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島的最南端——宮前灣


東山島的最南端——宮前灣

宮前灣在東山島的最南端。此地古稱平海澳,以供奉媽祖娘娘的天后宮就在這裡,故稱宮前灣。這裡曾是著名的古戰場,又是美妙的南國海濱風景區。

舊《東山縣誌》載:“明代崇禎七年(1634年),荷蘭侵略者的艦隊再次入侵銅山,燒殺擄掠。總兵徐一鳴率東山軍民與之血戰。巡海道高登龍亦率軍配合。痛殲來犯之敵。荷夷從銅山敗退至五都。五都人民配合官兵,奮起殲敵。在宮前灣打得荷夷棄甲丟盔,軍民縱火燒掉停泊在灣裡的荷軍船艦,斬下荷酋之首。在這一役中,妄圖稱霸遠東、橫行海上的荷蘭侵略者受到致命打擊。從此不敢覷覦東山島了。

清初,靖海侯、水師提督施琅率領龐大的船隊,自宮前灣揚帆啟航,直搗澎湖,一舉收復臺灣。統一臺灣後,為答謝海神媽祖的庇佑,施琅於康熙二十四處(1686年)向朝廷奏報媽祖神蹟。康熙帝派禮部朗中雅虎專程來到宮前灣舉行隆重的冊封祀典。現在懸掛在天后宮大殿的康熙帝敕賜天后封號的匾額就記載著這次大典的內容。其中摘錄了施琅奏章的主要內容:“前奉旨征剿臺灣,師次平海澳。天妃廟之左有一井,往常雨順,水已不能資百口,遣人淘浚,泉忽水湧,足供四萬餘眾……請乞皇恩崇加。‘因此,康熙帝遣雅虎致祭,稱頌神功,女神媽祖由天妃而進封天后,而且敕賜供銀,每年在天后宮演十臺戲酬神。這口古井至今尚存。至於天后宮,今天也整修一新,與古井同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宮前灣灘平灣闊,礁岸雄偉峻峭,海水湛碧,漲潮時雪湧山立,滾滾而來的千層條浪和上下飛舞的海鷗,出沒隱現的帆影,銀光閃爍的沙灘,宮前漁地鱗次櫛比的村舍,構成絢麗的海濱奇景。海灣的東部,峭岸陡立,礁石嶙峋,如獸、如柱、如筍、如峰,千姿百態,佈列於浪濤之中,大風來時,萬頃狂濤,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過去,真正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而在風平浪靜之時,大海卻又如此溫馴,那變幻萬千的海景令人心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