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要看:1058年,一家6口同時考中進士、轟動朝野,原因在這

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39歲的曾鞏帶領著弟弟曾牟、曾布、

堂弟曾阜,妹夫王無咎、王幾共赴京師,參加當年由歐陽修主持的科舉考試,結果一門六人全部中第,這在全國乃至科舉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分析原因,只因曾鞏有一個好妻子、大家有一個好嫂嫂——晁文柔。

晁文柔是潭州清豐縣人,父親是光祿少卿晁宗恪。晁文柔屬於典型的大家閨秀,家教良好,知書達理,她早就聽說曾鞏的大名,對曾鞏非常欽慕。

男人要看:1058年,一家6口同時考中進士、轟動朝野,原因在這

曾鞏畫像

曾鞏出生於江西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的一個官宦之家,自幼就天分過人,脫口成誦,終生不忘,12歲時他就試做《六論》,援筆即成,詞句雄偉,誦者無不誇獎。然而這個才華橫溢,文章出類拔萃的才子,卻命運多舛,屢試不中,而且家庭屢遭變故。

曾鞏18歲時,父親曾易佔突然遭誣陷被罷官,在家賦閒多年,全家一時陷入困境。特別是後來,父親曾易佔、哥哥曾曄又先後去世,此時,弟弟曾布、曾肇等又均未成人,曾家的境況就更是慘淡,生活重擔就全壓在大哥曾鞏的身上。為了維持生計,教養弟妹,曾鞏一邊用功讀書,一邊下田勞作。因此遲遲未能成親。

直到曾鞏35歲那年,才經親戚介紹,與18歲的大家閨秀晁文柔結婚。晁文柔過門之後,夫婦非常恩愛。這時,曾鞏還沒有考中進士,家裡生活非常困苦,晁文柔從來不嫌棄跟著丈夫過貧困生活,家裡的事務都由晁文柔一人承擔,減輕了曾鞏的負擔,使曾鞏有足夠的時間用功。

嚐到愛情甜蜜的曾鞏更加發奮努力,他在勞作之餘,抓緊用功讀書,從來沒有放棄追求上進。為了讓曾鞏兄弟吃上及時的午飯,晁文柔親自為勞作的曾鞏兄弟置備飯菜,這給了曾鞏極大的鼓勵和安慰。為此,曾鞏在《南源莊》中寫道:“梁鴻妻亦高,能快穿衣與黎茹。成家倘已嫁諸妹,有立不憂吾弟孺。

不僅如此,對於曾鞏的文友,晁文柔也是精心照顧。一天,山中的幾位文友前來拜訪曾鞏,曾鞏非常高興。儘管家裡的條件不好,但是,晁文柔馬上點火煮黃米飯,並且把家裡的公雞也殺了,讓客人吃上可口的飯菜。那一天,主客談得非常投機,客人對曾鞏的學問和人品佩服得五體投地,談著談著,就談到了天亮。第二天,客人依依不捨地離開曾鞏家。

曾鞏婚後生活幸福,夫妻恩愛,妻子溫柔體貼和勤勞能幹,再加上文友的經常造訪,互相切磋文章技法,使曾鞏的學業突飛猛進。

同時,晁文柔盡心盡力服侍婆婆,細心周到;對曾鞏的同胞手足,關心愛護,盡到為嫂之禮;對於曾府的其他人,無論男女老少,也都各盡其意。她出身官家,帶來一些首飾,都是別人沒有見過的,有人喜歡,她就解下來相贈,一點也不吝嗇。全家上下,遠親近鄰,都誇她仁孝慈恕,四德俱全。

晃文柔是曾鞏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正是有了晁文柔的鼎力相助和愛的澆灌,婚後第4年,曾鞏終於考中了進士。那是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39歲的曾鞏帶領著弟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妹夫王無咎、王幾共赴京師,參加當年由歐陽修主持的科舉考試,結果一門六人全部中第,這在全國乃至科舉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由此,曾家困窘狀況得以改變,晁文柔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報。

晁文柔是了不起的女人,可惜她只活了26歲。嘉祐七年(1062年),曾鞏43歲那年,晁文柔病逝於京師。對於晁文柔的不幸去世,曾鞏痛心不已,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給晁文柔寫下了《秋夜》詩:

秋露隨節至,霄零在幽篁huáng。

灝hào氣入我牗,蕭然衾蕈xùn涼。

念往不能寐,枕書嗟jiē漏長。

平生肺腑友,一訣餘空床。

況有鵲巢德,顧方共糟糠。

偕老遂不可,輔賢真淼茫。

家事成濩hù落,嬌兒亦彷徨。

晤言豈可接,虛貌在中堂。

清淚昏我眼,沉憂回我腸。

誠知百無益,恩義故難忘。

晁文柔去世兩年以後,曾鞏又為她寫了墓誌銘:

“文柔姓晁氏,諱德儀,字文柔,年十有八嫁餘。餘時苦貧,食口眾,文柔食菲衣敝自若也。事姑,遇內外屬人,無長少遠近,各盡其意。仁孝慈恕,人有所不能及。於櫛珥衣服,親屬人所無,輒推與之,不待己足。於燕私,未嘗見其惰容。於與人居,未嘗見其喜慍。折意降色,約己以法度,學士大夫有所不能也。為人聰明,於事迎見立解,無不盡其理,其概可見者如此。蓋天畀之德而夭其年,遺以相餘而奪之蚤,餘不知其所以,而又不自知其哭之之慟也。”

【後來呢】

在曾鞏二十七年為官的日子裡,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做官從不貪圖私利,如果說確實有的話,那就是在他調任福州之後,年邁母親隨弟弟曾肇居於京師,作為長兄,他不便盡孝敬之責,故多次申請調任近所(但是,這個“母親”還是曾鞏的繼母)。

  曾鞏長曾布十七歲,長曾肇二十八歲,曾布、曾肇正是在曾鞏亦父亦兄般的關愛之下長大成人。曾鞏才學品行俱佳,自然成為包括曾布、曾肇在內的曾氏子弟學習的榜樣。曾肇在曾鞏去世後深情地記道:“光祿不幸蚤世,太夫人在堂,闔門待哺者數十口,太夫人以勤儉經理其內,而教養四弟,相繼得祿仕,嫁九妹皆以時,且得所歸,自委廢單弱之中,振起而亢大之,實公是賴……屬則昆弟,恩猶父師。”

男人要看:1058年,一家6口同時考中進士、轟動朝野,原因在這

【附錄】曾鞏在任地方官時,寫給同鄉故人的一封信,全信共124字。2016年,此信拍出了2.07億元的天價。

男人要看:1058年,一家6口同時考中進士、轟動朝野,原因在這

《局事帖》為年邁的曾鞏在任地方官時寫給同鄉故人的一封信,全信共124字。 2016年,在中國嘉德2016春季拍賣會上,以2.07億元成交(平均一個字高達167萬元),被華誼兄弟傳媒董事長王中軍收入囊中。

《局事帖》,水墨紙本,29×38.2cm。此件作品是書寫在宋代印刷書籍紙張的背面。《局事帖》書於印書紙背,仍能看出圖書印刷的字痕為《三國志》刻本。

《局事帖》書信的原文為:

局事多暇。動履禔福。去遠誨論之益。忽忽三載之久。跧處窮徼。日迷汨於吏職之冗。固豈有樂意耶。去受代之期。難幸密邇。而替人寂然未聞。亦旦夕望望。果能遂逃曠弛。實自賢者之力。夏秋之交。道出府下。因以致謝左右。庶竟萬一。餘冀順序珍重。前即召擢。偶便專此上問。不宜。鞏再拜。運勾奉議無黨鄉賢。二十七日。謹啟。印文:曾鞏再拜

經專家考證,《局事帖》是迄今發現的曾鞏唯一一件傳世墨跡。曾鞏是一個金石碑拓的收藏家,曾經收藏拓片有500張之多。《局事帖》雖累經名家遞藏,歷盡劫波而紙墨如新,可謂千年遺珍、人間孤本,實為至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