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小夥因為喜歡這幾枚清代銅錢,三次登門老鄉家最終如願所獲

這是一個民間古玩收穫故事,在這個特殊的假期決定分享給朋友們。我要分享的這個愛好老物件收藏的主人公一位高中生,他叫佩文,一位是大學生,小瑞。由於從小家庭經濟緣故,佩文從小就很獨立,會去尋找很多兼職機會,掙錢補貼家用,他一直跟著奶奶長大,在同齡人裡面一直是別人學習的榜樣,佩文從小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就接觸到了老物件收藏,因為有一次在偶然的玩耍環境下,他和他的堂哥小瑞一起在一個祖屋的舊址後山的一個荊棘坪溝裡發現一個老瓷器罐子。


然而這個瓷器罐子是一個清代的土窯罐子,但是當時他還在上小學,而他的堂哥是一名初中生,他們都很喜歡這個罐子,於是就撿回家了,後來問了爺爺之後才知道原來是一個做泡菜的罐子,這在這個小村裡是很尋常的,只是當時年少的他們還沒有接觸很多這類知識,當時他們也不知道古玩,古董,只知道是一個老罐子,由於這次的經歷,他們兩關係也更加的親切了,因為有了共同的愛好,那就是收集一切老物!


開始收集老物件,因為老物件基本上是家裡祖傳下來的,於是他們兩從家裡的老人開始入手,霍霍了一些銅錢,銅幣,因為生長在南方一個比較富裕的縣城,所以小鎮以前留下了的老物件並不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多少有一點老物件,接著就是去了外婆家就問外婆有沒有銅錢,有沒有老錢,以至於尋找到了外婆家的鄰居們了,後來得知鎮上有一個古玩鋪子,於是上學之餘都喜歡去這個古玩鋪拜訪,而這個店主也願意傳授一點知識給這兩個有這個愛好的小夥子,加上漸漸的從書本、網絡學到的知識以及自身的一點靈性,逐漸“上道”了,現今的他們對於鑑定大部分門類的民俗物件,老物件都是沒大問題的了。


今天分享的是他們的一次外出淘寶的故事。


這天,是暑期的首次外出下鄉淘寶,他們開著自己的“寶馬”小電車花了兩個小時來到了離家裡三十里外的蘇溪【一個地名】進行收貨,這個村子不是很大,但是歷史卻很久遠,並且很多是客家人,雖然這個村子不大,但是這邊的老物件很豐富,上回他們來這收貨都是滿載而歸,於是他們又回到了這個村子淘寶,再次實行挨家挨戶的詢問村民家裡有沒有老物件,並且嘴也甜,因為會客家話和說的本地方言更加有親和力,有些慈祥的老婆婆老大爺也會願意賣給他們,這天他們走了一上午,這次只收了一點普通銅錢和幾個土窯青花罐子。


漸漸的下午兩點了,這個小村子的每戶人家基本都問了個遍,因為在這個南方的小縣城裡從八十年代開始下鄉收貨的地皮就不少,還有一些都上了年紀了,並且一直收到現在,他們兩個是比較年輕的,現在去收東西也是老一輩收剩下的,但是不是說老一輩收過了就沒有了,不是的,有一句話說的好,高手在民間,老物件也是如此“精品在民間”,村裡的東西是收不盡的,還有村民們賣東西也是看人。他們開始計劃返程了,還剩下最後一戶人家,這戶人家是一對五十來歲的夫妻,因為去過他家收東西,買過他家一個銅墨盒。


他們家裡還有幾枚清代銅錢不錯,和一些瑪瑙,有一枚咸豐當十的寶昌局的銅錢,現在也叫“鳳尾昌和勾昌”市場價值在800元左右,還一枚咸豐重寶當五十,也是寶昌,品相和狀態也不錯,市場價在2000左右。上回因為小瑞喜歡當五十,佩文喜歡勾昌,於是商量好了一起上買下來,上次勾昌出了他們700,當五十出了1600,但是2300他們也不為所動,說價錢太低了,沒辦法,後來好像又來過一次,還是沒談成。




這天,他們決定再去會會老爺子和大媽,賣不成討口水喝也行,客家人都是很好客的。於是報著再去試試的心態,他們敲了這戶人家的門,開門的是老爺子,看見他們兩依然笑嘻嘻的,開門後大媽從內屋出來了忙著給他們倒了開水,小瑞和佩文見老爺子他們心情挺好,於是見機再詢問了下他們的銅錢以及老物,沒想到老爺子說早幾天來了一個收舊貨的,兩銅錢給的價錢還沒有他們給的一半,說如果還收的話2300賣給他們了,“你們也誠心買東西,都來幾次了”,那些瑪瑙和小銅錢喜歡也給了你們,換包煙錢就行,聽到這話後,小瑞和佩文心裡可樂呵呵了,於是他們趕緊把錢付了,大媽把東西交給了他們,就這樣他們順利凱旋又一次滿載而歸。



這就是一段民間淘老物件的古玩故事,分享給朋友們,喜歡轉發喲!

謝謝觀看,喜歡點個關注,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