辱,并不是可耻的事情,没必要进行争斗。而真正值得争斗是,为了救民于水火的争斗。个人诽议,在万民之前不值一提。

中国哲学简史(十一)宋钘、尹文

心性学说及主张

宋钘主张“情欲寡浅”,说人的性情是爱少不爱多,是爱冷淡不爱浓挚。这种学说大概是针对杨朱等人的批评,宋钘认为人的天性就是“寡浅”的,因此节欲不是逆天拂性,而是顺理复性。杨朱等人在主张“为我”的同时,要求人顺性自然,实际上是通过“放纵自己”来返归自然。

法理学说及主张

尹文的法理学说主要明确了三个概念,一是形,二是名,三是分。

形,就是“实”,是一切事物,一切形都有名,名需要跟形对应。尹文主张要“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检名。这一点很形象是继承了儒家的“正名思想”。

名,是对形、事的定名。命名正当,自然会引起人心理上一切善恶的正当反应。这种人心对于事物的态度,便是分。用今天的哲学概念来理解,形名是“是非判断”,是世界观,分是“取舍决断”,是价值观。例如好好色而恶恶臭,名字当中包含着人对事物的基本态度。

名不正,则分不正。美名可以引起人的羡慕心,恶名可以引起人的厌恶心。名一边,分也跟着变了。比如旧社会妇女缠小脚,这是因为“三寸金莲”在旧的文化中有着“美名”,父母为了女儿的美,狠下心来给女儿裹足,女儿也忍着痛也要这种“美”。当新文化冲击旧文文化后,所谓美名成了恶名,成了野蛮、愚陋、残忍的代名词。因为恶其恶名,而不再缠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