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的兒子,你平什麼用愛馬仕?


節目介紹了鍾南山自非典以來的抗擊疫情的經歷,採訪了鍾南山院士的學生、同事和家人,講述了鍾南山在對抗傳染性呼吸疾病的一生。

鍾南山的兒子,你平什麼用愛馬仕?


節目中,鍾南山接診室和普通一線醫生的接診室並沒什麼兩樣,都是大的診室裡一個小小的格子間。

鍾南山的兒子,你平什麼用愛馬仕?


鍾南山院士的家裡也很小,夫人李少芬就將大部分的獎盃和榮譽證書收起來,只留一個獎盃當果盤用,別說,還真是毫無違和感。

鍾南山院士的兒子鍾幃德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自己從小愛逃學,沒少被父親訓誡。

在這裡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原本只是分享父親對自己的教育趣事,而很多人的重點卻被鍾惟德腰間的愛馬仕皮帶給帶歪了。

鍾南山的兒子,你平什麼用愛馬仕?


“兒子的愛馬仕皮帶好扎眼。”

“兒子有點不樸素啊。”

“兒子還戴愛馬仕皮帶,估計真的是領導。”

鍾南山的兒子用愛馬仕的皮帶怎麼就紮了這些玻璃心的眼了?

他是買不起還是他不配?

實際上,他買得起,他也配得上。

鍾惟德,我們現在知道他是鍾南山的兒子,他扎著愛馬仕皮帶,紮了一些人的眼。

但他也不只是鍾南山的兒子。

鍾幃德,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這樣一個人,愛馬仕配不配得上他才需要商榷吧?

也許有人會說:他有這個成就,還不是靠爹?

還真不是。

鍾南山院士作為呼吸病學專家,雖然把兒子鍾幃德帶上了從醫之路,但是鍾幃德並沒有繼承鍾南山的專業,而是走上了泌尿外科方面的研究之路,他還是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不僅如此,鍾幃德博士同時還是廣州醫學會主任委員,英國伯明翰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瑞典科羅倫斯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及客座研究員,廣州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主任委員。

在泌尿系腫瘤的早期診斷及治療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獲得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獎”,還與中國科學院生產出首臺國產膀胱熒光鏡。

鍾幃德博士還多次獲得國家級、省市級醫學獎項,以及多次獲得廣州十佳青年的榮譽稱號。

要取得這樣的成就,需要經過多少年才能培養出這樣一個人才,一個醫學生,讀完本科,攻讀讀研究生、博士,參加規培,考取各種從業資格證,執照。

這之中經過了多少年的寒窗苦讀,實驗室裡又度過了多少個春秋?

這樣的醫學界人才,不討論他對醫學界做出了多少貢獻,卻討論他腰上的皮帶。

我只想說,一個醫生,勤勤懇懇工作,用自己的收入過好自己的人生並沒有任何過錯。

當我們看到明星的片酬高的時候,我們總是忍不住diss:他們到底做了什麼貢獻了?憑什麼拍一部戲就能掙來普通人幾輩子掙不到的錢?

在這次疫情之下也一樣,疫情爆發後,諸多明星參與捐款捐物,但也仍然有一些明星因為捐得較少被批判:憑什麼一部戲的片酬就幾千萬,捐款才捐十萬二十萬?

這時候我們總是喜歡把醫護人員搬出來,這時候又變成了守護醫護人員,為醫護人員爭取權益的衛士:

明星輕輕鬆鬆掙這麼多錢,為什麼不多捐一點?

醫護人員在疫情前線戰鬥,又是剪頭髮,又是穿紙尿褲,吃飯都沒時間,一個月的工資才多少?

強烈要求明星降薪,給醫護人員漲薪資!

放在平時也一樣,如果有明星熬夜拍大夜戲抱怨了兩句辛苦的話,同樣會有人跳出來說:你辛苦也就辛苦那麼幾天,醫護人員長年累月地值夜班,有幾個跑出來說辛苦的?人家掙得還不到你們的萬分之一呢。就你們矯情!

我並不是在替明星洗白,我只是想知道一件事:當你在批判明星薪酬高,把醫護人員拿出來質疑明星的時候,你是真的在替醫護人員鳴不平嗎?或者說,他們只是你的工具?

當你印象中辛苦清貧的醫生腰上扎著愛馬仕皮帶的時候,一瞬間,他也被放在了你的對立面?

曾經,你為醫護人員鳴不平,爭取更好的薪資待遇、更合理的工作時間。

如今,一個鐘幃德站在你面前,扎著愛馬仕皮帶,他沒有清貧到衣著非常樸素地住在出租屋裡,他符合了你曾經在想象中對醫護人員的訴求和期待,卻有人覺得他不夠樸素了。

如今看來,更多人期待的還是深夜坐在值班室的樸素清貧的醫生,醫生有錢買得起愛馬仕真是讓他們大跌眼鏡。

實際上,當他的薪酬足以匹配他的能力和成就的時候,你卻只看到了他的愛馬仕皮帶,不問他的能力和成就是否用得起,而是他不應該用。

於是,他的皮帶就又耀眼,又扎眼,他的職業也被質疑:這一定是個領導吧?

那麼多普通人努力攢錢去買自己渴望已久的奢侈品,旁人都無從置喙,因為普通人也有資格努力讓自己匹配上他認為的更好的生活,鍾幃德憑什麼不行?

可能因為我們看過太多清貧的醫生了吧。

我們總在各種新聞消息裡看到各種無私偉大的醫生,他們無私、偉大,經常到貧困地區下鄉做手術,甚至不收取診療費、手術費。

1月20日,北京市朝陽醫院門診樓內,一男子經過多次踩點後,拿著事先準備好的菜刀,進入了當時只有陶勇醫生一名男性的診室,衝了進去,向陶勇醫生舉起了屠刀。

陶勇醫生從7樓逃到6樓,男子窮追不捨。

在其他醫護人員的幫助下,男子終於被制服。

陶勇醫生卻已經身中數刀,倒在血泊之中,後腦勺流血不止,胳膊多處受傷,造成了運動功能和感覺障礙。

這個優秀的眼科醫生,可能再也無法拿起手術刀,為患者恢復光明瞭。

救人的天使被折斷了翅膀,仍舊在想著如何帶領更多的人走向光明的前程。

他說,如果以後不能重返手術檯了,想組織一群盲童進行巡演,讓他們也能賺錢養家。

因為這個醫鬧傷人的事件,陶勇醫生的其他境況也被挖了出來。

他曾給病人自掏腰包做了手術,因為: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他瞎。

陶勇醫生去給深山裡的貧困人民看診,為一位80多歲無兒無女的老婆婆做了手術。

老婆婆白內障病情惡化嚴重,還有將近90度的駝背,實施手術非常困難。

陶勇醫生找來半米高的墊子給老婆婆墊腳,讓老婆婆儘量躺平,最終完成了這次特殊的手術,讓這個老婆婆在臨終前重新看到了這個世界。

醫者仁心,懸壺濟世,大抵如此吧。

陶勇醫生的師妹在微博爆料:因為不願意科室跟患者私了,堅持走法律程序,所以兇手對他舉起了屠刀。

鍾南山的兒子,你平什麼用愛馬仕?


他沒有因為當科室主任而有錢,現在一家三口和老岳母擠在60平米的出租屋裡。

消息一出,無數媒體聞風而至,紛紛報道陶勇醫生的醫術醫德,以及他一家三口和老岳母擠在60平米的出租屋裡的境遇。

一個眼科的科室主任,醫術醫德沒得挑,還清貧,這成了媒體大肆報道的主要方向。人們讚揚陶勇醫生的同時,也有不少聲音希望提高醫護人員的待遇。

但他們看到醫生繫著愛馬仕皮帶的時候,他們又不這樣想了,矛盾的人啊。

我只能說陶勇醫生是一個無私又偉大的醫生,我們需要這樣的醫生,但我們需要的不只是這樣的醫生。

醫生只是他們的職業、工作,他們是醫生之前,他們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我們總是報道、宣揚哪個醫生一貧如洗,把所有的人生都投入在工作裡,無私奉獻。

以至於我們也形成了既定的印象:醫生就應該一生清貧,就應該安貧樂道,偶爾免費診療,還貼錢手術,必須少做甚至不做檢查,開個幾塊錢的藥就能治療好所有疾病。

這就是世人對醫生最大的誤解:他們應該是聖人,只要他們盡了力,就沒有治不好的病,救不了的人。

儘管這樣,他們仍然不能有物質追求。

鍾幃德博士用的是愛馬仕的皮帶,這當然顛覆了很多人對醫生的認知:這個醫生有一個救死扶傷,國士無雙的父親,他的父親都過得和大部分普通醫生一樣樸素,他怎麼能用愛馬仕的皮帶?怎麼沒有繼承鍾南山院士樸素的家風?一定是被物質慾望矇蔽了雙眼!

不管你的能力能不能讓你獲取更高的生活品質,更好的生活享受。

你用愛馬仕的皮帶,你就不樸素了,不是一個純粹的醫生了。

彷彿我們的醫生就應該接受貧困。

殊不知,無私不是醫生的天職,治病救人才是。

醫生是一個職業,一個工作,拋開這個職業的角色設置之外,這群人來自於各地,他們是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可能因為對社會擔當,選擇了治病救人的職業,有的可能只把這當成一個養家餬口的生存技能。

他們一樣有成家立業、贍養父母、撫養子女的壓力,也同樣不是租房就是揹負著高額的房貸,也一樣對生活質量有所追求,他們除了職業是醫生,其他又和你我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並不是在宣揚戴愛馬仕皮帶意味著高品質的生活,用不用愛馬仕是一回事,只是你沒有資格幫醫生接受清貧。

醫生並不是聖人,聖人也許存在,但我們更需要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好醫生,他們有精神生活的同時,也一樣需要有物質追求。

如此,醫生這個行業方能繼繼存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