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葉問》終將再見,仁心和尚武的俠義精神,還在繼續

1、什麼是武術?

霍元甲:我以為,世上的武術確實沒有高低之分,只有習武的人才有強弱之別,通過競技我們可以發現和認識一個真正的自己,因為我們真正的對手,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10年《葉問》終將再見,仁心和尚武的俠義精神,還在繼續

陳真說:如果你要了解中國武術的真理,你必須拋開一切門派觀念 因為武術沒有任何形式,也可以是任何形式,你不會明白!

10年《葉問》終將再見,仁心和尚武的俠義精神,還在繼續

葉問:“武術雖然是一種武裝的力量,但是我們中國武術,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武德,仁也,推己及人。”

10年《葉問》終將再見,仁心和尚武的俠義精神,還在繼續

從霍元甲到陳真,再到葉問,武術是什麼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武為力量,術為道理;力量是正義,不屈,自強不息的力量;道理是止戈,不爭,仁義的道理。

2、尚武精神:葉問:談!可以,打!奉陪!

中國人是愛好和平的,中國人也是“尚武”的。

中國人的尚武是李白:“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蓋世絕唱!

10年《葉問》終將再見,仁心和尚武的俠義精神,還在繼續

是賈島:“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試君,誰為不平事?”的仗義執言!

是貫休:“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的一身傲骨!

是崔顥:“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的大義凌然!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俠義精神的歷史,即便是上古時期的神仙,也必須是任勞任怨、一心為民的好神仙,不然直接踢出仙班。

而近代中國積弱,列強霸我土地,欺我人民;他們把中國人與人為善的態度,當做軟弱可欺的病夫!於是,有了“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的哀鳴;有了日俄爭霸,東北淪陷的悲痛;更有了一戰勝利,遼東易手的無奈!

10年《葉問》終將再見,仁心和尚武的俠義精神,還在繼續

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只有打!真理只存在於大炮的射程之內,能戰方能止戰。所以先輩革命,先革自己的命,再革侵略者的命;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抗美援朝、對越反擊戰、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中國是以戰立國的,根本所在便是五千年來的尚武精神!

3、仁人之心:葉問:這個世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10年《葉問》終將再見,仁心和尚武的俠義精神,還在繼續

外國人喜歡把武力稱之為暴力美學,看外國的電影武力只是一種工具,而中國人卻把武力內化為一種修養!為何?

離不開儒學中的仁人之心,什麼是仁?《衛靈公》講:“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禮記·經解》中講:溫良者,仁之本也;《春初·元命苞》中講: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

你看,無論你是強大抑或弱小,中國人認為都應當以禮待之;而儒學融入進武學之中生成了行俠仗義、為國為民的武德;所以,葉問會說:我是個練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我一定要站出來!

10年《葉問》終將再見,仁心和尚武的俠義精神,還在繼續

霍元甲會說:堂堂華國,不恥於列強,濟濟衣冠,被欺於異族,方今列強環列,虎視鷹瞵,蠶食鯨吞,已見效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嗚呼危哉,有心人不禁大聲疾呼,拯斯民於水火,扶大國之將傾,庶我子子孫孫,或免奴隸他族!

陳真會說:這裡每一寸土地都有我們中國人的血,每一寸土地都屬於我們中國人,我絕不容許任何人霸佔我們的國家!!

10年《葉問》終將再見,仁心和尚武的俠義精神,還在繼續

為什麼喜歡武俠,喜歡功夫,是因為它包含了中國人最基本的兩個文化特質:仁心和尚武!

這便是一個民族的脊樑,是一個民族的精氣神所在!

4、俠義精神今何在?

金庸先生曾說:當代國人最缺乏俠義精神。筆者以前深以為然,常常暗自嗟嘆:人心不古!

直到前年和一位同事出差陝西,我和同事閒來無事在外面逛街,對面一個女孩騎車為躲避一個老人摔倒在我倆面前,當我在猶豫要不要上前幫忙的時候;同事已經上去把電動車扶起,詢問女孩有沒有事,打120電話。那時我突然意識到:並不是當代中國缺乏俠義精神,而是我自己缺乏俠義精神!

10年《葉問》終將再見,仁心和尚武的俠義精神,還在繼續

俠義精神並不區分強大或弱小,我們喜歡這些電影是因為幻想過自己也向他們一樣強大,從而能展示自己的俠義,卻忽略了俠義精神並不是那些強者的專屬;現在法治社會下的俠義更多體現在舉手投足間!

10年《葉問》終將再見,仁心和尚武的俠義精神,還在繼續

最後,10年《葉問》終將再見,而仁心和尚武的俠義精神則繼續在我們的血液中流淌,當我們沐浴在和平之中時,千萬不要忘記這個世界仍舊是弱肉強食的世界,不信?看看伊拉克,今日之伊拉克,便是往昔之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