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香艳的背后,充满了人最真实、最丑陋的欲望和人性


《香水》:香艳的背后,充满了人最真实、最丑陋的欲望和人性

古希腊人曾对人的感官世界进行过分级,嗅觉属于较为低级的感官世界。可在电影《香水》里,嗅觉却具有比视觉更高级的观察。

《香水》是根据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作者以1738年的巴黎为背景,以气味为色调,以格雷诺耶短暂的一生为走向,以他敏感的嗅觉为线索,描绘出一个欲望百态的气味王国。

气味代表了生命,人有气味,城市也有气味,可作者笔下的巴黎弥漫了臭的味道。

"法国的各个城市包括最繁华的巴黎到处都弥漫着刺鼻的类似地狱一般的臭气,食物和尸体腐烂的臭味、潮湿的房间和衣物散发的霉味、屠宰场飘出的血腥味,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的味儿。"


《香水》:香艳的背后,充满了人最真实、最丑陋的欲望和人性

《香水》剧照

而主人公格雷诺耶是一个没有气味的人,没有什么气味——没有人味,所以他注定被疏远。但他嗅觉却异常的敏感,敏感到可以透过人的皮肤,嗅到人的内心深处。

美国小说家约翰·厄普戴克曾称《香水》是"气味重构的世界"、是"迷人的致命一击"。聚斯金德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不同与以往的嗅觉世界,通过"香水"这把钥匙,打开人类心中最真实的欲望、最丑陋的人性和面孔。


01 欲望是驱使人前进的动力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欲望论提到人类是拥有丰富欲望的群体。

在《香水》中到处都弥漫着"欲望"的味道,每个人的欲望就像巴黎弥漫的臭气一样挥之不去。

世界文学领域里的吝啬鬼形象有很多,如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吝啬鬼》中的阿巴贡、果戈里《死魂灵》里的普柳什金、还有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他们共同点——金钱的奴隶。

《香水》:香艳的背后,充满了人最真实、最丑陋的欲望和人性

《香水》剧照

在《香水》中,也有各式各样的金钱奴,比如不符合正常人情感本能和行为的看护员加拉尔夫人,她对自己所哺育的婴孩没任何疼爱之情,在她的眼中只有钱,赚钱的欲望驱使她所有的行为。

而她赚钱的唯一目的就是不想死后和那些穷酸的人葬在一起,她害怕自己死后被扔到万人公墓。在原著小说中这样描述加拉尔夫人的欲望:

"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有保障的单独的死。"

还有香水制造者巴尔迪尼绝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吝啬鬼,他擅长精打细算、喜欢逢迎拍马。他收徒弟不是为了传承技艺,而是需要廉价的劳动力,使自己赚取更多金钱和名誉。

此外,作品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人物形象如参议员安托万·里希斯、埃斯皮纳斯侯爵、寡妇阿尔努菲夫人以及皮革制造者格里马等等,他们都算着自己的小算盘,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半点温存,存在的只有利益与欲望。

《香水》:香艳的背后,充满了人最真实、最丑陋的欲望和人性

《香水》剧照

而主人公格雷诺耶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环境中,他之所以能够生活下去也正是欲望的驱使。是欲望让他看到了自身的价值与生存的乐趣。

在他知道自己的价值和特殊技能后,他唯一的欲望就是掌握制造香水的技术,让自己成为"香水大王"

在强烈欲望的促使下,他疯狂地收集各种各样的气味,在这个过程中他变得更加贪婪,他想"把世间所有被释放出来的气味一并占为己有",不管遇到何种香味他都不会放过。在原著中写到:

"他不挑三拣四,他不能区别那些被人通常称为好闻与难闻的气味,他还达不到这一步。他深色贪婪,他追求的目标是要完全占有这个世界所提供的与气味有关的一切,唯一的前提是,它们必须是新的气味.......................一切的一切,他都囫囵吞下,吸入体内。"

《香水》:香艳的背后,充满了人最真实、最丑陋的欲望和人性

《香水》剧照

在他遇到少女时,少女的体香是他之前"闻"所未"闻"的,他为之着迷和陶醉,面对这样一种迷人而又圣洁的体香,格雷诺耶感到以往闻到的香味都是不值一提、毫无价值的,他发誓一定要嗅足它,占有它。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休•麦凯在《欲望心理学》中写到:

人总是渴望得到更多的东西,当你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时,你会想做第二次、第三次。当你拥有你喜欢的东西时,你会想得到更多。人类对感觉良好的任何东西的欲望似乎都是无法满足的:性、钱、食物、权力、书籍、笑声、音乐、服装、汽车、旅行、教育以及合法的和费合法的药品——包括各种类的兴奋剂和安慰剂。


人总是欲求不满的,这种贪欲心理使格雷诺耶丧失了作为人仅存的那点善良,为占有那圣洁的香气,他不惜杀害了 26 位妙龄少女,提取香气。

《香水》:香艳的背后,充满了人最真实、最丑陋的欲望和人性

这种杀人行为在格雷诺耶眼中只是很正常的行为,少女的生命只是他用来取香的一种工具而已。而格雷诺耶对气味的独特敏感又正好被资本家们所利用,成为资本家捞金欲望的工具。

在刑场上讨伐者们嗅到香水所散发出的香气,他们迷惑而群交的场面更是作者对"最底层的欲望"的升华与极端表露:

一小瓶香水,看似平常简单,却拥有释放人最原始欲望的能力。众人因具有欲望而变得愚昧,又因想满足欲望而做出痴狂的举动。

此时,格雷诺耶实现了自己对香味世界的终极征服,拥有了征服世界的能力,他仅仅用一滴香水便能操纵众人并实现自己的欲望。

《香水》:香艳的背后,充满了人最真实、最丑陋的欲望和人性

《香水》剧照


02 向死而生

生老病死是人的新陈代谢规律,死亡更是世间万物都无法逃避的环节与最终归宿。我们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学作品中都能找到"死亡",可以说"死亡"是古今中外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比如,在哲学研究中,死亡一直受到哲学家们的青睐。

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苏格拉底便认为哲学的定义是"死亡的准备",西塞罗则更明确断言:"哲学即是死学",以至于叔本华在归纳欧洲古典哲学对于死亡问题的思考时竟说:"如果没有死亡的问题,哲学恐怕也就不成其为哲学了。"

聚斯金德在《香水》中也毫无掩饰的向我们展示死亡。透过死亡,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陋。

聚斯金德笔下的格雷诺耶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角色,他不但是魔鬼、死神的化身,还是不死的代表。


《香水》:香艳的背后,充满了人最真实、最丑陋的欲望和人性

《香水》剧照

格雷诺耶一出生就将母亲送上了断头台。他出生在巴黎一个极度脏乱的鱼摊边,可能一出生就被母亲丢弃的不甘,便产生了强烈生的欲望,他用尽全力哭了起来,正是他的一声啼哭出卖了自己的母亲,使母亲因为多次杀婴罪被判处死刑。

而死神又以好朋友的身份陪伴着格雷诺耶成长,凡是他所在之处都能闻到死亡的味道。

格雷诺耶就像死神一样给那些认识他的、不认识他的人带去了灾难和不幸,比如加拉尔夫人、皮革制造者格里马、教会他制造香水技术的老师巴尔迪尼和德鲁,最后都不得善终。即使在他离开之际也将别人的生命一并带走。

可格雷诺耶在给别人带去痛苦、带来死亡的同时仿佛又证明了自己具有不死的能力。

刚出生就被母亲随意地丢弃在肮脏恶臭的鱼摊垃圾堆里,没死去,在育婴所里多次被其他孩子置于死地,每次他都能躲过,存活下来,他好几次跨进了死亡的门槛,但却总能奇迹般的幸免于死。

《香水》:香艳的背后,充满了人最真实、最丑陋的欲望和人性

《香水》剧照

格雷诺耶从一出生就适应了这肮脏的环境,在他的世界里既没有对生的快乐,也没有觉得生死的恐惧,正如原著中所比喻的:

"他就像有抵抗力的细菌一样顽强,就像一只扁虱那样靠一滴血就能维持几年的生活。"

聚斯金德勾画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极端冷酷和残忍的资本主义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没有一点温情,存在的只有利益与欲望。

格雷诺耶就像魔鬼一样,令人感到厌恶和恐惧,也正是因为他身上没有气味,所以他人无法感觉他的存在,就像人们无法预知死神的来临。

《香水》:香艳的背后,充满了人最真实、最丑陋的欲望和人性

《香水》剧照

但他为了给自己制造世间最完美的香水,使自己也具有气味而杀害了26位无辜少女,有可能他这样做的目不仅仅是想拥有奇特无比的香味,更重要的是他想真正的生,真正的活!成为一个有气味——有人类味的人。

就像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里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向死的存在,生存意味着生命必然走向死亡,死亡是生命的一种方式。

格雷诺耶虽然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是邪恶力量与丑恶的化身,可他是我们现代社会中人性缺失现象的集中体现,有可能作者是想向我们警示:人性的丧失是一件极度可怕的事情吧。


  •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 《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