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成強:遍種“生態茶” 譜寫甘肅扶貧“大文章”

清明時節,萬物生髮,茶樹抽新。此時的甘肅文縣李子壩又進入了春茶採製期。這裡地處大山深處,終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種植茶葉歷史悠久,被譽為“隴上茶鄉”。這裡出產的明前茶,葉形飽滿,口感香醇,實為茶中上品。

生活在這裡的侯成強,祖祖輩輩都以茶為生,從祖先用牲畜運送茶葉到如今的電商配送,從自家販茶到潤澤相鄰帶動當地茶農致富,從討教學習到自主研發。家族世代秉承“誠實守信”這一祖訓,在傳承中國傳統茶文化,創新制茶技藝方面總是精益求精,不遺餘力,而這一切無不凝聚著侯家世代的心血。

侯成強:遍種“生態茶” 譜寫甘肅扶貧“大文章”

“李子壩種植茶葉的歷史很是久遠,但長期以來都以小農經濟為主,直到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李子壩的茶產業才得以快速發展,政府從外部引進了優良的茶籽讓我們種植,同時還為我們引進了先進的製茶工藝”侯成強說道。

侯成強:遍種“生態茶” 譜寫甘肅扶貧“大文章”

傳承文化,政策引領,侯成強正是看中這一契機,本著“富民強縣、項目帶動、規範化管理、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從最初的小買賣,到註冊“甘肅省文縣玉皇茶葉有限公司”,再到現如今的產業化發展,他不斷探索前行,走出了一條外引內聯,科研生產銷售聯合開發的新路子。

充分發掘本區域茶葉資源優勢,進一步開展優質茶葉規模化種植、精深加工、包裝儲運技術環節的技術研發與應用,提高加工工藝和設備技術水平,強化產業之間的有效對接,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科研與生產銷售有機結合。

侯成強:遍種“生態茶” 譜寫甘肅扶貧“大文章”

在傳承古法的前提下,侯成強不斷創新制茶工藝,通過不斷實驗,歷經7年,成功研發並註冊了名為“一種高山茶葉加工方法”的專利。以這種工藝加工出的茶葉,沖泡時湯清色亮葉綠,清香馥郁,無苦澀感。目前,“李子壩”這一品牌旗下共有“秀芽”“子竹”“毛峰”“紅茶”“花茶”等眾多品類。

侯成強:遍種“生態茶” 譜寫甘肅扶貧“大文章”

都說雲霧高山出好茶,李子壩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成就了當地優質的茶葉品質。可是這裡氣溫較低,新茶上市較其他地區稍晚一些,因而市場佔有率不高。

為了不讓茶農受到經濟損失,侯成強總是最大幅度地提高茶葉收購價格,如果遇到貧困戶,也會優先收購他們的茶葉。當被問及緣何如此行事時,質樸的侯成強笑著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自己掙的錢夠花就行,茶產業代表了我們一方百姓,不辜負先輩的基業,讓利相鄰,帶動當地茶農致富,讓鄉里鄉親都過上好日子這多好啊。”

侯成強:遍種“生態茶” 譜寫甘肅扶貧“大文章”

從2016年開始,侯成強的大兒子侯健就開始自主培育茶樹苗,他希望可以通過這一做法降低茶樹苗購買成本,讓文縣乃至於整個隴南產茶地區的茶農真正受益。而對於這一做法,父親侯成強也是極為贊成,大力支持。

侯成強:遍種“生態茶” 譜寫甘肅扶貧“大文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免費給當地茶農傳授種植技術,只為弘揚中國茶文化。

熱心公益,扶危助困,只為反哺社會,擔負起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甘肅最南端還盛產茶葉,這裡不但盛產茶葉,而且品質尚佳,我未來最大的願望是不斷促進茶產業發展,讓甘肅的茶葉可以躋身於‘中國十大名茶’之列,成為甘肅一張全新的名片,這是我們文縣種茶、製茶人的責任。”凝望著生養他的沃土,注視著象徵著希望與未來的茶山,侯成強如是說道。(本網記者 張慧雅 祝彥軍)

侯成強:遍種“生態茶” 譜寫甘肅扶貧“大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