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丨領導力就是兩件事:“斷物”和“識人”


管理丨領導力就是兩件事:“斷物”和“識人”

決定一個人成長上限的是認知,而決定一個公司成長上限的是領導者。因此,領導者如何提升自己的認知,對於一個企業的成長至關重要。一些知名人士,往往錯誤地把自己事業的成功,歸於自己的能力。其實很多時候,他們的成功往往是環境變量帶來的,跟時機有很大的關係。

在古代,那麼多次農民起義,為什麼只有朱元璋一個人成為皇帝?因為別的人沒有朱元璋優秀嗎?不見得。朱元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環境的變量帶來的機會。創業者誇大自己的能力重要性之後,其實是會給公司帶來很大的挑戰,它可能會導致整個公司戰略的迷失。這些戰略的迷失往往還有成熟業務的掩蓋,因此不容易被發現,所以成功有時候也是一種障礙。


領導力就是兩件事:“斷物”和“識人”

每一個公司成長最大的瓶頸不是別人,而是領導人。領導人自己的認知,提升戰略的準確度很重要。俗話說:主帥無能,累死三軍。

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猛將如雲,為什麼還會兵敗長坂坡呢?因為劉備是賦能型的領導,他執行能力很強,能發揮手下人的長處,但是他戰略不行,因此失敗。

所以,執行力和戰略一定要結合起來。戰略的執行和落實,需要掌握核心能力的人。所以,領導力是戰略與執行的原動力。簡單地說,領導力就是兩件事——“斷物”和“識人”。

“斷物”代表戰略思考,“識人”代表執行能力。

管理丨領導力就是兩件事:“斷物”和“識人”

一、戰略思考——“斷物”

一個公司的戰略來自於領導對事物的判斷,所以作為領導,最重要的事是“斷物”。斷物需要具備2種能力。

1、洞察力。

意思是,你要能夠看清時代的趨勢,對未來事情的必然性有一個自己的信仰!

像沃爾瑪、亞馬遜這樣的公司,它的核心競爭要素是低價。

但對於像小米這樣的公司來講,它是一個複雜性很高的業務,它就需要有很全面的能力。必須得有硬件的經驗,供應鏈的能力,營銷的人才,還得有互聯網的基因等等。

再比如,京東的核心戰略就是做B2C,它的稀缺價值是保證商品的質量以及配送體驗。假如:一個用戶在京東買了一個空調,京東不但會保證這個商品的質量,而且可以迅速地給他送到家裡,幫助他安裝打孔。我們接觸第三方的物流服務,就沒有這麼好的用戶體驗。

這幾個公司採取的戰略都不同。戰略好不好,其實取決於領導人的洞察力如何。

2、第二種能力就是“決斷力”。

這個社會聰明的人很多,他們有非常強的思辨能力,但是他們永遠做不成大事。為什麼?

因為他們沒有決斷力。當公司業務不順,當公司面臨非常看不清的情況,創始人要做決斷。每次做投資的時候,有一百個理由告訴自己,這個投資肯定會輸掉,但是有另外一百個理由告訴自己,這個投資一定會大贏。到底投還是不投?這時候自己一定要做出決斷。

做決定的時候,要經常跟自己說,我又不是非常牛逼的人,我為什麼就不能投資失敗呢?創業失敗是很正常的事,投資失敗也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把自己放下之後,就會放鬆很多了。

作為一個公司的創始人,有嗷嗷待哺的團隊在這裡擺著,每個月要發工資,你今天做什麼,不做什麼,要有很好的判斷。

管理丨領導力就是兩件事:“斷物”和“識人”


二、執行能力——“識人”

戰略確定下來後,肯定要有人來執行。所以接下來我們來講“識人”。創始人在“識人”的時候,一定要扮演兩種角色。一個角色是“傳教士”,另一個角色是“殺手”。

1、首先,領導人要扮演的角色是“傳教士”。

在中國,你會發現那些能做大事的領袖,都是具有傳教士能力的,他們有很強的價值觀輸出能力。

在意大利的時候,羅馬帝國當年其實是打壓基督教的,但是基督教後來變成了國教。宗教是怎麼興起的?其實宗教跟創業公司一樣,也有很多起伏轉折,都有一群強大有願景的人,在背後推動它發展。傳教士有一種非常強的願景和感召力,告訴你這就是未來的必然。當然10個裡面其實9個都可能是錯的。但你不能說他是虛偽的,他是真心對未來,有自己的願景,他只是失敗了。

有很多創業者一次失敗後,就不敢再繼續走下去了,甚至頹廢或選擇輕生。而那些在創業中失敗中爬起來,繼續前行的人,都有一種異與常人的一些獨特能力,前期的失敗可能只是時運不好而已。在一個巨大的變量環境裡面,失敗的必然性本來就很高,我認為失敗不丟人,重點在於創業者失敗後,是怎麼覆盤的。他第二次做會怎麼做?會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我覺得這是優秀創業者真正的能力。

所以,從這一點上,傳教士輸出價值觀的能力是非常強的,這對領導人來說,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一個團隊對自己做的事情沒有信心,是很難成功的。

2、其次,領導人要扮演的角色是“殺手”。

殺手是什麼?殺手就是以身作則。因為創業公司什麼都稀缺,所以,需要“殺手”不斷地去補短板。

一個完美的創業者,不但要有願景,懂得管理,而且還能以身作則,帶兵打仗。

舉個例子。馬雲雖然執行能力沒那麼強,但他思辨能力、戰略能力是一流的,而且他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組織,把自己的短板給補起來。有時候,馬雲自己開玩笑講,只要出了事,肯定不是我戰略有問題,一定是你們執行問題。

有次,我跟阿里巴巴的曾鳴說,你們公司有很多天天琢磨事,但不幹活的人,執行怎麼做到的?曾鳴就跟我說,他們這個業務有一個特點,每三、五年就會有一個COO被幹掉,這也是挺慘的。因為戰略不會錯,錯的都是執行。這個公司牛的地方,就在於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執行人才湧現出來,而且他們的執行和戰略結合得很好。

管理丨領導力就是兩件事:“斷物”和“識人”


三、避免兩個陷阱:戰略問題執行化、執行問題戰略化

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不同處理組織發展的方法,但是領導力萬變不離其宗,第一重要的還是“斷物”,其次是“識人”。所以戰略思考和執行能力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創業公司的董事會上最容易犯的兩個錯誤是:戰略問題被執行化,執行問題被戰略化。

戰略問題被執行化的意思是,明明是老大的戰略想得不清楚,還抱怨說團隊的執行力太差了。

執行問題被戰略化的意思是,明明是公司的執行力不行,卻以為是公司戰略出現了問題。

世界上唯有“認真”兩個字最可怕。

一個好的董事會,最重要的一個能力,就是認認真真、誠誠實實地面對問題。

如果是戰略問題,我們就認認真真地討論戰略。如果是執行問題,我們就換人。不要把兩個問題混合起來。

最好的管理是沒有管理,小公司要做減法

領導人做事有兩種風格。

一種是做加法。它是一種麻痺。很多領導人每天都過的很焦慮。工作計劃很滿,很忙,盡心盡責,其實這是他們在迴避戰略問題。

一種是做減法。作為領導人,如果有10件事,只讓你選擇其中一件去做,你會非常痛苦,決斷力是創業者最稀缺的一種素質。

一個創業公司剛開始就花很多精力做管理是不對的。因為從管理學上看,一個人的有效溝通,是不能超過6個人的,超過這個數字,溝通效率會變得非常低下。所以小公司,不光要在戰略方向、路徑上做減法,組織上也要做減法。

組織做減法四點建議:

1、找儘可能少的人。

如果一個小公司,連自己的戰略都沒驗證清楚,就開始用一個大公司的視角,做人才培養了,這會浪費很多管理精力。小公司要找儘可能少的人,能僱一個人,絕對不能僱兩個人。

2、找戰略對口的人。

首先,要聚焦業務,想清楚自己的戰略是什麼。確定了戰略之後,要去尋找戰略對口的人才。跟戰略對口的人共事,做事效率才高。

3、找能力最強的人。

說服一個有能力的人,為自己工作更難。所以,他們就偷懶去找一些信任的人,其實這是對執行力的稀釋。一個公司要避免找能力比自己弱的人,要儘量找能力最強的人。你看劉備的手下,諸葛亮、張飛、關羽都比他強,這就是做減法的思維。西遊記唐僧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都比自己厲害!

4、找能夠自我驅動的人。

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用管理,小公司一定要找能自我驅動的人。

如果他自己上杆子要幹這件事,你唯一干的事情,就是梳理業務。

小公司跟大公司比,優勢就是快。管理對小公司太奢侈了,中大型公司才搞管理。所以,小公司的團隊一定要找能自我驅動的人才。這裡講的,主要是針對初創公司應該做減法, 但當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肯定是要做乘法和加法的!

管理丨領導力就是兩件事:“斷物”和“識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