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大智慧:謹慎做事,小不忍則亂大謀

自古以來,那些有一番大作為的人,無一不是心沉如水,面對危機沉的住氣的人。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控制住脾氣,因為人在衝動的時候做出的行為在事後都會後悔。

而晚清名臣曾國藩的處世哲學之一就是:“靜心”,做任何事都要謹慎,在做決定時也是如此。

曾國藩大智慧:謹慎做事,小不忍則亂大謀

㈠退路,自留之,非他人所給

解讀:忍一時風平浪靜,自己的心態要達到這種境界,是不容易的。這個“退”,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退讓,而是將進攻轉為防守,積蓄自己的力量,韜光養晦,等待關鍵時刻東山再起。

引申:忍,不是忍氣吞聲,凡事都不去爭取;退,也不是,一味地遷就,而是默默的強大起來。

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藺相如因為廉頗的幾句侮辱性的話語就惱羞成怒,破口大罵,那麼雙方肯定會顏面掃地,轉為敵人,而讓真正的敵人——秦國,漁翁得利。正是因為藺相如忍了這口“氣”,所以才讓人更加敬佩,也成就了“負荊請罪”這個千古美名。

曾國藩大智慧:謹慎做事,小不忍則亂大謀

㈡忍,也是有底線的

解讀:“退”其實就是寬容,寬容他人,也是善待自己;忍的背後,則是大度。但這些並不意味著你可以忍受任何侮辱。像是個人的利益得失,尚可忍受,而對於那些直接的人格侮辱,那麼就絕不可退讓,要妥善處理。

引申:忍耐也是有限度,有底線的。對於那些不能忍的事情,不是說不能有脾氣,而是要冷靜的處理,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我們要掌握這種處世策略。

關注權賦,用智慧解讀經典,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