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丨领导力就是两件事:“断物”和“识人”


管理丨领导力就是两件事:“断物”和“识人”

决定一个人成长上限的是认知,而决定一个公司成长上限的是领导者。因此,领导者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些知名人士,往往错误地把自己事业的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其实很多时候,他们的成功往往是环境变量带来的,跟时机有很大的关系。

在古代,那么多次农民起义,为什么只有朱元璋一个人成为皇帝?因为别的人没有朱元璋优秀吗?不见得。朱元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环境的变量带来的机会。创业者夸大自己的能力重要性之后,其实是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挑战,它可能会导致整个公司战略的迷失。这些战略的迷失往往还有成熟业务的掩盖,因此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成功有时候也是一种障碍。


领导力就是两件事:“断物”和“识人”

每一个公司成长最大的瓶颈不是别人,而是领导人。领导人自己的认知,提升战略的准确度很重要。俗话说:主帅无能,累死三军。

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猛将如云,为什么还会兵败长坂坡呢?因为刘备是赋能型的领导,他执行能力很强,能发挥手下人的长处,但是他战略不行,因此失败。

所以,执行力和战略一定要结合起来。战略的执行和落实,需要掌握核心能力的人。所以,领导力是战略与执行的原动力。简单地说,领导力就是两件事——“断物”和“识人”。

“断物”代表战略思考,“识人”代表执行能力。

管理丨领导力就是两件事:“断物”和“识人”

一、战略思考——“断物”

一个公司的战略来自于领导对事物的判断,所以作为领导,最重要的事是“断物”。断物需要具备2种能力。

1、洞察力。

意思是,你要能够看清时代的趋势,对未来事情的必然性有一个自己的信仰!

像沃尔玛、亚马逊这样的公司,它的核心竞争要素是低价。

但对于像小米这样的公司来讲,它是一个复杂性很高的业务,它就需要有很全面的能力。必须得有硬件的经验,供应链的能力,营销的人才,还得有互联网的基因等等。

再比如,京东的核心战略就是做B2C,它的稀缺价值是保证商品的质量以及配送体验。假如:一个用户在京东买了一个空调,京东不但会保证这个商品的质量,而且可以迅速地给他送到家里,帮助他安装打孔。我们接触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就没有这么好的用户体验。

这几个公司采取的战略都不同。战略好不好,其实取决于领导人的洞察力如何。

2、第二种能力就是“决断力”。

这个社会聪明的人很多,他们有非常强的思辨能力,但是他们永远做不成大事。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决断力。当公司业务不顺,当公司面临非常看不清的情况,创始人要做决断。每次做投资的时候,有一百个理由告诉自己,这个投资肯定会输掉,但是有另外一百个理由告诉自己,这个投资一定会大赢。到底投还是不投?这时候自己一定要做出决断。

做决定的时候,要经常跟自己说,我又不是非常牛逼的人,我为什么就不能投资失败呢?创业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投资失败也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把自己放下之后,就会放松很多了。

作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有嗷嗷待哺的团队在这里摆着,每个月要发工资,你今天做什么,不做什么,要有很好的判断。

管理丨领导力就是两件事:“断物”和“识人”


二、执行能力——“识人”

战略确定下来后,肯定要有人来执行。所以接下来我们来讲“识人”。创始人在“识人”的时候,一定要扮演两种角色。一个角色是“传教士”,另一个角色是“杀手”。

1、首先,领导人要扮演的角色是“传教士”。

在中国,你会发现那些能做大事的领袖,都是具有传教士能力的,他们有很强的价值观输出能力。

在意大利的时候,罗马帝国当年其实是打压基督教的,但是基督教后来变成了国教。宗教是怎么兴起的?其实宗教跟创业公司一样,也有很多起伏转折,都有一群强大有愿景的人,在背后推动它发展。传教士有一种非常强的愿景和感召力,告诉你这就是未来的必然。当然10个里面其实9个都可能是错的。但你不能说他是虚伪的,他是真心对未来,有自己的愿景,他只是失败了。

有很多创业者一次失败后,就不敢再继续走下去了,甚至颓废或选择轻生。而那些在创业中失败中爬起来,继续前行的人,都有一种异与常人的一些独特能力,前期的失败可能只是时运不好而已。在一个巨大的变量环境里面,失败的必然性本来就很高,我认为失败不丢人,重点在于创业者失败后,是怎么复盘的。他第二次做会怎么做?会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我觉得这是优秀创业者真正的能力。

所以,从这一点上,传教士输出价值观的能力是非常强的,这对领导人来说,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一个团队对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信心,是很难成功的。

2、其次,领导人要扮演的角色是“杀手”。

杀手是什么?杀手就是以身作则。因为创业公司什么都稀缺,所以,需要“杀手”不断地去补短板。

一个完美的创业者,不但要有愿景,懂得管理,而且还能以身作则,带兵打仗。

举个例子。马云虽然执行能力没那么强,但他思辨能力、战略能力是一流的,而且他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组织,把自己的短板给补起来。有时候,马云自己开玩笑讲,只要出了事,肯定不是我战略有问题,一定是你们执行问题。

有次,我跟阿里巴巴的曾鸣说,你们公司有很多天天琢磨事,但不干活的人,执行怎么做到的?曾鸣就跟我说,他们这个业务有一个特点,每三、五年就会有一个COO被干掉,这也是挺惨的。因为战略不会错,错的都是执行。这个公司牛的地方,就在于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执行人才涌现出来,而且他们的执行和战略结合得很好。

管理丨领导力就是两件事:“断物”和“识人”


三、避免两个陷阱:战略问题执行化、执行问题战略化

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不同处理组织发展的方法,但是领导力万变不离其宗,第一重要的还是“断物”,其次是“识人”。所以战略思考和执行能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创业公司的董事会上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战略问题被执行化,执行问题被战略化。

战略问题被执行化的意思是,明明是老大的战略想得不清楚,还抱怨说团队的执行力太差了。

执行问题被战略化的意思是,明明是公司的执行力不行,却以为是公司战略出现了问题。

世界上唯有“认真”两个字最可怕。

一个好的董事会,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认认真真、诚诚实实地面对问题。

如果是战略问题,我们就认认真真地讨论战略。如果是执行问题,我们就换人。不要把两个问题混合起来。

最好的管理是没有管理,小公司要做减法

领导人做事有两种风格。

一种是做加法。它是一种麻痹。很多领导人每天都过的很焦虑。工作计划很满,很忙,尽心尽责,其实这是他们在回避战略问题。

一种是做减法。作为领导人,如果有10件事,只让你选择其中一件去做,你会非常痛苦,决断力是创业者最稀缺的一种素质。

一个创业公司刚开始就花很多精力做管理是不对的。因为从管理学上看,一个人的有效沟通,是不能超过6个人的,超过这个数字,沟通效率会变得非常低下。所以小公司,不光要在战略方向、路径上做减法,组织上也要做减法。

组织做减法四点建议:

1、找尽可能少的人。

如果一个小公司,连自己的战略都没验证清楚,就开始用一个大公司的视角,做人才培养了,这会浪费很多管理精力。小公司要找尽可能少的人,能雇一个人,绝对不能雇两个人。

2、找战略对口的人。

首先,要聚焦业务,想清楚自己的战略是什么。确定了战略之后,要去寻找战略对口的人才。跟战略对口的人共事,做事效率才高。

3、找能力最强的人。

说服一个有能力的人,为自己工作更难。所以,他们就偷懒去找一些信任的人,其实这是对执行力的稀释。一个公司要避免找能力比自己弱的人,要尽量找能力最强的人。你看刘备的手下,诸葛亮、张飞、关羽都比他强,这就是做减法的思维。西游记唐僧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比自己厉害!

4、找能够自我驱动的人。

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用管理,小公司一定要找能自我驱动的人。

如果他自己上杆子要干这件事,你唯一干的事情,就是梳理业务。

小公司跟大公司比,优势就是快。管理对小公司太奢侈了,中大型公司才搞管理。所以,小公司的团队一定要找能自我驱动的人才。这里讲的,主要是针对初创公司应该做减法, 但当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是要做乘法和加法的!

管理丨领导力就是两件事:“断物”和“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