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今天的音樂廳前的公交站叫做“小營門”站,現在活著的人是沒有見過小營門的,因此這個虛化的地名是如何來的呢?本文只介紹“小營門”周邊故事,關於天津營門,可以點擊閱讀:


牆子河的濠牆

1859年在僧格林沁的督辦之下,為準備二次鴉片戰爭的防禦工事,在天津做了一道包圍整個天津縣地區的外牆,長達18公里。城牆主要是土牆,只有城門是磚砌門樓,牆外闢護城河,即“牆子河”。經過多次增修,最後成型的天津濠牆,一共有14個城門,今天的老地名中仍存留的如小營門(厚德門)、大營門(凝輝門)、西營門等,都是這座濠牆之上的城門名。因1970年天津地鐵工程的緣故,牆子河連同舊城牆逐漸被填平成為新馬路,位於舊租界區內的一段成為今天的和平區“南京路”,西南段成今天南開區“長江道“的一部分,紅橋區的“青年路”旁則保持了原始西營門附近牆子河河道至今,而其他河段廢棄年代較早。

在下圖1860年的濠牆圖上,這麼標註:“謹擬將天津城外周圍挖濠壘牆共長六千五百丈,固天津城外商賈雲集廬墓甚多,不得不開展挑挖以期保衛。”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1860年的濠牆圖

濠牆大致按照圓形的設計方案修造,天津的老城位於圓環內的西北片區,而紫竹林租界區則在圍牆內的東南端。當然,這座在中古冷兵器時代軍事思維指導下的濠牆是無法阻擋近代化的英法聯軍的,只是一個徒有虛名的“政績工程”。

1897年的“擴充界”租約首先將紫竹林附近濠牆連同牆子河以內的土地劃入英租界,但當時市政發展還集中在中街(今解放路)附近,還未達到建設牆子河的程度。庚子戰後天津各國租界又經過一次巨大擴展,也隨著清末的新政改革,舊濠牆周圍已成為新一輪天津市區市政建設的主要區域。其中,1900年代初期直隸總督府規劃的“河北新區”建設則完全拆毀了堤頭附近的舊有濠牆、填平河道,重新規劃路網和建築;海河東岸俄租界的新規劃建設也是如此。與完全破壞的做法不同,出於牆子河洩洪功能的考慮,海河西岸的英、德、法、日租界當局沒有拆毀濠牆,而都採取了保留的對策。英租界工程部門最早開始謀劃在土牆旁修築馬路—“圍牆道”(又名義路金路,英租界29號路,“老南京路”),而“Elgin Avunue”的英文原名是紀念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籤訂《天津條約》的英國公使額爾金(原譯為義路金)命名的。到1908年左右,英、德租界的建築與道路已推至圍牆道,而通過牆子河上的橋樑只有非常簡易的兩三座,另外德租界在牆子河、海河河口設立機械閘口,用於預防海河水位上升,對原有牆子河岸並未做過多處理。

下圖原標題為《美軍佔領天津老城後返回路上》,1900年。美軍走在海光寺附近的濠牆上,左側為當時的牆子河,右側遠端為原海光寺機器局。可見原始的土牆非常簡單,光禿禿的一片。取自《庚子拳亂:北京內外的軍事行動》相冊。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1900年。美軍走在海光寺附近的濠牆上,左側為當時的牆子河。可見原始的土牆非常簡單,光禿禿的一片。取

下圖為早期英租界牆子河兩岸情況,原始濠牆及河道情況沒有太多的改變,甚至樹木都沒有栽植。原標註“Elgin Avunue”,美國柯達公司出版照片版明信片。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民國初年,英工部局率先計劃改造天津濠牆,對原有土牆增修木質河堤岸壁,種植花草植被,設置電燈、圍欄、扶梯、涼亭等設施。英租界內的牆子河流域原有木橋在十幾年中陸續更換為鋼筋混凝土橋,共有7座,1934年牆子河上最後一座橋----“耀華橋”的修築完成標誌牆子河上鋼筋混凝土橋樑的建設告一段落,它們依次是:營口道橋(張莊大橋)、耀華橋、山西路橋、河北路橋、成都道橋、新華路橋、湖北路橋、平安橋。這些橋樑內部均有上下水管道通過,工程處還在牆子河兩岸沿線設置了多處公共廁所。從1920年代起,隨著日、法二界陸續發展到牆子河兩岸,也模仿英租界的模式開始對牆子河進行改造,改造效果良好。

下圖遠景的白色洋灰橋樑為“耀華橋”,左側為山西路橋下的圍牆道公共廁所,可見公共廁所建在土牆的中間位置。1930年代末,私人收藏照片。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下圖為牆子河岸花園雪景。高出地平面的原土牆上已添加扶梯、圍籬等公園設施,園中甚至栽植了松樹。背景建築為英工部局維多利亞女皇紀念醫院,位於董事道、圍牆道口(今曲阜道南京路交口的公安醫院)。1920年代,私人收藏照片。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雖然由土城牆改造的花園設施齊整,然而牆子河卻境況堪憂,淤泥堆積,臭氣刺鼻。恰逢津英當局從1910年代年開始的對推廣租界(E.M.E.)進行填土工程,由海河挖出泥土填至窪地水坑,溢出清水經馬場道陰溝灌入牆子河,大量清水的灌注對牆子河起到一定的清汙作用。1932年,英工部局及特一區聯合疏浚了從海河至海光寺間的牆子河,嗣後牆子河一度水量不充。1934年,英電務處從英國購置一臺水泵置於英國河壩,用於從海河引水輸入發電廠附近牆子河補充冷卻水,牆子河水源又得到進一步的清潔。而填土工程也在1937年全部告竣。

至1930年代中期,圍牆道Elgin Avunue(老南京路)、小河道Creek Road(上海道)與牆子河一道組成的“立體的公園”----“城牆花園”在河道改善之後終於達到了理想的程度,這座公園歸屬英工部局工程處及空地保管團維護,在工部局年報中稱作“牆子河沿花園”或“圍牆道花園”。成功的市政改造讓一段破舊土牆展現出恬美、寧靜的意境:小橋流水、野草閒花配以西方先進電氣化基礎設施,諸多精美絕倫的洋樓別墅建築在牆子河兩岸,牆子河區域因為有了這一座“城牆花園”而對新遷入租界的住戶極具吸引力。不論中國的滿清權貴、北洋軍閥、富商巨賈,還是列國外交使節、各大洋行經理紛紛在牆子河兩岸購置房產或租賃居住。各國租界當局也在牆子河兩岸擁有諸多“配套機構”:如電燈房(發電)、學校、醫院、巡捕房、軍營設施和租界職員宿舍等。清末民初天津權勢最高的居住者非河南項城袁世凱家族莫屬了,袁家大院位置就在英租界內舊濠牆的“大營門”附近。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圍牆道上的別墅之一“倪嗣沖舊居”,原標註“英國皇帝戴冠式當日天津英國駐屯軍閱兵的光景1911 年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圍牆道上的洋樓別墅,1920-1930年代。原標註“Elgin Avunue”,英商天津印字館出版明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原日租界段落的牆子河兩岸航拍,可見與英租界類似的花園設施。1945年美軍航拍資料。


小營門

改造一新的老牆子河沿岸“城牆花園”成為租界新興居住區依託的同時,繁華的“小白樓”商業街區也圍繞著城牆花園展開新的發展。小白樓的最初興起來自從彰德道至徐州道段落的大沽路的興盛,因為這段大沽路當時雖地處租界內,但法理上仍歸屬中國(為中國“官道”),故在一段時間內不受英租界對路政及商業管理制度的限制,也由於地處幾國租界的交叉地帶,所以造成了一個相對自由的真空地帶,成了中小規模“洋貨”商貿的聚集地。俄國革命、中國國內戰爭等趨勢,促使天津的國內外移民大量增長,大沽路商貿雲集的情況逐漸通過狄更生道(今徐州道)、克森氏道(今開封道)向馬廠道(今浙江路)方向輻射。到鼎盛時期的1930、40年代,以“義路金花園”和“平安電影院”為中心,商店、飯店、餐廳、咖啡廳、酒吧、總會、電影院在此聚集,“小白樓”成為英租界內獨一無二的商業娛樂中心,傳播著西式的時尚與娛樂生活。

下圖:商業招牌遮天蓋地的民國初期“小白樓”海大道,完全不符合英租界對商業道路的管理規範。原標註“Taku Road, British Concession”,截取自美國柯達公司出版照片版明信片。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下圖:鼎盛時期的小營門。左側為平安電影院(已拆除),右側為維格多利餐廳(今起士林)。1945年雙十國慶,私人收藏照片。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小白樓地區的“城牆花園”經過了幾十年發展的歷史過程。與沿河土牆改造的兩岸河堤花園不同,義路金花園(Elgin Park),是拆除舊濠牆城門建成的。原來當時濠牆上14座城門中只有一座“小營門”位於英租界內,它坐落於馬廠道(今浙江路)通過濠牆的位置,城門前原由一座木橋通過牆子河。當1900年代初期修築圍牆道時,工程處著手拆除小營門,同時舊小營門前馬廠道(今浙江路)兩側的空地均開闢為工部局屬花園用地,最遲至1913年之前,西側地塊已建成為設有圍籬、樹木茂密的簡易花園,而東側花園則設有苗圃花窖、築有洋灰圍牆。而此時通過牆子河上的橋樑為清代遺留舊有木橋。

下圖:庚子前濠牆“厚德門”(俗稱小營門)原貌,通過城門內可看到英工部局建築戈登堂。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下圖:美軍儀仗隊行軍,1900年代。他們剛剛走過“小營門”原址,畫面左側就是當時的“義路金花園”,畫面近處為老木橋,最右側縱深位置可見現存的浙江路“大闊飯店”。私人收藏相片。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下圖:1918年,牆子河與小營門木橋,畫面右側為小營門東側空地上的苗圃、花窖及圍牆。選自《歐戰終戰紀念相冊》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1920年代初期小營門前西側原花園地塊改為私人住宅用地,建起了一座氣派的洋房,其原門牌號南京路111號(後改建設路108號,約拆除於1990年代)。這座建築正好坐落在圍牆道(原濠牆)拐向小營門方向並與牆子河分開的夾角位置(參見圖15)。此建築為洋人宅邸,筆者一次偶然機會聯繫上本宅的老住戶原東方匯理銀行職員瑞士人Emil Frei的兒子Otto Frei先生,他現居住在瑞士、操著熟練的中文口語與我對話,幼年曾在天津接受初等教育。其母於1958年購置此樓二層一處房屋,Otto先生1960年代初期才離開中國回到瑞士,他的一直對這座南京路老宅十分想念,可惜2004年前後已拆除。

下圖:南京路111號樓,1920年代初期平安橋附近的圍牆道和河沿花園。原標註“天津小白樓”,私人收藏照片。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下圖:遊人坐在由土牆改造的牆子河岸綠地上,背景左側為南京路111號樓。美國柯達公司出版照片版明信片。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速寫圖南京路111號樓,原標註“而從這個樓開始,南京路與河堤開始分道揚鑣。樓左側是泊油路,可到小白樓


這座原花園地塊上的南京路111號樓的後身,“平安電影院”(Empire Theater)於1922年建成開業,成為小營門的地標建築。同時工程處拆除舊有木橋,新建鋼筋混凝土橋,即“平安橋”。小營門西側舊有的“義路金花園”,即通稱的“平安公園”,在原有花圃基礎上,新造了鐵藝圍牆,增建蘭藤蘿架、兒童遊戲場等設施。1939年至40年,小營門東口位置,利用原山西渠氏宅邸私人花園的一部分土地建成四層現代風格的“維格多利餐廳”大樓(今起士林址),成為小白樓地區最高的建築物。蓬勃的建設最終在1940年代定格,小營門這裡的圖景形成了幾十年來天津人對小白樓地區視覺記憶的不滅印象。

今天的小營門除了建築更迭較大外,道路走向、地塊格局其實沒有巨大變化,義路金花園原址大致相當於今天音樂廳前綠地“香朗街”。但因為歷史上路名多次修改容易造成誤解,需要在這裡略作補充說明。因為我們用今天“南京路”(舊稱勝利路)的概念,去理解當時與牆子河並不完全吻合的圍牆道(即“老南京路”)是一個誤區。“老南京路”在南京路111號樓位置拐彎之後,與牆子河河道分道揚鑣,經過小營門,繞過花園,經過先農裡,最後在徐州道附近重新回到牆子河的身邊。這段“老南京路”,50年代末改稱作“建設路”,也稱作“小建設路“、”建設支路”。這就是主要的誤區來源。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圍牆道與克森士道交口,可見維格多利餐廳側面及平安電影院,1945年雙十國慶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平安公園內部,可見藤架,背景為聯排別墅“先農裡”。1935年,原標註“這是我去天津之中一幕:正在暑假


城牆花園:天津小營門,你不知道的故事

筆者繪製地圖,對從今天角度理解過去的小營門地區很有幫助。


一座城牆花園承載著幽靜神秘的別墅住宅區,一座城門舊址注入了繁盛商業的命脈,這就是我們天津老租界裡城牆花園的簡要經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