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者為王敗者寇,那為什麼感覺喜歡項羽的人比喜歡劉邦的多呢?

一隻活潑的小豬


“成王敗寇”是個人的境遇,是政客的說辭,但公道往往自在人心。被亞父范增斥為“豎子不足為謀”的項羽自負,有勇無謀,千百年來,“鴻門宴”上的“婦人之仁”更是屢屢被詬病。但項羽不恃強凌弱,不乘人之危的做法卻契合了普通大眾善良或者仁慈的內心。至於“無顏見江東父老”的烏江自刎,更是把一個男人的擔當、義氣、決斷演繹的千古悲歌,引人啜泣。反觀劉邦,陰柔、狡詐、狠毒的秉性和做法,雖取得了江山,但終究如骨,千百年來哽在世人的喉頭。歷史撲朔迷離,變化萬千,但祖祖輩輩平凡大眾傳承的價值觀念和喜好不曾廢離。


一醉秋風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基本上已經是一個不變的定律,歷史從來也只會為勝利者歌功頌德,而對於失敗者則是貶的一無是處,以此來烘托勝利者的光輝形象。

而普通老百姓更是對勝利者推崇備至,甚至將其列為偶像,學習榜樣,古往今來,概莫如是。

然而唯有一人成為例外,那便是項羽。楚漢爭霸,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成為天下的主人,而項羽烏江自刎,草草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雖是敗者,但歷朝歷代文學大家對項羽不但不貶低,相反還充滿敬仰。

杜牧曾在詩中對項羽大家讚賞“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李清照更是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表達了對項羽的無限敬仰之情。

那麼,為何項羽作為失敗者,卻令那麼多文人學者推崇備至,而劉邦作為勝利者反而被罵無恥小人呢?

蓋因項羽的人格魅力實在是碾壓劉邦,鉅鹿之戰,項羽以五萬兵馬大敗秦軍二十萬主力,一戰成名,彭城之戰更是以三萬兵馬擊退了劉邦的五十六萬聯軍,其作戰能力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更何況項羽一身正氣、重情重義,哪怕最終敗北,卻也不妨礙人們將其定義為英雄。

反觀劉邦,貪財好色、貪生怕死,為了達成目的不擇手段。彭城兵敗,劉邦在逃亡的途中為了自己的馬車能夠跑得快一些,甚至不惜將自己的親生骨肉扔下馬車。

而項羽在抓了劉邦的父親,揚言要煮了劉父,迫使劉邦妥協之際,劉邦甚至喊話說煮完以後分他兩塊肉吃,如此不孝不仁之人,令人生厭也就不意外了。

所以項羽雖然失敗,但還是被人們列為英雄傳唱,甚至就連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也特意將項羽載入帝王本紀,可以說項羽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英雄人物,雖然最終的結局為他染上了一絲悲劇色彩。


輕侃古今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也是肯定的。

雖然歷史上都說“成王敗寇”,因為歷史都是勝利者所寫的,但是那只是普通人不瞭解的歷史,所以後來的勝利者可以按著政治正確進行美化。把己方說的多麼多麼正義,多麼多麼上承天命,下順黎民等等,而把對方說的多麼反對、邪惡、暴虐等等。

但是對於一些亂世歷史的發展,有時是不受最後勝利者所裹挾的,因為那時各方勢力都存在,歷史流傳下來也會去多方的,換句話說就是,普及面較寬,大家都知道了,你就沒法改了。

對於秦末的楚漢之爭,就是這麼一段歷史,我覺得大家之所以喜歡項羽多於劉邦,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項羽更加的光明磊落,不屑於用陰謀。

比如在鴻門宴上,項羽是有很多機會斬殺劉邦的,但是他沒有,他不屑於用這種把劉邦哄騙來之後,然後趁著劉邦無兵無勢時將其斬殺,這不是大丈夫所為。雖然被謀士范增冠以“豎子不足以謀”的差評,但是這隻能說項羽不適合做帝王,因為我們還聽過一句古話“一將功成萬骨枯”,歷史上很多梟雄都是為了權力不擇手段的,項羽不是梟雄,但絕對是個英雄!

第二,項羽更加愛惜家人,不會為了自己而不顧家人死活。

項羽在起叔父項梁受難時,冒死捨身去營救;在其部下被圍困時也是一定會前往。而劉邦相反,為了自己逃跑曾經連自己的父親和妻兒都不管不顧了,被項羽抓獲,但是項羽也不會用其一家老小去要挾劉邦,而是待為客人。

再者,項羽忠於愛情,一生摯愛虞姬一人,從未始亂終棄或者移情別戀。但是劉邦則是風流性情,在成帝之前就好幾個妻妾。

總結一下,雖說“勝者為王敗者寇”,但是這句話,在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這裡不符合。雖說,項羽在楚漢之爭時敗了,這隻能說明在動盪亂世,一味地講究君子之道是很難取勝的,必須陰謀陽謀,政治外交和軍事手段齊用,才可能拼的一席天下。

但是項羽的在人品和戰品(自創的一個詞,意思是戰爭的品質)等方面確實贏了劉邦,至今兩千多年吸引了不少歷史的後人對其讚揚。

司馬遷的《史記》中《項羽本紀》一篇就把項羽作為帝王來寫的,在漢朝官方尚且如此,那普通人對項羽喜歡一點就不足為奇了!


萬里河山Show


楚漢相爭。為什麼人們喜歡項羽。劉項二人的性格差別,項羽是真道,劉邦有邪念,項羽雖敗了死了,人民還是懷念他,劉邦雖贏了他的為人百姓厭惡。

。項羽由於大度,如在鴻門宴上聽范增之揀,不費吹灰之力殺了劉邦,就設有九里山之敗,自勿烏江,項羽為什麼有良好機會不殺項羽,他認為;乘人之危,殺了他,勝則不武,這種人的思想在歷史上是少見,所以能得到人民的擁護,看好

。因為劉邦是多面人物,善於隨機形變。比:如:在需要韓信時,能低三下四搭髙臺拜將,超常規地君拜臣,行三拜九叩首之大禮(歷史上君拜臣也是劉邦首創),韓信功勞髙封三齊王,還保璋他往後偶而犯錯三不殺(即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但是到了建國後韓信手握重兵己派不上用張的時侯,他要變臉了,因自已限於臉面,有呂雉(呂太后)出面令簫何將韓騙到京城被押,不講任何理由,將他押之未央宮樓上,告訴韓信:這裡上不見上,下不見地,武器是竹扦,都沒有違反高祖封嘗,在這裡請你歸天。韓信説且慢,我有二句話要說,呂后同意,韓信說:‘狡兔死走狗亨,飛鳥盡良弓藏’。然後行刑,將他用竹扦戳死。這樣的君主何人不恨。


老龔166916589


大家好,我是考古論今,我認為核心原因有三個:人們的英雄情結;項羽有大功於歷史;項羽相對於劉邦更有感情味。

人們的英雄情結

自古以來,人們普遍具有英雄情結,尤其是處於弱勢的英雄。項羽並沒有最終勝利,但是他力拔山兮氣蓋世,每戰都身先士卒,所向披靡。自身武功應該是秦漢時期最強的。



項羽有大功於歷史

項羽破釜沉舟,擊殺章邯,推翻秦王朝,分封諸侯,對中國歷史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尤其是他率領楚軍,擊殺章邯,打掉秦國最後一支軍事對抗力量。所以項羽對中國歷史有重大的功業,他不應該被人們忘記。




項羽相對於劉邦更有感情味

自小我們耳濡目染的就是項羽的快意恩仇,兒女情長,直來直去的性格和光明磊落的行事方式。鴻門宴,劉邦稱兄道弟,贏得了項羽的憐憫,才得意逃生;霸王別姬,一曲虞兮虞兮奈若何,唱碎了多少人的心;項羽無顏再見江東父老而選擇烏江自刎;自刎時見到舊人呂馬童,還說你拿我的人頭去封侯吧。所以更比劉邦具有感情味,劉邦作為一個成功者,已經超脫了一般的感情困擾。



以上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點評。


考古論今


為什麼人更多人喜歡項羽,而不是“勝利者”劉邦?

勝則為王敗則寇,是中國的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話。堪稱歷史的真理。項羽卻打破了這條無情的定理。項羽,使無情的歷史變得有情了。 項羽失敗了,未受到親人責怪,也未遭敵人嘲笑,不管親人還是敵人,對這個失敗者都是敬重的。為什麼呢?就因為項羽是性情中人,有情有義,大恨大愛。或者說,與城府很深的劉邦相比,項羽徹底是透明的。 項羽不只是敢想敢幹的浪子,更是敢作敢當的赤子啊。他表面上強硬,心其實很軟的,譬如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對手劉邦,譬如誓死也不願過江東。他的失敗乃至他的死,都是由於心太軟(即所謂“婦人之仁”)而造成的。至少,心太軟為他最終的失敗埋下了隱患。即使這樣,他也不後悔。不僅不回頭,也不後悔。他寧願相信此乃“天要亡我”,也不責怪自己的心軟,也不檢討因為心軟而犯下的錯誤。他覺得就該那麼做。寧願承受心太軟造成損失,也不希罕無情無義所能獲得的利益。用現代的話來說:項羽有點認死理,項羽有點一根筋。 可中國人還是喜歡這個心太軟的男人,喜歡這個一根筋的英雄;大多數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項羽偏偏做不到。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項羽偏偏能做到。如果沒有一點超人的品質、另類的精神,即使勝利了,成為王者,人們也不見得真把他當成英雄。英雄是什麼?英雄要有可歌可泣的事蹟,要讓人歌頌,讓人哭泣。 項羽心很軟,骨頭卻很硬的。項羽重情義,甚至置之於生死之上。項羽愛寶馬、愛虞姬、愛故鄉,乃至愛惜自己的羽毛、愛護自己的形象,都說明他內心有陽光,即使失敗了,也是一個很陽光的失敗者。他信守諾言、遵照道義,講究規則,不僅在乎別人的看法,自己心裡就有一道關。 凡此種種,註定了他在爾虞我詐的政治 鬥爭中會成為犧牲品,他卻無怨無悔。用一句“天要亡我”來輕描淡寫,既不追悔自己心太軟,也不責怪別人心太硬。他失敗了,卻認命。他輸了,卻輸得起,輸得光明磊落。輸得起的人也是英雄啊。比贏得起的人更配稱作英雄啊。因為贏得起的人不見得輸得起呢。不信就試試? 項羽愛面子,總比不要臉要好吧? 項羽的心軟或“婦人之仁”,總比無情無義、鐵石心腸要好吧?要更有人味吧? 項羽遵守遊戲規則,總比把人生與政治徹底當作無規則遊戲要好吧?那天下不更亂了嗎?那不是在給亂了的天下添亂嗎? 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愧對故鄉人,總比“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要好吧?項羽的心太軟,說明他還是有良心的。沒有良心的勝利者,或者說靠出賣良心、拋棄良心獲得的勝利,不可能帶來真正的光榮,頂多是製造了一個假英雄。離可歌可泣相距十萬八千里。 項羽的心軟,不僅讓他的故鄉人心軟,更讓後人心軟。在中國歷史上林林總總的真假英雄中,作為失敗者的項羽,反而引起更多的人同情。霸王別姬,那場生死離別似乎至今也未結束。人們不只為項羽的失敗嘆息,更為他的多情而生敬意。於是,中國又多了一個俗話,簡直像為項羽量身訂做的:無情未必真豪傑,多情如何不丈夫? 是啊,項羽要是無情無義,他就不是項羽了。項羽要是無情無義,哪會有人為他的失敗而嘆息,為他的生離死別而傷心?項羽要是無情無義,人們頂多會把他當作一個土霸王來看待,怎麼可能把他視為真英雄呢?那些想成為英雄的人要記住囉,勝負乃兵家常事,而情義無價,情義才決定一個人終極意義上的成敗。 在不敢回家的人裡面,項羽是最著名的。他不怕死,偏偏在故鄉面前流露出膽怯。沒有誰擋住他回家的路,他自己把自己擋住了:“無顏見江東父老。”失敗的英雄,在敵人面前沒有臉紅,偏偏在故鄉的親人面前臉紅了。正因為如此,他失敗了,仍然是英雄。失敗可以跟勝利一樣偉大,一樣感人。 那偉大的失敗,使我記住了項羽,並且記住了項羽的故鄉。項羽的故鄉是江東。他與故鄉只隔著一條烏江,他沒有跨過去,而選擇了背對故鄉死去,在最後一次衝鋒之後倒下。誰說項羽輸得一乾二淨,他直到死,心裡還是有故鄉的。再也不願後退半步。以失敗的形象還鄉,簡直比死還難受。項羽不想給故鄉帶去恥辱。在故鄉面前的膽怯,其實也是一種勇敢,項羽勇敢地死在家門外,死在與故鄉一江之隔的戰場,獨自承擔失敗的代價。這反而增加了故鄉的光榮:江東,江東,培養出的果然是一個視死如歸的英雄。 項羽此舉,不僅讓天下的男人敬仰,也使女人佩服。女詩人李清照專門寫過一首讚美詩:“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我一遍又一遍念著。念起來真過癮。知道大家為什麼忘不掉項羽了吧?知道中國人為什麼會讚賞一個失敗者吧。


哞哞頭一條


宋朝李清照寫過一首詩叫《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劉邦項羽楚漢相爭,前後共用了四年時間。以項羽兵敗垓下,自殺而亡結束。俗話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可是歷史上喜歡劉邦的人遠遠沒有喜歡項羽的人多,這是為什麼呢?咱們先從他們兩個人的幾件事分別說起!

劉邦雖然成功了,可是他為人不檢點。在和項羽楚漢相爭的時候,面對項羽拿劉邦的父親威脅他,竟恬不知恥的說,你我曾經結為兄弟,我的父親也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烹殺他的話,請分一杯肉羹給我!還有就是在被項羽追趕,逃亡的路上,因為馬車跑的太慢,竟然把自己的子女多次踢下車去,在呂雉被項家軍俘虜後,劉邦還經常給其他女人鬼混,品德上有汙點。

而項羽的缺點是任人唯親,分工不均,剛愎自用。可是他多次以少勝多,破釜沉舟,大敗章邯40萬大軍。彭城之戰以3萬精兵大敗劉邦56萬漢軍,如此戰績在歷史上的確少見!而且他一生只愛虞姬一人,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項羽失敗了,還有那麼多人喜歡他的原因!


烽火戲諸侯5213


人生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人們對項羽的詬病無非是他在亡秦之戰中坑殺俘虜太多,可那也反映了項羽的報仇心切。

人們之所以喜歡項羽,是因為項羽身上更多的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只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遺言,就讓厚顏無恥的劉邦遜色不少。

連柔弱婉約的李易安都不高唱“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而劉邦在戰場上為逃己命,竟然是把兒女從戰車上一腳踹下去。兩軍陣前,面對項羽以烹俘虜的太公為要挾,竟說出“幸分我一杯羹”話,其無奈小兒的嘴臉展露無遺。

當然,劉邦成功了,可他成功之後高祖還鄉的那一番炫耀,恰好反映了他小人得志的肚腸。

簡而言之,劉邦是真小人,項羽是偉丈夫!


人草木136


“王”與“寇”,與喜歡不喜歡沒有必然聯繫。梁山好漢也是“寇”,可是,他們的故事卻世代傳頌。

不管是“王”,還是“寇”,他們的故事,讓老百姓產生了共鳴,都會產生同情、喜歡、崇敬和愛戴的情感反應。反之,就會厭惡、唾棄、憎恨他們的。項羽就是前者,而劉邦所玩弄的某些無賴、混混的套路,則是老百姓所不齒的。

人們之所以喜歡項羽,是因為他做人光明磊落,具有令人欽佩的英雄氣概。他從小就立志要做“萬人敵”,取秦王而代之。他為人仗義,重情守信,即使有機會滅掉劉邦,也不用小人手段取勝。項羽失敗了,就不願意苟活,認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才自刎以謝天下的。

同時,項羽又是個忠於愛情的男人。他對虞姬的情感至死不渝,而且一生只愛虞姬一人。劉邦則對感興趣的女人,見一個愛一個。

項羽是英雄,不是政治家,所以失敗了。劉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即使成了王,也沒有辦法掩蓋他的那些不良行徑。

喜歡項羽的多,但是,願意做項羽的人並不多。喜歡劉邦的人沒有喜歡項羽的多,但是,有意無意地模仿著劉邦做人秉性的,卻不少。你說為什麼呢?


磊珞


按理說,劉邦起於布衣,卻能最終一統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成功者第一人,可謂頗為難得,應當被後來人當成傳奇的崇拜對象才是。

然而,大多數世人並不喜歡"勝利者"劉邦,更喜歡“失敗者”項羽,為項羽感覺可惜。甚至宋朝女詞人李清照還因為同情項羽而寫下“生當做人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

中國有三句著名的古話:成王敗寇,不以成敗論英雄,君子往往鬥不過小人!項羽與劉邦就是君子鬥不過小人的最好見證,雖然成王敗寇,但我們不能單以成敗論英雄。

因為一個人除了社會地位這個標籤外,還有一個標籤叫“人格魅力”,這個更加真實的標籤在左右著世人內心的那桿秤!

項羽,屬龍,出身於楚國貴族,從小就氣質不凡、能力卓越,文武雙全,志向遠大,才氣過人,威猛無雙。為人忠厚豁達,光明磊落,重情重義,有底線有原則,是一個富有人格魅力和真性情的大英雄真男人!

劉邦屬蛇,摩羯座,富有城府心機,深諳人性,善於籠絡人心,奸詐虛偽,圓滑狡黠,陰狠猜忌,冷血無情,好色輕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無底線無原則。如果不是後來起兵當上皇帝,成為“勝利者”,劉邦的一生或許可以用“潑皮無賴”來概括!

 

劉邦雖然贏了,但是因為他的作風、能力、性格等,飽受後人詬病。項羽雖然輸了,但是他的人格魅力,卻讓人真心佩服。

項羽善良仁義、重情重義。 被困垓下時,項羽四面楚歌,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女人和一起出生入死的戰馬。長歌當哭,霸王別姬,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垓下歌》,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視”。項羽是一個重情重義的真男人,虞美人跟這樣情意綿綿的大丈夫應該死而無憾了。項羽曾經抓住了劉邦一家老小做人質威脅劉邦,劉邦卻無動於衷,說你煮了的話要分我一杯羹。項羽始終待他們都很好,最後還把他們都還給了劉邦。而劉邦為了逃命而把親生兒女推於車下,呂稚對情敵戚姬陰狠施人彘酷刑,真可以稱的上是一對歹毒狠人。

氣蓋一世。 “吾起兵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天下。然今遂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這段話不僅表現了項羽英勇善戰,叱吒風雲;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他的自信和自愛。怎不使人想起他鉅鹿戰中萬夫莫當的英姿和彭城叱吒風雲的氣勢,所以說項羽是氣蓋一世的大英雄。

忠厚豁達 烏江亭長要渡他東去,並說楚地還有十萬人,足可以東山再起。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這段話把項羽的坦率豪爽,氣度豁達,忠厚誠實而又善良不忍,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寧願慷慨悲壯地去死,也不願屈辱慚愧地苟活,所以我說項羽是忠厚豁達的男子漢。

只可惜,當時的項羽太年輕了。太過仁義,重感情,年輕氣盛,年少成名,他沒有那麼多心機,不懂得陰謀詭計,加上一直生活在勝利的光輝裡,自然剛愎自用,還有些自負,最後失敗了。

雖然項羽最後失敗了,沒有成就帝業,但是他豪氣沖天,重義氣,又情深意重,是頂天立地的一條男子漢。

他順應人民的心願和歷史發展的潮流推翻了暴秦統治;又自刎而死,結束了內戰,使漢統一了全國。這在客觀上不能不說他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大英雄,而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能稱之為英雄的人。

他既是勝利的勇士,又是失敗的英雄;他勝得漂亮,敗得悲壯;活得痛快舒展,死的慷慨豪爽。

很多人因此說項羽性格做不成帝王,只能做一個英雄。這些人忘了項羽自殺時不過才31歲。請問各位31歲之前懂啥?誰31歲之前就能做到老謀深算,城府高深,腹黑高手?而劉邦比他大23歲,50多歲了,當然經歷豐富。

所以準確來說,30歲之前的項羽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更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他和戰友的並肩作站的友情,身先士卒的豪情,和虞姬刻骨銘心生、死相隨的愛情,也足夠讓人喜歡了。

如果再歷練10年8年的,假以時日,到40歲左右,項羽未必只是一個英雄,當一個心智成熟沉穩、睿智圓滑的帝王不是不可能。

從命理學看,屬龍人一生起伏坎坷,歷經艱難困苦,方能有所成就,40歲才能正式開運。可惜30歲就自殺的項羽當時心智不成熟,不懂這些人生哲理。

項羽年少成名,走的太順了,沒有經歷艱難挫折的歷練,不懂要想真正有大成就,上天必然會讓他跌個大跟頭,這是對他的歷練。兵敗垓下就是上天對他的考驗。如果經受住這個考驗,未來就一片光明。經受不住,人生自此剎車。

如果他明白這些,在兵敗時過江東,重新招兵買馬,積蓄實力,尋找機會,捲土重來,我相信他一定會戰勝劉邦的。哪怕再打上10年才登帝位也不晚,那時不過才40歲,人生正年富力強,閱歷豐富,而劉邦已經64歲了,熬也熬死了。

可是他太年輕了,缺少閱歷,沒有參透上天的考驗,不願聽從謀士之言,不願逃回江東再做圖謀。選擇了自刎,自己退出了比賽,將江山乖乖讓給了劉邦。

所以,劉邦這樣的人最終能夠取得天下,這讓許多人為項羽感到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