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將許世友當年是如何脫穎而出的?成名於紅軍史上最險的一戰

許世友生於1905年,河南信陽新縣人,出身貧苦農家,曾在少林寺當和尚。1926年從軍,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任連長,第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震驚中外的黃麻起義。

紅四方面軍出身的開國上將中,許世友入黨最早、出名最早。

上將許世友當年是如何脫穎而出的?成名於紅軍史上最險的一戰

許世友上將

紅軍時期,許世友先後任鄂豫皖紅四軍31師班長、排長、營長,紅四方面軍第12師34團團長。

許世友在紅軍時期的成名之戰,是漫川關的決死之戰。

位於秦嶺南麓山陽縣東南的漫川關,歷來也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1932年7月開始的第四次反“圍剿”失利後,紅四方面軍主力4個師13個團兩萬餘人,在總指揮徐向前、總政委陳昌浩的率領下向西轉移。11月11日,部隊一路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進至漫川關以東的崇山峻嶺之中。國民黨陝軍已經搶先據險扼守攔截,尾追的中央軍也步步緊逼,國民黨共5個師4萬餘人對紅四方面軍形成了四面合圍之勢,胡宗南得意地叫囂:“漫川關就是紅四方面軍的墳墓”。

情況十萬火急。紅四方面軍從離開鄂豫皖根據地西行三千餘里至此,由於當地還沒有建立根據地,缺少群眾通風報信,且已是寒冬天氣,北風呼嘯,漫山遍野一片枯黃。部隊且戰且走,戰士給養已經消耗殆盡,草鞋磨破。如果突圍不出去,後果將不堪設想。

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徐向前命令12師為開路先鋒,在73師的配合下奪路前進,在敵合圍的部署上堅決打開缺口,鞏固既得陣地,保障主力部隊順利突圍;10師、11師抵禦夾擊之敵,以保證12師正面奪路開口,實施突圍的翼側安全。12師由以許世友為團長的34團擔任突擊任務,實施正面攻擊,奪佔漫川關以北的張家莊埡口,為全軍打開通道。

生死存亡的漫川關突圍戰開始了。

敵人憑藉兵力和裝備上的優勢,以整個旅的兵力發狂似的向我們衝來。戰鬥到了白熱化的程度,34團指揮戰鬥的營長犧牲了,連排長倒下了,班長皮定鈞他們就接替上來繼續指揮。戰鬥持續到晚上,敵人在我前沿陣地上拋下了近千具屍體,也未能前進一步。

34團全體指戰員同仇敵愾,在團長許世友的率領下,硬是以一個團的兵力,硬是頂住了敵人四十四師兩個旅的進攻消滅了敵人大批有生力量,掩護了全軍的勝利轉移。這種頑強的戰鬥作風和勇敢精神,在全軍傳為佳話。

次日,敵人的反撲更加瘋狂。團長許世友帶著三營和團部警衛連、機槍連經過猛烈的衝殺,在午後奪取了埡口左側高地,敵人的包圍圈終於被撕開了一條三四里寬的口子,全軍突圍的通道打通了!

34團一營五六百人,戰鬥結束時,只剩下80多人。徐向前元帥50多年後回憶起當年的戰鬥情景時,還無限感慨地說:“漫川關突圍,是關係我軍生死存亡的一仗。許世友那個團立了大功......”

正是因為漫川關突圍戰的勝利,許世友名揚全軍,之後被中革軍委連續破格提拔,先後擔任了紅二十五師師長、紅九軍副軍長、紅四軍軍長、紅軍騎兵縱隊司令員兼騎兵師師長等職。

上將許世友當年是如何脫穎而出的?成名於紅軍史上最險的一戰

1934年7月上旬,時任紅四方面軍第九軍副軍長兼第二十五師師長的許世友,率部在四川萬源大面山英勇抗擊四川軍閥劉湘的川軍。許世友身先士卒,在同敵人短兵相接時,揮舞大刀,進行慘烈的肉搏戰,結果竟將那把純鋼的大刀砍得缺鋒捲刃。

經過一個月的堅守防禦戰,最終打垮了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的敵人,贏得了萬源保衛戰。

抗戰爆發後,在1939年的香城固誘伏戰中,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六旅旅長陳賡因腿傷復發,委託副旅長許世友親自指揮。

許世友命令部隊構築了一條2500米長的菱形戰壕,壕邊移栽了一叢叢紅柳稞,村口還挖了陷阱,上蓋木板,再覆以幹沙。許世友考慮到新一團才組建半年,每人僅十幾顆子彈,手榴彈也不多,戰鬥開始不久,就命令:“拼刺刀!”他自己從背上抽出大刀直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

這次誘伏戰,三八六旅僅以傷亡50餘人的代價,斃日軍大隊長以下200餘人。

1941年3月,許世友被派往山東縱隊任第三縱隊參謀長兼第三旅旅長。他率部一舉殲滅膠東最大的投降派趙保原所部主力,剪除了膠東日軍的羽翼。

毛主席聞訊高度評價說:“許世友打紅了膠東半邊天,了不起,了不起!”

膠東區主要領導人的林浩也讚揚說:膠東反頑,就是再造了一個膠東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先是以海運司令的身份指揮山東八路主力從膠東渡海前往東北,成為了全軍第一位與海洋解下深厚情感的將軍,也為東北部隊的崛起,立下了第一功。

許世友又以僅有的一個主力團為基礎重新組建膠東部隊,打敗了美式裝備的李彌所部等國軍主力,打破了國軍第一次想武裝進佔膠東港口的圖謀。

到臨朐戰役之後,許世友擔任了內線兵團的指揮,帶領剛剛經歷了南麻、臨朐的敗仗的疲憊之師,殲滅敵人一個整旅,攻克掖縣城,將前往膠東的敵人主力盡數調回,讓範漢傑“膠東兵團”佔領全膠東的計劃徹底破產。

作為南麻戰役後,華東戰場的第一次大勝利,讓中央大為振奮,發來賀電:慶祝你們收復掖縣及殲滅敵人數部的重大勝利。自從你們轉入反攻後,我軍業已無例外地全面轉入反攻……

在1947年5月圍殲國民黨整編74師的孟良崮戰役中,華野總部賦予許世友九縱的任務是: 一、阻擊兩天,設法吸引整74師;二、阻擊任務完成後,以主力配合兄弟部隊出擊,圍殲該敵。

戰鬥進至白熱化階段時,國軍各路援兵已節節逼近,華野阻擊部隊已經快挺不住了。陳毅也有些緊張了,對許世友說: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你們能不能把孟良崮拿下來?

許世友回答說:我手頭還有一個師沒有用上,74師不要想從我這裡跑掉一個人!

陳毅一聽很振奮: 好!現在不惜一切代價,把孟良崮拿下來。你們打掉一千,我給你補一千;打掉兩千,我給你補兩千。誰打下孟良崮,誰就是英雄!

戰後,陳毅才知道所謂的還有一個師沒用上,是許世友撒的謊——他連伙伕都派上戰場了!

孟良崮戰役到了最後的關頭,許世友向各級指揮員下達命令:“你們師長當團長,團長當營長,營長當連長,帶頭衝!”

最終,許世友的第九縱隊最先把紅旗插上山頂,為全殲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立下了大功。

新中國成立前夕,長山列島仍被國民黨一股殘餘部隊所盤踞。國民黨殘部倚仗海洋天險、海防要衝,在島上構築起嚴密的防禦工事,封鎖我海上運輸線,對從港澳經海上來北平參加政協會議和開國大典的民主人士造成威脅。

為此,毛主席和中央軍委下令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解放長山列島。這次渡海作戰比後來廣為人知的海南和金門的渡海作戰都要早,是人民解放軍自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渡海作戰。

擔任這次作戰總指揮的,就是赫赫有名的許世友,他成功創造了陸軍打海軍、木船打軍艦的經典戰例。

長山列島戰役的勝利,標誌著山東全境的解放,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北部沿海的封鎖,打通了東北、華北、華東三大解放區的海上運輸通道。充分證明了解放軍不僅能在陸上殲滅優勢的敵人,而且能進行更復雜更困難的海上作戰。

建國後,許世友擔任過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南京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司令員、國防部副部長、中央軍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後來還擔任過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及中顧委副主任,是副國級領導人。

1985年10月22日16時57分,許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歲。

上將許世友當年是如何脫穎而出的?成名於紅軍史上最險的一戰

去世前的十個月前,知道自己來日不多的許世友,就讓秘書給黨中央寫報告,正式提出了土葬的要求。他的理由是:自幼參加革命,報效生母不足。活著盡忠,死了盡孝,葬在老母墳邊以盡孝道。

可是,直至他閉眼時,也沒有等到黨中央的回覆。

最後,出面解決難題的是鄧小平。

鄧小平在許世友的那份申請土葬的報告上批示:照此辦理,下不為例。

在許世友逝世四天後,這份批示由時任中顧委副主任的王震帶到了南京。

王震在轉述鄧小平意見時說,“許世友在60年的戎馬生涯中,戰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經歷、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鄧小平同志籤的特殊通行證,這是特殊的特殊。”(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