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才、马仲英大战紫泥泉

滋泥泉战役

杨国梁

马仲英二次入新,长驱直入,连克三城(木垒,奇台和孚远县),缴获了大量的军械物资,认为直捣省会迪化只是时间问题。在阜康境内发生的滋泥泉战役,是三十年代盛(盛世才)马(马仲英)争夺新疆统治权具有决定性的战役之一,兹将战役经过情况叙述如下。

一、战前部署

一九三三年刚过完“端阳节”,奇台和孚远县相继失利的消息传到阜康,人心惶惶,街头巷尾,谣传四起,众说纷紜,有的说:“尕司令占领古城子正在抓兵,汉、回、维壮丁都要,准备攻打迪化”。又有的说:“盛督办和刘主席派代表到古城子谈判讲和……等”。六月七日又出现异常情况,和加尼牙孜与麻木提率维族兵一千多人,由三台沿公路向滋泥泉街南白杨河一带移动。当天迪化出动双翼飞机一架,经阜康上空向东飞去,约三、四个小时又返航迪化。六月八日中午突然归化军(俄罗斯人)约一千多人,开进阜康县城及东关路休息就餐后,下午向滋泥泉开拔,原来马仲英占领奇台和孚远县独吞战果,和加尼牙孜没有分到战利品,与马仲英不相为谋,另有打算。九、十两日迪化派飞机继续出动侦察,最后增至两架,巴品古特所率领的归化军在滋泥泉公路南与和部对峙各存戒心,剑拨弩张,有一触即发之势,气氛十分紧张。在十一日,盛世才及东北军将领郑润成带领吉林自卫军及省军二千多人并附有克鲁伯野炮(德国制)四门,装甲车六辆,下午路过阜康向滋泥泉子进发,堵击马军西进。

六月十二日晨,盛世才部已达滋泥泉街堡西四公里半的商户沟大渠附近,集结队伍,召开军事会议,布置兵力。吉林自卫军团长刘振邦(绰号叫刘快腿)自告奋勇愿打头阵,防守梧桐槽子,为头道防线,梁启文骑兵团及步兵刘金泉第十团部在商户沟大渠上下为第二道防线。蒲吉尔蒙古骑兵营防守桐梧槽子北端,为第一线左翼。其右翼为归化军前两天已占领公路上下一带,战线由北到南长达十三公里多。指挥部、装甲车、炮兵阵地及孟煦一个骑兵团,布防在西树窝头子为第三道防线。离滋泥泉西四十华里的大泉驿站为后方,孙营长所率的卫队营布防在那里,作为接应部队。

梧桐槽子位于滋泥泉街堡西约二公里左右,从滋泥泉街堡西到梧榈槽子是一片开阔的坂干梁,没有什么隐蔽物,只生长有稀疏的红柳燉。梧桐槽子南北向沟内梧桐树很多,最宽处可达五十米,窄处只有二十米,平均深度在二米以上,可隐藏战马炮车,是一道天然的战嫌。离梧桐槽子西约二公里处,便是商户沟大渠,也是南北向,大渠两旁树林茂密,又是一道天然战壕。离商户沟大渠西一公里半是西树窝头子,一片榆林,盛世才选择了这块天然的有利地形,防备严密,处处存有戒心,用以逸待劳的办法,来阻止他的劲敌马仲英西进。

马仲英在三台闻知盛世才已到阜康县境内,率骑步五千多人及驼队,从三台急行军向滋泥泉子挺进,离滋泥泉街堡东五公里处的牛车店〔现林泉乡驻地附近)休息就餐。马仲英对部属作了简单的讲话,大意是,马旅长(指马仲杰)在古城子阵亡,断我一臂膀,我很悲痛。这次,仗一定要打胜,只许勇敢冲锋,不许后退,当天下午二点左右(指新疆时间),马部已迟于盛世才半天赶到滋泥泉子,在街堡东贾家庄子东边光滩上,集结队伍(现滋泥泉乡中学门前北),每个士兵佩带战刀一把(又叫鬼头刀),手榴弹四枚,步枪一支,命令装有军毡鞋饭具等军用物的背包及草帽,就地堆放二行,不准携带。担任主攻的是骑步混合旅,由马仲英亲自

指挥,内有枣骝马队,青马队、黑马队(相等于三个连)及步兵千余人进入滋泥泉街,在街堡西头涌泰泉油房及其北的穿心车马大店(现手工业社工房)屋顶上利用由奇台搁运在该地的羊毛包子,作为掩护物。特别是以油作坊,为制高点,架设机枪,布防阵地。马虎山旅占领滋泥泉街堡北三公里处的跌水沟,维回步兵二千人左右布防在滋泥泉街南到公路自杨河一带(沿中沟老水渠),以对付归化军的攻击。

二、一场激战

当天下午六点左右,双方激战开始。马仲英亲自指挥兵出动冲杀,企图一举拿下梧桐槽子,突破盛军头道防线,马军攻势很猛,炮火连天,杀声震野,吉林自卫军已经有不支和溃散之势。盛世才见阵势已危,骑一匹海骝马,持手枪击毙溃退士兵几人,压着阵角,亲自督战。急调第二线二团兵力增援,炮兵也发射助威。装甲车到前沿,配合守军用机枪扫射,刘振邦组织兵力,身先土卒反击,给冲杀到前沿的马军大量杀伤,打退马军猛烈的进攻,转危为安。双方酣战之黄昏时刻,西北天空乌云翻滚,西北向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刹时大雨倾盆,气温急剧下降,马军衣单,冷冻饥饿又顶逆风作战。气候不利,官兵失去联络,指挥失灵,结果陷于混乱。而盛军均着有棉衣能应气骤变沉着应战。与此同时,在中沟一带归化军与马部也发生战斗,双方都没有冲出阵地。撤退后,马军丢尸体六、七具。

三、冒雨撤退

战至天黑,马仲英登上滋泥泉街堡中心的班家楼(二层土褛,楼上架有机枪),亲自操起机枪射击,突然卡壳,经过修复再次卡壳,据目睹者说:机枪连续发生故障,马仲英似乎予感到此事对他不利。正在这时,接到报告说“和加尼牙孜已经投靠了盛世才,带部队向三台方向移动”。马仲英怕和加尼牙孜抄其后路,无心恋战,当即下令全军冒雨撤退。下耧后,马仲英带卫队先向三台撇退,其余的部属在夜半撒出滋泥泉子。走到四十里子,天气由雨转为冰雹和雪,士兵冷冻饥饿,甚为凄惨。十三日清晨爾过天晴盛军发现马仲英阵地上还架有机枪,不敢冒然前进怕中埋伏,即令盲目射击了二个小时,不见马军还击和动静盛军以装甲车开道进入滋泥泉街堡。原来马仲英部属在半夜撤退时,用铁皮炉筒伪装成机枪模样,作为疑兵之计换取时间,从容退走。此役从战斗开始到撤退不到八个小时,在滋泥泉街堡梧桐槽子战场上丢下尸体八百多具(包括冻死的在内),盛軍缴获马军机枪四挺,步枪千余支。在穿心店收容散兵和伤兵三百多人,运往迪化,在撤退时还有一部分土兵跑散在农民家里的(没有确数),马军损失一千五十人左右,失其主力一半。在开战前所堆放的军用背包等物,撤退时因天黑下雨找不到也末带走,战后从背包内发现还装有省币。据参加过围攻古城子战役的老人说:在古城子获胜后,马军发过一次军响,每个士兵发一于两省币,六月十四日,和加尼牙孜派人员到滋泥泉子领取枪支弹药,盛世才已到三台。盛的军需人员用长途电话请示,经盛世才许可,给和加尼牙孜步枪千余支,装卡车运走。盛世才追至奇台,马仲英率残部千余人,维回新兵二千多人,骆驼三千多头,已满载军用物资经木垒穆家地沟,越过天山奔赴吐鲁番。

四,战后流传的民谣

此战役盛世才能够获胜的原因,他巧合天时,能够善用地利,争取和加尼牙孜在战役中处于观望态度,这一战略措施,是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马仲英以优势兵力打了败仗,除了气候不利,与和加尼牙孜反目疏远之外,而基本的原因就是躇蹒骄志,认为盛世才不堪一击,正是应验了“骄兵必败”这句军家名言,滋泥泉战役后,在民间曾流传着民谣,一些老人说:“大将怕犯地名,马陷滋泥泉,注定要失败”。另流传民谣一首如下:

马仲英上新疆(指迪化

滋泥泉子打败仗

草帽子丢下两行

一九三五年盛世才派武装军警将马仲英败退时流散在滋泥泉的人员全部抓走(下落不明)。(来源:昌吉文史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