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新冠疫苗研發!浦東企業提速生產關鍵“多肽”

與新冠肺炎疫情的“時間賽跑”仍在繼續,其中最焦急期盼的就是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


總部位於浦東張江的吉爾生化,其研發生產的約3500條用於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的多肽抗原已發送到軍事醫學研究院、復旦大學醫學院等全國多個研究機構,可支撐進行3500個實驗,每一條多肽參與的實驗均有可能研發出疫苗或抗冠“特效藥”。

加速新冠疫苗研發!浦東企業提速生產關鍵“多肽”


關鍵靶標


2月19日,《Science》在線發表了SARS-CoV-2病毒表面S蛋白三聚體的高清結構,基於這一突破,全球各國團隊加緊進行了新冠病毒相關疫苗的試驗。


研究結果顯示,S蛋白是新冠病毒SARS-CoV-2入侵人類細胞的武器,即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的關鍵部分。可以說,S蛋白決定了病毒的宿主範圍和特異性,是宿主中抗體的重要作用位點,同時也是疫苗設計、治療性抗體和診斷方法的關鍵靶標。


加速新冠疫苗研發!浦東企業提速生產關鍵“多肽”


但S蛋白擁有近1400個氨基酸,而多肽則是以不同氨基酸連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因為氨基酸會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多肽序列也就存在無數種可能性。


這意味著,科學家需要從無數條合成的多肽中,篩選出有活性的(有用)的多肽作為候選藥物去測試。


加速新冠疫苗研發!浦東企業提速生產關鍵“多肽”


“打個比方,氨基酸就像磚頭,當一塊塊磚頭按圖紙壘砌,就產生了不同作用的建築部件,就是多肽,但最終是需要建造出一條適合作用在房梁這一關鍵位點上的多肽,這就是實驗的最終目標。”吉爾生化(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紅巖說。


推掉海外訂單

3周產出3500條多肽


上世紀60年代,中國在全球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轟動全世界。牛胰島素就是多肽的一種。


作為最早回國從事多肽領域研究及產業化的徐紅巖,首站就選擇了浦東張江。從1998開始,其創立的吉爾生化就專注於該領域,第一個產品多肽縮合劑純度達99.8%,性價比高於國外同類產品。


隨著更多新產品新工藝的不斷成功開發,吉爾一舉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優勢的中國多肽領軍企業。


加速新冠疫苗研發!浦東企業提速生產關鍵“多肽”


當收到疫情一線的緊急需求後,吉爾生化立即啟動研發生產。“以往正常情況下,我們多肽月產量約為5000條純化肽,但因為是支援一線研發,我們推掉了別的訂單,也不計員工加班等成本,一心撲在抗新冠病毒疫苗的多肽生產上,3周產出了3500條。”徐紅巖說。


除了來自科研院所的多肽抗原訂單,吉爾生化還收到全國各地大量保護氨基酸的訂單需求。保護氨基酸作為胸腺肽的原料,對於提高免疫力、阻止病情重症化、縮短排毒時間具有一定效果,很多醫生護士到一線之前,都注射了胸腺肽。


由於需求量猛增,目前吉爾生化面臨生產原料不足的難題。據悉,浦東科經委已與吉爾生化進行了接洽,隨後,上海市經信委向其供應商所在地政府發函協調。


文字:楊珍瑩

攝影:朱泉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