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將軍和張治中將軍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涼涼


民國亂世,前有北洋軍閥搞得華夏大地分崩離析,一盤散沙。後有日本入侵,金甌殘缺,神州陸沉。

幸運的是,在這種環境之下,有無數的愛國志士挺身而出,中國又一次經過涅槃,走向新生。這其中就有張自忠和張治中兩位將軍,二人因為名字讀音近似,有時會讓人分不清楚。但瞭解了兩人的生平之後,卻會發現他們的人生軌跡完全不同。

張自忠隸屬於西北軍,張治中屬於中央軍。從這方面來比較,前者是軍閥部隊,後者是正規的中央軍,兩人的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張自忠被人記住主要是因為他的抗日事蹟,張治中被人記住更多的是因為他為和平做的貢獻。不過二人有一個相同點,二人都是偉大的愛國者。

張自忠,1891年出生。他出身山東當地臨清的一個官宦家庭,父親曾做過縣令。在那個國無完土的年代裡,父親希望兒子能成為忠志之士,故取名“自忠”,並根據詩句“王之藎臣,無念爾祖”,取了表字藎臣。從後來他的表現來看,無愧於這個名字。

早年的張自忠和現在的人一樣,也是讀書上學,從臨清高等小學堂畢業之後的次年,便爆發了辛亥革命,時在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學習的他於當年年底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面對瓜分豆剖的局面,張自忠投筆從戎,加入了老鄉車震的隊伍。1916年,二人見到了馮玉祥,馮玉祥見張長的高大威猛,帥氣逼人,於是收下了他。自此,張自忠開始在第29軍嶄露頭角。

1931年,張升任為第29軍38師師長。張自忠治軍嚴格,因此有了“扒皮”的外號,但同時他又十分關愛下屬。有一次一位士兵要輸血,張自忠毫不猶豫的挽起袖子給這位士兵獻血。

1933年3月,日軍在攻佔熱河之後,無法取得進展,只能往羅文裕方向退卻,張自忠指揮軍隊在羅文裕打敗日軍。但迫於形勢,29軍只能往西南方向退卻。

1937年7月7日,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此時的張自忠正在日本與敵談判斡旋,國人不解,認為他是漢奸。很苦惱的張自忠決定參加對日作戰來消除國人對自己的誤解。徐州、武漢、隨棗等戰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期間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1940年5月,日軍發動棗宜會戰。此次會戰,張自忠部損失慘重,但他依然堅持戰鬥。16日下午,在激戰中,張自忠不幸被敵軍擊中,壯烈殉國。為紀念張自忠將軍,北京、天津、武漢至今都各有一條“張自忠路”。

張治中,1890年出生在安徽巢縣一個普通的家庭。從私塾畢業之後,因為家境貧困,曾到處流浪,後來也做過警察。

1916年從保定軍校畢業,此後張治中參加了多次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活動,如護法運動、北伐戰爭等。黃埔軍校成立之後,他曾到軍校任職,由此成為了蔣介石的心腹,黃埔系的重要骨幹。

1932年,日軍對上海發起進攻,張治中率軍與日寇展開激戰,敵方遭受重創。全面抗戰爆發之後,擔任了湖南省主席,直至1939年1月17日離任。他離任的原因是因為在任期間,採用了“焦土政策”,結果造成了舉世震驚的“文夕大火”。張治中只能引咎辭職。

張治中在軍事方面的能力也許差點,他主要的功績在於促成和平方面。早在西安事變之時,他就力主和平解決。在內戰期間,他主張和平解決兩黨的紛爭,重慶談判就有他的功勞。

1949年9月,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解放後,張治中留在了大陸參與新中國建設,於1969年逝世。

二位將軍已逝,但他們的功績猶存,人們不會忘記他們。二人都是偉大的愛國者,他們的名字和功績將恆久地閃耀在中華大地上。


歷來現實


先說張治中

安徽籍著名抗日名將、愛國人士。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民國成立後進入保定軍校,追隨革命派。後來擔任黃埔軍校教官,參加北伐戰爭和中原大戰,因戰功卓著位列蔣介石八大金剛之一。

1932年初,日軍進犯上海,張治中擔任新組建的第5軍軍長,率部進入上海與第19路軍並肩作戰,重創日軍。全面抗戰爆發後,時任第9集團軍總司令的張治中首先打響淞滬大會戰第一槍,給予日本駐上海的海軍陸戰隊以毀滅性打擊。只可惜由於國民政府寄希望於國際調停企圖限制中日戰爭規模,對於淞滬戰局一再幹涉,以至於原本兵力兵器都佔有優勢的中國軍隊打的異常艱難。等到日軍從國內調來援兵,中國軍隊完全喪失了先機,只有靠著兵力數量上的優勢以頑強的戰鬥意志與佔有陸海空火力優勢的日軍殊死相拼。眼見敗局已定的張治中憤而辭去軍職!

辭去軍職的張治中後來主政湖南和新疆,特別是在主政湖南期間維護國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積極推動湖南抗日救亡運動,後來三次長沙會戰大獲全勝,這和張治中在湖南奠定的良好的群眾基礎密不可分。後來因為錯誤的執行了國民政府下達的“焦土政策”令,導致省城長沙遭到嚴重的人為破壞,張治中被迫承擔下大部分責任。

主政新疆期間釋放大量在押的中共黨員,為維護國共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949年初,張治中順應時代潮流,毅然脫離他曾經忠實效力數十年的國民黨政權加入新生的人民政權。

再說張自忠

同樣也是一位抗日名將!

出身於西北軍,參加過國內軍閥混戰,全面抗戰爆發前擔任駐平津的第29軍第38師師長。和他的上司宋哲元一樣,此時的張自忠頭腦裡殘留有一定的軍閥割據思想,面對日軍的挑釁,生怕輕啟戰端將丟掉平津這塊來之不易的地盤。直到副軍長佟麟閣在南苑壯烈犧牲後,張自忠才得知戰爭已經開始,而所部第38師在天津已經被日軍擊敗。29軍撤出平津後,張自忠作為全權代表與日軍談判,因此一度被國人罵為漢奸賣國賊。

在戰友的鮮血和民眾的唾罵聲中,張自忠徹底醒悟,於1937年秋親自去南京向蔣介石請罪請戰。後來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幫助下,張自忠擔任了由原38師擴編而來的第59軍軍長,加入第五戰區。感激涕零的張自忠隨即率部加入徐州會戰,第一個對手就是曾在華北戰場橫衝直撞的日軍第5師團。在臨沂之戰中,張自忠率部經過反覆拼殺,一舉將其擊潰。

徐州會戰後,張自忠率第59軍參加武漢會戰,在河南潢川,飽受瘧疾折磨的張自忠指揮部隊死守潢川,與日軍第10師團持續拼殺12個晝夜,殺敵3000餘人,為後續主力部隊集結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武漢會戰後,日軍傷了元氣,同時調整整個亞太戰略,用於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兵力變得極為有限。已經升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兼第33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參加自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戰略攻勢作戰——冬季攻勢,一舉殲滅日軍一個旅團,打掉其第3師團指揮部,極大的震撼了日軍。同時被當地軍民稱之為“活關公”。

1940年5月,棗宜會戰爆發,張自忠率部在運動殲敵中與日軍遭遇,因為寡不敵眾而壯烈犧牲。


大將軍威武K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簡單說一說。

張自忠是西北軍的名將,張治中則是中央軍的將領,兩人一個屬於軍閥部隊,一個屬於中央軍,有很大區別。

篇幅所限,我們就說說張自忠。

薩沙寫過張自忠傳。

張自忠是山東人,出生在當地大家族。他的父親張樹桂曾任江蘇省贛榆縣知縣,英年早逝。張自忠雖然幼年喪父,但家族勢力很強,生活是比較富裕的。

他和普通農民子弟不同,一路求學到高中,畢業於濟南法政專門學校。

當年中國人文化程度低,高中生相當於今天的本科生,張自忠是個知識分子。

只要他願意,就可以做一個老師,安安穩穩渡過餘生。

不過,張自忠目睹列強在中國橫行,以及清末國破家亡的慘狀,主動加入同盟會成為革命黨,隨後有投筆從戎,進入軍隊。

他最初的長官叫做車震(第二十師第三十九旅第八十七團團長),是一個軍閥軍官。有意思的是,車震礙於情面(老鄉)手下張自忠,卻對他絲毫不看好。

那個年代,軍閥部隊中都是赤貧農民子弟,靠用命打仗混口飯吃。

張自忠是個富裕家庭的知識分子,怎麼適合從軍,也不可能吃得了這個苦。

然而,張自忠卻不怕吃苦,不怕死,竟然站住了腳。

車震成為師長以後,將張自忠提拔為師部的參謀。

不過,軍閥混戰中,車震所在部隊被敵人打垮,軍隊瓦解。

張自忠勉強突圍逃亡回家,又再次投靠馮玉祥第十六混成旅。

當時馮玉祥也不想收張自忠這種公子哥和知識分子,曾經拒絕他入伍。

好在張自忠身材魁梧,身高1米8幾。而馮玉祥對於身材高大的士兵很有好感(他自己也是大個子),也就讓他入伍。

張自忠頭腦敏銳,學習能力強,加上驍勇善戰,很快被馮玉祥重用。

他歷任排長、連長、營長。

1924年,張自忠就成為團長,變為高級軍官。當時他已經加入馮玉祥部隊8年之久,這個提拔並不算很快。

張自忠率部參加了一系列軍閥混戰,然而馮玉祥幾次被敵人擊敗,西北軍一度幾乎瓦解,宋哲元成為繼任領袖。

當時西北軍將領諸如韓復榘、石友三、龐炳勳等人紛紛叛變或者脫離團體。

而張自忠卻忠心耿耿的跟著宋哲元。

宋哲元對張自忠非常看重,給予重用,讓他擔任38師師長。當時西北軍只剩下一個29軍,師長就是最高層軍官了。

張自忠是一員戰將,非常擅長打硬仗。他治軍嚴格,訓練強度大,麾下官兵頗有戰鬥力。不過,張自忠因此也得到了一個張剝皮的外號,經常對違反軍紀的士兵打軍棍。

隨後,在日寇入侵長城一線的長城會戰中,張自忠和其他將領死守喜峰口,造成日軍不小的傷亡。

雖最終也沒有守住喜峰口,卻也為國家民族立功,由此得到青天白日勳章。

此戰後,本來控制河北省的張學良大將於學忠,無力支撐大局,被迫率部撤走。

宋哲元的29軍,就成為河北省和察哈爾省的土皇帝。

然而,29軍是一支軍閥部隊,從此刻開始試圖保證軍閥割據獨立的地位,不願意隨便和日軍開戰,導致自己地盤和實力受損。

直到七七盧溝橋打響時,宋哲元還在盡力和日寇談判,試圖和平解決。

然而,這是日寇的緩兵之計,目的是從本土運來部隊。

在這段時間,29軍沒有進行戰前部署,也不允許中央軍進入平津地區增援。

最終,日寇集結完畢,發動猛攻。29軍雖拼死作戰,然而已經陷入絕對的被動中。僅僅10天內,平津地區淪陷,趙登禹、佟麟閣將軍殉國。

此時,張自忠作為29軍代表,始終同日本人談判。

當時戰鬥已經打響,他還在談判,又不聽從蔣介石的命令。

由此,國內輿論大譁,認為張自忠是漢奸、叛徒。

當時,張自忠一度同大漢奸殷汝耕齊名(殷汝耕建立了偽政權和偽軍,為日寇服務)。

報紙上這麼說:殷逆汝耕,張逆自忠!

全國人民把張自忠罵的狗血噴頭。

張自忠自己有苦難言!

作為戰將,他當然希望和日寇決戰,然而宋哲元對他有知遇之恩,29軍是他的孃家,只能奉命行事。

張自忠由此失去軍權,逃出北平,前往南京領罪。

好在蔣介石還是懂道理的,認為張自忠只是奉命差遣,將他暫時軟禁,沒有嚴懲。

這邊,由於宋哲元一再試圖保存實力,迴避和日軍決戰。

29軍官兵義憤填膺,拒絕聽從宋哲元命令,各軍長也紛紛脫離團體。

張自忠的59軍不服從其他軍官指揮,蔣介石就讓張回去指揮。

張自忠率領59軍脫離29軍,成為聽從蔣介石命令的西北軍。

如果之前張自忠多少有些汙點,隨後就完全是民族英雄。

59軍成為軍閥部隊中,最戰功赫赫的部隊,每次都用於硬仗。

他們參加了徐州會戰,在臨沂誓死狙擊第5師團。

如果沒有59軍的狙擊,臺兒莊大捷是不可能出現的。此戰59軍傷亡近半,日軍傷亡也不少。

張自忠因此升職為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隨後,他又參加了武漢會戰,在潢川狙擊第10師團,造成後者傷亡慘重。

之後,張自忠作為李宗仁第5戰區主力部隊,參加了包括隨棗會戰之類一系列大戰。

李宗仁直到59軍強悍,始終讓他頂在最關鍵的戰場。

在最後的棗宜會戰中,10萬日軍攻勢猛烈,棗陽一線情況極為惡劣,戰局眼見就要崩潰。

在這種情況下,張自忠下定必死決心,親自率領兵力虛弱的第74師渡過襄水,會同59軍其他1萬多兵力,攻擊日軍後路。

這是極為危險的。第74師不是抗日鐵軍74軍,只有二三千兵力。

這點部隊,深入10萬日軍側後,一旦被攻擊連退都退不了,是九死一生的。

但如果張自忠不發動攻擊,棗陽一線的國軍壓力太大,第5戰區就可能崩潰。

作為集團軍司令,他根本沒有必要親自率部作戰,派個師長即可。

但當時如此惡劣形式,張自忠為了鼓舞士氣,置之死地而後生,親自帶兵上了戰場。

日軍後路被攻擊以後,被迫抽調主力回頭決戰。

5月15日,日軍第39師團將張自忠將軍的第七十四師圍於宜城南瓜店十里長山。

張自忠在絕境下,堅決不撤退,率部拼到最後關頭,幾乎全軍覆沒。

眼見日軍已經殺到眼皮下,部下軍官苦勸張自忠撤退。

張自忠對他們怒吼:我的命是命,士兵的命就是土疙瘩嗎?今天有敵無我,有我無敵,不許撤退一步。

激戰中,張自忠負傷5處,其中2處是致命傷。

重傷之下,他仍然持手槍肉搏,被日本兵刺刀刺中殉國。

作為一個集團軍司令還去肉搏,在整個二戰歷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

在張自忠最後時刻,他喃喃說道:我這樣死,很好,很好。對國家,對長官,對人民,我良心平安。

日軍發現張自忠戰死,也極為震動,認為他是真正的軍人。

日軍將張自忠屍體用棺木收斂,留下由國軍收殮安葬。

張將軍殉國後,國府明令褒揚特予國葬,追晉陸軍二級上將。5月28日,靈柩抵達重慶,蔣介石率軍事委員會的高級將領與國民政府五院院長親臨致祭,蔣介石更是撫棺痛哭。

1982年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張自忠為革命烈士。2010年5月16日,重慶市舉行儀式紀念張自忠將軍殉國70週年。

抗戰是一場民族戰爭。犧牲在抗戰中的軍人,無論什麼黨派甚至是土匪、囚犯,也都是我們的民族英雄。


薩沙


張自忠將軍與張治中將軍同為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他們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抵制外辱、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二位著名的抗日英雄因姓名相似,容易讓大家相互混淆,現在小編一一簡單介紹二位將軍的生平。

張自忠(1891.10.27-1940.5.16)字藎忱,山東臨清人,著名抗日英雄,國民革命軍中將加上將軍銜,犧牲後被國民政府追授二級上將。1940年5月16日在棗宜會戰中,時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兼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因敵眾我寡,在襄陽南瓜店壯烈殉國,是二戰中中國戰場犧牲的最高將領。

張自忠出生於晚清官宦之家,受過良好的教育。早年入北洋政法學堂,接受先進革命思想,後加入同盟會,參加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1916年投西北軍,追隨馮玉祥南征北戰,深得馮玉祥賞識。中原大戰後,隨西北軍29軍駐守長城一線,1933年在長城抗戰中,第一次在喜峰口與日寇作戰,殺的日寇聞風喪膽。1937年7.7盧溝橋事變爆發,因蔣介石立場未定,張自忠主持平津事務期間,曾一度揹負了“漢奸”的罵名,後國民政府對此已有定論。

1938年3月張自忠率59軍在山東臨沂阻擊日軍增援臺兒莊,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940年5月,日軍為切斷重慶交通線,發動棗宜戰役,時任國民革命軍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與日軍遭遇,在襄陽南瓜店壯烈殉國,時年49歲。

作為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本可以由衛隊保護撤出戰場,但他這次沒有退縮,已抱定必死之心,以死明志,還將軍的清白之身。張自忠犧牲後,國民政府給予最高國葬,蔣委員長親自扶靈,追授其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萬民送葬,夫人李敏慧在得知將軍犧牲後,絕食七天殉情,同葬於重慶雨台山,並改名梅花山。

張自忠的犧牲,國共兩黨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以激勵全國軍民抗戰到底的決心。1942年張自忠入祀全國忠烈祠,1946年,國民政府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1982年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張自忠為革命烈士,2009年被評為“一百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光榮稱號。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都有以將軍命名的“張自忠路”。


張治中(1890.10.27-1969.4.6),字文白,安徽巢縣(今合肥市巢湖)黃麓人,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著名愛國將領,黃埔系代表人物。早年入揚州鹽警,參加辛亥革命,1916年入保定軍校三期步兵科,與蔣介石、陳誠、顧祝同同為校友。畢業後入粵軍滇軍,參加過護法運動,1924年再入黃埔,任黃埔軍校學兵團總隊長,軍官團團長,與共產黨人周恩來、惲代英等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926年參加了北伐戰爭,任北伐軍總司令部副官長,1928年開始任南京中央軍校教育長,1932年率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參加了上海“一.二八”對日作戰。

1936年配合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主張國共合作、一致抗戰。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任第九集團軍司令,參加了慘烈的8.13淞滬抗戰,損失慘重。後取代何鍵主政湖南,1938年因“長沙大火”失職被革職。1940年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部長,1941年為新四軍“皖南事變”統一戰線、力主抗戰起了積極的作用。

1945年解救新疆百餘名共產黨員至延安,1949年作為國民政府首席代表在北平與共產黨談判,談判失敗後由周恩來規勸留在北平,促進了新疆和平解放。參加了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

建國後,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在長期的革命活動中,張治中與共產黨一直保持著良好的交往,與周恩來等共產黨領導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是唯一沒有與共產黨軍隊作戰過的國軍高級將領,被譽為“和平將軍”,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心有靈犀73024986


張治中將軍是蔣介石的嫡系,曾任國民黨中央軍校教育長。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時,曾率領國軍德械師組成的第五軍馳援淞滬前線,與十九路軍一起抗擊日軍侵略。1937年淞滬會戰中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兼左翼軍總司令,作為戰役的準備者和指揮者參加八一三淞滬會戰,給日軍以重大打擊。

11月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因長沙大火在1938年被革職。1940年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他積極支持國共合作抗日。抗戰勝利後任國民黨西北行營主任兼新疆省主席,以和平談判方式處理了新疆的伊寧事件,維護了國家統一。

重慶和談時張治中與主席合影



1946年與周恩來、馬歇爾組成軍調部三人小組。1949年作為國民黨和談代表赴北京參與和談,因談判破裂在周恩來勸說下留在北京。49年6月致信新疆的陶峙嶽和包爾漢,為新疆和平解放做出了貢獻。

張自忠將軍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是抗戰時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國軍將領。提到張自忠將軍就不能不提五十九軍,提到五十九軍就不能不提三十八師,提到三十八師就不能不提到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不能不提到盧溝橋。



1930年蔣馮閻爆發了中國近代史最大規模的新軍閥大戰,隨著東北張學良易幟,東北軍進入華北支持蔣介石,馮玉祥和閻錫山戰敗。這時候馮玉祥的西北軍四分五裂,一部分投靠蔣介石,一部分不願投降蔣介石的部隊退入山西由張學良整編,先編為東北邊防第三軍,後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下轄馮治安的37師和張自忠的38師。張學良給了五十萬元安家費。都知道閻錫山老摳,29軍在山西日子過得窮困潦倒。後張學良舉薦宋哲元任察哈爾省主席,29軍駐防察哈爾。

29軍軍長,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宋哲元



那時候,大戰新敗後的29軍混得比較慘,全軍僅有十幾門山炮,每連僅有兩挺機槍。於是,宋哲元帶著29軍依靠夜行軍(怕白天被人看見被當做土匪)移防地瘠民貧的察哈爾。不過好賴有了處落腳之地。

29軍長城抗戰一戰成名

29軍來到察哈爾不到半年,已經佔領了東北的日軍以古代中國與滿蒙以長城為界做藉口,開始把侵略的魔爪伸向熱河省(1956年撤銷)。張學良在行政院長宋子文的支持下,頂著蔣介石不抵抗命令,制止了熱河省主席湯玉麟降日,東北軍熱河抗戰開始。然而,在日軍優勢火力打擊下,承德在1933年3月4日失陷。日軍繼續向長城沿線進攻,於是,長城抗戰爆發。

此戰由東北軍、西北軍、晉軍和中央軍參加,總兵力三十萬,面對五萬日軍的進攻。

29軍接張學良命令增援喜峰口,負責防守喜峰口。長城抗戰以中央軍裝備最好,東北軍次之,而29軍裝備最寒酸,不過他們多了一樣裝備,每人身背一口鑌鐵大刀。



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29軍奮勇作戰。張自忠與馮治安商議,認為面對日軍優勢火力,29軍應發揮近戰夜戰的特長。於是,分別從37師和38師各抽出一個團,每團挑選五百名戰士,腰插手榴彈身背大刀,在109旅旅長趙登禹指揮下趁夜摸向日軍陣地。

一隊摸到了日軍騎兵陣地,一隊摸到了日軍炮兵陣地。日軍做夢也沒想到中國軍隊會夜襲,很多日軍在睡夢中做了刀下鬼,驚醒的日軍先是遭到手榴彈的打擊,接著大刀隊衝入日軍群中砍殺。日軍雖然經過嚴格的刺殺訓練,但是在夜晚不敵29軍的大刀。由於雙方戰在一起,優勢的日軍火力也無從發揮。周圍的日軍紛紛趕來增援,與大刀隊混戰。在29軍其他部隊的掩護下,大刀隊將日軍的大炮裝甲車炸燬、錙重糧草燒燬,安全返回陣地。

日軍自從侵佔東北後,所遇抵抗輕微,因此非常狂妄,夜晚都是脫衣睡覺。經此一戰,人人都是和衣抱槍而臥,甚至因怕被砍頭戴上鋼盔睡覺。這一仗連日本報紙也不得不報道稱之為“皇軍的奇恥大辱”。

這就是《大刀進行曲》的由來。喜峰口抗戰的勝利是九一八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場大勝。殺傷日軍五千餘人,但是29軍也付出了一萬多人的傷亡。

由於古北口被日軍攻陷,堅守長城沿線兩個多月的國軍被迫撤退。國民黨與日軍簽訂了《塘沽協定》,等於變相承認了偽滿洲國。

盧溝橋打響全面抗戰第一槍

在馮玉祥組織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兩路軍的總指揮分別是吉鴻昌和方振武,方的孫女現在南方挺出名的)被蔣介石瓦解後,29軍接納了同盟軍的失散人員以及湯玉麟部的部分部隊,實力有所擴充。至1937年時,駐防平津二十九軍編有四個師十萬兵力。張自忠率38師駐天津並任天津市長。



“七七事變”爆發後,駐守宛平城的37師何基灃旅吉星文團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日軍發現29軍實力強大,於是趁著停戰積極調兵,意圖擴大沖突。而宋哲元卻判斷錯了日軍企圖,以為只是如同以前一樣是普通摩擦,29軍沒能引起足夠警惕。日軍在調派了十餘萬大軍後向29軍發動了全面進攻。由於漢奸告密,29軍軍部和132師遭日軍伏擊,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殉國。

宋哲元在率29軍撤離平津時,安排張自忠代理北平市長留守,要求他與日軍談判停戰,為29軍收攏部隊爭取一週時間。張自忠當時就對秦德純(29軍副軍長北平市長)說:“你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日軍佔領平津後,輿論譁然,都認為張自忠做了漢奸,一時間舉國聲討“張逆自中”。張自忠是自尊心榮譽感非常強的人,經此打擊生出了以死明志的念頭。

忍辱負重奮勇抗敵

後二十九軍擴編為第一集團軍,轄37師和132師擴編的77軍,38師擴編的59軍,143師擴編的68軍。三個軍的番號個位和十位相加都是十四,即為紀念七七。

之後,59軍被調入徐州戰場。在臺兒莊戰役中,張自忠率59軍將士在臨沂戰役中不計犧牲的向板垣師團發動了頑強進攻,最終擊敗板垣師團,粉碎了板垣師團與臺兒莊日軍第十師團的匯合的企圖,保證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

隨後,張自忠率59軍又參加了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

後第59軍,77軍和55軍合編為第33集團軍,張自忠任集團軍總司令,馮治安任副總司令。39年5月,率部參加了隨棗會戰,給予日軍重創,迫使日軍放棄進攻襄陽。39年12月,作為右翼兵團總指揮,率部參加冬季攻勢,這是抗戰期間正面戰場國軍發動的唯一一次戰略進攻戰役。

第33集團軍雖然有三個軍番號,但是由於是雜牌軍,難以獲得補充,兵力只有三萬餘人。

血戰南瓜店壯烈殉國

1940年5月,日軍集結30萬重兵發動了棗宜會戰。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曆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命令各將領出戰。當時,第33集團軍在襄河西岸僅有兩個團兵力,但是,張自忠不顧部下再三勸阻,留下副總司令留守總部,7日,張自忠率部東渡襄河。在其於6日留給馮治安的信中,已經流露出慷慨赴死的決心。

14日,張自忠率領兩千人的部隊將日軍攔腰截斷,日軍集結六千多人加以圍攻。張自忠指揮部隊奮勇衝殺,戰至16日,二千人全軍覆沒,張自忠在湖北宜陽南瓜店英勇殉國。

湖北宜陽的張自忠將軍和二千將士殉國處



日軍早就多次領教過張自忠的打擊,但是日軍上下對這位曾給予他們沉重打擊的將軍禮敬有加,尊為支那第一猛將,並找來棺木,立牌位“支那大將張自忠”,準備運往漢口。就在張自忠將軍殉國的當天,第38師師長黃維剛親率敢死隊夜襲南瓜店,終於在17日搶回了張自忠將軍遺體。而日軍也命飛機停止了轟炸,防傷及張自忠遺體。

運回後方後檢視遺體,張將軍共受兩處彈片傷,五處槍傷,一處刺刀傷。在得知張將軍殉國後,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悲痛欲絕,絕食而死。國民政府為張將軍舉行了國葬,夫妻二人合葬於重慶梅花山。



為將軍復仇的是共產黨

張自忠殉國後,其部下高呼:“誰殺死了我們的總司令,此仇不報不為人”

棗宜會戰開始前,時任179師師長的何基灃正被扣在重慶,調查他通共嫌疑。雖然李宗仁一再發電報告知重慶日軍已集中六七個師團將要發動進攻,要求重慶放人,但是為了反共重慶堅決不放。張自忠渡過襄河後一直聯絡不上179師,這也是造成張自忠孤軍被圍的原因之一。

在老長官馮玉祥和周恩來的幫助下,加之前線需要得力戰將,何基灃終於官復原職。

日酋橫山武彥因殺害張自忠,由大佐晉升少將。1943年3月17日,何基灃獲悉橫山武彥將於次日從當陽去荊門巡視。18日,何基灃親率部隊埋伏,全殲了護衛部隊,擊斃橫山武彥,為張自忠將軍報了仇。

棗宜會戰後,馮治安接任第33集團軍總司令。之後,由於失去了張自忠,且為雜牌部隊,33集團軍日子更不好過,得不到補充,戰力逐漸下降為二流部隊。

英雄部隊再立奇功

1948年在淮海戰役中,何基灃、張克俠脫離馮治安控制,率領第59軍,77軍戰場起義,使得華東野戰軍得以快速通過運河防線,將黃百韜兵團包圍。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1949年59軍與渤海軍區部隊合編為人民解放軍第33軍,77軍與江淮軍區部隊合編為第34軍。這兩支抗戰的英雄部隊繼續奮戰在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第一線。

曾經有部很有名的電影《佩劍將軍》就是講的何基灃張克俠將軍的故事。


我淡如菊


武漢有張自忠路,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最高將領之一,在第5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33集團軍總司令任上犧牲。張治中呢?被稱為和平將軍,我主要來介紹下他:

張治中將軍是為國共兩黨的合作出力最大的國民黨要人。他曾多次參加國共兩黨的會談,不辭勞苦,三上延安,被人們稱為“和平將軍”。1945年12月,美國馬歇爾以杜魯門特使的身份到中國來,調停國共兩黨爭端。張治中作為國民黨政府的代表,周恩來作為中共代表共同組織了軍事三人小組。

1946年,三人小組曾到延安,毛澤東主席舉辦盛大歡迎晚會表示出對和平的熱情。會上張治中講了一番話,最後一句是:“你們將來寫歷史的時候,不要忘記寫‘張治中三到延安’這一筆!”會場立刻爆發出一陣熱烈掌聲。1 949年4月任國民黨政府代表團首席代表,同年應邀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9月,受毛澤東委託,致電新 jiang軍政首腦促成xin疆和平解放。


李三萬的三萬裡


張自忠和張治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啊,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兩個人都是國民黨將領。不過張治中的地位顯然高於張自忠。

張自忠是山東臨清人,是馮玉祥的西北軍出身,也是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馮玉祥和其他軍閥混戰時,張自忠也曾參與其中。東北易旗之後,蔣介石在形勢上統一了全國,張自忠所在的部隊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張自忠任29軍三十八師師長。

九一八事變後,張自忠率部參與喜峰口戰役,首次和日寇交戰。

七七事變後,29軍軍長宋哲元採取妥協政策,謀取與日軍講和,拒絕南京方面派軍北上支援的請求。蔣介石多次電示宋哲元切勿對日軍抱有任何幻想,但宋哲元不予理會,繽紛多次和日軍和談,張自忠就是宋哲元派出的談判代表。

隨著談判破例,宋哲元開始和日軍作戰,但29軍損失慘重,傷亡五千餘人,29軍副軍長佟麟閣、29軍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殉國。宋哲元見狀便把29軍交給馮治安,同時讓張自忠代理北平市長,處理政務。隨後宋哲元自行離開北平。

張自忠代理北平市長時,多次和日軍談判,希望把事態控制住。但此舉引起極大爭議,很多人痛罵張自忠為漢奸,張自忠無奈,於是辭去一切職務,也自行離開北平。

此後,張自忠仍然在國民黨軍隊服役,曾率部參與臺兒莊戰役。之後任33集團軍中將總司令,在1940年5月爆發的棗宜會戰中,張自忠以身殉國。系抗戰時期,我方犧牲的最高軍階的將領。

張自忠犧牲後,國民政府追晉他為二級上將。


張治中,安徽巢縣人,是蔣介石的嫡系將領。他畢業於保定軍校,後來任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代理總隊長、軍官團團長,同時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師參謀長。曾參加北伐和東征。

抗戰爆發後,張自忠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兼左翼軍總司令,曾率部參與淞滬會戰。張治中在擔任湖南省主席期間,因為工作失誤製造了文夕大火,給長沙帶來了極大的損失。

此後,張治中基本沒在前線帶兵打仗,一直在軍事機關和軍校工作。抗戰勝利後,張治中晉升為陸軍二級上將。

重慶談判期間,張治中任國民黨首席談判代表,和我黨談判。解放戰爭中,張自忠雖然是國民黨高級將領,卻並沒有和解放軍作戰,而是一直一直保持和我黨聯繫。

1949年北平談判時,他又擔任國民黨首席談判代表,和我黨談判。不過在我黨的盛情邀請下,張治中留在了北平,和國民黨決裂。不久被國民黨開除黨籍。

張治中和我黨的關係非常友好,與我黨的一些重要人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有和平將軍之稱。新中國成立後,他曾經在我黨政府中擔任過一些榮譽性職務,1969年4月,張治中在北京病逝。


袁衛宇


張自忠和張治中他們都是國民黨高級將領,都是著名的愛國人士,都參加過抗日戰爭。但是,他們一生所做的主要的事情還是不盡相同的。

為了更好的區分他們兩個人,我們只說他們做的最容易讓人民記住的事吧。

先說張治中,他是蔣介石最為信任的人,他和中國共產黨的關係也不錯。他有一個稱號叫“和平將軍”。

也就是說在抗日戰爭後,他開始努力為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奔走效勞。

那時候中國經歷過太多的戰爭了,全國人民的願望,也是希望不要再有戰爭,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很多人,都呼籲國共兩黨合作。

這時候就要看蔣介石的意思了,蔣介石別有用心的擺了一場“鴻門宴”,要求毛澤東前去和談。

他預料毛澤東是不敢去的,因為這是“鴻門宴”去了就可能真的回不來了。為此,蔣介石也沒有為和談做什麼準備。說實話他就沒有和談的誠意。

畢竟毛澤東若是不敢來,他做了也沒用,最主要的是他篤定毛澤東真的不敢來。

但是,毛澤東偏偏就來了。

毛澤東不能不來,就是真的為革命犧牲了,他也覺得值得。因為他不能讓蔣介石的奸計得逞,若是他真的不去重慶談判。

蔣介石就會說毛澤東不想談判,這樣蔣介石就把毛澤東帶領的中國共產黨陷於不義之中。就說不想和談的是共產黨。

所以,為了中國人民的利益毛澤東義無反顧的去了。

重慶談判期間,正是張治中接待的毛澤東。

因為他傾向和平,是真的希望國共兩黨合作,所以,張治中把毛澤東接到了自己的家,毛澤東在這四十多天的談判當中,所有的衣食住行,包括安全方面的問題,全是張治中給毛澤東搭理的。

可以說那時候毛澤東就把自己的性命交給了張治中。後來經過的每一次談判,直到結束張治中都有陪同。

張治中沒有辜負毛澤東的信任,他為呼籲中國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儘管最後和談的內容被蔣介石單方面撕毀了,但是,這依然不影響張治中那顆愛國的心。

張自忠民族英雄,他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戰場上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

自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張自忠就沒有離開過前線。中國正面戰場上,對抗日本的所有大小戰役都有他的身影。

他參加的最為著名的戰役有,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1940年在湖北的襄陽會戰當中,張自忠帶領自己的部下和日軍血拼,直到打完最後一顆子彈,英勇就義為止。

那一戰張自忠所帶領的部隊,全軍覆沒。

這位鐵血的將軍去世之後,日本人為了表達對他的敬意,特別鳴炮向天開跑以示哀悼。張自忠將軍,就是令敵人都敬佩的這麼一位鐵骨錚錚的硬漢,他去世的時候年僅49歲。


歷史中百科


張自忠和張治中兩位將軍都是對國、對人民赤膽忠心的英雄,都是值得我們永遠緬懷和學習的榜樣。其中,張自忠是山東臨清人,早年出於愛國情緒選擇了投筆從戎,加入到了馮玉祥部,中原大戰後被國民政府收編後,從此走上了一條不平坦的道路;張治中是安徽巢縣人,保定軍校第三期畢業,後入黃埔軍校任職,是正兒八經的中央軍出身,不僅是蔣介石八大金剛之一,也是深得蔣重用與信任的將領。

精忠報國,取義成仁——張自忠將軍

張自忠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將領,出生於書香門第,不僅善於帶兵,而且還從事過基層軍官的教育工作,為西北軍培養了不少中下級軍官,其治軍和練兵的才能,在當時軍閥混戰的時代已經為人稱道,馮玉祥中原大戰慘敗後,西北軍樹倒猢猻散,只有張自忠第六師部是西北軍殘部中保留最完整的部隊之一,可見張自忠的還是有一定的帶兵才能。

馮玉祥下野出走後,蔣介石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西北軍殘部的善後工作,於是全權交給了張學良負責整編,決定將殘部縮編為東北邊防軍第三軍,張自忠自願擁護資歷最高的宋哲元為軍長,自己擔任第38師師長,不久後國民政府整編陸軍時,第三軍番號該為了第29軍,張自忠發揮自己的長處開始大力著手練兵。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將侵略的腳步伸向了關內,張自忠也實現了精忠報國的願望,在長城抗戰之喜峰口戰役張自忠一戰成名,率部組織敢死隊將大刀砍到日本侵略者的頭上,受到了蔣委員長的盛情款待。雖然長城抗戰失敗,但張自忠打出了軍人應有的威風,是民族的驕傲。

七七事變第29軍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當軍長宋哲元率部撤出北平後,交給了張自忠一個艱難的任務,出面與日軍周旋,令張自忠沒想到的是因此而烙下了謾罵聲。於是,滿懷一腔熱血的張自忠決心取義成仁,要用自己的生命來為自己正名,從此持續馳騁抗日疆場,三年多的時間裡所向披靡、威震敵膽,最後壯烈犧牲在了抗日戰場上。

和平將軍——張治中將軍

張治中和張自忠將軍年齡相仿,保定軍校畢業不久後便加入到了黃埔軍校,曾擔任學生總隊長及軍官團團長等職,可以說是國民黨中央軍的嫡系,參加過北伐戰爭和中原大戰。在蔣介石單方撕毀雙方合作後,近十年的時間裡,張治中一直致力于軍事教育工作,為國培養軍事人才,所以人稱黃埔軍校的“紅色將軍”。

雖然政治理念和蔣介石不同,一貫主張和平與團結、槍口一致對外,除了痛擊日本侵略者外,在幾十年的內戰衝突裡從未親手放過一槍一彈,所以人稱“和平將軍”。但這也不妨礙蔣介石對其的信任與重用,主要是張治中將軍一生不貪戀軍政大權,作為心腹,每次領兵作戰完後都主動交卸兵權,置身於國民黨最高決策曾,因此對其格外的放心。抗戰勝利後,張治中將軍一直致力於和平建國,為國、為民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賽門之略


“活關公”張自忠將軍和“和平將軍”張治中將軍,都是國民黨一方的高級將領。

抗戰事情,張治中將軍,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兼左翼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任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張自忠】

除了名字和軍銜外,咱們還可以從生平的角度,去了解這兩位名將。

“活關公”張自忠

作為第33集團軍的總司令,張自忠將軍戎馬半生,打下了赫赫威名。

1938年,張自忠將軍在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中,重創“鋼軍”板垣師團。

1939年5月,日軍集結10萬人,打算一舉殲滅張自忠率領的第33集團軍,此戰卻在張自忠的率領下,不僅擊退了日方的進攻,還反倒從日方手中奪回了棗陽、桐柏。

1939年12月,張自忠率隊奇襲日軍,殺敵四千多人。

1940年5月,因不滿蔣介石消極抗戰,張自忠將軍率領手下士兵和30萬日軍展開決戰,終因人數差距,最終不敵,為國捐軀。

在他戰死後,日方將其屍體認真清洗後,裝入了專為他打造的棺材,並通電用廣播告知各方:“我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官兵在荒涼的戰場上,對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奉上了最虔誠的崇敬的默禱。”

為了不破壞張自忠將軍的遺體,後來國民黨敢死隊前來搶奪遺體的時候,日方的飛機一彈未投,可見對其的敬佩。

周恩來總理,對張自忠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

“和平將軍”張治中

關於張治中將軍,最大的特點,有兩點:

一、鄧穎超評價張治中:“在第二次國內戰爭時期,文白先生是一位沒有同共產黨打過仗的國民黨軍人”。

二、張治中主張國共和平相處,在蔣介石毅然決定開戰之後,1949年5月4日,張治中將軍公開表示脫離國民黨,隨後被國民黨開除黨籍。

外號結合經歷,這樣一對比,很容易就能分清兩個人了。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