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業績分化隱現 後市看法也開始分化

開年以來,公募基金髮行步入快車道。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5日新成立基金總規模已超過3000億元,基金髮行規模、數量均創出新高。

3000億新基金建倉競賽 業績分化隱現

事實上,今年以來公募基金銷售火爆,不少基金未至原定募集截止日即宣告提前結束募集,還有多隻產品一日售罄。

新發基金也在火熱行情下迅速建倉,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4日,已有萬家科技創新、廣發科技先鋒、華夏芯片ETF等多隻新基金成立以來回報超過10%。

數據顯示,受益於股票市場強勢上漲的行情,今年以來權益基金髮行熱度明顯升溫。而從基金表現來看,科技主題的相關基金業績最為突出,領跑全市場。

基金業績分化隱現 後市看法也開始分化

基金業績分化隱現 後市看法也開始分化

不過新基金業績分化也依然存在,不少新基金成立三個月以來仍為虧損,這與部分基金佈局方向以及節奏與市場走勢存在差異不無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前期科技週期十分強勢,但近期市場行情或已有所變化,已有機構提出風格切換的考慮。

基金經理對後市看法開始分化

與之佐證的是近期A股市場劇烈震盪。2月最後幾個交易日A股市場“深蹲”後,3月以來強勢反彈。同此前科技領漲不同的是,此輪反彈藍籌股表現搶眼。在科技成長股和價值藍籌股的此起彼伏中,基金經理對後市看法開始分化。

價值型基金經理認為科技板塊太貴了,而成長型基金經理則認為“科技行情依然在路上”。

從3月5日市場走勢看,農林牧漁、食品飲料、家電等板塊表現搶眼,前期大幅上漲的計算機、通信等板塊則相對疲軟。國商信聯的專家認為,春節後科技板塊強勢上行,爆款基金頻頻出現,資金驅動邏輯不斷被強化,市場情緒高漲,不少缺乏基本面支撐的個股紛紛翻倍,情緒面開始主導市場。

在華南某價值型基金經理看來,投資收益的源泉是企業盈利。目前銀行、地產、消費等行業龍頭個股估值較便宜,具有很好的性價比。

在結構性市場行情中,基金經理對後市的看法也趨於對立。

價值型基金經理感嘆“科技股太貴了”,成長型基金經理卻覺得價值投資有點刻板和保守。

強烈看好科技股後市的基金經理不在少數。例如,海富通基金認為,儘管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半導體等細分領域已有較大漲幅,但科技成長板塊與藍籌核心資產顯著區別在於,科技成長板塊尚處於行業景氣度持續提升階段,涉及細分領域眾多、板塊熱點層出不窮,具有業績爆發潛力的公司不斷出現,從而持續推動整個板塊的投資熱度。當然,這也對投資者的投研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此外,從今年以來基金業績表現看,領漲基金幾乎是清一色的成長風格,部分藍籌風格基金表現欠佳。不過,近期A股市場波動加大,2月下旬以來,科技成長板塊遭遇劇烈調整,今年以來的領漲基金,調整幅度同樣較大,部分基金三、四個交易日回撤幅度就接近15%。對於買在階段性高點的投資者而言,投資體驗並不好。

避險情緒提升 債券基金大量上架

從市場實際動向官產,近期權益類基金產品持續大賣,不少基金機構已經悄然轉換方向。近期新發基金中,債券型或偏債型基金開始大量上架。此外,部分基金公司也順勢打開了債券類基金的申購。

基金機構認為,近期國內外金融市場頻頻共振,出現大幅波動,導致債市成為更好的避險標的。從基本面和政策面來看,貨幣與財政政策仍將維持積極,短端利率有望保持穩定。流動性寬鬆下,債券利好明顯。因此,債券市場或將迎來較好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